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四章 中国目前周边领土争议(二)

作者: 老边防 点击:1208 发表:2021-10-30 20:48:10 闪星:2


       二、中印边境争议地区的形成及现状

       鉴于中俄、中哈、中吉、中塔边界目前已经划定,这里仅重点介绍中印边境争议地区。

       如前所述,中印边界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有一条双方历来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帝国的侵略扩张政策,从1954年起,在其出版的官方地图上,单方面越过传统习惯国界线,把中国历来管辖的大片领土划入他们的版图,形成了大面积的争议地区。又因为印度比中国独立早,中国独立后又被卷入朝鲜战争,期间又发生了西藏叛乱,印度利用这一机会,在英属印度占领中国领土的基础上继续向北推进,将绝大多数争议地区置于它的实际控制之下。

       (一)关于中印边境西段争议地区

       中印边境西段争议地区共有三块,即阿克赛钦、班公湖、碟穆绰克,面积近三万三千平方公里。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阿克赛钦争议地区,达二万七千平方公里。上述各地区历来属中国管辖,1962年印军大规模入侵该地区,经中国军队自卫反击,目前该地区仍在我国控制之下。

       从历史上看,清朝时期就在阿克赛钦地区设立边卡,进行守防和巡逻。1950年中国军队通过该地区进入西藏阿里。1956年中国沿习惯通道修建的新藏公路也通过该地区。1959年中国又在上述地区的天文点、河尾滩、空喀山口等地设立边防哨所;在班公湖地区,中国日土县的藏族人民一直在那里从事着生产活动。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军队进入该地剿匪,并在1959年前后,建立了尼亚格祖、库尔那克堡、斯潘古尔等边防哨所;在碟穆绰克地区,我西藏噶尔县藏族人民一直在此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解放后,1954年中国在典角村设立季节性边防哨所,并沿传统习惯边界线巡逻。  

       早在1864年,英国人为了侵略的需要,成立了以亚历山大·克宁汉和万斯·阿格纽为负责人的边界委员会,单方面划了一条从班公湖到丕提河的边界线。1865年印度测量局的英国官员约翰逊私自制图,把阿克赛钦(维吾尔语,意思是“中国的白石滩”)以及喀喇昆仑山以北一大块地区划入克什米尔。但是1873年英国外交部的地图又把阿克赛钦划归中国新疆。当时英国对这段边界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以东西走向的拉宗山脉划界,把阿克赛钦一分为二,山北归中国,山南归印度;一是主张把阿克赛钦全部划归印度。英国政府同意前一种方案,于1899年3月14日,由英国驻华公使照会中国清朝政府,建议双方就上述边界的划定问题举行谈判,但中国清朝政府根本未予置理。这是有史以来英国正式向中国清朝政府提出划分西段边界的惟一建议,因中国清朝政府没有接受而无任何结果。

       从历史上英国和印度人的著作和地图中,也能充分证明位于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是中国领土。1831年出版的《艾奇逊条约集》(英属印度政府外交文件)第十二卷明确写道:“克什米尔邦的北部和东北部的边界尚未划定”。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官方地图上,西段仍沿喀喇昆仑山脉而行。一些印度政府报告的附图也都是以喀喇昆仑山脉为西段边界的。例如在印度独立前一直担任伦敦印度事务部负责人的伦姆鲍尔特在1977年《亚洲事务》六月号刊上写道:“1929年西蒙委员会要在其报告的第一卷中附一张印度地图,这就产生了印度北部边界该怎样表明的问题,在为他们查清此点的过程中,我发现印度事务部档案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把边界线划在昆仑山脉是正当的。委员会于是就采用了一条大致沿喀喇昆仑山脉山顶的线,把阿克赛钦排除在境外”。1946年印度陆军总参谋部送给英国内阁代表团的一份注有“绝密”字样的印度地图上,对西段也未画出明确的边界线,也没有把阿克赛钦包括在印度境内。苏联大百科全书1949年第二十卷版也是把喀喇昆仑山脉作为西段边界。印度总理尼赫鲁在1959年8月28日向印度人民院谈到中国西藏自治区边界时说:“没有谁划定过这条疆界”。英国和印度历史地图也没有把上述地区划归印度。1945年印度版本地图虽把争议地区涂上同克什米尔一样的颜色,但仍未标出边界线,并注明“边界未经划定”字样。

       然而,到了1954年7月,印度官方地图突然将印方主张的中印边界全线画为国际已定界。印度总理尼赫鲁也在1959年8月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中提出把阿克赛钦地区划归印度的要求,并错误地把英国1899年照会中提出的将阿克赛钦一分为二的建议线同印度的现行主张混同起来,这是中国政府绝对不能接受的。

       (二)关于中印边境中段争议地区

       中印边境中段争议地区有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葱莎波林三多、乌热然冲拉不底数块地区,面积二千余平方公里。

       上述地区均在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历属中国领土。西藏地方迄今仍保存着上世纪以来的有关这些地方的封地文书或土地契约,以及有些地方的户口清册和税收册等。在巨哇曲惹地区,从十七世纪中叶起,西藏扎西岗寺庙就对该地区行使着行政管辖权,当地蒙古族长期在此居住和生产。解放后,我国继续对该地区行使着有效管辖;在什布奇山口地区,我国扎达县什布奇村的群众一直在此从事生产活动。1956年我国在什布奇村设立季节性检查站,并沿传统习惯线巡逻;1955年我国又在乌热建立季节性哨所。

       此外,从英国和印度历史上的官方地图、文件及派往西藏从事勘测活动的英、印人员的著作中也能证明上述地区属于中国领土,如1880至1900年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印度》地图,都标明桑葱莎和波林三多在中国境内。1920年在英国外交部指导下编写的“西藏手册”和印度人斯瓦米·普拉那瓦南1949年所著的《开拉斯——玛那萨罗瓦》一书,都分别证实了桑葱莎、波林三多、拉不底属于中国西藏。1934年英国驻拉萨代表也承认从活不桑河到什布奇山口是西藏领土。1954年以前印度测量局出版的官方地图均未画出中段边界,并注明“边界未经规定”字样。

       然而,到了1954年7月,印度官方地图突然把印方主张的中段边界标为国际已定界。接着印军于1955年侵占了中印协定规定我国在阿里开放的十个市场之一的波林三多;于1954年8月入侵乌热;1956年侵入香扎、拉不底;1957年侵占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1958年侵占巨哇和曲惹;加上早在1952年侵占的桑葱莎地区,致使上述争议地区目前绝大多数由印方控制。

       (三)关于中印边境东段争议地区

       中印边境东段,即不丹以东地区,位于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是中印边境争议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块,达九万零一百平方公里。这段边界的传统习惯线大体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此线历来受到中印两国人民的遵守。1936年印方开始在官方地图上将其划入他们的版图,但一直注有“麦克马洪线”字样,到1954年印度又将以前注明“麦克马洪线”的“边界”改为国际已定界。

       早在公元十三世纪的元朝时,以上地区就同我国西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十七世纪中叶起,西藏地方政府逐步在该地区建立行政机构,委派官吏,实行征税、支差、清查户口、颁布领地、维护治安、讨伐叛乱等,行使着有效的管辖。这一地区的行政体制皆同西藏其它地方一样,设立“宗”、“错”、“定”等。

       1914年3月24日至25日,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和西藏地方代表在西姆拉会议之外进行了秘密换文,产生了非法的西姆拉条约。根据该条约炮制了不丹以东所谓的边界线,后人把它称为“麦克马洪线”。从此,在麦克马洪线与传统习惯线之间形成了一块争议地区。西姆拉会议和西姆拉条约也成了印度霸占中国上述地区的根据。

       实际上,西姆拉会议是一个与中印边界毫无关系的会议,那次会议只讨论了中国西藏和中国其它部分的界线及内外藏界线的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根本不在西姆拉会议的议题之内,会上也从来没有讨论过中印边界问题。与会代表的全权证书上也没有提到中印之间的划界问题。麦克马洪(当时印度政府外交大臣)在会上的行为实际上超出了自己政府的指示。1941年7月23日,印度总督哈丁治在转达麦克马洪的最后备忘录给英国国务大臣时写道:“我们认为考虑东北边区的中印接壤部分,不是会议的任务。因此,我们要求把这些提出的看法和建议仅看作是麦克马洪个人的,目前并未得到印度政府的批准”。《艾奇逊条约集》第十四卷也写到:会议“企图解决有关印藏边界事项,起草了三边条约,然而,中国政府不准其全权代表签字”。总之,无论是1914年4月的西姆拉条约,还是7月英国和西藏代表的文件都没有正式签署。

       关于西姆拉条约的无效性连英国人自己也承认。麦克马洪本人于1915年9月3日给伦敦的最后报告中说:“非常遗憾的是,我没有使政府正式参加一个三方协定就离开了印度。”接替麦克马洪的新任印度外交大臣写给印度驻锡金政务官查尔斯·贝尔的信中说:“事实是,去年西姆拉谈判破裂完全是由于印度政府企图从西藏取得比中国政府所能让步的更多的利益。”

       关于麦克马洪线的非法性,英国官方人士和学者也是承认的。前阿萨姆省督罗伯特·里德在其回忆录中说:“迟至1936年,一份阿萨姆政府的公函中记录到:1914年西姆拉条约从未公布,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未予批准,也没有就实现麦克马洪爵士关于行政管理扩展到达旺地区的建议做什么事。1947年的新印度却作为我们已故印度帝国的一份资产把麦克马洪线继承下来。”英国学者兰姆教授在1966年出版的《麦克马洪线》一书中说:“如果麦克马洪能得到中国在西姆拉条约上签署,那将意味着中国必须在内藏和外藏界线上让步……,只要尼赫鲁先生和他的顾问们坚持1913年至1914年在西姆拉和德里的行径有效,那么独立印度和共产党中国之间要取得一种解决将继续是不可能的。”

       此外,在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一出笼,中国政府就提出交涉和抗议。西藏地方政府也一再表示不满。1947年印度独立时,西藏地方政府还向印度总理提出收回“麦克马洪线”以南领土的要求,并且在“麦克马洪线”出笼后的很长时间内,西藏地方政府仍在该线以南广大地区行使着管辖权。新中国成立后,也从未承认过“麦克马洪线”。正如周恩来总理1959年9月8日给印度尼赫鲁总理回信中所说:“中国怎能够同意强迫接受这样一个丧权辱国、出卖领土,而且这块领土又是如此之大的非法界线呢?”

       早在十八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了实现吞并西藏的野心,派遣人员和军队,越过传统习惯线,侵犯中国领土,当即就遭到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抗议和驱逐。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当时的局面,于1944年和1945年侵占了中国打陇宗、德让宗、察隅、互弄地区。在珞渝地区,英军沿雅鲁藏布江而上,侵占了许水、戈高一带地区。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帝国所占领的我国领土,并进一步向北推进,从1951年到1953年逐步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广大的中国领土。1952年到1959年印军又进一步入侵兼则马尼克、节朗、朗久地区,至此,使“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完全被印度占领。

       1962年6月14日,周恩来总理针对印度多次照会提出的“印度在西藏的各种权益”问题,向印度驻中国大使指出:“对于印度在中国西藏的关系的现存状况是英国过去侵略中国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对于这一切,新的印度政府是没有责任的。英国政府与旧中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而产生的特权,现在已不复存在”。

       综上所述,在中印边境的十二万五千六百平 方公里争议地区中,中国仅控制了三万零九百五十平方公里,仅此,印度也不答应。为了进一步控制在中国控制下的三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印度于1962年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但此次战争以印度失败而告终。那次战争虽然过去了,但边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如果印度还坚持“麦克马洪线”是合法的边界线,仍坚持中锡、中不边界是中印边界的组成部分的观点,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将继续是不可能的,并且没有人会相信这样的边界会长期平静下去。

       中印边界存在的问题是清楚的,同时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边界争端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始终是两国为之努力的主流。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双方就边界问题举行过多轮副外长级谈判,1988年至2005年,联合工作小组举行过十五轮磋商。2005年4月11日,温家宝在访问印度期间,又同印度总理辛格签署了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协议。此次访问被称为二千多年中印关系史上的第四次发展高潮,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进一步重审和平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协议,并且又充实了相关内容。如果照此下去,如果印度能在中印边界特别是在中印东段边界问题上充分考虑到中国人民的感情,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是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最好途径(中印边境争议地区见附图二十一)。


1635597990320586.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中印边界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有一条双方历来管辖所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帝国的侵略扩张政策,把历来由中国管辖的大片领土划入他们的版图,形成了大面积的争议地区。并利用新中国被卷入朝鲜战争期间,将绝大多数争议地区置于它的实际控制之下。推荐阅读。编辑:沙海绿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