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叹息 29
29
午后太阳正毒的时候,陈国华从公交车站点下得车来,还得走至少一里多地才能到达名为统一村的小村子。四五年没有回过村子的陈国华,觉得眼前的景色跟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是这里所有的小路都铺上了水泥或者沥青,道路平整又干净,最宽的地方能并排过去两台大汽车。再也看不见过去那有着两道深深车辙印的乡村土路了。
道路两边是成片的水稻田,田埂像切开蛋糕的刀线一样横平竖直,把稻田切割成或均匀或不均匀的绿色蛋糕块。远处的树林和高压电线杆子稀稀落落地分布在原野上,其间有几座白色的房子掩映在树林和水塘之间。天上瓦蓝瓦蓝的,不多几块云彩拖着丝丝缕缕的尾巴,仿佛是在漫不经心地游荡。云彩的色彩淡得很,好像阳光太足了,连云彩都嫌热躲起来了。这个时间点的天空和地上都充斥着一股慵懒味道,连最勤劳的风都不出来了,好像上面和下面的神灵和人类及一切活物、植物都正在睡午觉呢。
临近八月末的时节,天气已经凉爽下来了,只不过正午时候还是很热。地里的稻子正在拔节、孕穗,因为阳光和空气都如此适宜,这正是水稻最旺盛的生长期,遍地的稻子绿中带黄,黄中有绿,放眼望去甚是养眼,喜人。风调雨顺的年头总是能带给人以幸福和安全感吧?即使孤独无依如陈国华,也能看着这满眼喜庆的乡村景色,把满怀的惆怅舒展了许多。她站在往村里去的路口,深吸了一口气,往上颠了颠沉重的旅行袋,然后坚定地向着统一村的方向迈开了步子。
陈国华身后背着一个大旅行袋,胳膊上挎着一个大兜子,胸前用床单布做成的围兜里包裹着小成成。这个被母亲的步伐来回悠荡着的小婴儿正睡得喷喷香,一颗有着白嫩小脸蛋的脑袋耷拉在床单外面,毫无遮拦地冲着天空仰着。母子俩走在空无一人的乡间路上,这个时候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在午休?没有人在外面闲逛。陈国华走这一路,一个熟人也没看见。
终于走到了自己家的房子跟前,陈国华终于可以扔下身上沉重的大包小包了。她什么都顾不上看,只站直了身子,伸手抹去满头的汗珠,胸脯一起一伏地喘着粗气。小成成还在酣睡着,这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不会闹人。以往这小家伙之所以闹个不停,都是因为尿湿了的缘故,湿尿布贴着皮肤实在难受。这次出门,陈国华特意给成成用上了一直舍不得用的尿不湿,解决了小成成尿湿的苦恼,小家伙果然安静多了。一路上只有饿了的时候才吭吭几声。待喘匀了气,陈国华这才张眼打量这个几年都没回来过的家。
院子正中临街的这一边,锈迹斑斑的铁条门上挂着一把生锈的大锁,大门里面成了蒿草的乐园。只见那满院子的蒿草长的都能有一人高了,除了中间的那条窄窄的石头和砖头拼成的通往房门的小路之外,所有地方都被蒿草占领了。蒿草甚至都爬上了窗台,把曾经有人存在过的痕迹几乎快要抹杀光了。那座红砖砌成的三间大瓦房,曾经多么鲜艳威武啊,现在却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了。那是陈国华父母去世前不久新盖的房子,当年这座曾骄傲地向村里人展示着自己家红红火火日子的房子,不过才过去了十来年的光景,就已经破败得跟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一样了。红砖早褪了色,连门窗居然都不全了。有一块正冲着大门的窗户上的玻璃竟然不知是被人打碎了,还是被人卸掉了,就那样空洞洞的像张开的大嘴,更像是没有了眼珠的眼睛,透着无比寒酸,衰败的凄凉,看着既瘆人又吓人。“天哪,没有了窗玻璃,那屋子不是谁都可以进去了吗?”陈国华向院子里张望着心里想。
陈国华一直保存着房门的钥匙,她从放在地上的兜子里翻了半天,居然没找到钥匙。不会呀,那么仔细的她,怎么能把钥匙弄丢了呢?不过,她根本不用担心会进不去院子,当陈国华往旁边的巷子里走过去时,看见自家的红砖院墙上居然有一个大豁口,那豁口大得谁都可以一抬腿就越墙过去。“不用说,肯定是那些淘气的半大孩子干的。”陈国华苦笑了一下。这样的房子要想收拾成能住人的样子,她最少得大干三天才行。
陈国华看着自己这个残破的家深深地叹着气。她没有时间沮丧,她得尽快进得门去,打扫房子,更得赶紧在炉灶里生起火来,小成成离不开热水,而且有了火苗的屋子才能称得上是个家呀。
“呦!这不是小华吗?你咋回来了?”听见说话声,陈国华忙回过头来,看见一个四五十岁的穿着俗艳的花套头衫的女人向她快步走来。这是住在隔着一趟房的后街的朱婶。几年没见,她也见老了。
“朱婶好。我刚刚到家,还没进去屋呢。”陈国华强打精神笑着说。
“呀!你怎么还抱着个孩子呀?你啥时候有孩子了?”朱婶一眼看见了被陈国华吊在胸前的小成成,现出一脸的惊讶来。“这是你的孩子吗?哎呦,你咋连孩子都有了?看这小模样真俊。”朱婶说着话就过来要摸成成的小脸。陈国华轻轻一闪身避开了她那几根看着就不干净的黑手指。朱婶被人给冷落了,立刻露出一脸的不高兴来。
“呦,看不出来还挺讲究的呢。”朱婶翻了一下白眼,轻蔑地撇了一下嘴。“本来吧,你大老远的回来,应该让你去我家歇会儿,可我这会儿还有急事儿要去办。那你忙着啊,我先走了。”朱婶说着话就仰着头、撅着腚从陈国华身边走了过去。
“朱婶您慢走。”陈国华礼貌地恭恭敬敬地说。想不到这一句话又立刻把朱婶留住了。被人如此恭敬地对待,她的怒气立刻就消了,主要还是她的好奇心还远远未被满足,她怎么可能立马就走呢?刚刚迈出一步的朱婶登时又转回身来了。
“你是自个儿回来的吗?孩子他爸呢?”朱婶一脸关切地问。
“他过几天回来。”陈国华淡定地说。
“哎呦,你看你咋说结婚就结婚了?也没跟大伙吱个声,俺们连你的喜糖都没吃着。”朱婶大着嗓门地嚷嚷着。她这动静很快就把村子里所剩不多的几个人都招来了。村子里如今剩下的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了,连五十岁左右的男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剩下的男人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像朱婶这样的都算是村里的年轻人了。转眼就呼啦一下围上来几个人,这些人都像是突然从地底下冒出了的似的。这些人都是村里的老太太,她们都认识陈国华,这会儿都围了上来跟陈国华嘘寒问暖的。
“你们家那房子一半天都进不去人,你还是先上我家来吧。看这怪可怜见的。”住在隔壁的李大娘不由分说,率先把陈国华领到她家来了。两个大包袱也有人帮着提到李大娘家。
农村人都很实诚,就算不知道陈国华的处境,看见她大老远的一个人抱着孩子回家来,也纷纷怜惜她一路奔波的不容易。李大娘有六十多岁了,以前跟陈国华家门挨门住着,她是看着陈国华长大的人,两家的关系一直很好。进得屋来,李大娘把本就很干净的炕又扫了扫,然后安排陈国华放下孩子歇歇,那边灶坑上就点起火来热饭,煎鸡蛋。只一眨眼功夫,热腾腾的小米粥加油饼,煎鸡蛋就端上桌来了。李大娘热情地催促陈国华赶紧趁热吃,然后就和众人一起伏在炕上看刚刚睡醒的小成成。
“瞧这孩子长的多俊。大眼睛,双眼抱皮的。太好看了。”村里的女人们都围着孩子看,越看越对孩子的父亲充满了好奇心。陈国华的五官实在长得一般,可她生的孩子却能有这么精致的容貌,不用说,孩子的爸爸一定长得非常好看。再一打听陈国华生的是个男孩,农村人从来都是很看重男孩的,一时间就更加对陈国华羡慕不已了。
“小华现在还真不错呀。没有父母帮衬着,自己也照样结了婚,有了孩子了。看这孩子的小模样就知道,他爸爸肯定是个有钱人。”老女人们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被惊醒的小成成一点不惧生地看着所有人,大眼睛像两粒黑珍珠被养在清水盘里,水灵灵的漂亮极了。
陈国华跟李大娘道过一声谢后,就毫不客气地端起饭碗吃饭。她早就饿得前心贴后心了。她早饭本来就没吃饱,颠簸了一道净忙乎孩子了,自己连口水都没喝。多谢李大娘这一顿款待,使得她比吃了山珍海味还要滋润得多。惟一的美中不足是没有吃到新鲜的大葱蘸大酱,李大娘一定觉得刚从城里回来的陈国华,肯定吃不惯这种乡村土味了。
女人们围了半天也没打听出陈国华的老公是何方人士。陈国华如果不想说的话,任是谁也问不出来。爱打听又难缠的朱婶都得甘拜下风,想说点陈国华的八卦故事,只能靠她自己的想象力了。
饭后,小成成就留在李大娘家,陈国华从兜子里也翻出了自己家的大门钥匙,她一个人回自己家打扫卫生去了。那个久不进人的破屋子可想而知是什么样子。想不到的是里面的屋地上居然还有人的粪便。陈国华费了老大劲儿才算把屋子里的垃圾都清了出去。晚上,她就睡在李大娘的屋子里头。李大娘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住,老伴去世了,儿子也出去打工了,偌大的三间大房子,只有一个人住,甚是冷清。村子里多半都是这样的家庭,最好的屋里头,是老两口都在家,能互相做个伴。年轻人和小孩子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晚上,陈国华累得脑袋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睁开眼睛时天已经大亮了。
【编者按】第29章写道陈国华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打道回府。此章主要写陈国华回到乡下的见闻感受。虽然是带着满身的疲倦,满心的惆怅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被迫归来的,可是当她踏上故乡的土地,满眼的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的美景的确让她内心发生了不小的震动,也预示她在城里那样 寄人篱下的生活一去不再复返了。家乡虽然也不乏八卦之人,但是陈国华凭着倔强的性格也能应付得来,没有再出现城里所发生的尴尬场面。何况还有像邻居李大娘那样可敬可爱、朴实憨厚、善良热情的给与她亲人般关怀的 人呢?人们有理由相信:民风朴实的故乡人、景、物、情一定会让陈国华过上好日子。说不定还会迎来爱情的春天呢?陈国华故乡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是不是也引发了她心中的改变,更是否预示着她的爱情也会经历“山穷水尽疑无路”之后,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期待精彩的下一章!推荐阅读赏析!欢迎文友跟读评论!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