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碗 第三十六章

作者: 高山大海 点击:649 发表:2021-10-28 21:11:58 闪星:0

一个领导机关不但是多斗橱,更是一个等级严格、论资排辈的大家族。如果按年龄排辈分,辛永林已接近爷爷级。如果按职务论等极,他还是孙子辈。他把中、青年学习班的名额让给双时尚,又一次错失了宝贵的提职机会。那位装死的“文凭老贼”借尸还魂,变成一艘“幽灵潜艇”,不时浮上辛永林的脑海,向他的职务问题频频发射鱼雷。他的平静生活又被打乱,被提职问题搅得心神不定。他故伎重演,用“纵向比”和“横向比”做十字线瞄准器,向“幽灵潜艇”猛烈还击。“横向比”,是与同时代同龄人比事业比婚姻比身体,他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纵向比”,是与祖先和长辈比生活比命运比待遇,他更是家族的骄傲和自豪。这样横竖一比较,一炮就把“幽灵潜艇”轰进大西洋海底。这回他的武器失灵,发射的炮弹飞回来,直接命中自己的要害!文凭不是什么“老贼”和“幽灵潜艇”,而是自己人生价值的里程碑、幸福生活的指数和工作能力的凭证。人生是一个复杂而简单的过程,许多道理看似明白又一直没弄懂。真的弄明白了,又失去了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机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指的是一直没拿到人生结业证。生活总在你跌得鼻青脸肿时,才讪笑着在你的人生作业本上批满红叉。

谁要是屡犯常识性错误,谁就注定一败涂地,因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性格决定命运”。辛永林虽然已过天命之年,许多常识性东西,仍靠晚辈们启蒙。在资历上他是个老机关,又确实不了解机关。在工作上,他和以色列人有共同之处,诀窍是“马上解决”。每当他研究一个专题,策划一件事情,拿出方案的节点决不超过零点。就像他从没认真研究过女人的专题一样,也从没认真研究过自己的专题:为什么十几年没提一级职务。他的笔杆子是撑杆跳运动员的撑杆,帮助他成功地腾越人生旅途中的第一道障碍。当生命和事业需要不断升华时,笔杆子却弯了下来,不但变成专往外拐的胳膊肘,还在路边长成一棵甜杏树,开花时让人折花,炎热时供人乘凉,结果时让人解馋。树尖上残留的几颗杏子,又被人当成撇石头练准头的靶子。他不明白,万主任真是怕用重了他吗?

这些年来,双时尚一直无法为辛永林的人格定位。这些年来,辛永林也无法为万主任的人格定位。说万主任是个老谋深算、不学无术、处处为个人升官发财打算盘的庸官,肯定有失偏颇。说万主任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已经到了情绪焦躁、寝食难安的程度,辛永林虽然不能笑出声来,也连连摇头。也和辛永林从没走进万主任的心里一样,他也从没走近万主任的办公桌。他根本不知道,在万主任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几幅让人揪心的图片:一位逃票妇女被铐在暖气管子上,怀里抱着正在吃奶的孩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在山路上,被沉重的柴火压得几乎与地面平行。一个民工因为偷吃店主的一个馒头,被绑在烈日下暴晒。六十多个放学回家的农村孩子,挤在只有十七个座位的报废面包车内……

万主任每到基层考察、检查工作,基层干部为他所安排、他所看到的,都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他只有在文摘小报上剪下这些照片,才能真正了解到现实中的另一面。他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花十分钟时间凝视这些照片。看着看着,那位逃票妇女,就变成了他的妹妹万晓红……那个扛着柴火的老奶奶,就变成了他已经去世的奶奶,仍在另一个世界里受难受苦……那个偷吃馒头被铐的民工,就变成了他的弟弟万文清……挤在报废面包车里的孩子们,都是他的亲孙子、亲孙女,亲外甥……他们殷殷地望着他,就等待他去救赎。他每看一次,心灵就受到一次强烈震撼,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就感到肩头责任沉重,就感到欠老百姓的太多太多。他经常控制不住感情,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掩面抽泣。

有的机关干部早晨上班,在经过主任办公室时,隐隐约约听见里面有人在发脾气,拍桌子,甚至哽咽。有人猜测,这是万主任因为没进市领导班子等问题,给某位市领导打电话发泄不满。有人说,这是某位机关干部为了提职,大闹主任办公室。每当看完照片,万主任就用文件材料覆盖在照片上面。

办公桌上,还摆着一个俄罗斯民间工艺品“套娃”,是外国友人送给他的。这不仅是摆设,也是他分析、衡量、鉴定、考核干部的标准。如果用“套娃”比做人的内心世界,每个人不止一层。每一层“套娃”,都象征一类干部。轻松一点的,是窗台上一个装满水的罐头瓶子,里面斜插一枝毛笔。一只拇指大的小乌龟,不断沿着笔杆子艰难地攀爬。每当它即将爬出瓶口,就一个跟头栽进水里。看小乌龟一直在努力、失败、再努力,万主任时尔忍俊不禁,时尔感慨万千。

如果说万主任小肚鸡肠,在提职问题上蓄意为辛永林制造麻烦和障碍,那更是天大的冤枉!万主任一直没忘记,是辛永林夫妇那十四块砖头,为他铺就了回城之路。这些年,辛永林又呕心沥血地爬格子“烧砖”,不断为他打造仕途上更高的阶梯。他跋涉在仕途上的每一脚,都踩着一个弯曲的脊梁。自从当领导以来,在他发现和提拔的许多干部当中,既有大才将才,更不乏庸才甚至蠢才。像辛永林这样的人才,他仅遇见一个。每当辛永林用他的笔杆子为机关、市里创造新的业绩,他就为自己慧眼识珠感到自豪。尤其是命运戏剧性地安排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更让他感到由衷欣慰。在辛永林身上的最大长处,往往是他致命的短处。辛永林一直摆不正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这才是造成他们之间误解和隔阂的根本原因。机关干部虽然不是“随行侍奉、传宣谕旨”的宦官,也应该是“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的“三不猴”。辛永林位卑言轻,却梦想把官场内的陈腐作风,当作肠道内的疳积彻底清除。他连职务问题都解决不了,却为举步维艰的政改问题呕心沥血,当成道义和使命。他将自己的前途设定成一条云中险路,用藩篱为自己的仕途设置了重重障碍。整个机关有目共睹,辛永林的成就和业绩最大。但是在民意测评中,他的得票率最低,让万主任伤透脑筋,无数次找辛永林谈话。他甚至不顾瓜李之嫌,亲自为他提职拉票。在新的测评中,他仍是“不及格”。他不止一次告戒辛永林,谁不恪守官场规则,谁必将一败涂地!但是,辛永林仍我行我素……他根本不是什么晚熟,而是根本不开窍。

不了解辛永林的人,认为他目空一切,尤其不尊重领导。他和万主任讨论问题时,也锋芒毕露寸步不让,争论得面红耳赤。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万主任都甘拜下风,尊重辛永林的意见。但是,辛永林并不认为万主任有城府,认为自己思辨性强,认识问题深刻。万主任讲话作报告,辛永林从来不作记录。万主任可以谅解,机关干部们司空见惯,但是去市里开会,市领导讲话,辛永林也不做记录。所有与会干部都低头“沙沙”作记录,只有辛永林和叶圣陶童话中的那只蚕一样,忧心忡忡不吃桑叶,仿佛知道将有一锅开水等着他。一次,市委组织部黄部长来机关宣讲文件,万主任特地提醒辛永林:“黄部长的最大忌讳,就是他讲话时别人不作记录,你装样子也得装,免得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这回,辛永林爽快地答应:“请主任放心,我一定好好记录,认真领会文件精神。”

黄部长和万主任根本不知道,文件中的立意、思想以及全部内容,都出自于辛永林的手笔!当初,市委组织部为创建组织战线上的模范单位,曾广泛地向各党政机关职能部门发出“启示”,诚恳征求意见。辛永林看到“启示”之后,很受鼓舞。他花了三个晚上撰写了《意见》稿,不属名发给了组织部。在《意见》中,辛永林从党性、品行、表率为框架,围绕解放思想、顾全大局、忠诚履职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成功的关键,就是每个干部能否在政治、业务、作风、廉洁上全面过硬。黄部长看了《意见》后,兴奋不已如获至宝,全盘采纳,并指示一定要找到《意见》作者,调到组织部提拔重用。组织部门很是费了番工夫,始终没找到《意见》的作者,只是在在内部网站上进行了高度评价。

那天,黄部长在台上滔滔不绝地宣讲,辛永林越听越不对劲,闻到一股熟悉的驴粪、驴汗和草料味儿。他撰写的《意见》框架结构,被黄部长解读变形,改装成一排排驴厩。剩下的边角余料,被组装成一辆辆驴车。那些掷地有声的文字,被切削成一粒粒滚珠。每个专题,都被组装成轴承。他那一条条崭新的创意,被结成一副副驴套。那一副副美好前景,都成了一口口驴槽子和一堆堆草料。

黄部长擅讲“车轱辘话”,全市出名。每次召开组织会议,他都能讲到日落西山。他名字叫黄日升,绰号叫“黄日落”。万主任特意观察辛永林,发现他不但认真纪录,还记了一页又一页,非常满意。万主任不知道,辛永林在以黄部长为模特创作系列漫画,题目叫《日落之旅》。漫画共分三个篇章:一、《分道扬镳篇》;二、《信驴由缰篇》;三、《借坡下驴篇》。画面上,黄部长手执长鞭,驱赶一群毛驴拉着太阳车,风驰电掣般驰往茫茫宇宙。那头“万驴”四蹄腾空稳驾车辕,牢牢把握方向。群驴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拼命拉套。只有那头“辛驴”尥蹶子放屁,南辕北辙拚命拉倒车,结果被拽了个四蹄朝天!辛永林将三个篇章画完,记录本也用完大半。此时,大街上已华灯初上,会议室里早已灯火通明。黄部长仍在表白:“我不过是利用会议开头这点时间,先敲个开场锣……”全场一片嘘声,夹杂不满和议论。这绝不影响黄部长的情绪,快驴扬鞭重新上路。辛永林画完记录本,又在背面增加了“路漫漫”续篇。当黄部长驾驭太阳车,正要向浩瀚的宇宙黑洞漫游时,辛永林再也无法忍受,猛地站起来,打断黄部长讲话。他夺过驴鞭一折两截,扔进九曲银河。他扯过缰绳调转驴车,将车夫甩出太阳系。他轻车熟路,加上快刀斩乱麻般的语速,让万主任来不及阻止。只短短几分钟,时空倒转刹车卸套,群驴回到驴厩。黄部长尴尬而愤怒,离座拂袖而去。第二天,万主任亲自去了组织部,当面向黄部长赔礼道歉,并作了深刻检查。

从组织部回来,万主任严厉地批评辛永林:“机关先讲规则,然后才讲效率!机关要是讲效率,许多人将无事可做!你无权为整体负责,必须无条件地为顶头上司负责!”辛永林冷冷地说:“我可以为你一个人负责,谁为十几亿人负责?”万主任气极:“你不为自己负责,怎么能为别人负责?”辛永林转身就走。

实际上,万主任比辛永林还焦虑。我们的政令不但患了肠疳积,也到了堵车高峰期。辛永林所担忧的人亡政息,绝非杞人忧天。让万主任感到可悲的是,有时候,他不但做不了政通人和的促进者,相反却要捆绑疏浚者的手脚,藏匿疏浚者的工具。辛永林离开之后,万主任不由喟然长叹。这些年,辛永林不止给他捅过大娄子,让他无法收拾。每当这时,他就要以莫须有的理由将辛永林辞退。另一方面,他对辛永林的欣赏和信任也与日俱增。只要辛永林肯低低头,弯弯腰,闭闭眼,收收口,提职比上一节普通楼梯都简单。辛永林是一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笨牛,总和他的良苦用心南辕北辙。辛永林认为自己长期未提职,都是他从中作梗,一直对他心存芥蒂,更让他有口难辩。当然,他做为机关主要领导,也难辞其咎。辛永林是个真正的改革派,忧国忧民自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在现阶段,他只不过是个麻烦制造者。官场经验告诉他,辛永林被辞退的那一天那一刻,迟早要到来,就像刘大娘提前为他做好了寿衣一样。辛永林已经没有了未来,只剩下结局。辛永林的结局,必定发生在非正常状态下,极不光彩地被辞退。即使他不辞退,也会被别人辞退。那次《论会议中毒患者们的种种病容》的事件,就是这种结局的预演。万主任的底线是,不到断臂求生的情况下,绝不放弃辛永林。同时,他也做好了必须放弃辛永林的准备。当那一时刻到来之时,万主任肯定会扼腕痛惜,良心也会受到深深谴责。而辛永林被辞退的原因,一定是铸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错,他也绝不能儿女情长心慈手软。他要客观地评价辛永林,肯定他的优良品质、难得的才华和非凡的工作能力。他会由衷地说:辛永林同志的离开,将给机关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他还会违心地说:由于辛永林同志文凭低、年龄大,虽然组织上做了大量工作,仍未能挽留。他会痛心地作检讨,对辛永林同志关心不够,职务问题一直没能解决……但是,这只是下策中的下策。

万主任上策中的上策,就是尽一切努力,尽快解决辛永林的职务问题,让职务约束他的言行。遗憾的是,万主任每次找辛永林谈话,他仍对巴穷村那段经历念念不忘,旁敲侧击,对所谓的“剽窃事件”耿耿于怀。每当谈话不欢而散,万主任都对着辛永林的背影,不由自主地轻轻拍一下大腿,摊开手掌向墙角一甩,仿佛将一件没有价值的东西扔进字纸篓。假如万主任小肚鸡肠,且不说辛永林能否在任期内拿下本科文凭,就算他在一个星期天里拿下博士学位,对提职也没有半点帮助。万主任毕竟有城府有涵养,绝不会为了个人恩怨影响机关工作大局。他时刻保持客观冷静心态,既要秉公办事,也要平衡各方面关系。“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交朋友”,这是他成功秘诀中的重要一项。他要借这次中、轻年干部培训班机会,一定将辛永林提升为正处级,正式任命他为秘书处处长,充分调动他的工作积极性,让他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他也彻底还清那笔陈年旧账,免除后顾之忧。辛永林绝不会想到,当初以为哗变了的那句豪言壮语,竟是长期潜伏在对方心脏的秘密特工,每到决定他命运的关键时刻,就在暗中挽救他的前程。

如果辛永林理解万主任的良苦用心,冰释前嫌,万主任一定为他在迟到的仕途搭桥铺路,赶上继续提拔的末班车。万主任提升为市委书记,已是早晚的事。只要辛永林在这段时间不捅娄子,辅助万主任继续做好机关工作,顺利地到市委书记岗位上走马上任,他就让辛永林进机关领导班子,甚至接替自己的位置。

万主任的良苦用心,辛永林不但毫不领情,竟把名额让给双时尚。万主任本想和辛永林摊牌,又怕辛永林说出更难听的话,只好去干部处对罗处长大发雷霆:“你们简直胡闹!参加培训班的名单,干部处只有拟定、建议的权限,如有变动,必须由党委审核批准!他辛永林一个副处级代理处长,有什么权利凌驾于党委之上?谁给他的权力?干部处怎么把的关?”罗处长头一次顶撞万主任:“这和干部处没有任何关系!辛永林为什么敢违反组织原则?干部处为什么听从他的意见?不就是机关领导长期纵容娇宠的结果吗?难道是我一个人的责任吗?”万主任没和罗处长继续争辩,摆了摆手:“好了好了,这个责任我来负。你调整一下,重新拟定培训班人员名单。”罗处长为难地说:“主任,名单已经下发了。”万主任决绝地说:“全部作废。”说完,万主任头也不回地走出去。

重新调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消息,很快在机关传开。双时尚感到升职的美梦破灭,继续工作已来日无多。他仿佛到了弥留之际,不住地喘息,断断续续对张雄起说:“老张……我不行了……老辛让给我的名额是假的……这是一场骗局,我又被他耍了……我说我是他的殉葬品,你还不信……现在,你该知道他是什么人了吧?”张雄起何尝不想借这次培训班机会,接任处长职务?名单变动,他也动摇了对辛永林的信任。但是,他始终恪守军人的优良品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组织分配,维护领导威信,顾全大局。他不仅是“灭火标兵”,也是“车辆保养标兵”。他尤其善于修补车胎,时刻准备好“备胎”。他诚恳地对双时尚说:“如果把老辛比做车胎,我们连备胎都不是,只是粘补车胎的补丁。车胎一旦报废,补丁还有存在价值吗?只有保住老辛,才能保住我们自己。”双时尚嗤之以鼻,不屑地说:“他早是条千疮百孔的破胎,我们凭什么给他做补丁?”张雄起动情地说:“每次搞重要材料,都是老辛一个人执笔。老辛要是走了,就凭你、我的水平,能挑得起秘书处大梁吗?没有老辛就没有现在的秘书处,我们就别想调到正处。一切吃亏的事,都是老辛一个人承受;有一点好事,他全让给了我们!我们再背后嘀嘀咕咕地说老辛坏话,于心何忍?良心何在?”

双时尚语塞片刻,仍强词夺理:“我不认可你的观点,你把老辛说得再好,他为什么在培训班名额这件事上出尔反尔?”张雄起说:“正因为我们处处依赖老辛、离不开老辛,所以才对他寄于太高的期望。这事不但老辛说了不算,干部处也说了不算,最终要由机关党委决定。你放心,就凭老辛的人格,即使他失去一切机会,绝不会扔下我们不管。”双时尚没头没脑地说:“老张,我们俩搭档吧,你当处长,我当你的下属。”张雄起认真地说:“我没有老辛那样强的领导能力,你也不具备老辛那样高的业务水平,我们俩如何搭档?你别生气,我真能当上处长,也不要你这样的人做下属,你连会议通知都写不完全……”双时尚急忙岔开话:“别说没用的。你说重新调整名单之后,我还有没有希望?”张雄起说:“刚才我说了,老辛肯定会为咱们想办法。”双时尚沮丧地说:“他能为任何人想办法,也不会为我想办法。在他眼里,我永远是一个无德无能无用的白痴。我和老辛就是一对天敌,他是猫我是老鼠,他一直在做猫戏老鼠的游戏。”

为了稳定双时尚情绪,张雄起说:“我说这次培训保证有你,你敢不敢和我打赌?”双时尚“哈哈”一声怪笑,吓得张雄起一机灵,说:“这次培训要是有我,我是你干儿子!”张雄起笑着说:“我这个干爹是当定了!”双时尚神秘地说:“老张,我正在研究两个无所不能的汉字,能解读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张雄起说:“你解读一下,咱们处谁能参加培训,谁参加不上。”双时尚煞有介事地说:“一切现实中存在的、发展的事物,统称作‘有’;而失败的、消失的事物,都统称作‘没’。关于咱们处五个人的情况,我只能用‘没’字来解读:老辛是没脸,白处长是没戏,杨新潮是没跑,你老张是没谱,我是没门!”

张雄起想了想说:“这也算不上什么秘笈,哪一项都是客观存在。”

干部处将培训人员名单调整完,经党委批准后密封,交由各部门宣布。

除了白处长不坐班,辛永林将秘书处几个人召集到办公室。双时尚和张雄起战战兢兢地进了门,一眼看见处长办公桌上,放着那份装着他们命运的信封。他俩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坐在椅子上。杨新潮一如既往,恭恭敬敬地给每个人倒茶。辛永林拿过那封信函,仍笑呵呵地说:“你们选个代表,替我打开。”

杨新潮让给张雄起,张雄起让给双时尚,双时尚让给杨新潮。辛永林说:“小双,你替大家代个劳。”双时尚拿过信封,突然扔给辛永林,愤怒地说:“我知道没有我,你想用这种办法封住我的嘴,你打错了算盘!”他起身刚要离去,辛永林“啪”地一拍桌子,威严地说:“回来!听我说完话再走也不晚!”

张雄起和杨新潮急忙起身,把双时尚劝回来。辛永林说:“这次培训人员的确定,党委非常慎重,所以重新调整了名单。我刚才又一次找万主任表态,对组织上对我的照顾深表感谢。是大家共同努力,才使我们处起到了其他部门无法起到的作用。我老辛虽然做了点工作,也不能把成绩记到我一个人头上。”

辛永林掏出打火机,点燃那个没打开的信函。

双时尚一下愣住,不知如何是好。就连张雄起这个“灭火标兵”,也束手无策。他们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眼睁睁看着信函在辛永林的手里化做灰烬。双时尚摇着张雄起肩膀,带着哭音说:“他确实是拉着我们殉葬啊!”

辛永林平静地说:“我说过,我老辛永远不做阴损的事情。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都别知道信封里的秘密,一切从现在开始。但是,万主任仍尊重我的意见,”拿出三张表格,“这是我新要的表格,你们回去填好交给我。当然,除了我之外,你们三个同志都具备参加培训资格。其他部门有意见我不管,我只对本处的三位年青同志负责。我还是那句话,只要努力工作,任何人都有前程!至少现在,没有秘书处机关就玩不转,这就是我能向万主任拿乔的本钱!散会。”

杨新潮拿了表格,先走出去。张雄起和双时尚拿了表格,都哽住了。辛永林语重心长地说:“我比你们年长,有经验也有教训。工作做不好可以从头再来,过了年龄,一秒钟也回不来了。只要适应客观环境,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自身能力,凭你们的条件,当上局一级领导都没问题,快回去填表,哈哈哈哈!”

双时尚哽咽得说不出话。张雄起说:“处长,晚上我和时尚请你坐一坐,你不答应,我们就不填表格。”辛永林爽快地说:“等培训班结束,咱们全处好好庆贺,我请客。要抓紧时间填表。”两个人知道辛永林的性格,没再坚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机关衙门,你猜我疑,为名为利,明争暗斗。辛永林,十几年的副处,凭能力,早该扶正,但他不会来事不会取悦上级,一直原地踏步,还时刻有下的可能。青年干部培训班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上级领导也愿意给辛永林这次机会。但辛永林看到处里其他几个的急切心理,主动三让。这是风格?是精神?还是傻子?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