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书法讲坛】第一讲《​如何提高书法的高度》主讲人:李春雨

作者: 李春雨 点击:278 发表:2017-09-01 15:07:08

 

           李春雨_副本.jpg

主讲人李春雨简介:

本名:李春雨,诗人,书法家,书画评论家,曾应邀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洲刊撰写书画评论,现为《中国书画报》特邀撰稿人。


                   1504322799.png

                                          

                                              □李春雨


朋友的一名远方亲戚是写了几十年书法的书法家,可他却时常心有不甘地对友人说:“我的书法为什么就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呢?”朋友告诉我,这位书法家在学书路上所下功夫,完全可以用“笔成冢,墨成池”来形容。然而,这位书法家的书法却始终是中规中矩,所以在同城的书法圈里自然没有得到自己所期望得到的地位。其实,类似于这位书法家的情况比比皆是,不仅在此城有,在彼城有,在全国也是屡见不鲜。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

640.webp (1).jpg

学者吴小如说:“倘无文字,即无书法,更无所谓书法艺术。”所以,他主张“学书要知文”。他说:“目前竟有人主张写字可不论上下文义,甚至只作点画而不求其字形,是真的数典忘祖,将末作本者矣。”吴小如认为学书法的人不能只注重文字的书写技巧,更要注重文字所释放出来的含义。其实,说到底这是一个书法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当代美术理论家陈传席说:“书法不是技术,而是文化。”这话虽然多少有些偏颇,但他强调了文化在书法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实在应该引起学书人的高度重视。

640.webp (2).jpg


关于文化在书法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可以找到充分的佐证。首先,从理论上说,清人刘熙载曾有如下高论:“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里的“学”“才”“志”,无不与文化有关。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更是说得明白:“书法从来不是单纯的艺术现象,而是以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出现。”并且进一步强调:“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指纹。”其次,从实践上看,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书家哪一位不是文化人?尤其是给后人留下《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的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他们无一不是大儒。


640.webp (3).jpg

  

那么,文化为什么能够润泽书法、提升书法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书法是在掌握一定书写技巧基础上的以文化底蕴为支撑、以精神引领为导向的艺术活动。比如,书法中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枯润、字形的方圆、字间关系中的欹正、章法中的呼应,以及由它们所生发出的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浓淡相间、左右连带、上下贯气等,都不是简单的技巧所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哲学思想渗透其中,单凭技巧将无法对这种千变万化的书写做出精妙的处理,从而在制造矛盾中完美地解决矛盾,并使其达到和谐之美的境地。再比如,书法中强调计白当黑、虚实相映。着墨处为黑,非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也要当字处理;有字处重要,无字处也重要。这同样不是书写技巧所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这种源于老子的虚无思想不能深入到书家的灵魂深处,那么其作品很难呈现出至高的虚无之境。这里我们还可以就吴小如先生批评的“写字可不论上下文义”的现象来反证文化在书法中的特殊地位。试想一下,书家在创作作品时对自己所写的文字含义不知所云,那么他的所谓“创作”只能是没有感情的书写,他的所谓“作品”也只能是没有表情的文字排列。由此我们可以说,文化在书法中起着粘合发酵和最后统领全盘的作用。正因如此,才会使单纯的本没有生命的技术符号变成有血肉、有灵魂的艺术品。

640.webp (4).jpg


说到这里,我想起同城的一位书家,有人向他提出拜师之求,他却对所求之人说了一句:“你先回家读唐诗宋词。”后来又开出一堆诸如《古文观止》和“四书五经”等书籍让那个人学习。应该说,这位书家实在是书家中的行家。还是同城的书家,有七个人组成了一个书法家团队,名曰“凇城七闲”。七个人走到一起已经六年,常年坚持半月雅集。其内容除对临、创作品“拍砖”外,就是读经典、写诗词。应该说,他们走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最后我想对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位书法家和与其相类似的书法家说:论技法,多数人与少数人的水平是没有多大差别的;您的作品之所以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也许不是您的字内功夫不到,而是您的字外文化底蕴尚待积累;单纯的书法技巧的锤炼,只能让您愈来愈成为“字匠”。


640.webp.jpg


注:此文发表于2017年8月3日《中国书画报》论坛专栏

                                                                                                



1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7-09-01 15:14:28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指纹”。论技法,多数人与少数人的水平是没有多大差别的;您的作品之所以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也许不是您的字内功夫不到,而是您的字外文化底蕴尚待积累;单纯的书法技巧的锤炼,只能让您愈来愈成为“字匠”。

俺不懂书法,但对“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多少还是有点体会。

感谢春雨老师的指教,让俺第一次知道,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指纹。涨姿势了!

记得不久前听一位专家说过,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与春雨老师所言异曲同工,受益!




回复

2楼 文友:王希萍 2017-09-01 15:44:09

李老师不愧是书法大家,认真看了讲课,很受益。我虽然文化不高,书写不好,但非常喜欢书法。曾经痴迷于练字。深深体会到书法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与书写者对文字 、文化的认知直接有关,与人的性格秉性有关。通常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其书法作品也多小气, 缺少大气豪迈的风格。柔弱的人少有钢强坚毅的笔锋。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浓淡相宜,左右连贯,上下惯气等等,提炼的非常关键。受益了!谢谢李老师!

回复

3楼 文友:小泥儿 2017-09-01 18:19:12

论技法,多数人与少数人的水平是没有多大差别的;您的作品之所以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也许不是您的字内功夫不到,而是您的字外文化底蕴尚待积累;单纯的书法技巧的锤炼,只能让您愈来愈成为“字匠”。李老师不愧是书法大家,认真看了讲课,受益匪浅。

回复

4楼 文友:紫气东来 2017-09-02 03:55:20

看李春雨老师的书法讲座,受益匪浅。一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课,赏心悦目。此栏目开设得好,受欢迎。闻名世界的中国书法,与中华武术同为中华民族深厚传统文化的亮眼名片。练书法首先练的是内功,练的是心境,然后才是外功。书法作品展示的是书法人的品格、风范与文化底蕴的厚度。古代大书法家是如此,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书法更是如此。毛主席的书法在近代史和现代史上独领风骚。他老人家的狂草,刚劲有力,嫣美洒脱,是伟人独特的性格和文化大师风范的彰显与象征。那一篇篇诗词力作,一篇篇巨著的手稿,美文美字跃然纸上,如同美丽的画卷。他老人家的书法与他的丰功伟绩一样令世人欣赏不已,永世赞颂。读他老人家的诗文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激励,欣赏他老人家的书法是一种文化滋补与享受。我虽没苦练过书法,但酷爱、喜欢书法。看李春雨老师的书法课意犹未尽。为老师点赞!为栏目点赞!为美工点赞!

回复

5楼 文友:王希萍 2017-09-02 11:32:43

感谢紫气东来老兵点赞!

回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