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各界读者喜爱《绿梳子》 (上)金辉整理

作者: 绿梳子 点击:1485 发表:2024-01-15 10:03:25 闪星:8

  各界读者喜爱《绿梳子》

  金辉整理

图片22.png

  李长慧为《绿梳子》签名(2021年3月)


  裴飚(国家宗教局):

  医者仁 仁者寿


  张大帅(瞭望中国新媒体总编):

  读一次百岁老人写的书就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洗礼;存一本百岁老人的《绿梳子》就是漫漫人生路上积的一份福分……


  方泉(北京财经媒体总编):

  感性真切的历史:1940年战乱中,20岁的姑娘李长慧从重庆去贵州平越求学。十几天的山区之行,大卡车里挤满男人,快到目的地时上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叫张丽丽。一天后到女孩的家马厂坪,女孩邀李长慧去她家住几天再走,她去了,是个大户人家。八个月后,李长慧考上医学院专程去马厂坪看张丽丽,看到的是一片废墟,他们人呢,生死不知……李长慧医生92岁时写自传依然清晰记起张丽丽的模样。读《绿梳子》,想起周素子的《晦侬往事》,想起齐邦媛的《巨流河》,想起龙应台的《大江大海》……都是个人亲历的漫长时光,感性真切的细碎往事,却无不折射出山河岁月的沧桑动荡!这才是活生生的普通人的历史。


  王凤良(深圳工程师):

  读罢令堂大作,灵魂深处的震撼与荡涤,难以言表……

  令堂在少年青年时代历经磨难,并未残留阴影,一生扶危济世,至晚年心性澄明,堪称做人典范。书中所叙令尊令堂的感情经历,尤令人感动。谨此向老人家表达崇高敬意……

  尊外祖父的书法,篆、隶、魏、楷,无一不佳!


  成平(珠海出版社社长):

  奇书,奇人,奇迹!老人家了不起,女性中的杰出者。老公跟我抢着看,他特别喜欢,边看边赞!

  《绿梳子》爱不释手!

  自述,文献,文章,字画,加子女文章,使百岁母亲立体化。

  老人家白描一生,直朴,细腻,充满真情!少女时代的心理活动挺感人。

  八个月的补课,那些一天一封的挂号信,使世纪之爱生辉,红豆永远灿烂!

  老人为什么如金刚护体?我想,她纯洁如水晶,本是金刚身!

  给老母亲鞠躬!敬礼!

  《绿梳子》书名好!赞!

  谢老人家对社会的贡献!如今,缺的是这种精神!


  张海迪(中国残联主席):

  《绿梳子》看了一遍又一遍,好感动!母亲真了不起!爱她敬她祝福她!也深懂了你为什么优秀!谢谢!!!不知道说什么了!!!

  好榜样就在身边,一生都在努力,那么有大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书印得特别漂亮,一定会有无数读者喜欢!祝福母亲健康长寿!


  胡广辉(南通高校教师):

  《绿梳子》处处都是真性情的自然展露,不断敲击着我的心弦,感人至深。

  自然真实,百年传奇;

  医者仁寿,德善传家!

  长慧奶奶:自在吉祥!


  徐畅(北京新媒体编辑):

  《绿梳子》看完了,好感慨啊……旧时代书香大家的景象,弱女子在其中的生存、十五六的小姑娘孤身闯乱世、真挚简单的学霸间的爱情、纯朴的人间温暖、战乱中学子们的努力、医者一生一贯对医学、对患者的敬畏之心、热爱之心……虽然只写了二十几年的时光,已经像过山车一样揪得人心起起落落,现在心里还在“过电影”。用心铺开的文字,没有华丽与修饰,却那么打动人心!

  您在后面为李奶奶写的一句话,最让我震动:她对一切永远怀着感恩之心……她从来不怀疑人,不是不怀疑,是根本不会!一辈子经历那么多,还能如此,实在可贵。

  祝《绿梳子》正式出版,让这人间佳话永远流传,也祝李奶奶如松柏长青!


  苏韦君(北京军休干部):

  《绿梳子》让人难以释卷,这是我退休后最认真拜读的第一本书,真真的把我打动了!不一般的人生,不一般的才华,不一般的精神,真是老神仙!祝福老寿星!

  我是一气呵成连夜读完的。老太太家世显赫,大家出身,一生颠沛流离,近百岁了还记忆强劲。关键是老人已无任何功利取舍,只是叙述历史,还原民国的原生态,让我们对民国对战乱对抗战对历史对爱情对奋斗从而对人生都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建国后乃至“文革”老人备受催残,其实有更多的人生感悟可以抒发,但她就此戛然止笔,既是我们莫大的遗憾,也是百岁老人的明智之举。


  任安华(宁波企业家):

  《绿梳子》一字不落一气读完,爱不释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绿梳子》是伯母的回忆录,也是有幸拜读本书的读者的人生教程。特别感人,特别励志!读“我的童年”和“嘉陵江畔”等章节令人揪心催人泪下,读“应考女高”“报考医学院”等章节令人欣慰心情舒畅,一切似是天意,关键时刻总有神助。一切的苦难,都只是滋养伟大人格的营养,所有的积善之举,上苍都会以另一种形式眷顾好人。伯母是一位新时代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老外婆”也是一位生在旧社会的伟大而平凡的母亲。祝伯母她老人家一切安好,好人自然有好报,“忠孝传家,天宝长华”,天道自然!


  王蕾(深圳职员):

  百岁老人自传,记录了她的传奇人生。推荐大家看看,我在当当网购买的,老人书写得真好!伟大的母亲,呕心沥血的一生,看得我泪眼蒙眬,感触很深,感觉自己现在面临的挫折都是微风吹过,很激烈的小心脏。


  许志辉(南京艺术家):

  《绿梳子》真是太好了!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翻阅了这部百岁老人的青年时代的回忆录,作者出生书香门第,其父去官为民以字画为生,并为当地名流,与张大千交往甚密。作者抗战中颠沛流离求学与逃亡,山河破碎中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从此书中,可以感受上个世纪战争年代知识分子的救国、爱国的情怀!更可贵的是作者92岁开始写作,一笔一画,经年累月,遂成此书,为后代留下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真是奇迹!


  王丽平(北京企业家):

  仔细拜读《绿梳子》,真的感动了我,佩服老人奋斗出彩的一生。书中的有些情节,忍不住和老公分享。


  张子君(河北省应急管理厅):

  《绿梳子》太感人了!老人家一生所体现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精英身上最为宝贵的精神,我们应该让这种精神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伟大的母亲和母爱永远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的不竭动力。向尊敬的老人家致敬!


  张建民(唐山企业家):

  真正的好人,为几代人治病的好医生!她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更是我们做人的榜样!


  王林梅(唐山战友):

  了不起的女性,令人肃然起敬!


  王子平(河北理工大学教授):

  你母亲的回忆录,我老伴都认真地看过了,她还给我重点读了大部分章节,因为我目前阅读已经困难。对于老伴来说,你母亲的书,从成长的家庭环境、抗战中的经历,青年出游求学等情况,都是陌生的、新鲜的,这册书给她补上了历史的一课。至于李长慧大夫个人的奋斗,全面展现个人优秀品质的高风亮节,更是让她感叹不已。


  虞炜(上海电视台编导):

  太了不起了!


  陈礼荣(荆州日报主任编辑):

  《绿梳子》装帧精美,设计上乘。展读之际,觉得全书的语言平实质朴,确如面对一位睿智而平和的老太太,或于清辉照影的月光下、或于夏日当庭的浓荫中,给人要言不繁地回述生平的亲切之感。书中所附数十帧图片,印证着作者的绵绵轻述;将全书文、图对照起来读,那言辞虽是轻柔委婉,但却使人从中感觉到这位自荆楚大地走出来奇女子心灵中那强大的内驱力,具有一种不容易移的坚韧与刚毅。在那个强寇入侵、岁月飘零的时代,由女主人公所展现出来一心向学、奋发有为的自立自强精神,给人信心、给人力量,不啻是当下最具感染力的一部励志教材。让读者于品读中充分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这位弱女子之人生命运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力,乃是其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

  作为一位百岁老人,李长慧医生一笔一画写出的《绿梳子》,为年轻一代树立起坚强信念,做出了榜样。她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对人生、对生活始终保存有一份追求、一份向往,就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也就没有不可实现的梦想。


  阎岩(北京记者):

  《绿梳子》很好看,我看了几章,就被我媳妇“霸占”了,她也觉得好读。感谢这样一部个人史的问世。


  王忻(唐山老同学):

  读完了老人家的回忆录,合上书都不能从书中拔出来,感慨万千,为您有这样伟大的母亲感到骄傲!咱们家乡的人提起李院长都交口称赞她的医德医术,却不知她年少受了那么多苦,为了做一名好医生在求学路上付出了多少艰辛,“文革”受了那么大打击她挺过来了,是一位无私无畏爱岗敬业的真正的白衣天使!这不仅是回忆录,也是一本励志书,千言万语难表达对老人家的敬仰。积善之人必有福报,医者仁,仁者寿。祝她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母亲在世时也服用了李院长送的松针,效果很好。另外你对生死的理解让我受益匪浅,感谢这本好书。


  刘维奇(唐山老同学):

  伯母的《绿梳子》,感动!感人!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为李院长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折服!我们被李院长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所感染!我们为李院长一生不屈不挠的高尚追求所激励!大家敬候着李院长继续娓娓道来,期望着《绿梳子》的下集早日和读者见面!


  杨河源(佛山电视台评论员):

  令堂大人《绿梳子》,是我近年阅读最为感动的作品,而且是我特意放慢速度,不舍得一口气翻完的作品。除了作品中折射出来令尊令堂高尚的人格、自强不息的精神、始终不渝的爱情,片言只语所涉及的那个时代,让人动容的地方,在在皆是。这是个人史,同时也是伟大的家国史。

  特别令人感动,在经受那么多苦难之后,能如此澄明清澈,真是茫茫浊世的一道清流、沉沉暗夜的一缕辉光。

  我请朋友帮我多订几套,让更多人受益。


  郗志群(首都师大教授):

  拜读《绿梳子》,非常享受您老母亲娓娓的文笔和精彩的人生。


  郝斌(河北大学医学院教授):

  《绿梳子》太好了!重新读起来,又是一番感动!老人的这些文字,沉淀了太多的东西,反复回味,受益无穷。我要把这本书,作为最好的奖品,送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从这本生动教材中,好好学习体会为医之道和为人之道。

  真是老寿星!仁者寿,诚非虚言!

  感恩金师和老人家,给我们触动和力量!


  郝斌教授的学生群:

  ·《绿梳子》我看完了,之前是零零星星地看,这两天看进去了,如饥似渴地看完了。

  作者就像一汪清水一样,源源不断,生机不灭,不论生活给予何种重创,最后都是自然透明,这是人性中最可贵的地方啊!自问:要是我,我应该会承受不了吧?

  其中,还有对历史的补充,真是惊叹到我了,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情,和电视、历史书上轻描淡写的,给人的感受不太一样啊;

  其中,还有那个时候,人与人相处之间的美好、信任、互相帮助;

  还有他们之间那纯纯的爱情,坚贞不渝,又自由,彼此信任,没有强烈的占有欲;

  还有一些诗词书画,也很美好,弥足珍贵。

  都是宝贵的财富,大家应该看看啊,强烈推荐!!!还要感谢老师的赠送。

  我看完了,大家想看的,可以先看我这一本啊。

  ·看得我几度哽咽,很质朴,很自然,很走心!

  ·可不嘛,我也是,我昨天晚上差点都哭了,看得我特别心疼。

  ·看了《绿梳子》,不觉被老人志于学的精神所震撼,那是怎样的觉悟才能够到达一直向上,中间更是坎坎坷坷,比我们现在不知要难过多少,而老人成为医生之前之后的慈悲心,同情心竟不减分毫,大爱于世,也让我汗颜。少年的苦难需要多么强大的心力才能转换成“甜果”。老人真实,以最真的心面对周遭,随心而转,让我敬佩。

  ·成艳红:重新看到《绿梳子》的消息,感觉才没过多久,感谢老师当年对我们的引导,使我们有机会接触“真”的力量。老人持之不倦的向上,最本真也最有力量。

  ·郝斌:德不孤,必有邻。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成艳红:也感谢金老师分享的评论,让我知道言语的力量。我以为的微小,并不微小。


  熊家铭(医学院学生):

  《绿梳子》是我上瘾的一本书了,今天下午和晚间读完,几次落泪。又恍然自己原来是读者,不知不觉在情节情感中穿行一番。

  我看到的是弱小无力后又慈悲柔软强大的心。更是对自己学习历程的羞愧。

  仿佛寿者在眼前心田轻声诉说,柔和的光散开,自己见事物心情也和缓温暖。

  我更看到金老师对母亲的温暖周到。我也想鼓励父亲退休后写写自传,他曾说有写本自传的愿望。


  徐笑欢(石家庄医生):

  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阶层消亡了,但读完这本书后,我看到了希望。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做着自认为该做的事,就像李奶奶所说的“我只不过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就是他们这样一个个自认为平凡人的付出和坚守,让我们见到了不平凡,让我们在这个浊浊尘世中,看到了阳光、希望。

  老人家不是在写书,而是在传心。老人家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便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老人家是以行言心,以心印心,以心传心。作为该书的读者,我愿意作为此精神的传递者和践行者。祝愿李奶奶仁寿康健!


  马晓婷(医学院学生):

  听完讲解《绿梳子》,心力、定力又增一分。很幸运能遇到良师,能被熏陶和感染着。


  张美旋(医学院学生):

  晚上有课,刚刚听完金老师的分享,深深感恩。祝长慧奶奶健康长寿,更期待下一部动人作品。自己有幸能在20岁遇见各位老师,总时时影响着无措的我,点醒迷茫的我,指导懵懂的我,真心奉献,以心传心。


  杨磊(开滦煤矿博物馆):

  李长慧——百年传奇!她到开滦工作后,任马家沟矿医院院长,出席1959年全国群英会。年过九旬开始写自传,最近正式出版,使我对李长慧老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开滦建矿130周年我们编辑《开滦130年人物纪事》一书时,李长慧以全国劳动模范身份入选该书人物纪事。


  吉玲(北京医生):

  老妈妈太棒了!请替我向她拜寿,祝老人家寿比南山不老松!

  老妈这厉害,《绿梳子》的内容丰富多彩,很励志。她老人家就是我们的好榜样!

  我要多买几本,送给朋友和患者。


  李桂林(北京军休干部):

  非常感谢《绿梳子》这本好书,阅读之中多次流泪,感慨万千,到现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向尊敬的老人家致以崇高的敬礼!


  杜兰弟(北京退休干部):

  老人家太棒了!我买20本《绿梳子》,送给朋友们。


  施贵林(唐山报社编辑):

  《绿梳子》既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每个老年人的鞭策和激励。看看周围90多岁的长辈,就知道老人家的过人之处了。

  出版后请马上代我买10本,送给这边的朋友。我还想再赠送给唐山市图书馆,读者面会更广。


  邢伟(石家庄军休干部):

  《绿梳子》我一口气读完了,感慨万分。老人近百岁高龄写出此书,实为奇迹。拜读之余为之兴奋,为老人家写首诗以示敬意,祝老太太长寿再长寿!

  兰心济世堪仁寿,活到忘我可称仙。


  张文利(京唐港海关):

  《绿梳子》文字很朴素却很耐读,很有感染力,对老人家人性人品钦佩有加。茫茫人海,最后能让人立住的还得是一撇一捺这个“人”字,老人当得起这个字,既有胸怀又有抱负,更能愿意为他人考虑成全他人,这个是很多人欠缺的,应该既有自己悟性和坚持,也有家族的渊源。很佩服。


  宋国勋(北京军队作家):

  你母亲的传记写得真好,我分三个晚上读完,今夜三点醒来,一直读到凌晨读完,本来习惯是夜里醒来读书才可再入睡,不料令堂大人的书却让我看得很提神,反而难眠。


  卢中原(北京军休干部):

  奇人、奇书,伟大的母亲!老人家确实写得很好,每句话都是故事,很吸引人。


  金立佐(北京学者):

  《绿梳子》从北京带到加拿大来了。一路读之,一再感慨,好一个生灵生命的故事。

  慈悲之华,庄严之果。

  德行天下“大”家传。


  李西岳(北京军队作家):

  读完《绿梳子》,好书!好人!好运!

  如此坎坷的人生用如此平淡的语调叙述不着一字尽自风流。

  如此伟大的女性以如此平凡的心态处世令人仰望丰碑高耸。


  郎岗锋(石家庄书法家):

  高堂母经历太奇特太感人了,我被深深地震撼。


  贺之军(国家机关干部):

  深为感动,更有感叹和感慨!同时,心里暖暖的,那是人性的温情,是母亲的温馨。


  刘群力(北京退休干部):

  您母亲的确太棒了。自看了《绿梳子》后,许多情节和画面一直都植根心里挥之不去。羡慕您有如此朴实仁爱而坚韧伟大的母亲!

  《绿梳子》像一面镜子展现母亲的坚强和纯洁之心,展现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书,完全可以拍成电视剧,真希望有慧眼之人能上手,定会震撼人心。


  徐进(中央电视台记者):

  世纪老人,人生楷模。


  信振科(北京军休干部):

  敬佩《绿梳子》,感人、朴实。


  陈礼荣(荆州日报)

  《绿梳子》音频介绍版问世,无疑给这部书的传播,又开了一个新生面。我先品为快,觉得您讲得真好!不单气息平稳,吐字清晰,发音圆润饱满如珠玑流畅,而且饱含情感,意深情浓……我不懂朗诵之道,但听来却似有一股清泉在轻轻地润泽着心灵。

  我感受到,这是您身为人子给母亲献上的一部心灵之作,是您至诚至孝之心通过诵读而凝聚所得的心血结晶……现已珍藏并会努力传播,让更多的听众来感受它、品赏它。


  杨勇(四川地质学家):

  你讲《绿梳子》的录音听了多次,无比感慨!建议改编成剧本,励志后人。


  王长青(北京长城专家):

  打开书后,百岁老人那慈祥的面容立刻融入心里,一口气读下来。百岁老人都能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启示后人,我们呢?努力前行吧。

  《绿梳子》太感人了。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我看完了,孙女正在读。


  郭华(唐山老同学):

  你讲《绿梳子》,非但我认真听,且转发给老妈及家人一同欣赏。李院长、金教授与我父母,如同家人一样亲切。他们一起工作,相邻而居;境遇相近,大医精诚。我边听边想:人性的召唤,是多么珍贵;文化的滋养,是多么绵长;善良的回报,是多么神奇;精神的作用,是多么无穷;生命的力量,是多么顽强……


  李松丽(马家沟矿医生):

  您的《绿梳子》讲座,今天我们全家人用三个小时听了两遍。老院长的人生传奇故事不仅是你们家族和后人的,她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她高尚的品质像一面镜子照着世人的灵魂。


  周合(内蒙古战友):

  多时不读书、不看报了。一口气看完了老母亲的自传,令人感动,令人钦佩。祝愿老母亲健康长寿!


  卢跃刚(北京作家):

  金妈妈的回忆录读了,感人至深!


  袁小茜(深圳企业家):

  大爱无相,爱立人心,《绿梳子》真的非常感动,太励志了!人性的良知需要唤醒,需要让更多的人醒来。谢谢金老师和长慧奶奶!

  长慧奶奶到这个年纪还能绽放自己生命的价值,坚持行动、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了。


  卢占峰(石家庄海关):

  很少有一本书让我一气读完,这部自传让我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位出生于荆楚书香门第的百岁老人,向我们平和地讲述了她坎坷而丰富的世纪人生,从中感受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上善若水仁者爱人的医德力量和伟大崇高的母爱光辉。同时,这也是对历史的感性解读,从一个特定视角展示了民国到解放初期的社会生活画卷,为我们诠释了深深的家国情怀。


  舒婷(深圳职员):

  金老师,谢谢您的分享!昨晚听完您讲绿梳子很感动,您的声音传递着您对母亲的那份情、那份孝心,深深触动着我。还有您叙述您母亲的经历,您外婆对您母亲说的那句话:“女孩一定要读书。”书香门第,能有那么深厚的文化传承。我很庆幸,能遇见您,遇见老师们,给我分享你们那个时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也是心的传递。


  汪永晨(北京记者):

  昨天下午到晚上一口气把你母亲写的《绿梳子》看完,被那个时代的记录和人性的描述所吸引,谢谢送来这么好的精神食粮。


  赵林根(开滦煤矿高工):

  《绿梳子》非常好!尽管今上午各种事不断,但我抽空拜读了十多篇了。很珍贵!但愿能收录到开滦博物馆或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康雪(北京记者):

  令堂大人的自传拜读了,感谢!感慨!老母亲高龄写自传最是我钦佩的老人家,普通人的个人史正是历史的一部分,也理解自传集中在民国时代的原因。?祝老人家健康快乐!


  董保存(北京出版社总编):

  昨天读了《绿梳子》中的五篇,为老人点赞,为你点赞!这样自传体的文字,值得大大提倡,如能有一批这样的自传,便构成了跨世纪中国史。


  王闪(北京电视人):

  《绿梳子》一书动笔于2012年,李长慧女士92岁那年,令人敬佩!年近百岁的老人讲述镌刻着时代烙印的平凡人生。读来真切,鲜活,非常感人!祝愿李长慧女士平安喜乐!


  邹维荣(解放军报记者):

  刚读到,特别感动!


  姚友霞(中央电视台编导):

  老太太了得!


  张丽钧(唐山中学校长):

  敬爱的李院长高德高能高寿。

  《绿梳子》让我好感动!那段你和妈妈谈老人失能的对话,让我感慨万千!想到我妈妈的晚年,甚至想到我自己的晚年。


  李红满(保定银行):

  致敬光明伟大的仁慧女性!


  孟晓霞(北京居士):

  《绿梳子》能让那么多人喜欢,为老人家高兴。普通人的历史是最生动的历史,鲜鲜活活的,是生命的痕迹。很少有人把这痕迹记录,奶奶留下了《绿梳子》,所以更珍贵。


  李吉星(石家庄职员):

  源之远,流之长,德之深,才之广。


  李思超(唐山中学教师):

  百龄巾帼,历经沧桑;

  求学励志,白衣技湛;

  为人慈善,绿梳咏谭。


  樊莲凤(全国妇联):

  读了《绿梳子》,对你的父母肃然起敬。你母亲可称为林巧稚第二,不仅是医者的典范,也是中国妇女自强不息的典范。 


  高国庆(唐山战友):

  刚刚听完《绿梳子》的讲座,很感动。《绿梳子》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不分老幼、阶层)的喜爱和追捧,原因就在一个“真”字,真的历史、真的苦难、真的爱情、真的追求。还是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老人家是真金,老人家的著述也是真金!

  盼着《绿梳子》的续集出版。建议趁老人这部活历史还健在,口述或者搜集些资料,你代笔也可。好好写写老人行医和那一代人的奉献。我的表姐曾在马家沟矿工会工作,还记得当年提起你母亲,她啧啧称赞:“李院长是老劳模,对工作、对病人,那是忒好啊!”


  慕弘(荆州文化学者):

  您讲《绿梳子》,好听、爱听、更想听,请您继续分享是荷。


  丁小琦(旅居澳洲作家):

  老母亲太了不起了,我发给我的母亲让她听一听。


  吴丰惠(成都退休人员):

  谢谢你!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我都为你高兴,为你的母亲点赞!


  朱正怀(北京军休干部):

  听了您对《绿梳子》一书的介绍,深受感动。老人家给了我们一份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蔡华(北京作家):

  《绿梳子》读着很亲切。一个真正的令人肃然起敬的知识分子。我在马家沟矿工作多年,对李院长耳闻不少,口碑极好。当时却有一疑问,这样一个专家级的医生为何常年在马家沟矿这样的小医院?看完《绿梳子》知晓了原委。我的母亲也是上世纪40年代留学归来的医生,“文革”前是唐山市人民医院的五官科主任。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敬业精神今人难以企及。


  吴刚(退休将军):

  深受感动,感受老人家的故事、情怀和境界!


  王晓龙(退休将军):

  听了《绿梳子》讲座,我立即请人去买三本,妻子儿子和我各一。


  曲振江(衡水退休干部):

  一口气听完了老战友对《绿梳子》的导读,感人!

  刚午饭时书寄到了,恰小孙女(上四年级,未满十岁)下楼取回,打开后就爱不释手地读起来,我只好叫她拿回去先读。谢谢!


  王苏红(空军作家):

  《绿梳子》拜读完毕,这是六年来我读的唯一一本长篇著作。实不相瞒,六年前我的眼睛出了问题,眼压高得令医生惊诧,当下就命令我说:不想双目失明,必须停止看一切读物,包括手机和书籍。这些年就是我和爱人的书出版和再版,我都不曾翻阅。之所以“破戒”拜读伯母的《绿梳子》,一是你我的同窗之谊,再是《绿梳子》激起我的好奇和思索,那就是92岁的老者之前从不曾笔耕写作,居然在耄耋之年伏案提笔写出10多万字的自传。且凡是读过此书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手难释卷,这是何等的神奇和惊世啊。由此我感到,人类其实对生命以及生命力,也许并非有真正的认知。伯母在执笔之初,也许对撰写自传亦存有怀疑,但是从书中看来,她是越写越好,越写越自信,越写越酣畅,文字简洁平实,却是直抵人心。尤其是写到“孤身去武汉”“学习高中功课”,完全是少女的笔触与情怀。而那“12封挂号信”,她是字字句句复背下来的!想到笔者的年纪,我突然意识到,她的写作过程就是自我挑战的过程,自我完善的过程,自我重塑的过程,这就是生命力在复苏、绽放的过程。就像一棵已经快要干枯的生命之树,在生命力的作用下,一点点由枯黄变为黄绿、墨绿继而青绿、碧绿……也许伯母在写作过程中也不时地为笔下的文字和奔涌而来的灵感吃惊,不相信这是自己写出的文字……由此,读得激动时我掩卷沉思,这书不仅是对历史感性的解读,更是对生命力的再度诠释。对我来说,我从《绿梳子》里感受到的东西,有许多是可意会神解的,但还有一些是我仍然要继续思考回味的。我认为这本书是老人走到人生边缘时的一次生命力的展示和绽放。

  老公也是边读边称“奇书”“奇人”!他说《绿梳子》的书名太好了,不仅有诗意和吸引力,读完全书还会深深的明白其中的寓意,那就是期颐之年的作者仍如绿梳子一般晶莹剔透,怡然碧绿!


  周红(出版社总编辑):

  百岁老人亲笔写的自传《绿梳子》,备受读者喜爱,首印几个月后即加印,实属该书自有魅力自带流量——淡雅质朴文字中尽展历史悠悠……


  京东网读者留言:

  ·医者仁,仁者寿,大爱无疆!

  ·绝对一本好书!

  ·精品佳作,生命写就。

  ·平凡人被历史裹挟着推动,但自强独立勤勉善良成就了不平凡的一生。向作者致敬!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这本书熬夜看完了,很感人,真实的历史。

  ·非常好看,精彩动人,感人的故事!

  ·浪漫、真挚的爱情。

  ·书很好看。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虽然感觉没有《巨流河》那么气势恢宏,但也非常感人,值得一看!

  ·封面设计挺不错的,有一种从容的优雅。

  ·不错的一本书,讲一个老人的一生历历在目。

  ·挺棒的!


  当当网读者留言:

  ·一个不平凡老人的一生,书香门第,聪慧少女,勤奋好学,事业有成,儿孙成才,有福之人!

  ·很不错,值得一买。

  ·一气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能否写写1948年到1982年的回忆录?

  ·收获了感动和激励。

  ·不错,挺感动的,爱情的美好让我感动。

  ·经典书,写得不错,真好。

  ·很好,很值得看。

  ·作者聪慧、善良、坚韧有爱心,自幼饱尝人世沧桑,仍在战乱时期坚持学习上进,考上湘雅医学院和中正医学院,最终选择中正医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仁医,在学习过程中还收获了爱情。读此书让我想起了齐邦媛的《巨流河》。


  马宝琛(民盟中央):

  多日捧读《绿梳子》,初惊叹,再读感慨,末了扼腕!我是崇拜老一代大师的,他们的学问人品令人叹服,可能与我长期工作在民盟有关,学人虽九死而不悔之骨气只有仰视,前人中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真是要五体投地了。而令堂李长慧先生九十二岁亲写之一生,正如卷首语中焚膏继晷经年累月这八个字,栩栩如生记录那个年代和金先生艰苦而又幸福美满的爱情,如同多幅画面和场景展现于眼前,让人鼓舞奋进而又向往,似乎血流加快了!

  从书中又了解尊外公李宝常老先生之辉煌(先前未闻),也从一个侧面透露出金兄之优秀之源,基因啊!

  感谢您的惠赐,在疫期间忽闻雅乐而耳目一新! 


  袁志军(天津作家):

  《绿梳子》文笔朴实无华,亲切感人,像一股清泉流入心田,对人很有启迪。老人家九十多岁高龄开始写书,真是我学习的榜样啊!


  秦蕾(文职干部):

  人性之美,美美与共。


  李祯盛(退休将军):

  美文真美,感人至深!老人家百年人生路,彰显仁爱美!


  王纯莉(上海编辑):

  读过《绿梳子》,真实感人,令人难忘,敬佩百岁老人。


  梁立刚(国企高管):

  近日拜读李长慧伯母鲐背之年撰写的回忆录《绿梳子》,心中被伯母的高尚人格深深感动!是真正厚德载物的活菩萨!心情随书中情节起伏跌宕,时而鼻子发酸,时而开心一笑。看到老人家幼年受到恶人欺凌时,恨不得马上看到有人能出来呵护她!看到老人家青年时期求学颠沛流离无助时,又急切盼望有人出来帮衬她!看到老人家当年每当窘迫之际就遇到贵人出现相助时,心里着实为她老人家高兴好一阵子!伯母从医六十余载,慈悲大爱,乐善好施,医治病人拯救生命无数。还有老人家活到老学到老帮人到老的精神,堪为我这个晚辈学习的榜样!看您家背景有许多我父母家室的影子,很有共鸣。

  沁园春·赞李长慧伯母

  气秉月华,呱呱坠地,庭桂香馨。幼学承慈母,天资颖慧;深得父爱,早入杏林。抗战八年,狼烟洗礼,鄂渝闽赣历艰辛。赞淑女,中正医学院,至爱双临。

  开滦煤矿重新,正激情澎湃为人民。喜十年大庆,总理诚邀;师生同榜,格外欢欣。动荡相仍,劫波历尽,妙手回春万人钦。敬伯母,用仁心大爱,化铁融金。


  李深(影视制片人):

  有幸拜读《绿梳子——我的青少年时代》一书,爱不释手,感慨颇多。

  作者李长慧老人幼年饱受苦难,求学之路更是异常曲折,但仍靠顽强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最终考取了当时国内最顶级的医学院,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同时也收获了完美的爱情。老人用她精湛的医术和仁爱的心灵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几十年如一日,即便在动荡的年代,也依然如此。更在九十几岁高龄时亲笔写下了自己的传奇人生,惊!奇!神也!

  在书中,老人求学时遭逢战争年代,日军侵华国难当头,但那时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依存,甚至对陌生人慷慨解囊相助,不求回报;那时的先生,教学问更教做人;那时的大夫,救人命更暖人心……

  反观我们的时代,物质充沛却精神匮乏,甚至为追求利益可以丧失良心,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好在还有一些好书,可以告诉我们:那些美好的东西,不仅仅只在书里面,是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我们要努力把它找回来,并延续下去……


  “荆州记忆”转载《绿梳子》读者留言:

  ·欧阳华:这本传记写得真实、真诚、真情。透过一字一句,看到了百年民情风貌,看到了地方士大夫的风骨与追求,看到作者个人特别是女子追求知识、追求独立与自由、追求幸福与封建社会环境、与外强侵略下的时代环境、与恶劣的家庭生存环境不懈的抗争、奋斗。看到了作者92岁了,还拿起笔亲写自己精彩的一生,从而留下了一幅荆州沙市百年风土人情的画卷。18万字,我用两个半天一晚一口气读完。作者真的了不起!此书真的耐读可读!

  ·胡书文:李长慧老人今年已一百多岁了,福气好啊!

  ·PPP:《绿梳子》这本传记,宝贵!

  ·陈:真是一本好书!喜欢这沙市旧事,读来特别缓解乡愁。

  ·邹同泰:这应该是沙市较早的独立女性先锋了吧,这么早就认识到不能靠丈夫要自己工作赚钱。

  ·帅不帅:1935年,满大街都没几个人识字的年代,更别说一个女子还懂英文。

  ·风行:那个遍地文盲的年代,初中毕业居然懂英语,绝对的大户人家精英人士了。

  ·张朴:了解历史,颇有收益,纯朴的医疗环境,不纯的社会变换。

  ·木棉:厉害的人。

  ·百科全素:可以拍连续剧了。

  ·刘洋:好文章,内容丰富,收获良多。

  ·王文杰:历史的痕迹,让人追忆。

  ·戴克中:真好,真实的过去的年代。

  ·153:一个沙市故事,一个好故事。谢谢老奶奶分享她的求学经历,那时求学真不容易。人生的楷模。

  ·赵书亚:绝佳好文。


  任熊鹰(荆州市国资委):

  有幸读到伯母所著《绿梳子》,非常喜欢也非常受启发,作为新沙市人(2001年从石首调入荆州)对于荆州的历史了解甚少,通过老人的回忆,使我很受启发很受教育。老一辈人的婚姻观世界观以及老人医者仁心的践行,让我们油然起敬,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坚韧、勤奋、质朴、仁厚、善良与多才的知识女性的形象与丰碑!老人高龄写书,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您的孝也是独特的,令人羡慕和感动!感谢您及您的母亲为我们提供的精神食粮,使我们终生受益!


  李雪君(荆州表弟):

  为九姨妈成书赋诗二首:

  巨椽心笔百年史,

  辣苦甜酸允后知。

  鹤影惊鸿淑女范,

  巾帼不让弱眉姿。

  洒书翰墨风云汇,

  泥爪雪鸿尘世间。

  回眸凝视心魂动,

  留与来人芸竹攀。


  再为九姨妈自赞吟二首:

  波涛卷雪任风狂,

  素洁空灵志更强。

  莲花千瓣存心巧,

  长与人间沁腑香。

  幽谷高山别样骨,

  清泉洗濯自争春。

  严寒磨砺经霜久,

  兰蕙一枝香世尘。


  谷国树(石家庄战友):

  赠金辉

  ——读《绿梳子》

  母履传后人,

  家世续基因;

  点滴润春雨,

  德性化道真。


  姚翠芹(唐山战友):

  伯母是翠芹和众人心上的好人、才女、天使、榜样、楷模。

  一般人都生如苦役,长慧妈妈却活得璀璨如花!


  长正(唐山老诗人):

  一曲长歌百世吟

  ——赞李长慧院长

  李长慧老人,原为开滦马家沟矿医院院长,今年遐龄寿满一百零二岁,耳聪目明,谈笑自若。青少年流离失所,历尽兵燹战乱。离乱中没能就读高中的她,用8个月自学补齐高中课程,考入全公费中正医学院,毕业后任交通大学校医。1951年调开滦矿务局总管理处医院。1958年全家迁入马家沟矿,经手创建矿医院,解矿工及家属伤病之苦,成绩斐然。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大会,1982年退休。年届期颐执笔著《绿梳子》,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成为畅销书。 

  三月春风传佳音,

  白衣天使降红尘。

  千家问药万户诊,

  霜染秀发笑语亲。

  无际煤海留倩影,

  矿工老哥心上人。

  当代杏林垂青史,

  一曲长歌百世吟。


  赵廷贤(唐山中学校长):

  神奇老太仁者寿

  ——敬读李长慧先生《绿梳子》

  夜读人瑞忆绿梳,

  岁月峥嵘展风流。

  乡邦风物存珍贵,

  坎坷青春竞自由。

  感人细节原生态,

  离乱遇善敞怀收。

  文化传承守祖训,

  神奇老太仁者寿。


  艾立起(唐山诗人):

  百年风云史

  ——赏读长慧老人《绿梳子》有感

  百年风云史,

  多情系绿梳。

  书香尊孔孟,

  墨韵伴更夫。

  厄运显奇智,

  逆境展鸿图。

  煤海传佳话,

  德艺杏林殊!


  康静宏(唐山老同学):

  我含着热泪读完李姨《绿梳子》,她老人家不是您一个人的母亲,而是唐山人民的伟大慈祥的母亲。她老人家从刚出生的婴儿到危重病人,抢救过来的生命不计其数,她经常为病人献血,她不分班上班下,不分白天黑夜,任何时间只想着如何救治患者。她的仁心大爱聪明才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和蔼可敬的老妈妈。 


  杨冰(荆州编辑):

  老人的回忆录我时常重读,每次读时就有如身临其境。

  老人命运多舛,但总是以平和、坚韧来自渡,不埋怨,不消沉。又似有禅机,欲开悟后人。


  张文敬(中科院冰川学家):

  高光家世,书香世家。


  司翔月(北京医生):

  读了《绿梳子》,真的收获颇丰!人生路上要努力的地方确实还有很多,谢谢这本好书。


  陈瑞琴(唐山老同学):

  感触很深。李妈妈92岁高龄时写下她的人生追求:做个好医生,服务所有人。她做到了。她是患者信赖的平易近人的好医生,是一位善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我把《<绿梳子>导读》发到了同学群里,老太太的一生、她的美德太值得我们传颂了!


  康东海(秦皇岛企业家):

  拜读了令堂大人的大作《绿梳子》,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厚重感油然而生。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正值天下动乱、内忧外患的民国时期,作者的家庭变故、个人遭遇,正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存照。从《绿梳子》中我们更真切地看到,大多数个人、家庭与国家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破必家亡,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绿梳子》中许多萍水相逢、慷慨相助以及作者心存感恩的细节描写,生动地折射出中华民族同情弱小、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即便当时社会不公、世风日下,但大多数人依然固守本性,公道自在人心。我想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生生不息的深厚根源。

  遥想作者当年,以柔弱之身,敢于只身去武汉、闯重庆、走江西,是何等勇气。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立志学医,千方百计地救治世人,又是何等贤惠!她的所作所为无法用“女汉子”来形容,而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坚毅、善良、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是一位真正的中国母亲!


  刘俊成(唐山战友):

  拜读《绿梳子》,老妈妈非凡的人生,非凡的才华,真可谓伟大的女性,英雄的母亲。


  柴英(空军作家):

  妈妈的书,我已经反复看了几遍,非常震撼!老人家像小溪流水,娓娓道来,但却让人心里震撼,特别了不起的老人。想写点东西。受益匪浅。


  王维(中国科学探险协会):

  老人家出身名门,一生都是故事,值得景仰!


  杨家昌(沧州战友):

  读完了老母亲写的《绿梳子》。掩卷深思,不禁心潮起伏,感动崇敬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首先,我为伯父金传炳伯母李长慧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而感动;第二,是对二老在任何恶劣环境下始终如一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所敬佩;第三,对二老笃学不倦刻苦用功严谨不怠的敬业精神所折服;第四,对二老仪表和才华给以赞叹。从照片上看,伯父英俊潇洒,相貌堂堂,伯母慈祥和善,秀外慧中。

  父亲传炳,母亲长慧,一个是光明,一个是聪慧。二人珠联璧合,又同是书香世家,正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最难能可贵的是老母亲在如此高龄下写出如此高水平的回忆录,条理清晰,文笔朴实无华。如果说整本书是一条精美的项链,那每一章节就是颗颗珍珠串连而成。从老人家的文章里,仿佛看见她从历史的烟云深处,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绿梳子》书名挺好的,绿梳子是您父母爱情的信物,就是这把柔韧的梳子把父母老一辈的幸福并苦涩、快乐并辛酸历史经历一丝丝一页页梳理得井井有条。老母亲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文笔功底深厚,令我钦佩至极。孩子们也轮流学读了,都觉得真是一本励志的好书。


  李世明(内蒙古作家):

  细细读完令堂的百岁大作《绿梳子》,读后感慨万千啊!《绿梳子》读起来似品陈坛老酒,醇厚绵香,回味无穷;又似把玩古董,包浆柔滑,不忍释手。毫不夸张的说,令堂是中国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在她身上集中了中国女性所有美德,忍让负重,外秀中慧,追求自由,性格倔犟,不甘被命运摆布,有坚定的人生目标。也许是童年与娘亲屈辱的成长经历,使她有勇气摆脱家庭束缚,16岁就只身踏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这对一个出身名门的小姐是难以想象的选择。令堂的求学之路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色彩。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主导她人生之路的灯塔,就是遇到了令尊,一个年轻有为,仪表堂堂,博学儒雅的年轻学者,绿梳子成了令尊与令堂爱情的信物。令堂的心底善良,聪明绝顶,智慧超群,使令尊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选择,俩人七十多年始终如一的爱情故事,尤其是令堂的医者仁心,令尊的严谨学风,见证了绿梳子的生命不衰,使二人均得高寿。《绿梳子》全篇文笔老辣,字里行间充满对生命的放歌,透溢着生命的活力,爱情的纯贞美好,给人以人生最精华的启迪,即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求回报,大爱无私,爱情之树的长青,须有共同追寻的事业支撑。金辉兄有这样的父母亲,有这样的家庭,令人羡慕,兄那种热爱生活,穷尽知识,不断追求,勇于探索,不为世俗所左右的精神,也就不难理解了。向令堂令尊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郑世雄(莆田市政协):

  神奇之人,神奇之事,神奇之作!


  白雳(天津作家):

  打开印制精美的《绿梳子》细细品读,心里静了,有些仪式感。

  很喜欢这把细梳岁月的绿梳子。语言清新脱俗,感情真挚细腻,细节真实感人,娓娓道来,细说从头。捧读《绿梳子》,我想起了杨绛的《我们仨》,她们都是同一时代的传奇女性,都出身书香门第,同样的自爱自强,婚姻美满,事业有成。更巧的是这两部书都是在九十二岁高龄时写的。

  书的结构也很好,老妈妈的回忆录,加上亲朋好友的文章、评论以及一些珍贵的图片,编排精当,相得益彰。特别是你和金雨的文章,情真意切,一个补充了老妈妈的行医生涯,一个总结了老妈妈的一生及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录写得这样厚重,算是天花板了吧。

  这几天小区疫情静默管理,谢谢你让我静默不寂寞,读了一本好书。


  姚松平(湖北电视台编导):

  认真阅读了您为母亲《绿梳子》写的导读,仍然特别感动老妈妈的曲折经历,好学坚韧,医者仁心。还特别为你的细心、孝心、真心感动。尤其是一个九旬老人,能拿起笔记录下近一个世纪的经历,应该是首创了,有她自己的坚持,也离不开你的支持鼓励。这件事太有意义了,这是个人史,也是民族史的一个章节,多么有血有肉。太了不起了!

  《绿梳子》那里面许多地方都是我熟悉的,比如沙市的中山公园,从沙市坐船到汉口经过的大大小小码头,都是我青少年时代的记忆。这本书勾起了许多回忆,也填补了想象中老沙市的画面。我真心佩服老人家九十多岁还能记住这么多细节,就是我现在回忆儿时的事,也是零星碎片了。谢谢老人家,把这么珍贵的民间历史细节显现给我们!


  信真(北京军休干部):

  一口气听完了你介绍母亲大作《绿梳子》的讲座,我不禁热泪盈眶,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

  母亲传奇的一生,光彩照人。母亲是神,我们心中的女神!母亲是仙,浑身仙风道骨!母亲是活菩萨,救死扶伤,济世救人!为老母亲点赞!向老母亲致敬! 

  应该把《绿梳子》推荐给央视《朗读者》,请名家朗读,定会引起强烈共鸣。这是一笔珍贵的遗产,这是一份重量级的精神财富。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母亲的书我还要给儿孙们多订几本,让他们好好拜读,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立志做母亲那样平凡而伟大的人!


  朱正怀(北京军休干部):

  从您的文章《<绿梳子>导读》中才知道老人家已经仙逝,老人家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再次向老人家致敬!


  曲振江(衡水战友):

  看《<绿梳子>导读》,才知老人不在了。

  医者仁心,仁者高寿。老人千古!


  王蕾(深圳职员):

  金老师,不知道怎样表达,刚从您的文章中得知老人去世了,心里非常难过。

  喜欢《绿梳子》,我买了以后,认真看了两遍,受益匪浅。


  王忻(唐山老同学):

  刚看了你的文章得知老母亲已经仙逝。但是她老人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与世长存。你的《<绿梳子>导读》更深刻地阐述了老人家不平凡的一生,非常有幸拥有老人家的遗作《绿梳子》。


  胡广辉(南通高校教师):

  师婆婆,医者仁心,学生永远怀念她!


  王苏红(空军作家):

  惊悉噩耗

  哀思如潮

  虽未谋面

  魂牵梦绕

  呜呼哀哉

  草木无语

  天地悲浩

  洒泪合十

  祭拜恸悼

  阿姨这一生,职业是自己选就的,悬壶济世,兰心惠民,被誉为“神仙奶奶”。

  婚姻是自己选定的,挚爱炽情,百年琴瑟,白首齐眉。

  儿女是人中龙凤,出类拔萃,被世人瞩目。

  同为女人,我羡慕她,仰慕她,敬慕她。阿姨的一生是幸福的,圆满的,理想的,成功的,也是坎坷的。比一般的女人,她多活了好几个轮回。


  全翠兰(唐山中学校长):

  愿李院长永恒的大爱、高尚的医德传承光大,让我们永远铭记老人家的医者仁心!


  董湘慧(全翠兰女儿):

  李奶奶是我的救命恩人。从小我就知道是李奶奶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从小我就知道我的名字的来历,妈妈教育我向李奶奶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徐畅(北京编辑):

  一把《绿梳子》,一曲百岁良医的传奇人生。

  慧者曲终,仁心长鸣。


  梁立刚(国企高管):

  伟大的母亲!

  人生的典范!

  永远激励后人!


  韩爱果(美籍教授):

  一人的记忆,历史的传记,生命的传奇。


  吴稼祥(北京学者):

  伟大女性,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缩影。


  郭华(唐山老同学):

  品读两遍,感慨万千;百岁老人,启迪后生。

  导读成篇,以文纪念;头条刊发,功德无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绿梳子》问世,耄耋老人还能执笔书写回忆录,质朴的文字却写出上个世纪二、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的沧桑巨变,在动荡中勇于冲破樊笼优秀女子成长的心历路程,医者仁,仁者寿,《绿梳子》让读者惊叹、惊艳,世纪老人长慧的前半生跌宕起伏,精彩绝伦,是后人的典范,此书在社会层面好评如潮,金辉先生把这些好评集萃成文,长慧在天堂看到此篇,一定颔首微笑。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