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 第二十九章
辛永林经常提醒辛未,越在学习紧张阶段,越要科学安排时间,注意身体锻炼。上学、放学能不坐车就不坐车,养成步行的好习惯。再说城市塞车越来越严重,有等车的时间也走到家了。在走路过程中,也是接触社会的好机会。
凡事都有利弊。也许辛未放学仍坐车回家,就不会发生以后的事情。那天下午放学,辛未步行回家,路过一座锅炉房。两扇铁栅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四外砖墙上围着铁丝网,就像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辛未顺栅栏向里面望去,只见一座水泥平台上,背对大门坐着一位男生,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男生上方头顶,是已经断裂倾斜的水泥雨搭子。雨搭子上面,垛着一垛倾斜的水泥枕木,眼看就要砸落下来!顿时,她眼前出现一幅恐怖画面:一只可爱的小狗横穿马路,被一辆飞驰而来的载重汽车无情碾过。一声呼啸,一堆鲜活的内脏射向空中,马路上多了一幅生动的“狗狗粘贴画”。她屏住呼吸不敢出声,哪怕一丝细微的震动,雨搭子和枕木垛都能塌落。她不敢呼出这口气,仿佛雨搭子和枕木垛就由这口气支撑。她轻轻放下书包,从铁栅门下面悄悄钻进去,一点点接近水泥平台。她认出那个男生,是班里的“数学王子”胡北。她来不及多想,一跃而起抱住胡北,拼命地把他拖下来,两个人一起跌到水泥台下面的死角里。
胡北吓了一跳,以为谁在在搞恶作剧。他挣脱死死勾在脖子上的胳膊,从地上爬起来,恼怒地说:“干什么你……辛未?是你?”辛未把他拉到安全地面,余惊未息地指着雨搭子:“雨搭子和枕木塌下来,会把你砸成肉酱的!”胡北笑着说:“班长,你好好看看。”辛未仔细观察,这才长长地呼出那口气。
原来,雨搭子上面的铝合金窗被人卸走,用一块废旧的广告牌挡住窗窟窿,造成“枕木”随时能倾覆的假象。辛未这才知道,自己的眼睛也近视了,后悔地说:“爸爸天天督促我做眼睛保健操,我就是不做。”胡北扶了扶眼镜,说:“我天天都滴护眼液,照样近视。假如孙悟空到咱们A班,也得把它的火眼金睛累近视。”辛未笑了:“孙悟空要是戴上眼镜,就不能降妖伏魔了。”胡北说:“那要看遇见什么样的妖怪,要是遇见黄牛,它这副眼镜就戴不住了。”辛未想起那堂“物理师范教学课”,怎么也笑不出来,说:“我回家了。”胡北朝辛未深鞠一躬,说:“感谢女孙悟空救命之恩!”辛未好长时间没这么开心了,又被逗得“哈哈”大笑。她索性不走了,和胡北唠了起来。
胡北只差两分屈居省“奥数”亚军,自称是数学王国里的子民,有朝一日非做皇帝不可。在他的数学王国里,校长、主任、班主任老师和班长,是图象上的公共点。座位上的同学,是一组组不同的实数解。班级和全校各学年各班级,是全集与补集等集合关系。他想求出的数列极限,是拿回省“奥数”冠军。
辛未觉得地面不断向内倾斜,一点点向胡北身边靠拢。两个人就是丧失了定义域的两个值,没有了各自的位置。当他们突然感受到对方的气息时,快碰到一起了,都不好意思地拉开距离。胡北说:“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这里学习?”辛未环顾四周,说:“你是自投罗网的囚犯,我想劫狱,又不幸身陷囹圄。”胡北说:“我上小学时贪玩,总逃学,老师叫我‘小逃跑’,算术考试一直不及格。爸爸用粗铁丝拧个笼子把我关进去,什么时候完成作业、预习完第二天课程,再把我放出来。我被关出了数学灵感,爸爸不让我进笼子,我倒不习惯了。”
胡北是单亲家庭,爸爸妈妈离异。初一时的一个星期天上午,爸爸把他锁进笼子,然后去参加朋友婚礼。中午饿了,他从窟窿里伸出手脚,带着笼子开门爬下楼,去买方便面。人们以为他被绑架,赶紧报警。在几百人的围观下,他在笼子里边吃方便面边解数学题。警察问他话,他也按解题顺序和结果回答。
胡北的经历,引起了辛未的共鸣。她眼睛里闪着泪花,感同身受地说:“我经常做一个相同的噩梦,一个老太太把我放在棺材板上,嘴对嘴喂我拌了安眠药的剩饭,再塞进纸壳箱子,吊在梁上。一大群老鼠钻出洞口,顺柱子攀上天棚,再跳到纸壳箱子上。这时候,从外面进来一对人贩子夫妇……”哽住,“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到公园,我一看见笼子里的小鸟和各种动物,就大哭大叫,非要把它们放出来……”胡北感慨地说:“我们从小上幼儿园,读小学、中学、高中,以后再读大学,都是从一只笼子里出来,再被关进另一只笼子里。”
辛未看着胡北:“我好象很早以前就认识你。”胡北陡然兴奋:“你是说,咱们相见恨晚?”辛未脸红了:“你想到哪儿去了。你打算什么时候走出笼子?”胡北认真地说:“笼子是我的王国,谁都别想让我出去。”辛未有点失望,说:“你别叫胡北了,叫胡说吧。”胡北说:“应该叫胡说八道。”两个人又大笑起来。辛未把胡北当成知音,说:“你爸爸把你关进铁丝笼子,我爸爸把我关进网络笼子。”胡北壮了壮胆,仗义地说:“让我冒着死亡的危险,斗胆找你爸爸谈一谈,让他为你恢复自由。”辛未嗤之以鼻:“你自己都有没自由,还能为别人恢复自由?我爸爸不但不会听你的,还得训斥你一顿,我更别想自由了。”
辛未仰头望着天空,空中飘来一团白云,像一位威严的白胡子老爷爷。它紧锁眉头俯瞰大地,好像很关注两个孩子的话题。它也无法解脱孩子们的烦恼,一刻不停地飘走了。见胡北又在聚精会神地解题,辛未说:“我走了,不耽误你学习了。”胡北赶忙放下书,挡在辛未面前:“你以为我真愿意做笼中鸟网中鱼吗?我是言不由衷!但是,我不呆在里面行吗?爸爸总说我是没长到极限的豆芽菜、长大未成人,他还反咬一口。他把我关进笼子,我怎么能长大?我不以自己为中心以谁为中心?我怎么能成熟怎么能断乳?”辛未说:“咱们再早生几十年或者再晚生几十年,就不能这样孤独了。”胡北说:“如果真是那样,弄不好咱们的爸爸妈妈,就成了咱们的孩子了,咱们就可以好好地教训教训他们了。”
两个人又开怀大笑。一进入青春期,他们就没遇见能相互倾吐的人。辛未随口说:“等我们将来做了父母,决不能像他们这样折腾自己的孩子。”胡北吓了一跳,极其认真地说:“你指的是你、我共同的孩子吗?”辛未意识到自己说走了嘴,脸像红彤彤的西红柿,忙解释:“我是说以后的人,”想起什么,“你小时候在那个幼儿园?”胡北说:“开始在牡丹幼儿园,后来又转到了莲花幼儿园。”辛未惊奇地说:“我也一样,也是从牡丹幼儿园转到莲花幼儿园。”
两个人一回忆,竟在同一个班里!世界越来越狭小,路也越来越窄。辛未突然问:“你是给我水晶心那位小朋友?”胡北也一下子愣住:“你画过一张画,叫恋爱不分老少!”辛未的脸更红了。两个人回忆童年的一件件往事,好比重翻一本看过的童话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童趣。青春是个魔术大师,将一个人的儿时形象不断翻新夸张。两人仿佛被青春骗来的,再也找不回童年的快乐。一本内容丰富多彩的新书摆在面前,刚打开扉页,两个人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不知不觉走出锅炉房,一直唠到辛未家门口。天晚了,胡北还不走。辛未以为他还在思考数学题,提醒他:“该分手了。”胡北看了看手,说:“咱们的手一直是分开的。”如同修改病句,辛未把手伸给胡北。胡北轻轻握了握她的手,转身离去。他们约好,以后上学放学一起走,把早晨时间留给语文,把下午时间留给数学,放学后分头去锅炉房会合。他们在水泥平台上做完作业,再讨论问题,回忆童年往事。那条病句不再修改,两人手拉手一起走,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扯住童年的记忆。每过一段时间,胡北就送给辛未一颗“水晶心”。
那天下午放学后,两人在锅炉房平台上做完作业,爬出铁门回家。
辛未的手被胡北拉着,心也栓在他手上,一直悬着。她不时回头观看,总感觉后面有人盯梢。他们正走在僻静的小路上,旁边松树丛中一声大喝:“你们俩再躲,也逃不过我的眼睛!”辛未吓得灵魂出窍,猛地挣脱胡北的手,转身跑入快车道,引起一片刹车声和鸣笛声。胡北猛追上去,把辛未拉回来,气喘吁吁地问:“你怎么了?”辛未惊魂未定:“有人在恐吓咱们……”胡北更加莫名其妙:“我怎么没听见?你是不是听岔耳了?”辛未也糊涂了,仍心有余悸:“我清清楚楚听见:你俩再躲,也逃不过我的眼睛!”胡北还是不信。
胡北没当回事儿,辛未仿佛大祸临头,声音颤抖地说:“这要是被人发现告诉老师,不但我身败名裂,也没有你的好果子吃。”胡北满不在乎地说:“就算有人看见也不怕,我们也没做出格的事。”辛未不住甩手,仿佛要把被胡北握过的事实甩干净:“咱们手拉着手,还不算出格?”紧张观察,“到处都是盯着咱们眼睛。”胡北声音朗朗:“盯着咱们的眼睛只有两双,就是爸爸妈妈的期望。就让别的眼睛,变成羡慕我们的目光吧。” 辛未被胡北的话所激励,仍心有余悸:“我回家了。”胡北说:“先回延安再回家,背诵《回延安》。”辛未说:“我们是秘密接头,应该背诵《挺进报》。”胡北说:“万一被特务发现,我决不做叛徒甫志高出卖同志,打死也不说!”
辛未这才轻松了:“我脑子里面一片空白,一个字都想不起来。”胡北又拉住辛未的手:“你的记忆栓在我的手上。”果然,辛未恢复了记忆力,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背诵: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尘灰呀莫把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胡北伸开双臂。辛未躲过:“搂我干什么?我又不是宝塔山。”胡北不好意思:“咱们拉了这么长时间的手,不能光列算式没有结果。”辛未迟疑一下:“等你得了省奥数冠军……”辛未撇下胡北跑向汽车站,上了公共汽车。
那段时间,李玉萍老师的眼睛动了手术,由班主任关键老师代上语文课。
那天上课,关老师提问:“大家预习了《回延安》这篇课文,能背诵的同学请举手!”自从“惯性事件”之后,关键老师吸取了教训,不管上物理课还是语文课,都像除草一样铲除其他学科内容。同学们很不习惯,仿佛班主任留下杂草铲除了禾苗。关老师话音刚落,如同科教片切放豆科植物的速进镜头,座位上齐刷刷长出一片手臂豆芽菜。其中一株豆芽菜长得最快最高,那是文强高高举起的手臂。文强的曾祖父是延安时期的八路军,他在咿呀学语时就能背诵这首诗。他没见过曾祖父的面,却在这首诗的意境中捕捉曾祖父的身影,画了许多幅曾祖父在延安时代的图画。开学初他就盼望这节语文课,要在背诵课文上给老师和同学带来惊喜。老师还没提问他,文强把身体倾斜到过道上举手。关老师无情地掐断了那棵最高最壮的豆芽菜,仍提问辛未和胡北两位好学生背诵课文。文强万分失望,但仍不死心。一旦他们不能背诵或者出错,自己再大显身手。
辛未和胡北站起来,刚要背诵课文,广播里突然传出他俩的录音:
(辛未)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胡北)尘灰呀莫把眼睛挡住了
(辛未)手抓黄土我不放
(胡北)紧紧贴在心窝上
(辛未)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胡北)双手搂定宝塔山……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又以为关老师以这种形式,继续搞他的“文理结合”教学。被迫中断的“文理结合”教学,让关键老师愤怒而沮丧。他也误以为同学们以这种形式,表达对他教学改革的支持。他非常感动,决心顶住一切压力,将“文理结合”的教学改革进行到底。他支起袖珍摄象机,要把这堂特殊的语文课录制下来,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证。接下来的声音,让全体师生瞠目结舌!
辛未声音:“搂我干什么?我又不是宝塔山。”胡北声音:“咱们拉了这么长时间的手,不能光列算式没有结果。”辛未声音:“等你得了省奥数冠军……”
关键时刻,关键老师关闭了广播开关。辛未和胡北深深地低下头,羞愧得无地自容。关老师和同学们都纳闷,班级早就没了调皮落后学生,难道黄牛阴魂不散?关老师给辛未和胡北各找台阶下:“胡北你先坐下,请辛未同学回答:羊羔羔吃奶望着娘这一句,喻指的是什么?”神不守舍的辛未,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羊羔羔吃奶,当然望着母羊……”如同发生十级地震,同学们哄堂大笑。辛未摇摇欲坠的威信,轰然倒塌。关老师仍给予辛未表扬:“辛未同学回答得非常贴近,请坐下。同学们还有需要补充的吗?”文强没举手就站起来:“羊羔羔吃奶不仅望着母羊,还望着母羊的乳房!”在余震般的笑声中,没等关老师批评文强,胡北抢先站起来,替辛未解围:“这首民歌形式的新诗,把诗人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抒发得淋漓酣畅。它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和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关老师打断:“我不是让你背诵教科书大纲,请文强同学继续回答。”文强站起来,先流利背诵课文,接着回答:“羊羔指的是在延安工作、生活过的革命者,妈妈指的是革命圣地延安。”关老师趁机以“关键说”和“分数论”,转移大家注意力:“学好语文课,是帮助理解、记忆、分析抽象而枯涩的理科概念的关键,甚至是关键的关键!在考试过程中,对一个字就加一分,错一个字就少一分。这关键的一分之差,是决定你前途命运关键的关键!”
关键老师早就知道,全班同学每天偷偷画“正”字,统计他说过多少次“关键”。大家还轮流买小礼物,为统计准确的同学颁奖。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他假装一直蒙在鼓里。为了帮助辛未渡过难关,关老师不惜拿自己调侃:“同学们,我今天说了多少次关键?辛未同学记下数,说对的同学都重奖——全班同学都有重奖!”关老师仿佛有备而来,变魔术般拿出一大包价钱不菲的钢笔,让辛未发给每个同学。果然,同学们把对辛未和胡北的猜测忘到脑后。
下课铃声响起,关老师这才松了口气,总算帮助辛未度过难关。就和一桩新闻一样,熬过三天就没人关注。辛未和胡北到底做了什么?谁搞的恶作剧?
放学后,辛未怀着侥幸心理,刚要溜出教室,关老师悄声说:“到我办公室去一趟。”辛未心里绝望地哀叹:“完了……”这事要是发生在普通同学身上,老师批评教育一番,以后别犯就没事了。她是A班班长、学校团总支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和“市优干”,作出成绩,会受到四个层面的表彰;犯了错误,也无法逃脱四个层面的惩处。她必须硬着头皮,闯过四道马蜂窝!她最害怕的,是关老师就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别看爸爸妈妈在生活上对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犯了这种错误,爸爸绝不会心慈手软,妈妈也不会袒护她。如同暴风雨到来之前的海燕,辛未依稀看见海平线上空,已经翻涌着大团的乌云。那个胡须浓密的异国老爷爷,正站在海边悬崖上,向她一边挥手一边高亢地呼喊: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她不但躲不过“今夜的暴风雨”,弄不好还会来一场“男女混合双打”。
让辛未感到意外的是,关键老师并没严厉批评她,似乎也没和家长联合作战。甚至,他只字没提课堂上发生的让她万分难堪的事情,只是语重心长地鼓励她,让她在各方面继续发挥表率作用,争取考上重点高中。辛未含泪向关老师表示,决心不辜负学校、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殷切希望,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
接到关键老师的电话,辛永林并不感到意外,但是:狼终于来了。
辛永林认为,对于辛未和胡北这样的孩子,仅靠空洞的说教,很难改变他们的思维定势和价值观。他们一出生就受到社会关注,就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既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也是少男少女。单一的学习生活,绝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那难以割舍的交往,更不是一般青春期少男、少女单纯的吸引。他们之间的行为,是在深刻社会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他们再优秀也是未成年人,采取任何一种高压手段,都将导致孩子丧失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破罐子破摔。只有在感情上温暖,心灵上沟通,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宽容,才能让孩子处处看到希望,恢复到原来状态。对于理性的孩子,必须要进行理性教育。让他们多接触社会才能适应社会,增强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免疫力。
关键老师则认为,学生是否适应社会,要看社会是否为学生创造适应的环境。这个命题太大,只有在明年政协会上,他才能作为一项提议提出来。眼下班级全力以赴备战中考,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未必不可以让辛未适当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找到一种新的价值观,淡化、转移、化解孩子青春期的迷茫。辛永林觉得关老师的话有些道理,就为女儿寻找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市里要举办一场《大振兴才有大自豪》的电视歌咏晚会。歌词征集的具体要求是:一、体现劳动创造一切的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二、表达广大市民对生活变化的喜悦心情;三、改革开放是走向民族复兴的根本出路;歌词要朴实亲切,有地方戏的说唱风格。下班回家,辛永林兴冲冲地对妻子和女儿说:“市里要举行五一歌咏晚会,咱们一家三口搞一次合作,共同创作一首歌词。”常丽和辛未以为他又在搞某项调研,都没理他。这对辛永林的触动很大,诚恳地向妻子和女儿作了检讨。他说这些年夫妻间打打闹闹,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主要责任在他身上:一是生活和事业上的种种不顺,都发泄在妻子身上;二是对孩子要求太高、太苛刻、太完美,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三是在家庭中不讲民主,只要求妻子和女儿完全服从自己的意志,不关注她们的诉求和感受。家庭本应该和睦生活应该完美,却留下许多不可弥补的遗憾……辛永林不由动了感情,哽住。妻子和女儿以为他在进行精彩表演,忍不住哈哈大笑。辛永林一下控制不住眼泪,常丽和辛未一看是真的,也被感动了,紧紧地拥抱他。
这是家庭中最难忘的时刻,三个人都检讨自己的不足,都称自己是家庭的不和谐因素。这情境极大调动了妻子和女儿的积极性,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歌词创作中来。这些年常丽很少写字,把许多常用字也当成往事忘掉,更别说写歌词。也和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辛未除了会写记叙文和政论文,几乎不会其他文体。更和独生子女不愿意交友一样,除了课文,她很少阅读课外书籍。爸爸启发诱导她阅读课外书籍,和小时候喂她吃蔬菜、水果一样艰难。爸爸为她推荐斯蒂文生的《金银岛》,她两个暑假都没读完,让可怜的霍金斯船长一直陷在藏宝岛上。现在的孩子客观上没有时间读书,主观上不愿意读书,再加上电视和网络对文字的围剿,逐渐丧失了阅读功能。辛永林担心将来有一天,当外国人滔滔不绝地和辛未探讨中国的“四大名著”,她一部都没读过,该是多么尴尬。
辛未憋了半天没写出一个字。她今天要是不写点什么,不但扫了爸爸的兴,也使全家难得的和谐气氛大打折扣。书到用时方恨少,她这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她根据爸爸讲述,硬着头皮写了篇四不像一样的东西:
爷爷的老家在山东,豪爽好客是出了名的。奶奶年轻时非常美丽,却没有好衣服穿,从没抹过口红。爸爸的青年时代连肚子都吃不饱,更别说穿什么名牌了。妈妈做为一个女人很可怜,据说连带颜色的衣服都不让穿。爷爷和爸爸都没有钱,见了人连头都抬不起来。尤其妈妈和奶奶,白做了一辈子女人。大振兴才有大自豪,真是千真万确啊!男人没有钱就没有价值,有了钱才能挺直腰杆。女人们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和时装模特一样闪亮登场。我们不能鼠目寸光,要和世界潮流接轨。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不能自满自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知道差距有多大。要想实现我们的理想,只有大振兴才能达到目的!啦啦啦啦啦啦……
辛未写完,心有余悸地说:“爸爸,我不会写歌词,求您骂我是‘高价培养了一个高级废物’‘培养一个饭桶,不仅要浪费许多粮食,还要浪费许多制造饭桶的木材和薄铁’‘幸亏养了个女儿,不成才将来还有个垃圾箱子可以接纳,要是养个儿子不成才,就麻烦了’等等。”辛永林惊讶地问:“这些极端甚至恶毒的话,是我说的吗?”常丽说:“骂完别人就忘了。孩子不会写歌词,可不许骂她。”辛永林感到问题严重,又问女儿:“我说的哪句话最让你无法接受?”辛未提高声音:“庸俗制造低能!”
辛永林刚要向女儿赔礼道歉,一想到女儿所犯的严重错误和自己肩负的使命,把话咽回去。他看过“歌词”,被深深震撼,也理解和原谅了女儿。歌词中“奶奶”和“妈妈”的命运,难道不是女儿的化身?字里行间,他听见了女儿的哭号和呐喊!女儿是为落后教育制度披星戴月打工的童工,是承载爸爸妈妈殷切希望、严重超载的童车,是替长辈加倍偿赎各种人生遗憾的人质!这样可怜的孩子,他怎忍心横加指责?他每次参加家长会,每听到老师像嚼口香糖一样重复的“分”字,他的心脏,如同被锋利的刀片削成一堆肉卷。那重复来重复去的“物化生”“史地政”“大综合”“小综合”“文综合”“理综合”,将学生羽化成一只只小雏,分别塞进一只只不同的笼子里。各种限制孩子的手段和招法,更是一副副枷锁和镣铐,把孩子钉进用“分”字铆钉的铁牢。他以歌词先为孩子讨个公道,给予高度评价:“写得好!你在歌词中理解的不仅是长辈,而且对普天下苍生都给予了深深的同情,蕴涵着博大的人文精神。”辛未更加无地自容:“爸爸,我连基本框架都没有,您还得重写。”辛永林说:“你用忧患和责任搭起了框架,已经成功了大半。”辛未仍半信半疑:“爸爸,您要是按我的框架修改成功,您就是我一生崇拜的偶像。”辛永林把底稿放在茶几上,勾勾画画地修改。不到十五分钟,就把歌词修改好。辛未拿过来,动情朗读:
大振兴才有大自豪(说唱风)
一 一
爷爷性格豪爽待人也厚道,
不吃饭也能送客人二里地之遥。
奶奶含泪坐进大花轿,
偷偷摸摸用红纸代替唇膏。
“谷糠肚子灯笼裤子”不是胡泡,
那是无奈爸爸的经典笑料。美丽的妈妈想浪也浪不了,
“地垄沟”的大棉袄把她们给承包。
爷爷爸爸囊中羞涩人前直不起腰,
奶奶妈妈青春年华白扔也白撂。
大振兴才能广开财源招财又进宝,
大振兴才能使人人拥有大自豪!
二
我们的男人们要准备个大钱包,
有钱撑着脊梁骨含钙量才高。
让咱们的姑娘领引新浪潮,
从心里往外笑才能把人晕倒。
破除夜郎自大走出“耗子岛”,
让夏威夷的暖风把我们来拥抱。
我们的“蛤蟆湾”毕竟太狭小,
大西洋的“百慕大”那才算奇妙!
站在“馒头山”上极目往远眺,
热狗奶油面包比萨饼才是好味道!
大振兴才能广开财源招财又进宝,
大振兴才能使人人拥有大自豪!
辛永林的才华,让妻子和女儿钦佩得五体投地。尤其把她们名字属在前面,更让母女俩激动不已。常丽暗中感叹,辛永林这半辈子总算干了件正事。晚会开过之后,电视台付给辛永林两千元钱稿酬。过去为本市活动撰稿,辛永林从不要稿费。这次他把钱拿回家,一进门就像撒传单一样向天棚扬去。纷纷飘落的“钱雨”,惹得妻子和女儿欢呼着争抢。辛永林的《对中学生进行理性教育,才是重塑民族精神的关键》文章发表后,获得论文一等奖。他又写出续篇:《持之以恒,将理性教育变成“三位一体”的长效教育》,简称“三合教育”。假如辛未一直不和胡北约会,他的下篇论文就有了事实论据,就可以拿去发表了。
【编者按】辛未和胡北都是优秀学生,也都处在青春期。他们有才华也有情感。学校和家庭给他们设下了束缚自由的“牢笼”,他们无可奈何。推荐阅读。编辑:邵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