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桃色叹息 37

作者: 碰词 点击:535 发表:2022-09-06 12:20:29 闪星:4

  37

  十一月的北方地区已经挺寒冷的了,第一场雪都下过了。街边一溜排开的树木都掉光了叶子,阳光虽然很明亮,却带不来多少温暖了。街上行人稀少,让人看不出省城该有的热闹繁华。

  杨莉和老公一人拎着一个大兜子走在老旧小区的人行道上,边走还边感慨,原来省城也有这么破烂不堪的区域。马路两旁的楼房最高才六层,多数房子都在三、四层高,上个世纪的建筑风格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看来,确实显得格格不入。就连脚下的道路,也很陈旧,布满了东一块西一块显眼的黑沥青补丁,用以把开裂坑洼的地面补上。

  前面是一片饭店聚集的地方,小饭店一家挨着一家,能有大概三四百米长的区域全是小饭店。在这里居住的人想必也不少,这一片区域应该算是城乡结合部,年代久远的房子几乎都出租给外来的人居住。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很多都在小饭店里解决,所以小饭店很多。

  从公交车上下来,走过这段饭店街,大概离儿子的家就不远了。儿子在电话里告诉父母可以直接去饭店里找儿媳妇,让儿媳妇带他们去自己家。还一口一个你儿媳妇怎么怎么样的好,为了迎接你们的到来,她都准备了好几天了。哼!杨莉才不稀罕她来献殷勤呢。她本不想跟陈国华有任何的交集,可儿子说他今天有一个重要的考试,实在走不开。哪儿有周末还考试的道理?天晓得这是不是他们二人的计谋呢?

  在一家招牌上写着“福满园”的小饭店门口,杨莉夫妇停了下来。如果没有记错,这就是陈国华打工的那家饭店。两个人在门口向里面张望着。厚重的能挡风的透明塑料门帘的后面,是一间宽敞的大概有三十多平米的大堂,依次摆着桌椅板凳,桌子上都放着调料瓶和筷子盒。还没到吃饭时间,厅堂里一个人也没有。厅堂的尽头是厨房,饭店里的人都在厨房里呢,里面的谈话声和盆碗叮当声还有梆梆梆的切菜声响个不停。

  杨莉和老公正在犹豫时,厨房的短花布门帘被人掀起,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出来了。她一抬眼看见门口的两个人,就立刻热情地笑着说,“你们是小华的公公婆婆吧?”

  那夫妻二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互相对视了一眼。

  “爸,妈,你们来了。”陈国华在厨房里听见了说话,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计一步就跨出了厨房门。她穿的鼓鼓囊囊的,脑袋上的马尾辫都松松地耷拉下来,她两只手上都是水渍,正一边甩手一边往围裙上擦,她身上还交叉绑着两条带子,小成成就被捆在这两条带子连接着的背带上,他下半身包在小被子里,只有两条胳膊露在外面可以自由活动,带了毛线帽的小脑袋一会向左看,一会向右转,伏在妈妈后背上的宝宝,视线范围只能在左右两边。这母子二人咋看咋让人觉得太寒碜。

  陈国华的这一声爸妈实在让杨莉猝不及防。她一时间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如果不是惦记小孙子,她肯定会放下推开门帘的手,转身就走的。

  “爸妈你们走累了吧?快坐下歇一会儿,我去给你们倒杯水。”陈国华越是上前热情接待,又称呼的如此自然,杨莉越是觉得别扭。她啥时候承认这个儿媳妇了?这一声爸妈叫的也太早了吧?

  杨莉犹豫着走进饭店的厅堂,她老公也紧随其后进来了。陈国华忙为他们拉开椅子,一脸诚恳又热情的笑容。可杨莉还是面无表情,她瞅都不往陈国华的脸上瞅一眼,径直看向自己的小孙子。

  “这孩子就这样被你带到这地方来?就不怕他被油烟呛坏了?”杨莉的话虽然既严厉又难听,可陈国华却感到很高兴,毕竟这是婆婆第一次正面跟她说话。

  “不会的,妈。现在还没有炒菜呢,没有油烟的。就算炒菜时候,也有排油烟机,一点油烟味都没有的。”陈国华的笑容一直是她的招牌,看见的人都会觉得她可爱,善良,可惜杨莉根本就不看她,使得她的力气都白费了。对于她端过来的水杯,那“尊贵”的两个人碰都不碰。

  杨莉只关心自己的孙子,她拦住还想干点什么的陈国华,走到她身后用手兜住了小孙子的包被。陈国华忙解开自己胸前的结,把小成成放了下来。那当爷爷的也急忙上前托住小孙子,两个人一边一个把小成成接了下来。四只眼睛里更加看不见别人了。饭店老板娘和堵在厨房门口张望的两个伙计都呆呆地看着这尴尬的一幕,不用说,他们对陈国华和公公婆婆的关系,也能猜出一二来。

  小成成终于解脱了束缚,高兴得手舞足蹈的,小嘴儿咿咿呀呀地欢叫着。不怕生的小家伙像条鱼似的在爷爷奶奶怀里扑棱着。程爸爸和杨莉都百感交集地看着小孙子,喜欢的不撒手。

  “爸,妈,我送你们去我家好吗?”陈国华已经脱去了围裙,依旧一脸笑容地站在那二人面前。

  “啊,好。”杨莉一声不吭,只好程爸爸接茬应了一声。陈国华和老板娘打声招呼,又去里面放东西的柜子里拿出棉被来,把小成成从头到脚包裹起来,复又绑到后背上,然后领着那夫妇二人打开塑料厚门帘出去了。一道上,夫妇俩只顾看着小孙子,理都不理殷勤备至、一直没话找话的陈国华。就这样尴尬地到了出租屋。这六楼爬起来真不轻松,两个刚刚五十来岁的人都被累得呼哧气喘的。

  屋子里很简陋,除了房东留下的柜子和一张大床,一个破旧沙发以及一张圆桌、两把椅子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如果把这个家当做是新婚小夫妻的家,也未免太寒酸了。

  “爸,妈,你们先歇着,我还得回去干活,一会儿我忙完了就回来。”陈国华把米放进电饭锅里煮上,然后又把洗好的水果恭恭敬敬地端上来。

  “啊,你忙去吧,不用管我们。”还是程爸爸回应了一声。

  陈国华一走,这祖孙三人立刻快乐成一团了。杨莉虽说有近二十年没有接触过小孩子了,可对孩子的喜爱之情任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就算这是那个她打心眼里讨厌的女人生的孩子,可也挡不住她发自内心地喜欢小宝宝。骨血亲情到啥时候也拆不开。她一边抱着孙子又亲又端详,一边还不忘贬低陈国华。

  “瞅瞅这好好的孩子,让她伺候成啥了?比那泥猴强不到哪儿去。”

  “咱小孙子就是穿的不太好,干净还是挺干净的。”程爸爸倒讲了句公道话。

  “干净什么呀?她个农村出来的,能干净到哪儿去?白瞎这个孩子给她带了。咱们明天回去时说啥都得把孩子带走。”

  “他妈能答应吗?”

  “她答应不答应都得带走。看看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孩子跟着他们纯粹是活受罪。”

  屋子里的温度在零上二十多度,还是比较舒适的。杨莉两口子先是把小孙子身上的旧衣服通通都脱掉,并用塑料袋嫌弃地装上扔到房门外面,然后给孙子洗过澡之后,换上了自己带来的漂亮时髦的童装,起先灰头土脸的小成成一下子就变成一个英俊的小帅哥了。大人都是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呢,漂亮的小婴儿更是换装如换人。刚才被捆在妈妈身上的那个灰突突的一点都不自由的小娃娃,这一瞬间就变得高贵起来了,就连随后喝的奶粉都是进口的了。

  两口子乐此不疲地刚把小孙子里外都收拾完,陈国华就拎着一兜子饭盒回来了。她在打工的饭店和附近的饭店里打包了几个好菜。进屋来,她歉意地冲着公公婆婆笑着说:“爸,妈,真对不起,我和洋洋都没有时间陪你们。你们先对付吃一口吧。等晚上洋洋回来,咱们再去饭店吃饭。”说着话,她已经麻利地把一次性餐盒都打开来放到桌子上。就见摆着的都是平时陈国华和程力扬舍不得吃的好菜,什么排骨、肉段、肥肠、还有炖好的一整条红烧鱼。这一顿菜至少得二百多块钱。陈国华往外数钱时,心疼得直咬牙皱眉。没办法,公公婆婆糊弄不得,即使这样花钱,也不一定能让公公婆婆满意呢。果然,杨莉只瞅了那桌子上一眼,竟不肯走过去坐下吃饭。程爸爸已经开始动筷子了。

  陈国华忙完这些,就过去看小成成。小成成刚舒舒服服地洗了澡又喝饱了进口奶粉,这会儿睡得正香呢。

  “糟糕,睡着了。这不行啊,得让他起来吃奶。”陈国华低声嘟哝着。

  “不必了,他已经吃饱了。以后就给他断奶吧。明天我们回去时把他带回去。”杨莉冷冰冰地说,眼睛并不看向陈国华。

  “带回去?为什么要带回去?”陈国华惊讶得声音都变调了。

  “这是我们程家的孩子,当然得带到我们家去养。”杨莉冷冰冰又不容置疑地说。

  “这是我生的孩子。”陈国华也针锋相对地说。“我不同意,谁也不能带走他。”

  “怎么,以你这样的条件能带好孩子吗?孩子成天被你裹得像个粽子似的,动都动不了,他难受不难受?时间长了,孩子的腿脚都不知道会长成什么样子。要是被你养残废了,那就害了孩子一辈子。”杨莉两眼冒火,漂亮的眼睛跟陈国华的目光像两道闪电对视在一起,两个都很强势的女人竟然互不相让。程爸爸也惊讶地停止了伸向餐盒的筷子,扭过头紧张地看着这婆媳二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37章“丑媳妇”难免要见公婆。陈国华作为程家父母始终不肯接纳的准儿媳终于再次与准公婆见面了。虽然人前背后准婆婆杨莉很强势,但对于隔辈人孙子的惦念还是占了上风,终于忍不住前去一探究竟了。俗话说:树怕扒皮,人怕见面。但是程力扬的父母却不按常理出牌。陈国华与准公公婆婆的见面场景,可谓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婆婆杨莉的态度没有因为陈国华给自己生了孙子的缘故而有所改变,而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杨莉对于准儿媳的献殷勤,置若罔闻,充满不屑,根本不买账。真应了“我” 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这句诗。 按常理应该是母凭子贵,可是在现如今的程家却是倒反天罡。这样不符合“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规矩注定是短命的,但愿陈国华能够冲破这些束缚,早日梦想成真。尴尬而又没有人情味的见面之后,接着就上演了“夺子”大战。准婆媳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针尖对麦芒似的战争。这场夺子战争不知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呢?也许是两人之间联结的纽带——儿子程力扬能够平息战争,解决抚养孩子何去何从的问题呢?也许她们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协议,战争自动偃旗息鼓呢?但是无论哪一种结果,准公公此景此情此时此刻是束手无策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作“无可奈何花落去”状。那么最终孩子被婆婆带走抚养了吗?还是陈国华为母则刚,据理力争,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倾情推荐阅读赏析!欢迎文友跟读!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