第十章 光荣公安军

说起父亲的公安军,如今许多人都不太了解,这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诞生于渡江战役战火中的神秘之旅,曾是新中国初期我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之一,也是今日武警部队的前身。
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正在长江边准备渡江的父亲所在三野直属教导师一团,在经历了由司令部特务团改为教导一团后的第二次改编,奉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第十三师三十七团。
父亲所在团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早在新四军成立时就是军部特务营,以后逐步发展为军部特务团。“皖南事变”中特务团也几乎被打光了,陈毅军长上任后重组新四军,特务团也得以重新组建,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地方独立团下属的县大队被抽调到新建的特务团的。这些年来,特务团跟随着陈粟大军一路南征北战,先后更名为山东野战军司令部特务团、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特务团、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特务团和直属教导师一团等番号。
别以为父亲他们特务团只是担负警卫军部和野司机关的任务,就是这样一支首长身边的警卫部队,先后参加过枣庄战役、孟良崮战役、
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开封战役等重大战役,尤其是济南战役中,父亲他们团更是被充实到由宋时轮任总指挥的攻城西兵团,和两广纵队一起担负攻打济南外围重镇长清县城的重任,仅父亲任班长的所在班就牺牲了包括副班长在内的四名战士,因此讲这是一支从血战中一路杀过来的英雄部队绝不为过。
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在渡江战役即将打响之前,军委急电三野粟裕代司令员,考虑到全国解放即在,急令由三野立即着手组建我们自己的人民海军,暂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粟司令员和张震参谋长等三野首长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就近将父亲他们教导师师部及下属第三团,连同野司侦察营及苏北海防纵队一并编入华东军区海军。而父亲他们一团正因为从新四军起就是军部特务团,一直担负警卫指挥机关和首长的重任,因此,粟司令员不舍得,在征得担任军委总前委委员的陈毅司令员同意,将父亲他们团予以保留,否则父亲他们应该是新中国第一代海军的开拓者。
当年公安军这样的部队,担负和履行的职责就是今天武警部队的任务,其实最早可追寻到解放战争的中后期。随着我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不断胜利,我们的重心已经开始由农村向城市发展,由边远的小城镇向中心城市进发。然而我军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改变原本单本作战的战术体系,形成多兵团、集团化联合进攻的作战模式,更主要的是一旦夺取城市后如何在最短时间里有效稳定局势,防止敌特分子破坏捣乱,因此父亲他们这些警卫部队就最早被抽调担负起解放城市后的警卫防御任务。
父亲他们团最早开始执行城市警戒任务是在开封战役之后,当时的开封战役是我军的陈毅司令员的华东野战军和粟裕司令员的华中野战军第一次联合开展的第一次大城市战役,对我军城市作战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贡献。
战役一结束,父亲他们团就奉命开拔进城,一方面担负城市的警戒任务,另一方面协助攻城部队和党领导的地方武装接受和守卫银行、电厂、邮局、广播、水厂等重要设施和场所,这是父亲他们第一次执行城市警卫任务,也是我公安军或武警部队的开山之作。
从那以后,在济南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结束后,父亲他们部队都无一例外地被派遣进城执行警戒防御任务,协助新成立的公安局抓捕潜伏的敌特和前国民党军散兵游勇,这也是父亲先后在这些城市工作和生活过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当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谋划反攻大陆的时候,军委首长首先想到的是要巩固我们脆弱的边海防线,而理想的部队当然是父亲他们这些有着丰富警戒和防御经验的老警卫部队,而新的公安军的番号恰好使得他们名副其实,于是,父亲这些原本准备进入军校深造的年轻骨干,就统统被召回原部队,投入到保卫新中国的重任中去。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父亲被批准参加志愿军,就是志愿军中的公安军部队,他们赴朝后的任务也是保卫各级指挥机关、首长安全和重要设施为主。他父亲临时取消赴朝参战命令后,父亲当年在新四军县大队的第一任老班长左延昌就是以连长身份率队赴朝参战的,在出征前老班长和父亲还见面回忆当年在一起打鬼子的难忘往事,相约如果能够活着回来,一定要再相见,好好庆贺一番,因此当老班长以一等伤残军人身份回国时,父亲曾经特意请假赶回南京迎接老班长,可见公安军在残酷战争中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父亲有一张珍贵的老照片,就是父亲在出征前照的这辈子第二张像,算是给自己,也给家里留个纪念。第一张照片是父亲在参加渡江战役进入南京后去照相馆给自己照的,正是这张照片寄回家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爷爷给父亲相亲的故事。而这第二张照片就是父亲准备赴朝前照的,由照相馆老板按照父亲留下的地址寄回家的那张。
照片上的父亲,已经没有了第一次照相时的青涩,显得成熟而自信,炯炯的目光注视着前方,透露着坚定的神色,这是战士出征前的表情。父亲曾经告诉我,他知道自己可能看不到这张照片了,当时就想把这张照片当作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张照片,万一自己牺牲在朝鲜战场,这就是自己的遗像。
按照中央军委对公安部队的要求,父亲他们公安军的任务主要分两大部分。在内卫方面,主要有:执行清剿土匪、警备城市、平息叛乱、警卫首脑机关、守护重要工业设施、守卫重要的铁路桥梁隧道、看押劳改罪犯及捕歼空降特务等任务。在边防方面,执行国境警卫、侦察、检查和边境事务管理等任务。
在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军就是由父亲他们人民公安军和人民解放军两大军种组成。父亲他们公安军的军装和解放军军服完全一样,军帽上也都佩戴“八一”军徽,所不同是公安军左臂佩戴一个盾形臂章,臂章内有“公安”字样和军徽图案,胸前有一块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
公安军虽然从1949年8月成立,到1957年9月被正式撤销番号,在新中国我军的历史上只有短短的七年,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是我军体制变换最大的军兵种,但是不可否认它曾经为国家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为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做做出的重大贡献,涌现出贺福洋、张福全、戴子和、孙广起等一批英雄模范,他们同样是共和国的英雄,是一支从战火硝烟中冲杀出来的光荣部队,在我军历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的人们子弟兵。
【编者按】以父亲的军旅轨迹为轴,展开公安军的历史画卷:这支诞生于渡江战役的“神秘之旅”,从新四军特务营到公安军十三师,历经枣庄、孟良崮等战役的淬炼,既是冲锋陷阵的战斗队,也是城市解放后的“守护者”——从开封警戒到上海卫戍,从剿匪平叛到边防镇守,臂章上的“公安”二字,承载着特殊年代里保卫新生政权的重任。父亲的两张出征照片,定格了战士的青涩与坚毅,而左延昌班长的伤残归来,更折射出这支英雄部队的牺牲与荣光。公安军虽仅存七年,却在战火与建设中书写了人民军队的多重担当,其精神血脉如薪火相传,融入今日武警部队的基因,成为共和国军事史上永不褪色的印记。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