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四 绕绕的梦魂1.1(2)

作者: 永安之子 点击:687 发表:2021-09-23 09:02:46 闪星:4

四 绕绕的梦魂1.1

     ⑵ 想起了夜宿田林县渭平瑶寨的往事


  蒙山县是广西40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1983年,上级拨给蒙山县若干教育经费,规定用于解决困难地区小学校舍建设之用。我与县教育局商量,决定分配给长坪公社小学、陈塘公社小学和文墟公社小学三所学校,用于更新危旧校舍。经费下拨之后,我不敢有所松懈,多次和县教育局的领导同志一起,逐一深入这三所学校了解和检查经费的使用、校舍建造进度、工程质量等情况。我们每到一所小学,都住若干天。据我观察,这三所学校的校舍其实都不算很差。比起我参加工作之初在百色地区所见的不少学校,不管是陈塘小学、文墟小学,还是长坪小学,都还是可以的。

  长坪小学是此次检查的最后一所学校。

  长坪公社是蒙山县的一个山区瑶族公社。过去,我从未到过长坪。这一次,趁着检查建校工作的机会,我在那里住了几天。

  在我的想象中,长坪是一个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都很差的大山区。此次长坪之行,亲身所见否定了这一虚幻想象。

  汽车从县城出发,穿过高场、甘棠两个村庄,大约三十多分钟便到达松林密布的十排岭,翻过十排岭就是长坪的地界了。车子在群山中蜿蜒盘旋了大约40多分钟,眼前出现一片比较开阔的田垌。此田垌即是长坪垌。长坪垌以长得名。它南北长约十余公里,但东西较窄,最宽处大约二——三千米。长坪公社的东护、长坪、三妹、南垌、六坪、沙箩等村庄,都分布在这块南北长东西窄的田垌上。长坪可谓绿满山头。绿荫浓密的山下,一条清澈的小河由北而南欢快地小步跳跃而来。这小河就是穿过蒙山县城继而汇入西江,最终流向南海的湄江的源头之一。

  那所用上级拨款建造起来的小学校位于狭长的长坪垌的最宽处。我们看到,它的校园整洁而紧凑:两排新教室分布在东西两边,每排三间。南面是办公室、会议室。北面有厕所和放置教学用具的平房。校园中间的体育场大约有三个篮球场那么宽。在我看来,山区小学能有这样的校容,应该是很不错了。

  那天晚上,住在长坪小学的我,想起了十三年前我在百色地区教育局工作时的一桩往事:

  1970年,为了报导模范教师兰肇吉瑶山办学十五年的先进事迹,我曾三次爬山涉水到田林县乐里公社渭平瑶族山区作调查。

  兰肇吉是平果县榜墟公社人,百色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来田林县渭平瑶寨教书。为了安心工作,他把妻子从平果榜墟接来渭平瑶寨一起生活,至1970年他们夫妇已经那里生活了十五个春秋。兰肇吉刚来时在教室外种的一棵李子树,现已果满枝头,一个个紫红色沉甸甸的李果,把满树枝条拉成一张张低垂的绿弓。

  兰肇吉创办的小学校位于陡峭山腰挖掘出来的一处狭窄地块上。学校四周,浓密的八角林和油桐林覆盖着一座座山头。学校只有一间较大的房子,隔作两间使用,前三分之二用作教室,后三分之一是教师的卧室,卧室的后面,有一间低矮的厨房。全校只有兰肇吉一个教师,16个学生,8张学生课桌,进行复式教学。

  那一次,我和同事黄仲连一起上瑶山,田林县教育局派广西民族学院毕业的黄中甫相陪。晚上,我们三人把全校8张课桌并在一起组成一个床铺。这床铺,长度勉强达标,但平均每人所能占用的宽度只能是1.3张小学课桌桌面那样宽。瑶山之夜没有电灯,入夜不久,兰肇吉夫妇早早灭灯睡觉。我们三个大汉挤在由8张小学生课桌组成的“床”上。为了免遭臭脚之灾,三个人并头而睡,任凭三双臭脚在另一头随意发挥。那教室是无门的,当最后一缕光线消失之后,室内外的黑暗连成一片。夜晚的山林静寂无声。大山渐渐进入梦乡。虽是盛夏时节,瑶山的夜晚却是凉森森的,和衣而睡仍有瑟缩之感。夜半时分,大山深处偶尔传来几声悠远、凄厉的野猫鸣叫声。我们三人辗转反侧,全无睡意。出自田林八渡瑶山的黄中甫开始低声讲述山区孩子既有趣又惊险的寻找和挖掘蜂窝的故事:

  “有一种大黄蜂,个头有手指那么粗,颜色黑里透红,样子威风凛凛。见过吗?”

  “见过。我们那里称为‘地龙哆’。”

  “那家伙厉害极了!人要是被它叮一下,准得在地上打滚。要是被几只蜂叮,那就活不成了。”

  “千真万确。”

  “它进食可有趣啦。当你把它喜欢吃的蟋蟀肉放在长竹竿尖头上,慢慢移到它的旁边时,它马上爬过来,屁股高翘起,专心致志地吃起肉来。这时,你把竹竿轻轻地,慢慢地往下移。待竹竿头移到面前时,再把事先绑了白色纸条的小绳套沿着它高高翘起的屁股往下套。套到那细细的蜂腰部位,左手提起纸条,右手轻轻捻转那细绳套。”

  “这么危险,不要命了!”

  “没事。大黄蜂进食时是非常专注的,目不斜视,心无旁顾。你只要做到轻手轻脚,它才懒得理睬你呢,你只管套。”

  “然后呢?”

  “你捻紧了,它也把那肉弄到嘴里了。这时,它就要往窝里飞了。套在它身上的纸条紧紧跟随着它,不停地飘动。这飘动的白色纸条在绿色大山的背景下格外显眼,忠实地给你指出它飞行的路线和方向。”

  “它飞过山头,找不到了,怎么办?”

  “在它消失的那个地方,再找第二只蜂,做同样的工作。找蜂窝就像接力赛一样,往往需要经过若干站才能找到它在地下的窝。窝里有一层一层的大量的蜂蛹。吃过吗?那可是高级营养啊!”

  “找到了就动手挖吗?”

  “不,谁那样蠢,定死无疑!”

  “找它,不是为了挖吗?”

  “那是当然。但必须做好准备。先得把大量干草、干柴堆放在它的窝旁边。等到晚上,点火把柴草烧着。这时,为了保护蜂窝,成千上万的大黄蜂就会飞出来,没命地扑向火堆。它们企图用自己的身体来灭火!”

  “这不都烧死了?”

  “可不是吗。那才叫壮烈!没有一只是胆小怕死的!”

  “应该叫做匹夫之勇的壮烈吧?”

  再加上‘愚蠢的’三个字——‘愚蠢的匹夫之勇的壮烈’更为准确。”

  “哈,哈,哈!”

  “但是,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聪明的!”

  “对,不但聪明,而且还非常机智、勇敢!”

  后面这句话是听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人的共同结论。

  不久,广西日报发表了我们撰写的《瑶山办学十五年》的调查报告。兰肇吉的事迹得以广泛传扬。又过不久,兰肇吉被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而且成为文革后新成立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委员。

  这就是十三年前我夜宿田林县渭平瑶山的往事。

  现在我又来到了瑶山。此瑶山非彼瑶山。但不管此瑶山还是彼瑶山,皆为瑶山。根据前述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人的共同结论,我断定,这里的瑶族孩子也一定是又聪明,又勇敢,又机智的孩子。

  安得更多兰肇吉式的教师,安心山区办学,让瑶山的孩子全都能够入学读书。若能如此,四十多岁的我当会很乐意为宣传他们的事迹鼓而呼之,很愿意再来一次夜宿瑶山的社会调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我被提拔为中共蒙山县委副书记时,第二件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是:采访兰肇吉老师,夜宿田林县渭平瑶寨的往事。1983年上级拨给蒙山县若干教育经费,规定用于解决困难地区小学校舍建设之用。经费下拨之后,我多次和县教育局的领导同志一起,逐一深入长坪公社小学、陈塘公社小学和文墟公社小学这三所学校了解和检查经费的使用、校舍建造进度、工程质量等情况。住在长坪小学的我,想起了十三年前我在百色地区教育局工作时的一桩往事:1970年,为了报导模范教师兰肇吉瑶山办学十五年的先进事迹,我曾三次爬山涉水到田林县乐里公社渭平瑶族山区作调查,采访兰肇吉老师,夜宿田林县渭平瑶寨的往事。兰肇吉安心山区办学,让瑶山的孩子全都能够入学读书。用了一生去守护,栽培了大山里的孩子新的梦想,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通过学习改变了人生,收获了不一样的结局,走出大山迎接更美好的人生。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