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 第十二章
那天晚上,两个人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时分,辛永林终于睡着了。梦中,巴穷根带领大家培育“麦子人”新品种。麦子抽穗了,长出密密麻麻的人脑袋,大家欢呼“麦子人”培育成功。巴穷根又带领大家培育“蔬菜人”,“蔬菜人”成功后变成“知青菜”,他们动不了哭不出来也变不回人形,再也回不了城。辛未一大群胖娃娃跑过来,抱住“蔬菜人”大口咀嚼,说要帮他们回城……辛永林一下醒过来,把常丽推醒,神秘地说:“我找到原因了。”常丽也好不容易睡着,不耐烦地说:“什么原因?”辛永林贴她耳朵说:“我们两代人的饮食时空错位了,现在的孩子营养过剩,就是我们小时候没吃到的那部分营养。我们小时候吃的代食品,就是现在孩子不愿意吃的蔬菜……”常丽翻过身装做睡着了。
辛永林又试探:“我想再拿孩子试一试。”这“试”字如同扯断拉火环,常丽一下坐起来,火刺刺地说:“你再少拿我的孩子当试验品!”辛永林压低声音:“我不是让孩子愁的吗?”常丽火气更大,“导火索”又燃烧一大截:“把你乐的!你不知道怎么折腾孩子好了!”辛永林提高声音:“你怎么越来越不讲理?依我这次不行吗?”常丽毫不通融:“不行,再依着你就得把孩子折腾死!”
自己让孩子愁得寝食难安,倒成了虐待亲骨肉的坏蛋,辛永林再也忍不住,坐起来大声:“我怎么折腾孩子了?”常丽说:“你把孩子当儿戏!狼咬谁的孩子都心疼,就咬自己的孩子你不心疼!”辛永林一下捏破头顶上的气球,如同引爆一颗氢弹。常丽拉亮电灯,抓过丈夫放在床头柜上的电动剃须刀,狠狠摔在地上。“哐当”一声,剃须刀四裂八瓣,无数只碎片像钻出母蜘蛛肚子的小蜘蛛,向四面八方奔逃。两节五号电池惟恐天下不乱,连蹦带跳地钻进柜底下,碰到硬物又钻出来,在地板上转了许多圈,像笑背气了一样才停住。剃须刀是辛永林刚买的爱物,放在床头柜上一直没舍得用,睡觉前“嗡嗡”地把玩。他一个高跳下地,常丽以为去拿笤帚打她,先下手为强。她光着身子赤着脚,跳到地上抓过瓷瓶里的鸡毛掸子,倒过来“啪叽”就是一下,狠狠地抽在丈夫的光脊梁上。
辛永林拿过扫帚,把满地零件扫为一小撮,收到一张白纸上。他点亮台灯,用镊子捏捏掐掐,用万能胶粘粘贴贴。他点燃一截蜡烛,用烧红的锥尖在线圈处焊接几下,捡起电池装上去,一推开关,剃须刀“嗡嗡”转动。他把外罩贴上下巴,胡须被齐刷刷地切断。辛永林得意地放下剃须刀,拿下常丽的手中武器插进瓷瓶,轻轻地为她按摩肩膀和脖颈。常丽没说话也没拒绝,默默地享受服务。
常丽自知理亏,就用温存作抵偿,心疼地替丈夫揉后背:“看你,净吃这些哑巴亏。一条红檩子。才三点半,上床睡吧。”两人上床后,没关灯。辛永林狡黠地说:“我修完了剃须刀,该修理你了……”接着动手动脚。两人刚要关灯,女儿在身后大声说:“我在这儿!”两人吓了一跳,赶忙分开披上被单。
女儿刚才被他们惊醒,从小屋里走出来,站在门口观察一会儿了。辛永林心怀鬼胎地问:“辛未,你都听见什么了?”辛未仿佛八十岁了,指指耳朵:“我耳朵让你们气聋了。”常丽眼里涌出泪水,一把抱过女儿:“辛未,你都看见什么了?”辛未翻白眼:“眼睛让你们气瞎了。”两人笑了起来,抢着抱女儿。辛永林问:“我和妈妈吵架好不好?”辛未说:“永远打永远爱。”常丽问:“你跟谁学的这些话?”辛未指着电视机:“还能有谁?电视呗。”辛永林以为女儿看了不该看的节目,问:“你最愿意看什么节目?”辛未做出不值一提的表情:“乱七八糟。”常丽用脸紧贴女儿的小脸:“你要是多吃蔬菜水果,爸爸妈妈就不吵架了。”辛未说:“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爸爸妈妈们变成了大萝卜、大白菜、黄瓜、西红柿、大苹果,我和一大群小朋友都吃爸爸妈妈们的脑袋。”
辛永林惊呆了!难道冥冥中有一条神秘通道,将父女和两代人的心灵沟通?辛未很快睡着了,常丽把女儿抱回小屋,轻轻放到小床上。回到大屋,常丽钻进丈夫被窝。她温柔得如同月夜中的湖水,用呼吸代替说话:“孩子就交给你了,你随便试验吧。”辛永林被她哈出一身鸡皮疙瘩,一本正经说:“我都是为了孩子好,怎么能拿自己孩子当试验品?”常丽对着丈夫耳朵,仿佛用热气去哈玻璃上的霜花:“都是我不好,我向你赔礼道歉。”辛永林打了个冷战:“好了好了,我都快化了……”两人仔细做完夫妻那点事,无比惬意满足,更没了睡意。
丈夫离售货员的距离比地球到月球还遥远,常丽又往火星上推:“你肯定能当上干部”。辛永林像个酒痨,闻到酒味舌头就僵硬,竟打着官腔说:“这个这个、哈?即使我拧一辈子绳子,也是在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这个这个,哈?只要对社会和人民有益,我拧一辈子绳子也是光荣的。这个这个、哈?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哈?幸福而美好的这个这个哈?未来的哈……”
辛永林看妻子没吱声,以为听迷了,用手一摸,妻子正用手指头堵耳朵。
根据父女俩相同的梦,辛永林画了一幅漫画,挂在家里墙上。画面上,一群半人半蔬菜的知青怪物,抬着辛未兴高采烈地离开医院。后面,站着一群惊得目瞪口呆的医生护士。女儿一看见漫画,就嚷着要吃蔬菜水果,一吃就没够。辛永林扼腕痛悔,早知道漫画有这样的魔力该有多好!每天,常丽负责内勤,照顾女儿起居。辛永林负责外勤跑早市,买回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两人用五颜六色的蔬菜水果,雕刻成栩栩如生的童话人物。剩下的边角余料,就加工成相关的汉字。在服侍女儿吃饭时,两个人就表演童话剧,教女儿识字,解词。没多久,女儿充分吸收了物质和精神的复合营养,不但增强了体质,也催生了她的各种天赋。
辛未能写会画,能绘声绘色地讲童话故事,还能即兴表演节目。辛永林和常丽商量,该送女儿去幼儿园了。去哪个幼儿园,两个人犯了核计。他们以私人幼儿园老奶奶的递减公式作反证,为女儿推定一条递增式人生公式:上最好的幼儿园,入最好的学校,毕业后参加最好的工作,谈最好的男朋友。
按这个标准,“牡丹”幼儿园才是首选。“牡丹”幼儿园是市委、政府机关直属单位,是全市最好的幼儿园,只接收处级以上干部子女。辛永林拧的绳子能拉动万吨巨轮,却拉不动一丝一毫人际关系。且不说这座城市,在胡同里,他也没有地位。他能把女儿送进“牡丹”幼儿园,就能驾着拧绳车参加世界汽车方程拉力赛。他无法让女儿进入“牡丹”幼儿园,却能让思维进入任何领域。他大脑睿智文笔优美,会写文章。他把几年来抚养女儿的种种酸甜苦辣,写出一篇题目《“一石四鸟”育神童》的体会文章,斗胆投到权威儿童教育杂志社。让他没想到的是,稿子很快被杂志社采用,同时,编辑部也给他转来一封读者来信。
辛永林打开信封,“读者”竟是“牡丹”幼儿园园长苏雅莲!“牡丹”幼儿园的孩子们,同样不愿吃蔬菜水果。孩子们不断下降的营养指数,如同降落在谷田里铺天盖地的麻雀。园长苏娅莲如同竖在谷田里的稻草人,看似张牙舞爪实则束手无策。那些日子,苏雅莲被“小牡丹”们愁病了,已经硬化的动脉脉管更加狭窄。正当“麻雀”们肆无忌惮地啄食谷物,一位“一石四鸟”的神投手喜从天降。她一连读了四遍“一石四鸟”,顿感神清气爽,仿佛作了四次脉通。她以为作者是京城一位资深儿童教育专家,没想到是本市一位回城知青。作者丢失了档案和户口、被打成盲流,孩子没上过幼儿园。她宁肯得罪市里一位老领导,以“没有名额以后再说”婉拒她推荐的亲属的孩子,要把作者女儿招进幼儿园。
别看苏雅莲身为“牡丹”幼儿园园长,也无权招收外面的孩子。她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游说,就像一枚鸡蛋艰难地滚过烂石堆,终于得到特别批准,破例让辛未入园。经过几次交谈,她非常同情辛永林的处境。他能用自己的理论为“牡丹”幼儿园解决难题,她也能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改变他的命运。辛未入园第三天,苏雅莲就请辛永林为家长们作报告。通知一贴出来,家长们就议论纷纷。一个知青盲流何德何能,让孩子进入“牡丹”幼儿园?有什么资格和水平为我们上课?光看“一石四鸟”的题目,既暧昧又荒唐。家长们对苏雅莲有意见,认为她在亵渎“牡丹”幼儿园。在幼儿园对面马路边,无孔不入的小商贩摆起药摊,兜售“一次可生四胎”的灵丹妙药。许多家长劝苏雅莲取消这次活动,别没打着鸟儿反被啄瞎了眼。为避免节外生枝,苏雅莲顶着各种压力搞突然袭击,将“一石四鸟”报告会提前举行。辛永林措手不及,和常丽一起被苏雅莲请到了幼儿园。
辛永林头一次从胡同里来到了这种高雅场所,为至高无上的家长们讲课,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他一走进大礼堂就懵了,上台时走顺拐,分不清东西南北差点坐背了台,幸亏被苏雅莲不断提醒,否则不知闹出多少笑话。苏雅莲简要介绍了辛永林的情况,台下除了一阵轻蔑的嘲笑,没响起一下掌声。辛永林对着话筒,鼓足勇气说了声:“大家好……”他感到声音怪腔怪调,仿佛癞蛤蟆发出三声蛙鸣。台下顿时沸腾起来,爆发出翻天覆地的大笑。他的自尊心被挫伤,也激发出被压抑的勇气,积蓄多年的才华奔涌而出,慷慨激昂地演讲:
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大火,瞬间吞噬掉了几百个可爱的孩子,使美丽的百花园变成了几百座坟墓的墓园!一声“让领导先走”,更是烧焦了亿万人的心……一次强烈的大地震和摧枯拉朽的泥石流,把一座座校园变成废墟,让束手无策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们,眼睁睁看着压在瓦砾中的孩子们绝望地死去……丧心病狂的杀人狂,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愤,也在幼儿园里对无辜的孩子们大开杀戒!丧尽天良的色情狂,更是用罪恶的黑手摧残、蹂躏稚嫩的花朵……还有那防不胜防的人贩子,随时随地揪走了一个个母亲的心……这个世界上,在每天都要发生的天灾人祸面前,还有什么比残害孩子的恶行更加残忍无情?还有什么能比孩子的夭折更让人痛心疾首?没有啊没有……相比之下,一只狐狸对子女的负责精神和一条毒蛇的母爱,都能演绎出世间的大爱;一个人类的孩子偶然被恶狼错养,狼妈妈还能用狼乳哺育成一个狼孩——我们爱自己孩子,也应该爱世上所有的孩子!不管你的孩子还是我的孩子,不管狼咬了谁的孩子,都是咬了我们的心头肉啊!让孩子遭罪受苦的父母是不称职的父母,让孩子遭罪受苦的社会是不负责任的社会!在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中,已经蒙受了太多的苦难,遭遇太多太多的坎坷……我不止一次地祈祷我们的孩子,千万别再重蹈我们命运的覆辙!只要下一代能快乐幸福地度过一生,哪怕把我打入十八层地狱,我也心甘情愿!就怕一代人遭受折腾,下一代人还要遭受折腾;我们实在是折腾不起了呀……
辛永林没将石头投向谷地里的鸟群,而击中了每位听众的心。台下鸦雀无声,听众们都被深深打动。有一次夫妻吵架,常丽没找到有力武器,把刚给女儿换下来的尿布糊到丈夫嘴巴上。这被他加工成“闻粪便知营养”,“女儿的尿布,是精确的营养试纸”。两个人被女儿的夜哭折腾得焦头烂额,他还写过“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行人念百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四处张贴。此时,他以一组排比句动情讲述:“女儿的夜啼,如同夜莺演奏优美的小夜曲,是夫妻感情的黏合剂;女儿的夜啼,彻底治愈我的失眠症,从此不知失眠为何物……”哽住“女儿夜里不哭了,我倒失眠了……对于我来说,安眠药已不起作用,女儿夜啼的录音,才是让我安然入睡的金玉良方!”全场顿时爆发出第一次热烈掌声,如同赚到第一桶金。当他讲到:“各位,你们知道我们抚养、教育女儿的楷模和导师是谁吗?不是我们的父母,不是专家,也不是医生,更不是教授和学者,而是动物!是让我们夫妻打成了仇家的公鸡和母鸡呀!”听众们放声大笑。
他的演讲内容丰富,新奇感人。还有“异性家长决定子女人格”、“女儿早恋父之过”、“父女心灵感应二三事”、“辨析女儿是爸爸前世情人”等等。
辛永林听台下没声了,以为听众们走没了。他避开灯光望着台下,看见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仔细辨认,那不是湖面上的涟漪,而是妈妈们的泪眼。他受到极大鼓舞,演讲的水平和内容,顿时上了一个新台阶。他当年变音期喊口号喊成的公鸭嗓,更加富有磁性,让人联想起钟楼上那只可爱的鸭子。他把在拧绳厂惨遭四个女人虐待的经历、赤裸裸的性表露,全用性医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等进行巧妙包装,隐喻成一语双关的优生优育说。这些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引起过来人的一阵阵会意笑声。那一组组格言式的总结概括,如同为年轻母亲们分发一把把曲线板、刻度盘、卡尺、炮兵指挥尺、放大尺和万能尺,让她们用来反思恋爱过程,检验婚姻质量,重新审核配偶的各种能力。他纵横捭阖天马行空,谈天论地信口开河,撒开一面面疏而不漏的大网,将侥幸逃脱的鸟儿一网打尽。
演讲接近尾声,辛永林将“一石四鸟”升华为“绿色教育”,在增加孩子营养过程中,完成体、智、德、美“四育”。 演讲结束,全场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掌声如同下了一场透雨,使“绿色教育”生成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
苏雅莲园长悬着的心,这才和四块石头一起落地。她既对辛永林钦佩得五体投地,也感激不尽。因为孩子的健康问题,家长们对她有意见,要求上级罢免她的园长职务。“一石四鸟”不但让她转危为安,也帮她击退了觊觎她职务的人。她当了十几年园长,熟知每茬孩子每个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早已练就了考核人事的能力。她一眼认准,辛永林是个怀才不遇的人才。她门路四通八达,心里马上有了谱。如果不出其他变故,不出半个月,她就能帮助辛永林改变命运。
最后,由辛永林一家三口人共同表演营养小品:《海的女儿》。
表演刚要开始,听众席上站起一位年轻妈妈,点名叫板苏雅莲:“苏园长,如果辛家三口人能按我的题目既兴表演,即使失败了,我也心服口服。”年轻妈妈绰号叫“一针见血”,是专门以揭露弄虚作假而闻名的报社记者。苏娅莲一紧张,汗都出来了。她仍幽雅地说:“请允许我代表辛永林全家接受您的挑战,请出题目。”“一针见血”决不心慈手软,提出带有明显歧视与刁难的题目:“《牡丹与小草》。”全场掌声持续不停,一阵比一阵热烈。苏娅莲又懵了,且不说两个大人,一个刚入托的四岁孩子,怎能理解“牡丹与小草”蕴涵的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不是让辛永林一家人难堪吗?为了不使成功的报告会变成一场闹剧,她用眼色暗示辛永林,让他立刻退场。辛永林正处在欲罢不能的状态,以为苏雅莲对他鼓励,绅士般站起来,谦卑地说:“我们接受这位女士的挑战。”
“一针见血”走到台上,坐在辛永林旁边。苏娅莲又暗示辛永林,千万别让妻子和女儿上台。辛永林又错误理解,走到台下,把妻子和女儿带到台上。
苏雅莲弄巧成拙,连忙躲到后台。对辛家人的负罪感,差点让她哭出来。悠扬的音乐响起,台下又响起了热烈掌声。她以为家长们喝倒彩,眼泪不住地流下来。她感到声音不对,顺边幕探头偷窥。只见辛永林手持一把菜刀,站在摆满各种蔬菜水果的砧板旁边。菜刀在他手中快速起落,如同蜂鸟扇动翅膀。常丽用水果刀轻柔地剜、削、雕刻。夫妇俩密切配合,转眼间,一堆蔬菜水果变成一大簇绚丽华贵的牡丹花,花枝上插着青翠欲滴的绿叶。牡丹花周围,点缀一片绿茵茵的小草和烂漫的小花。观众们排队来到台上,一边参观一边啧啧赞叹。用海带刻成的“牡丹与小草”五个黑体字,如同焦糊的火印,烙在每位家长心头。在辛永林的口头创作下,一家人即兴表演情景剧:《牡丹与小草》。
[公园里,生长着骄傲华贵的牡丹花。
[一只小鸟飞过来,嘴里衔着一粒草籽,落在牡丹花旁边。
牡 丹:(轻蔑)小小的草籽,你为什么落到我的身边?请你离开!
草 籽:(谦卑)美丽的牡丹姐姐,是小鸟把我衔到这里来的。
牡 丹:(大声)你只是小鸟的食物,有什么资格和我呆在一起?快走!
草 籽:我很快就会萌发,长大,咱们做好朋友,这有多好啊!
牡 丹:(大笑)哈哈哈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牡丹生长的地方!
草 籽:牡丹是植物,小草也是植物。牡丹生长的地方,小草同样可以生长。
牡 丹:谁为你松土?谁为你施肥浇水?即使你萌发了,也长不大!
草 籽:大地是你妈妈,也是我妈妈。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谁都能长大!
(草籽努力钻进土里,很快萌发成绿油油的小草。)
小 草:牡丹姐姐,你看,我已经长成和你一样的植物了,我好幸福啊!
牡 丹:你长成植物,也是卑贱的小草。你和我争夺养分,还挡住了我的阳光。
小 草:牡丹姐姐,我为你覆盖裸露的土地,涵养水源,有什么不好?
牡 丹:只有高贵的客人才能欣赏我,你在我身边,会让我黯然失色。
小 草:牡丹姐姐,好花还得绿叶配,有我的陪衬,你会更加美丽。
牡 丹:(大笑)我是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用得着你来陪衬?你还是走吧。
小 草:(痛苦地拔出根来)牡丹姐姐,如果你需要我,就喊我,我会帮助你的。
牡 丹:(高傲)我不需要你帮助,快走吧。
[小草一边哭泣一边离开。
[风爷爷和风奶奶上。
风爷爷:好孩子,别哭,这个世界多大呀,到处都有你生长的地方。
风奶奶:来,爷爷和奶奶带你去一个水土肥沃的地方,那里有许多你的伙伴!
小 草:谢谢爷爷!谢谢奶奶!
[风爷爷和风奶奶刮起大风,把小草带走。
[肥沃的土地上,小草兄弟姐妹欢乐起舞。
我们都是小小草,
健康快乐无忧愁!
阳光雨露哺育我们,
根深叶茂绿油油!
[霹雳闪电,暴雨倾盆,牡丹在雨中哭泣。
牡 丹:(绝望)我被大雨浇得凋谢了!根也被大雨冲出来了,谁来救救我呀!
[小草快速赶来,用身体挡住牡丹花。
小 草:(大声呼唤)小草们快来呀!救救牡丹姐姐吧,它要被大雨冲走了!
[草伙伴们迅速蔓延过来,护住牡丹花。为它挡住雨水。
[雨过天晴,小草们簇拥着牡丹花舞蹈。
我们亲密无间,
我们欢乐融融!
我们都是太阳的孩子,
我们都是天地的精灵……
观众们站起来,用经久不息的掌声为精彩的表演打了满分。“一针见血”把自己的心扎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苏雅莲从幕后走出来,动情地拥抱辛家三口人。
辛未刚去“牡丹”幼儿园那两天,辛永林仍感到低人一等,接送女儿时都低着头。现在,他满面春风地出入幼儿园大门,理直气壮地接送女儿。许多家长主动和他打招呼,有的称他的演讲让她们受益匪浅。不时有年轻妈妈叫住他,让他答疑解惑。“一掂准”售货员,已不是他改变命运的首选。更辉煌的人生目标,已向他招手。他好比泡过桃花水的蛤蟆,复苏躁动。他宽容大度,富有社会责任感。上班路上,他帮人把车推上陡坡,自己的精神境界也攀上新的高度。他坐公共汽车,抢着给老人和抱小孩的妇女让座。遇见垃圾,他拣起来扔进垃圾箱。他从后脑勺到脚后跟,都充满了精气神儿。他皮肤也变得白皙油腻,脸上泛着一层神秘油光。就连臊气冲天的胡同里,都变成了糖罐子。丈夫的变化,正在引起妻子的密切关注。常丽发现,不管是哪个阶层的男人,一旦得点势,都在女人面前夹不住尾巴。她不动声色,等到丈夫忘乎所以时,再好好敲打敲打他。
辛永林准备将《家庭日记》写满后,再往下续写。他的《日记》越写越有文采,语言也越来越放肆,完全不顾妻子的感受。他写道:
家庭就是一道大菜,孩子是主料,夫妻两人甜的酸的感觉是调料。只要以孩子为主,大菜会更有味道。大菜就是糖醋鱼,谁是糖谁是醋,只有鱼知道!
他要将日记写到人生暮年,然后出版一套经典著作:《辛永林论爱情》、《辛永林论家庭》、《辛永林论妻子》、《辛永林论女儿》、《辛永林论情》、《辛永林论性》、《辛永林论婚外情》、《辛永林论人鬼情》。他还像以前那样,把日记翻到新的篇章,放在显眼处,等妻子看过之后,再享受她给予的褒奖。
忘乎所以的辛永林,不知道自己犯下了常识性错误。不管他受到女人们何种崇拜和青睐,绝不该在妻子面前炫耀。妻子拿过日记只看了两眼,毫不客气地把有字的纸页全撕下来,又撕得粉碎。当他奋不顾身去抢救那些纸屑,已被妻子扔进抽水马桶,无情地放水冲掉。他痛心疾首地跳起来,歇斯底里地咆哮。愤怒的妻子张开五指,环绕他脖子挠出五道红杠子。他小时候做过包皮环切手术,感到脖子被一连环切五圈。那天是端午节,他不敢去幼儿园接女儿。如果没遮住,被年轻妈妈们看见,还以为他和孩子一样,系了一圈五彩长命缕。她们一定围问他,在这五彩线后面,又发生了某一种有关教育女儿的密闻和趣事。此后一个星期,他不敢到“牡丹”幼儿园接送女儿。他一天没去幼儿园,苏雅莲园长就托常丽给他捎话,由辛未代表全市学龄前儿童,去省里参加“十佳儿童”竞赛。好消息就是小苏打,马上综合了妻子的醋意。妻子的宽恕更是一贴狗皮膏药,丈夫脖子上的挠痕就和高空中的飞机拉线一样,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充满希望和欢乐的日子里,两个人逐一回忆所经历的婚姻生活。常丽直想哭,忍不住又笑了。这些年,两个人在打打闹闹中度过。辛永林形象比喻,夫妻俩各自养了一群宠物狗,高兴时放它们出来嬉戏玩耍;不愉快时也放它们出来,滚成一团撕咬。常丽惋惜地说:“日记上记了那么多好东西,可惜让我撕了。你能回忆多少是多少,重新记。”辛永林再也不想记什么日记了,大度地说:“生活这部大日记,谁也撕不碎冲不掉。让我们用幸福和快乐当笔,用美好的前景做纸,让时间为我们执笔,不更好吗?生活已经翻开了美好一页,时间老人都一字不差地记在上面了。”常丽感觉辛永林太好了,这辈子算是找对了男人。
【编者按】辛永林真是一个奇才怪才。他位卑身微,却博览群书,研究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使得女儿进入了只有高干子女才能入托的“牡丹幼儿园”。他风趣而富有哲理的演讲征服了那些不可一世的高干家属,令人对这个小人物刮目相看。推荐阅读。编辑:邵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