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三十八、司法新兵

作者: 黄爱民 点击:299 发表:2024-11-19 15:26:31 闪星:1

  对于老康他们这一批苍南籍的参战战士,全县共有72名,显然这是一群从硝烟弥漫的死亡线上或者回来的幸运儿,也是全县人民不和或缺的宝贵财富。苍南县委县、政府对他们这批从战场下全身而退的退伍军人格外重视,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明确规定:凡是立功的不仅安置工作,农村户口的一律转为城镇户口,没有立功的全部安置在国营企业。老康含着热泪告诉我,千万别小看这样的举动,对于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国家来说,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他们苍南这样的经济不发达地方,已经算非常给力的了。虽然自己是城镇户籍,但是他是真心替他的那些来自农村的战友们高兴,这就可以改变他们一生、甚至几代人的命运了。

  那天晚上,县委、县政府宴请了老康他们一群老兵,按理是好事,应该高兴,但是他们却没有高兴的起来。因为他们这一批来自原温州平阳和苍南的战士,五年前被带上大红花,在父老乡亲簇拥下,伴随着锣鼓喧天地踏上军营的战士们,谁也没有想到会真的经历一场血腥的战争,而一年的轮战,让他们其中15名情同手足的战友和兄弟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如今,他们是平安回来了,很多人立功受奖了,参战的都进入了国有企业,这是他们有多少人一直期盼的幸福生活的开始。然而却有15名战友永远留在了那个叫老山的地方,这怎不让他们泪湿衣襟、感慨万千。

  老康告诉我,当时他们苍南县一共有包括他在内的3人荣立了一等功,他们仨是优先安排的重点。当时县里准备把他们三人全部分配到县公安局去,可是时任局长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不是自己不重视这三人战斗英雄和功臣模范,而是他觉得像他们这样的准军事化管理的公安队伍里,几百号人还没有谁有过他们这样真刀真枪从战场上下来的。这样的退伍老兵,又是一等功臣,心里多少都有些战争的阴影和创伤,因此带起来会有难度,管理上也很难弄。

  正当此事陷入僵局的时候,老康生命中的贵人之一出现了,他正是老康退伍后第一个工作岗位的领导,时任苍南县司法局局长周奎安。当时周局长是在一次县政法系统工作例会上得知老康他们三位一等功臣安排公安局被拒的消息。

  老康回忆说:那是周局长他们县政法工作例会,会前大家都对公安局长不想要三位一等功的老山战士的消息感到疑惑,大伙正那他开涮了。这时候刚进来的周局长知道了,他诧异地自言自语:“为什么不要啊?多好的小伙子,五年老兵,都是带过兵的班长,都是立下战功的一等功臣,这可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啊。你们不要,我都要了。”

  开始大伙以为周局长只是开个玩笑,也没太在意。然而会议一结束,他马上行动,当即找到分管政法工作的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表示,如果公安局不想要的话,他们司法局全要了。

  对于周奎安局长这一举动,当时的确很多人不太理解,以为他只是想蹭老山英雄的热度。开始老康心里也不很明白,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连公安局长都不敢要他们,他这个司法局长却敢于抢着要,而且态度非常坚决,绝不像是有什么图谋在其中。老康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士为知己者死,就冲着你周局长这份豪迈和看得起,我就跟定你了。

  三十八年过去了,老康一直清晰地记得他去司法局报到的那一天,他深情地说:“这是我从部队回来后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从一名扛枪打仗的战士,变为一名司法战线的新兵,这个转变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一辈子都不能忘。”

  1986年3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家里等待消息的老康终于接到了司法局办公室的通知,让他们来司法局报到。就这样,老康怀着激动、忐忑和期盼的复杂心情,穿着那身绿色的军衣,背着部队的绿色挎包,迈着军人的步伐来到了苍南县司法局。接待他的是时任局办公室主任江里帛,江主任告诉他,局长在在局长室等他,说完就带老康过去。走到门口,江主任悄悄告诉他:“周局也是部队回来的老兵,你自己进去吧,否则我要挨骂。”说完拍拍他的肩,笑眯眯地走了。

  不知怎么,原本很平静的老康忽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心砰砰直跳。他自嘲地问自己:“怎么啦伙计,你可是从小在父亲的部队大院长大的,拥有五年军龄,有过四年班长经历的老兵了。而且这半年来自己作为一等功臣,参加过的首长接见和公务活动还少吗?可是……为什么自己忽然有一种紧张的感觉。”

  老康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后,挺起胸,绷直腰板在门外大声喊道:“报告。”

  屋里传来山东腔很重的普通话:“进来!”

  老康犹如士兵听到首长召唤似的,推开门一步跨进去,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报告道:“报告局长,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一师一团二营机枪连一班班长谢康生向您报到,请指示!”

  局长周奎安从办公椅上起身走近他,上下打量了一下,脸上依然是略带严肃地表情,看的老康心里直嘀咕,不知道局长想要干嘛。

  周局长平静地问老康:“愿意来司法局吗?”

  老康匆忙回答:“可以”

  周局长似乎对自己的回答不太满意,他盯着自己问道:“什么可以不可以?我要你明确回答我,愿意还是不愿意,不要勉强。”

  老康脖子一扬吼道:“服从组织分配!”周局长这才露出满意地笑容点点头说:“很好!去写一份保证书交给我。”

  老康有些疑惑:什么意思?保证书?不是……你要我们的吗?咋还要写保证书,保证什么?他心里不明白。

  周局长呵呵笑着对一直笔直矗立的老康挥挥手,示意他坐下,从抽屉里掏出烟,老康这才反映过来,赶紧从挎包里掏出退伍时首长给自己的中华烟,撕开递给局长一根,随后动作麻利地捡起桌上的火柴盒,划着后给局长点上,把火柴吹灭后扔进烟灰缸里。

  周局长吸了一口烟,眯缝这眼继续打量着老康,脸上的表情是喜悦的,他努努嘴示意老康也点上,老康也不含糊,当即掏出一根自己点上,坐在沙发上等待着局长的发话。

  周局长看着手里的中华烟问:“你这烟是专门买的吗?”

  老康习惯地又想起立,只见局长用夹着烟的手对他:“嗯……”了一声,老康这才不好意思地把刚抬起来的屁股又坐了回去,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局长,我还不太习惯。这烟是……我退伍时,我们团里首长为我送行时专门给我的。我……一直不舍得抽……”

  周局长看了看手里燃烧的烟微微点点头说:“我知道你其实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谈谈到司法局的感想吧。”

  老康已经恢复平静了,他掐灭烟坐着挺直腰回答:“谢谢局长看得起我们,没说的,就一句话,拿出打仗的本领,转移阵地,从头开始,坚决当一名司法战线的好兵,请局长放心。”

  周局长呵呵笑着欣慰地说:“很好,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我已经知道你的保证书内容了。我要告诉你的是,忘记过去,一切归零。你现在只是一名刚进入司法战线的新兵,不是什么战斗英雄、一等功臣,明白吗?”

  老康刷地起身干脆有力地回答:“明白,请局长放心!”说完又习惯地想抬手,忽然想起自己已经不再是军人了,于是他自嘲地笑了,周局长背着手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改变。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是历练,而从军人回到老百姓却是痛苦的,我也……有过和你一样的经历。”

  这一刻,老康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老兵父亲,想起了他转业离开部队时那种隐忍的痛楚,那是刻骨铭心的军旅记忆。过去好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领悟的如此彻底,他又一次想起了刚刚告别的军旅时光,想起了在战场的那些燃烧的日子,还有那些像父亲一样的可敬可爱的首长们。而今,自己已经离开了,在另外一个崭新的领域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却又遇见了一位对自己有着知遇之恩的老领导,一位同样有过军旅生涯的退役老兵,这一刻,老康留下了释然的泪水,周局长轻轻拍拍自己的肩膀说:“好好干,小伙子,为了军人的荣誉!”

  “为了军人的荣誉……”老康细细品味着局长颇有哲理的话,挺起胸膛再次敬礼:“是,首长,明白。为了军人的荣誉!”

  周奎安局长满意地回敬军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38章围绕老康等一等功臣的安置展开,生动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退伍军人安置背后的复杂故事。一方面,苍南县委县政府对参战退伍军人的重视体现出对英雄的尊重,然而公安局对接收一等功臣的顾虑也反映出对这些经历战争创伤战士管理的担忧。在此情境下,司法局局长周奎安的出现成为关键,他独具慧眼,将老康等三人纳入麾下,这种知遇之恩为老康的人生带来新的转折。从老康报到时的紧张、疑惑,到与局长的深入交流,我们看到了一位退伍军人在新起点上的心理变化,也感受到了周局长作为同样有过军旅经历的领导对老康的理解、期望与鼓励。这不仅是老康个人职业生涯的新起点,更彰显了军人荣誉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延续和升华,充满了温情与力量。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