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九未名湖联想 2

作者: 永安之子 点击:765 发表:2021-11-02 10:31:22 闪星:4

九-未名湖联想 2


  为了建造燕京大学,司徒雷登从北京出发,专程赴陕西会见陈树藩。闻此消息的陈树藩颇受感动,特地派一个班士兵沿途保护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抵达西安后,想方设法说服陈树藩。结果,那位督军仅以六万大洋的低价把这块地让了出来,且又返还其中三分之一款项捐作奖学金。司徒雷登亦做出两项承诺:其一是确认陈树藩创办的成德中学为燕京大学附属中学;其二是成德中学每年向燕大输送50名大学生,燕大给予这些学生免费待遇。

  五年后,受聘的美国工程师墨菲按照司徒雷登的意图进行校园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燕京大学校园。按此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东西轴线以玉泉山塔为对景展开布局的建筑群全部取中国古典宫殿样式。从那时到现在,它那湖、轩、山、塔,松、槐、竹、柳,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中国园林式校园的迷人风采。

  燕京大学成立之初设文理科,后改为三个学院,十八个系。文学院有国文学系、英文学系、欧洲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系、新闻学系、音乐学系;理学院有化学系、生物学系、物理学系、地质学系、心理学系、军事学系;法学院有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1934年增设研究院,下设文、理、法三个研究所,另设宗教学院及附属学校。

  燕京大学的学制初时为本科三年,预科二年,后改为本科四年,预科一年,但是生物系的医预科例外——三年。

  司徒雷登是基督教徒。他厉行改革,主张宗教与大学教育分离。早在1924年,这所大学就取消了教会学校强制学生做礼拜和必修圣经功课的制度。燕京大学奉行学校世俗化、中国化的办学理念,重视聘请中国教师。在聘请教师上司徒雷登坚持三项原则:一,校方聘请教师的权力不容干涉;二,教师不必信教;三,中外教师同级同酬。他奉行宽容的治校方针,提倡教授治校,提倡学术自由。这些做法使得那时的燕京大学,名师灿若繁星。在33年办学期间,燕京大学拥有一支大师级的教师队伍,其中有:教育家陆志韦、梅贻宝、沈体兰、周学章、林迈可;地球物理学和应用数学家赖朴吾;考古学家容庚、徐中舒、乌居龙藏;社会学家雷洁琼、许仕廉、杨昆;人类学家吴文藻;神学家赵紫寰;哲学家张东荪、冯友兰、洪谦;法学家张友渔;政治学家萧公权;地理学家张星琅;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顾随、林庚、俞平伯、周作人、朱自清、顾颉刚、郑振铎、陆侃如、冯沅君、钱穆、邓子诚、齐思和、翁独健、聂崇岐、韩儒林;细胞学和遗传学家博爱理;心理学家夏仁德;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还有瑞典籍的汉语大师高本汉等。

  燕京大学实行两种入学制度,其一是面向全国中学毕业生的公开升学考试,考试科目包括国文、英文、数学、智力测验。其二是保送升学制度。20世纪20年代之初,燕京大学承认的具有保送资格的中学共有29所,多为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教会中学。20年代末以后,一些教学质量高的非教会中学也获得了此项承认,有保送资格的学校增加到38所。保送生须是高中3年各科平均成绩均在85分以上、品德端正的应届毕业生。

  司徒雷登领导下的燕京大学积极发展与世界著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其中最有成效的是做了两件事:燕京大学与哈佛大学合作建立了哈佛燕京学社;燕京大学与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开设了燕京大学医预科。

  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源于申请霍尔教育基金。

  美国铝业大亨查尔斯·马丁·霍尔去世前立下遗嘱:将其价值巨大的遗产分为三份,用于发展教会教育事业,规定其中一份用于亚洲和巴尔干地区教会机构举办的教育事业。这就是有名的霍尔教育基金。

  1924年,美国的哈佛大学向霍尔基金会申请资助。因其不符合霍尔遗嘱原意。基金管理者建议他们在东方寻找一所大学进行合作。鉴于四年前燕京大学副校长路思义已从霍尔教育基金获得52500美元资助,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的情况,基金会提议哈佛大学可考虑以燕京大学为合作对象。次年,哈佛大学派专人前往中国考察,且与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深入磋商。1925年9月,两所大学达成决议:双方合作建立哈佛——北平中国研究社,在哈佛大学和北平各设立一个活动中心,协调和指导学社的工作;设于哈佛大学的活动中心为研究社总部,取名“哈佛燕京学社”。北平的活动中心最初取名国学研究所;两个中心的共同任务是鼓励中国文化研究。具体地说,哈佛燕京学社通过哈佛大学和燕京大学以及其他大学之间的合作,为中国文化的研究、教学和学术著作出版提供资助;基金会提供的资金优先用于中国文化的文学、艺术、历史、语言、哲学和宗教等领域的研究;哈佛燕京学社从霍尔基金会获得的资金由本学社董事会管理,董事会由哈佛大学、燕京大学和霍尔遗产董事会各任命3名人员组成。

  1928年1月4日“哈佛燕京学社”在美国麻省正式注册成立。北平则对应成立由燕京大学教授陈垣任所长的国学研究所。1932年取消国学研究所名称,改称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作为哈佛燕京学社在东方的活动中心。办事处负责人为执行干事。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历任执行干事均由燕京大学教授担任。他们是:

  博晨光,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33年至1939年;

  洪业,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39年1941年年底;

  梅贻宝(代理),成都燕京大学代理校长,1942年10月至1945年9月;

  洪业,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45年9月至1946年春;

  聂崇岐(代理),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兼教育长,1946年春;

  陈观胜,燕京大学教授、美国华裔佛教专家,1947年至1949年春;

  聂崇岐(代理),1949年春至1951年北平办事处撤销。

  霍尔遗产董事会于1928年12月28日召开的遗产分配会议,对基金分配做了详细安排。获得资助的有日本、亚洲大陆、土耳其及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二十所教会大学,其中获得资助的中国教会大学有燕京大学、岭南大学、金陵大学、华西大学、齐鲁大学、福州协和大学。燕京大学是学社在东方的活动中心,故所得资助最多。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哈佛燕京学社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培养汉学人才。从1928年开始,哈佛燕京学社在燕京大学和哈佛大学每年招收10名研究生,由燕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两校合作培养。哈佛燕京学社为每名研究生提供500美元奖学金;

  第二,购置图书资料。在建立哈佛燕京学社的同时,又在哈佛大学建立专属哈佛燕京学社的“汉和图书馆”。馆名缘于本馆以收藏中文和日文书籍为主,故称“汉和图书馆”。1976年哈佛燕京学社董事会决定把整个图书馆捐赠给哈佛大学。此后它就变成了“哈佛燕京图书馆”,经费亦由哈佛大学提供。哈佛燕京学社每年仍给哈佛燕京图书馆提供部分经费。据现任馆长郑炯文先生2014年接受记者访问所言,哈佛燕京图书馆目前藏书约150万册,其中中文文献超过80万册,日文文献将近35万册,韩文文献将近20万册。

  在中国,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未曾单独建立图书馆,从学社所得购书款均拨入燕京大学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成立之初,藏书不过三四万册,且多为西文书籍。从1928年起获得哈佛燕京学社拨款,不断购置中国古籍。至五十年代初,馆藏图书已达四十余万册,其中四分之三书籍的购书款来自哈佛燕京学社所得的霍尔教育基金;

  第三,书刊出版。学社在美国出版了《哈佛亚洲学报》和哈佛燕京学社专刊,同时,又在燕京大学创办并出版了《燕京学报》。

  1952年,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随即撤销。但是,大洋彼岸的哈佛燕京学社总部却一直延续至今。

  燕京大学与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一事涉及燕大获得美国另一家著名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

  上个世纪之初,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决定,在北平举办慈善事业——建立一所中国最好的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并指派他的儿子小洛克菲勒具体执行。1915年,小洛克菲勒以2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满清政府于1906年建成的协和医学堂,将其改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此后北京协和医学院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拥有的一座医学院。据美国时代周刊记载:“从1913年5月开始的十年内,洛克菲勒基金会花费了将近8000万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笔礼物是给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共计1000万美元,比用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700万美元还多。据1956年统计,最终,基金会为打造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的总投入超过了4800万美元。”〔1〕

1635820195324330.jpg

在工作中的司徒雷登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164716587_606951

  1925年,协和医学院与燕京大学签订了《协和医学校、燕京大学关于医预科及看护预科之协定》,标志着两校开始正式合作。《协定》规定,所有协和医学院的预科学生归入燕大,这些学生在燕大医预科学习的时间为三年,完成学业后再进入协和医学院继续学习五年医科。

  燕京大学实现与协和医学院的合作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将原本给协和医学院预科的经费转而投入燕京大学。以1936~1937年度为例,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占燕大总资金的11%,并达到该年度学校预算的21%。

  综上所述,司徒雷登创办了燕京大学。他为燕京大学制定了“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的校训。此校训取自《圣经》里耶稣的两句话,“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人们认为,“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含义深邃,言词美丽,对燕大学生影响深远。人们认为,燕京大学从外形到灵魂都是司徒雷登的作品。司徒雷登堪称燕京大学之父。司徒雷登把燕京大学看作是自己毕生的事业。他认同这所大学是“中国人的大学”,创办这所大学为的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


注:

〔1〕资料来源:https://www.sohu.com/a/32526038_1897172015-09-19 14:09 相关内容摘自2012年7月17日《北京晚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燕京大学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919年,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震。作为一个生在中国并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美国人,司徒雷登把燕京大学看作是自己毕生的事业,司徒雷登是当时燕大的灵魂人物,燕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的个人努力之上。这位主持校务工作长达二十七年之久的燕京大学的大管家和主政者,被师生誉为“燕园之父”。他将燕京大学的校训确定为“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这一校训激励了所有燕大学子,一直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这样的大学校训至今仍闪耀着朴素的真理的光芒。司徒雷登奉行宽容的治校态度,提倡教授治校的理念,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思想学术界的方家名宿纷纷奔赴燕京大学,燕大一时名师云集,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真正让燕大开拓国际学术视野的,则是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的建立。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