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二梦之桥8

作者: 永安之子 点击:786 发表:2021-09-09 09:42:26 闪星:4

二梦之桥  8 郭世英、图道多吉请留校同学吃年夜饭的故事

      哲学系1962级二班共有29位同学,其中23人为当年考取者,其余6人为因病休学后复学或从别的学校、别的系转来哲学系者。

  二班有几位同学出身高干家庭,其中之一是郭世英。另一位是图道多吉。

  郭世英是郭沫若的公子。他1942年出生于重庆。在郭家十一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八,身高1.78米。读高中时,郭世英是著名的北京101中学的三好学生、团支部书记。他为人坦率、热情、平易近人,知识面广,视野宽阔。高中毕业后,郭世英升入北京外交学院,只读一年,次年即转入北大哲学系哲学专业62级2班。住38斋120室。

  图道多吉是阿沛阿旺晋美的公子。据说,图道多吉的父亲对子女要求很严,且教子有方。每年暑假,图道多吉都和弟妹们一起下乡参加劳动,体验农村生活。他性格沉稳、言谈儒雅,举止不俗,为人和善,谦谦君子。传言图道多吉小时候曾在印度读书。他英语很好,爱好跳舞。休息时我们常可听到他轻轻舞步发出动听的节奏声。熟悉之后,大家把“图道多吉”缩略为“图道”,直至现在仍是如此。

  第一学年,我也住120室。除郭世英和图道多吉之外,同室的同学还有周国平、胡纯和,王诗川。

  周国平上海人,聪敏过人。

  胡纯安徽人,朴实,直率。

  王诗川福建人,诚实,寡言少语。

  黄玉田广东人,聪明伶俐。

  时间已过去了50多年,当年的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

  最难忘的,是1963年郭世英、图道多吉请留校过年的贫困同学吃年夜饭的情景。

  凡事都有个对比。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临近春节,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历久不衰的“民工潮”现象。“民工潮”反映的是,外出谋生的农民,不管是为老板打工的,还是捡破烂的、扫大街的、弹棉花的、搞装修的,也不管离家几百里还是几千里,都要回家过年,即从外地回到老家同父母等亲人团聚。吃年夜饭是亲人团聚不可缺少的节目。

  有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吗?估计有,但是人数大概不会很多,至少不是主流。

  本文要说的难忘的年夜饭的主人公,不是农民工,而是大学生,时间不是20世纪80、90年代,而是更早——1963年春节,此事不是发生在农村或城镇居民家里,而是发生在我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

  多数同学都回家过年了。留在学校的只是少数因家贫路远回不去的同学。除我之外,印象最深的是黄玉田、马兴煜,此外还有俞荣根、余元钱。后来我曾问过俞荣根。荣根说1963年春节,他接受李春玉的邀请,到顺义县李春玉家过年。余元钱,我没问过。黄玉田、马兴煜不用问,这二位肯定在场。

  除夕之夜的38斋冷冷清清。我们准备早早钻被窝以求梦里同亲人相聚。谁也没想到,郭世英和图道相约,特意从城里返回学校,不为别的,只为邀请本班——哲学系1962级2班——所有留校同学一起到海淀街上吃团圆饭。

  那时的海淀街道肯定比不上我家乡的县城,大概比文圩、新圩、陈塘等乡镇集市好一点。虽有几条街道,但是主要的街道只有一条。年三十的下午,街上行人稀少。平日颇为热闹的商店,大都关门停业。萧瑟寒风中不时传来附近人家鸣放鞭炮的响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

  我们几个大学生,边走边聊,从南走到北,走到街道的尽头,竟然没发现一家开门营业的饭店!往回走时,郭世英大声交代:别只顾讲话,都把眼睛睁大点。往回走一段路后,终于有一家没关门的清真小餐馆被黄玉田发现。我们的到来,这家小餐馆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那一顿年夜饭,吃了什么,我真的记不起来了。终身难忘的是,大家都吃得非常开心。不是因为饭菜有多么丰美,而是因为亲情难得。虽然都没说口出来,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清清楚楚:长这么大,第一次在远离父母几千里之外的地方和同学一起过年。

  此事已经过去58年,我心里一直在想,当年我们接受的只是同学请吃的一顿年夜饭吗?不,那是可贵的同学情宜!感谢郭世英和图道多吉,让我们深切体验到永世不忘的同学真情。

  58年前,那间本来冷冷清清的清真小店不断传出欢声笑语。店主都被我们感动了,端菜的脚步轻盈而带节奏感,脸上堆满笑容。也许他认为,辞旧迎新之际,这些大学生的欢笑声给除夕之夜的清真店带来了好兆头,来年必是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席间,大家互谈自己家乡过年的习惯,年夜饭吃什么菜成为话题之一。黄玉田和我所说的家乡话基本相同。黄玉田是广东中山县人。他那一口家乡话是纯正的白话即广州话。我家乡的蒙山话属于白话体系。大家建议我和黄玉田用白话来一段对话。于是,我和黄玉田开始一问一答。其他同学听得云里雾里。问:“说了些什么呀?”答曰:“扣肉,白斩鸡。”大家发出“啊”的一声大笑,都说比外语还难懂。

  那时,在国内,啤酒生产大概正处在起步阶段。此前,我从未听说过啤酒这个名称,更别说喝啤酒了。

  饭后,图道问:“啤酒味道如何?”

  我脱口说:“味同潲水。”

  大家哄然大笑。

  作此文时我突然想到,当年参与难忘的年夜饭的老同学,郭世英、马兴煜已经作古,黄玉田多年失联,不知所终。健在的只有我和图道二人啦。

  假如大家都还健在,哪怕天南地北,我们一定会有人生的再一次聚会的。在那样的聚会中,我们一定要高唱那首著名的苏联歌曲:

  如果在节日里,

  有几个好朋友,

  同我们欢聚一起,

  让我们回忆起,

  最珍贵的一切,

  唱起那愉快的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北大哲学系1962级二班有几位同学出身高干家庭,其中的郭世英是郭沫若的公子,为人坦率、热情、平易近人,知识面广,视野宽阔。图道多吉是阿沛阿旺晋美的公子,性格沉稳、言谈儒雅,举止不俗,为人和善,谦谦君子。最难忘的是1963年郭世英、图道多吉请留校过年的贫困同学吃年夜饭的情景。1963年除夕之夜的38斋冷冷清清,郭世英和图道相约,特意从城里返回学校,邀请留在学校的少数因家贫路远回不去的同学一起到海淀街上吃团圆饭。58年过去了,那顿年夜饭让我们深切体验到永世不忘的同学真情。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