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三章 中国近代边界沿革( 六)

作者: 老边防 点击:702 发表:2021-09-15 13:30:41 闪星:2

       六、《中俄改定条约》的签订及划定的边界

       我们知道,历来的侵略者是不可能满足的。沙俄通过以上几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改换了国籍,但这对沙俄来说,正如西西伯利亚总督所说的:“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之后一有机会,他们就推进实际控制线,推翻已订条约,进一步占领中国领土。随着清政府的衰败,最终沙俄又彻底推翻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于1881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改定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下面分三个问题作简要阐述。

       (一)阿古柏入侵新疆和沙俄出兵强占伊犁

       由于清政府的日益衰败,使全国各地动乱四起。在这大气候的影响下,《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不久,陕甘地区就发生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在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下,新疆很快也发生了少数民族的反清暴动。暴动初期主要在南疆的库车地区,后迅速蔓延到全疆。以上暴动起初属农民起义性质,后由于被少数民族中的封建主窃取了领导权,他们之间互相攻伐,争权夺地,使新疆陷入了四分五裂的混乱状态之中。

       这里斗争最激烈的是新疆的南疆地区。就在这内乱四起的情况下,割据于新疆南疆喀什地区的反动头子金相印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竟向外敌浩罕国求援。浩罕国乘机在英国的支持下,于1865年1月派阿古柏率军入侵新疆南疆地区。阿古柏入境后,首先攻占了疏附县,并以此作为他入侵新疆的第一个立足点。很快又占领了和田、英吉沙、阿克苏等新疆南疆大部分地区,并杀死黄和卓,兼并了金相印的“清真回王”,在新疆南疆成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在英国支持下,他的军队“由刀矛换成火枪”,然后又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付出了牺牲三万三千人的代价,攻占了新疆东疆的吐鲁蕃、哈密等地区。

       阿古柏攻占吐鲁蕃、哈密等地后,基本占领了新疆南疆的全部地区。接着以南疆为基础,继续向新疆北疆地区入侵,最后把北疆的乌鲁木齐直到乌苏广大地区全部占领。

       阿古柏匪徒依仗英国主子的支持,把大半个新疆囊括在自己手中后,为了换取外国的承认,通过盗卖中国领土主权的手段,于1872年同俄国签订了《俄阿条约》,于1874年同英国签订了《英阿条约》,其嚣张气焰达到了不可一世的程度。

       就在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时候,沙俄西西伯利亚总督几次向沙皇上书,迫不及待地提出:“现在正是行动的最好时候,不然这块诱人而美丽的地方,英国人将会乘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弄到他们手里”。这里所说的“诱人而美丽的地方”指的就是新疆伊犁地区。他们所说的“英国人将会乘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指的是阿古柏是在英国的支持下入侵中国新疆的。到了1870年7月,沙皇批准了考夫曼关于入侵中国伊犁的计划,就在阿古柏占领新疆南北疆大部分地区,正准备入侵伊犁的时候,沙俄抢先一步,于1871年5月出兵强占了中国新疆伊犁。

       伊犁是中国西北边陲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南有天山,北有阿拉套山,伊犁河横亘期间,是一个盆地形的鱼米之乡。当时由于处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小撮封建领主和宗教头子窃取了农民起义的领导权,他们互相争权夺地,并唆使各族人民互相残杀,使伊犁地区人口减少大半。伊犁九城也都毁于战火,使本来就不多的驻守伊犁清军,有的被杀,有的逃往他乡,所以,当时伊犁没有任何正规的官军。抗击沙俄入侵的战斗主要是割据于伊犁的地方势力组织民众进行的。但就这样,也给沙俄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力量悬殊过大,使伊犁全部被沙俄占领。至此,中国新疆土地被外强基本侵占完毕。

       沙俄对中国伊犁的入侵是背着清朝政府进行的。由于当时通信手段的落后,加之新疆动乱四起,在沙俄入侵伊犁的初期清政府并不知道。这时沙俄驻北京公使还装模作样的向清朝总理衙门提出交涉:“希望清朝政府早日出兵,以消除新疆之乱”。还表示:“西疆情形,绝无坐视之理”,“俄国愿帮助收复新疆”。但却丝毫不提沙俄已经出兵占领伊犁的事情。当清朝政府得知沙俄已经出兵占领伊犁时,大吃一惊,当即命令原伊犁将军荣全前往塔城与沙俄交涉收回伊犁的问题。就在清政府热衷于通过谈判收回伊犁的时候,沙俄却把侵略的魔爪又伸向中国新疆北疆的其它地区,并对清政府讲:“一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伊犁可归”。也就是说,只有你们把阿古柏占领的地方全部收复后,俄国才能把伊犁交还中国。这就是阿古柏入侵新疆和沙俄强占伊犁的大致经过,也是十八世纪震惊全国的西北危急。

       (二)塞防派与海防派之争和清军驱逐阿古柏

       由于阿古柏和沙俄的入侵,使新疆基本上全部被敌占领,要收复伊犁,必须同时收复新疆的其它地方。随着外敌对新疆的入侵,中华民族同入侵者的矛盾也就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驱逐敌寇,收复新疆,成了当时中国各个阶级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要求。

       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对新疆的斗争十分不力。例如在阿古柏入侵占领新疆南疆之后,清朝政府还不知道阿古柏的入侵。在得知情况好长时间,还搞不清阿古柏是哪个国家的人,直到沙俄强占新疆伊犁后,才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这时总理衙门才急忙给皇帝上奏,他们在奏折中写到:“此情断非空言所能有济,必须中国兵力,先发制人,方能操纵自如”。根据总理衙门的意见,一度清政府曾准备新疆军务,并从吉林、黑龙江调马队远道赴新疆,共图收复新疆之大业。

       就在这时,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873年发动了入侵中国台湾的战争,并占领了中国台湾。这样,东南沿海的防务问题也同样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面对着东西夹击的局面,在清朝政府内部产生了两大派,即塞防派和海防派。针对当时的形势,两派展开了一场战与不战的激烈斗争。

       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的一些人,借全国人民关注东南沿海之际,提出了放弃新疆,移西征之饷作东南海防之用的卖国论调。他们的观点是:“海防西征,力难兼顾”,“新疆不复,与肢体元气无伤”。他们给皇帝讲:“往年花在新疆的银子达三百万两,如今再徒收千里之地,已为不值”。同时他们还认为,阿古柏是在英国的支持下入侵新疆的,如果攻打阿古柏,可能会引起英国的参战,到那时局面将不可收拾。所以,他们要求清政府命令正在西进的部队停止前进,调往沿海组织防御。这就是当时海防派的主张,也称为海防论。

       以陕甘总督左宗棠和湖南巡抚王文韶等人为代表的有志之士,反对李鸿章的主张,他们的观点是:俄国对中国的威胁最大,他们给皇帝讲:“目前之计,尚以全力注重西北,但是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敢构衅于东南。”如果此时在西北“停兵节饷,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与海防、塞防都不利”。也就是说,如果让俄国在西北得势,各帝国主义在东南沿海就会更大胆,他们还会勾结起来夹击中国。因此,他们主张迅速进兵新疆。这就是当时塞防派的观点,也称为塞防论。很显然,塞防派的观点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从战略上讲,不失为上策,要比海防派的观点高明的多。

       通过两派的争论,塞防派的主张是积极的,是符合全国人民尤其是新疆各族人民心愿的,最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于是在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以军事手段全力注重西北。

       左宗棠上任后,首先把西北原有的驻军进行了整编,又从东北和南方调集了大批部队,总共“将及百营”,有六万余人。同时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是三条:一是先北后南,以达到“致力于北而收功于南的目的” ;二是缓进速决。在西北作战,后勤供应最为困难,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要打就打速决战;三是利用民心,要充分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对敌作战。

       前期准备完成后,左宗棠于1876年4月正式进兵。相传年近七十岁的左宗棠是抬着棺材进疆的,以此来表示他的决心。他出征时在诗中写到:“司马鬓边白发生,岭南千里此长城。书生岂有封候想,为播天威佐太平”。意思是说他已老了,鬓边已生了白发,但他为了朝庭天威,为了扶佐太平,雄心壮志还在千里之外。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作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北路作战为第一阶段。打通进兵南疆的通道为第二阶段。向南疆进军为第三阶段。

       北路作战由刘金棠、金顺部完成。此次作战开始于1876年11月,他们先把部队集结于外蒙西部,而后翻越北塔山,直插乌鲁木齐。此役仅用了七天时间,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配合下,一举攻下乌鲁木齐,接着不停顿的向昌吉、呼图壁扩大战果,北疆作战前后只用了半个多月时间,便全部歼灭和击退入侵之阿古柏匪军。

       新疆之役的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877年春,部队休整一个冬季后,左宗棠集中马步兵四十九个营,约三万人,于4月14日由刘锦棠率领,拉开了打通南下通道战役的序幕。此役前后仅用了半个月时间,歼敌一万余人,打开了通向新疆南疆八城的门户,为清军直捣阿古柏的老巢铺平了道路。

       在清军的连续打击下,阿古柏匪军内部乱作一团,不可收拾。就在阿古柏集团的迅速崩溃声中,清军收复新疆之役的第三个阶段开始了。

       第三阶段的作战是向南疆进军。部队通过第二阶段作战后,于1877年4月左宗棠调主力集结于达版城,而后兵分两路向南疆进兵,直捣阿古柏的老巢喀什噶尔。此役先后用了一年时间,全歼南疆阿古柏之敌,最后阿古柏服毒自杀,他在新疆南疆建立的短命的政权“哲德沙尔汗国”也宣告结束。

       这次作战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作战的首次胜利。于其说是清军的胜利,不如说是新疆各族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胜利。清军也主要是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才得以胜利进军。因为在此前不久,新疆起义的民众还主要是同清军作战 ,那么为什么一转身又配合清军同阿古柏匪军作战呢?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清朝政府依然是中国统一的象征,从总体上讲,他还代表中国。人民同清政府的斗争是国内的斗争,而同阿古柏匪军的斗争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人民同清政府的矛盾自然下降到了次要位置。更重要的是清军的这一行动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自然要得到人民的支持。

       新疆之役,历时一年半,于1878年1月结束。至此,除伊犁在俄国人之手外,新疆全部光复。此后,左宗棠给朝廷的奏折中写到“他族逼处,故土新归”,意为新收复的疆土,现在新疆之称谓即由此而来(作战经过见附图十八、十九)。

       (三)《中俄改定条约》的签订和清政府收复伊犁。

       通过收复新疆的作战,清军将阿古柏匪军全部赶出了新疆,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土地。这样不仅为收复伊犁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堵住了沙俄的嘴。为了尽早收回伊犁,清政府授权崇厚为全权代表,出使俄国,谈判交收伊犁的问题。这次谈判的时机本来是很好的,至少有两个条件可以利用:一是当时正处在俄国同土耳其的战争中,并且俄国严重失利,俄国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二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朝大军逼近伊犁,这对沙俄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崇厚可以利用上述两个条件,再通过适当的谈判技巧展开外交攻势,完全可以迫使沙俄无条件地交还伊犁。但这些有利的条件崇厚都没有利用,加之他“暗于边情”,对新疆情况知道的很少,这就只有听从俄国人的安排。谈判期间,崇厚把俄方的要求四次电告和函告清政府,总理衙门感到崇厚过于让步,损失太多,便复电指示:“让步过多,断不可许”。但崇厚复电却说:“约章已定明,实难再议”,并说:“我已动身前往里海行宫签字”。就这样,崇厚自作主张,于1879年签订了《中俄交收伊犁条约》。该条约内容主要是:割让中国新疆的吉木乃、哈巴河、特克斯、昭苏四县土地给俄国;赔补俄国代守代管伊犁费用五百万卢布;两国边界百里之内自由贸易;准许俄商携带鸦片来华。

       以上种种,完全满足了沙俄地主资产阶级的需要。沙俄通过这一条约,不仅割去了中国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和昭苏、吉木乃、哈巴河等大片领土,还霸占了我伊犁通往新疆南疆的大道,即穆扎尔特达板。长期以来,沙俄一直谋求对华贸易的扩大,但迫于中国人民的抗俄情绪,使清政府一直没敢答应。这次也被崇厚一概允许,甚至还允许俄国向中国贩运鸦片,来毒害中国人民。总之,俄国未动一兵一卒,所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条件比战败国的条件还要苛刻。

       上述条约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全国上下纷纷要求杀掉卖国贼崇厚,“以伸公愤,以敬将来”。“街谈巷议,无不以一战为快”,民众要求乘此时机,“反中国积弱之弊,消俄人蚕食之谋,慑外洋觊觎之心,振志士奋发之气”。这时的李鸿章等人又出来给崇厚说话了。他们认为:伊犁既然收回来了,只要不打仗,多丢失一些没多大关系。而左宗棠等人则主张:“非决战别无善策”。总之,全国上下,都要求改定条约,并倾向于武力收复伊犁。在全国民众的压力下,清朝政府迫于无奈,于1880年2月通知沙俄,表示:“崇厚违训越权”,所定条约大清帝国不予承认。并将崇厚革职,捉拿下监,定为死罪,要求和沙俄重新谈判。

       沙俄眼看已拿到手的利益被清政府否定了,于是便恼羞成怒,扬言要对中国动武。同时向中国东北和西北当面调动兵力,在伊犁境内增加侵略军,一支海军舰队也开到了中国沿海。通过这一切威吓的手段,企图迫使清政府批准条约。

       清朝政府为了自卫,也被迫在中俄边境增加设防力量。左宗棠又制定了武力收复伊犁的具体作战方案,并开始向新疆乌苏等地调动兵力。总之,一时间,中俄边境已达到剑拔弩张的程度。

       国际上,其它帝国主义见清政府严厉处置崇厚,害怕将来中国无人再敢干卖国的勾当,对他们不利。更担心中国人民的抗俄心理,一但发展成为反抗外国侵略的运动,必将影响到各列强的在华利益,于是纷纷出来向清朝政府施加压力。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下,在各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下,清朝政府终于开始让步了。首先于1880年6月26日免除了崇厚死罪,接着又宣布释放,恢复自由。

       再说俄国方面,他虽然气势汹汹地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但他并不敢真正诉诸武力。因为当时俄国刚刚进行过俄土战争 ,国内财政基本陷于破产。国际上又受着英法美的牵制,无力对中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加之中国是一个大国,外国一般情况下不敢冒然下手。这一切因素迫使沙俄答应了清政府再次谈判的要求,于是中俄就交收伊犁问题重开谈判。

       清朝政府为了搞好这次谈判,较好地总结了上次的教训,总理衙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这次任命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为谈判的全权代表,并对谈判作了详细的指示,总的原则是:“宽于商务而严于界事”。即通商贸易的权利可以多给俄国一点,但割让领土必须严格把关。在谈判的具体策略上制定了上、中、下三策:即无条件地全部收回伊犁,为上策;实在不行,给他一点贸易通商利益或少给一点土地,为中策;如果俄国横生枝节,就暂停谈判,缓为办理,为下策。为了配合这次谈判,左宗棠在军事上也做了一些准备,如果谈判破裂,准备分三路出兵武力收复伊犁。

       这次谈判仍然在俄国的圣彼得堡进行,谈判一开始,沙俄就死死坚持原订条约,一字不能改动。曾纪泽无权也不敢再出卖中国领土,加之清政府有了一定的准备,全国人民抗俄情绪日趋高涨,使他的腰杆也比较硬。故向沙俄提出了六条修改意见,这六条修改意见,名为修改,实质上是把伊犁无条件收回,中国什么也不再给沙俄。通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沙俄仍不松口,一直坚持维持原条约。通过一番十分艰苦、复杂的外交斗争后,曾纪泽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经总理衙门同意,准备执行下策。也就是停止谈判,伊犁缓为收复。既然准备这样做了,心理上也就没有压力了,于是曾纪泽向俄方表示:“将前约全部废弃,伊犁地方暂不索取”。并且正面警告沙俄:“中国百姓未必不愿与俄国一战,中国人坚忍耐劳,纵是一战未必取胜,然中国地方最大,虽数十年亦能坚持”。正在这时,左宗棠又奉召进京,这样一来,可把沙俄吓坏了,他们误认为中国准备武力收复伊梨,如果真是这样,沙俄将什么也捞不到。加之沙俄又无力发动一场对华战争,于是便答应修改条约。通过又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沙俄的观点基本符合清政府的中策。曾纪泽将此情况电告总理衙门后,清政府复电同意签字,就这样,双方于1881年2月24日在圣彼得堡签署了《中俄伊犁条约》,由于是在原条约基础上修改的,又称《中俄改定条约》,又由于是在圣彼得堡签署的,也称《中俄圣彼得堡条约》。同时签订的还有《中俄改定陆路通商章程》等。《中俄改定条约》签订后,清朝一天天的衰败下来,在此后的一系列勘分界约谈判中,沙俄又向中国西北推进了一大步,又割占了中国近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以上是有关目前中俄东段、西段和中哈、中吉、中塔边界历史上的几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按照国家边界的划定程序,这些条约都是母约,要最后确定边界的真实位置,还要签订勘分界约。从1861年至1883年间,中俄双方签订的界约有《中俄黑龙江界约》、《中俄乌苏里江界约》、《中俄兴凯湖界约》、《中俄科塔界约》、《中俄科布多界约》、《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中俄伊犁界约》、《中俄喀什噶尔界约》、《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沙俄通过上述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界约,共割占中国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占领土的具体位置见附图二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从1861年至1883年间,中俄双方签订的界约有《中俄黑龙江界约》、《中俄乌苏里江界约》、《中俄兴凯湖界约》、《中俄科塔界约》、《中俄科布多界约》、《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中俄伊犁界约》、《中俄喀什噶尔界约》、《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沙俄通过上述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界约,共割占中国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推荐阅读。编辑:沙海绿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