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银河头条】庆贺银河悦读建站8周年暨皖南采风文旅活动全记录

作者: 独上月楼 点击:146 发表:2025-05-09 01:00:04


 


2025年4月20日至25日,银河悦读网建站八周年前夕,来自北京、重庆、山东、山西、河北、江苏、湖北、安徽等省市的28位文友和他们的亲朋好友,参加了网站组织的“庆贺银河悦读建站8周年暨‘大美中华行’皖南采风”文旅活动。参加活动的文友中,既有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的后代,也有参加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退役军人,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领导、驻站作家和摄影师以及人民教师等。

 

在为期六天的文旅活动中,团长独上月楼、副团长梦秋和秘书长(文旅部长)南庄隐士肩负起组织管理的职责,很多首次参加网站文旅活动的新人,也很快融入到这个新的集体之中。全体旅行团成员服从指挥、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相互扶助;一路欢歌笑语,一路摄影留念:从瞻仰革命旧址,到欣赏徽派文化;从行舟山水画廊,到打卡婺源篁岭;从领略黄山雄姿,到沉醉“世外桃源”......可谓丰富多彩,不虚此行。


回望这次文旅活动,有五大亮点三大收获


 一、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是一次红色基因传承之旅


这次采风活动有一个重要内容,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参观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22日上午,采风团一行乘车前往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下车后,走进这座古朴的徽派建筑群,仿佛穿越回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眼前不仅是一组徽派建筑,更是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地方,见证了新四军发展历程中关键的历史阶段。


这座金家大院,是典型的清末徽派古民居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包括四幢三间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以及前后院落。


1938年,新四军军部机关就设在这里,1938年2-4月间,一、二、三支队和特务营奉命到达皖南岩寺地区,进行组编点验和军政训练。新四军在岩寺集中整编前后不过三个月,但却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新四军从一支分散的游击力量向正规的抗日革命武装力量的历史性转变。


在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外部的军部广场最西端,大家看到了一组有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张云逸、袁国平、周子昆、邓子恢6人的雕塑像。院内的布局和陈设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在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新四军将领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办公、生活。像叶挺军长和项英副军长,他们就在此居住和指挥工作,肩负起领导抗日的重任。


走进纪念馆,大家看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都是那段历史的有力见证。陈列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揭示着新四军的峥嵘历史。叶挺将军使用过的望远镜、战士们穿过的草鞋,这些承载着历史的物件,让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大无畏牺牲精神。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还了解到新四军在岩寺完成整编、开赴抗日前线的光辉历程。这段历史的探访,不仅让大家汲取了创作的养分,更激发了用文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军精神的使命感。

值得大家特别关注的是皖南事变的专题展区,通过场景复原和历史影像,那段悲壮的历程如画卷般展现在大家面前,1941年1月,9000余名新四军将士在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弹尽粮绝仍殊死反抗。七名女战士为掩护战友跳崖的雕塑,定格了她们青春的面容。展柜中的弹壳、染血的军装、残缺的枪支,无声诉说着“八百壮士”的英勇与惨烈。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我党及时揭露国民党阴谋,周恩来在《新华日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引发国内外舆论震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首次向海外披露真相,打破国民党舆论封锁。


在展厅里,大家还看到一封家书为之动容:“儿已以身许国,望母亲勿念。待驱除日寇,再返乡尽孝。”写信的战士年仅19岁,牺牲时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随后,大家来到大厅,站长兼团长独上月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银河悦读组织采风活动有个传统,将接受红色教育与畅游大美中华融为一体,这次也不例外。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大家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当好红色文学的传播者!”随后,新四军后代,曾参加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洪浙宁上校代表网站,向纪念馆洪馆长捐赠由网站主编和网站作家出版的《铭记历史 守护和平》一书和《红色淮南黄花塘》三本书一并赠送新四军纪念馆,为研究抗战历史专家提供研究资料并作为传承抗战精神的书籍。


当大家走出纪念馆,走上洪桥进行拍照时,意外发现。这座叫洪桥,它始建于明成化五年,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廊桥,当年叶挺将军经常在桥廊与群众促膝谈心,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情况,传播抗日的思想,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


二、行舟于山水画廊,是一次大美风光采撷之旅


21日上午,银河悦读网皖南采风一行,进入黄山市歙县深渡镇景区,新安江的波光与古镇的烟火瞬间交织在一起,悠然意趣扑面而来,满满的江南韵味,仿佛让大家走进了梦幻水乡。


新安江山水画廊是黄山、徽州古城歙县、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享有“东方多瑙河”的美誉。两岸生态环境呈现出“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点缀其间,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山水国画。


大家乘坐28号游船缓缓行驶在江面上,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沿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仿佛置身于山水之中。采风团部分人员自费上了两层平台,摆动手中的照机和手机,尽情地把江景收入镜中。


游船前行,当靠近漳潭村码头时,游客陆续下船,前往村中一棵被誉为“中国王”的千年古树。古樟树高达40米,粗壮的树干需要11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大家站在古樟树下,仰望这棵参天大树,不禁让人感叹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顽强。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静静地见证新安江的变迁,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村子里,枇杷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船行至绵潭村,大家再次下船后,冒雨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新安渔风千古情”大型实景演出。这场演出以古代“九姓捕鱼”为故事背景,九姓渔民们身着传统服饰,运用各种传统渔具,生动地表演着踏盆捕鱼、撒网捕鱼、抛枪叉鱼、鱼鹰捕鱼、巨网捕鱼等场景。水上渔民驾船穿梭,动作娴熟,让游客深切感受到浓浓的渔民生活气息,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的新安江畔。难怪银河悦读网采风团员“丑人有鱼”观后,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

渔民老了

坚守在江面

撒开十网九空的风雨沧桑

向着江水的深处探寻

年轻时的欣喜

 

长杆鱼叉装了导航

捕捉瞬间即逝的浪花

每一次出击

都渴望生活掀起更大的波浪

 

鸬鹚如黑色的精灵

在水中老练地沉浮

卡住脖颈的欲望

捕捉渔民的人间烟火气

……

 

三、雨中游徽州古城,是一次寻访人文历史之旅


21日下午,暴雨降临徽州古城,让这座千年之城陷入一片迷濛的水汽中。雨滴砸落在青石板路上,溅起层层水花。大家撑着伞,脚步匆匆,涉水向古城走去。忽然,一位文友滑倒在草坪中,旁边的文友立即向前搀扶,两人追赶上团队,来到许国石坊下。


导游李非冒着暴雨向大家讲解石坊的来历,大家站在水中认真的听讲:这座建于明万历十二年的石坊,是为表彰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许国的功绩而建,俗称“八脚牌楼”。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四面八柱,呈“口”字形,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八角牌坊,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每一根石柱都粗壮厚实,稳稳地扎根于大地,承受着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在暴雨的肆虐下,石坊上的雕刻更显生动。大家仰望着石坊,雨滴打在脸上,带来丝丝凉意。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的“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等题字,在雨水的洗刷下,愈发显得苍劲有力。这些字迹,历经风雨,依旧清晰可辨,仿佛在向大家讲述着许国的辉煌人生与这座石坊背后的故事。雨水不停地打在身上,但大家还是兴致勃勃,丝毫没有走的意思。


雨渐渐小了,大家又赶往鱼梁坝。站在新安江澄澈的碧波前,不远处青灰色的鱼梁坝如同一条蛰伏的巨龙横亘江面。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坝,历经宋元修缮、明清加固,至今仍以雄浑的姿态迎接暴风骤雨的考验,让大家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坚强力量,如今的鱼梁坝同四川的都江堰一样,已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杰出典范。


四、沉醉水墨村落,是一次探幽古村落之旅


除了红色之旅,皖南的自然风光与古村落同样令人陶醉。


22日至24日,银河悦读皖南采风团一行,利用三天的时间,先后游览了潜口民宅、西溪南、篁岭、上河、宏村、西递等古村落。每到一处,白墙黛瓦的民居倒映在清澈的水塘中,蜿蜒的小巷通向古朴的祠堂,每一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韵味,宛如一幅幅徐徐张开的水墨画卷。


22日上午,离开新四军军部旧址后,大家走近了潜口民宅,发现这里并非普通民居群落,而是一座露天的明清建筑博物馆,一砖一瓦、一梁一枋都镌刻着徽州的历史与文化密码,无声诉说着跨越数百年的故事。导游李非对大家说:“潜口民宅不是过去房屋,是复建的建筑。”


踏入潜口民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的古朴建筑群。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间,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仿佛是从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走进每一座民宅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承志堂内,精美的木雕令人叹为观止。门窗、梁柱、雀替之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花鸟鱼虫,都凝固在坚硬的木材之上,刀法细腻,线条流畅,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精妙绝伦。


方氏宗祠庄严肃穆,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祠堂高大宽敞,气势恢宏,立柱粗壮挺拔,横梁雄浑大气。正厅上方悬挂着的匾额,字迹苍劲有力,记录着家族的辉煌历史。每逢重要节日或家族大事,这里便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香烟袅袅,烛火摇曳,让游客仿佛看到当年族人们齐聚一堂,缅怀祖先,传承家风的场面。


吃过午餐,在黟县古街作了短暂停留。然而,采风团的文友,好像安装上了马达,不知疲倦的拍照留念,恨不能把美景全部收入镜头。


下午,大家来到网红打卡地西溪南,它藏在密林深处的青绿山水之间,雨后的丰乐河水暴涨,河水泛黄,将村落一分为二,古老的石桥横跨河面,连接着两岸的烟火人间。大家三三两两漫步在村中,置身于“世外桃源”。溪边的老屋沿水而建,斑驳的马头墙倒映在碧波之上。让人感到西溪南的美,是灵动的,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典范,大家在这里,享受清新空气和古村悠闲生活方式带来的快感,仿佛时光被拉长,连呼吸都变得舒畅多了。


23日上午,前往江西婺源篁岭。大家知道,此时去篁岭村不是最佳时节,因为错过了观赏油菜花的季节。然而,这丝毫没降低大家的游览热情。


篁岭村依山势而建,数百栋徽派古民居错落有致地悬挂在海拔600米的山崖上。导游李非向大家介绍:这里春赏油菜花海,夏观云雾蒸腾,秋晒斑斓色彩,冬览水墨雪景,四季更迭中,篁岭以独特的风情,书写着千年不变的诗意篇章。


大家从山脚下,坐上缆车,省去了脚力,不一会功夫,便下了缆车。而后沿着蜿蜒的山路,步入篁岭村,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串联起每一处古朴的景致。映入眼帘的古民居白墙在岁月的侵蚀下泛着淡淡的青色,马头墙高耸,飞檐翘角,仿佛随时要冲破天际。大家早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各自选择心中的目标,这拍拍,那照照,忙个不停。整个街道商业气息浓郁,叫卖声,喧嚣声,时时传入耳际,失去了村民过去宁静安适生活的原意。不少文友爬到最高处,推开斑驳的木窗,观赏圆形簸箕里的“晒秋”……


从篁岭村返回途中,大家在水墨上河驻足游览,仿佛被一双轻柔的手,推进了历史与诗意交织的卷轴之中。这座隐匿于江西婺源秋口镇上河村的古老村落,距今已有920多年历史,背倚青山,三面环水,恰似一枚遗落人间的大元宝,风水极佳,素有“天子宝地”之称。银河悦读的女人们在湖心长廊上,玩起了走秀,文友洪大哥和清风用无人机记录了这一场面。


傍晚,大家来到横江岸边屯溪老街,整条街道除了卖土特产品、小吃一条街外,几乎看不到昔日的景色,不再言表。



亲近宏村是在24日上午,这里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是徽派建筑与水系完美融合的杰作。大家一走近南湖,就拉不开腿了,特别是女文友一个劲的拍照,把自己的美貌和南湖倒映中的粉墙黛瓦、画桥、岸边垂柳融为一体。身边是写生的学生,他(她)们支着画架,旁若无人,将眼前的美景定格在画布上。


宏村里的小巷西拐八拐,稍不留心,就会迷失方向。洪浙宁大哥和几个文友跟随导游李非进了敬修堂,听完讲解后,带头买了一本由敬修堂八世孙汪经三签名的书籍。喜欢拍照的女人们,热衷于拍美照,竟然找不到了听讲解的队伍。当大家汇合后,月楼团长等人又折返去了敬修堂,买书合影留念。


宏村小巷民房旁都有水道,自上而下,是村落的灵魂,九曲十弯的水圳穿堂入户,既满足了生活所需,更赋予村落灵动之美。不得不让现代人拍手叫好。


下午冒雨游览了西递古村。该村以“桃花源里人家”闻名于世,保存着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民居近二百幢,如一座露天的建筑博物馆。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历经四百余年风雨,依旧巍峨耸立,精美的石雕记录着往昔的荣耀。走在古村巷子里,街巷纵横交错,高墙深巷间,处处可见精美的砖雕、木雕与石雕。因雨稀稀拉拉下个不停,大家只好提前走出村落。


五、登临秀美黄山,是一次挑战自我的勇敢之旅


24日晚,银河悦读庆祝建站八周年联谊会在一家餐厅包房内举行。大家自告奋勇表演节目:既有激情四溢的诗朗诵,也有男女高音的独唱;既有模特走秀,也有激情伴舞......一首《难忘今宵》把联谊会推向高潮。第二天,有10位文友相继返回自己的家乡,剩下18位文友一大早开始攀爬黄山,被导游称之为“十八勇士”。


正如导游李非所预测,雨后的黄山,一定云雾缭绕,蓝天白云。


大家从慈善堂坐上缆车,大约十分钟左右,缆车停靠在玉屏站。下了缆车,眼前的云雾开始在山间弥漫,时而聚拢,时而飘散,给黄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刚刚还清晰可见的莲花峰,转眼间就被云雾吞没,待云雾稍稍散去,又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眼前。导游李非笑着对大家说:“你们撞大运了,黄山露出了真面目,这种天每年只有五十五天,所以,你们是幸运之人。”


202505081746635213835677835677.jpg旅行团成员大多进入花甲之年,也有几位年逾古稀。爬黄山,对大家而言,自然是一个挑战。因体力不如年青人,老同志只选择了玉屏景区,为的是打卡闻名遐迩的迎客松。沿着山路行走,大家时而攀爬,时而拍照,大约四十多分钟左右,大家终于来到迎客松附近。


走近发现,迎客松松针上还挂着的水珠,像是特意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的晶莹礼物。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热情地欢迎每一位登山者。


一眼望去,乖乖,人山人海,想挤过去同迎客松合影谈何容易?不过,困难难不倒银河人,大家有股“不到迎客松下非好汉”的气魄,千方百计,终于挤到迎客松跟前,每个人都同雨后遒劲挺拔迎客松合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方罢休......


这次银河悦读皖南采风是一次难忘的游览与交流相交融的体验。大家不仅接受了红色教育,饱览了皖南的秀丽风光,更在文化感悟、创作启发以及与文友交流互动等方面收获颇丰,最深的体会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领略了徽派文化的独特魅力


皖南地区承载着红色基因和深厚的徽文化,徽派建筑便是其最直观的体现。马头墙层层叠叠,似骏马奔腾。青瓦白墙,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古朴而典雅。走进宏村,仿佛踏入了古老的时光隧道,村中的水系设计巧夺天工,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岸边的古民居,波光粼粼,成了岁月沉淀的痕迹。来到西递的牌坊群,说着往昔的荣耀与故事,每一座牌坊背后,都蕴含着徽州人对忠义、孝道、节烈的尊崇。在古徽州的村落间漫步,脚下的青石板路仿佛在低语,讲述着徽商的传奇。那些曾经外出闯荡的徽州人,凭借着吃苦耐劳、诚信经营的精神,在商场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而后衣锦还乡,修建起这些精美的建筑,回馈桑梓。这里的故事让大家深刻理解到,徽文化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而是一种精神释放。

22日晚,部分文友自费观看了大型史诗文旅演艺《徽秀》,《徽秀》分为《轩辕》《云顶》《古道》《鼎盛》《往事》和《锦绣》六个篇章,运用全息LED屏和舞台声光水特技制造出梦幻的舞台效果,通过舞蹈、杂技、戏曲等艺术形式,讲述跨越千年的爱情、亲情、山水情、家国情,为文友们带来一场独具徽州特色的“文旅+演艺”新体验。情景互动式的《繁花》,给大家带来一场有趣的体验,也成为大家欣赏徽派文化独特魅力的一个有趣实践。

第二,见证了文友间的团结友爱


银河悦读组织的这次采风活动,最大的收获不光是老朋友重逢,更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文友。几天下来,大家都变得熟稔起来,亲如一家。


最令大家激动的是,第一天报到,就见到了92岁的志愿军老战士胡顺妈妈!她为了跟大家见面,提前出院,在女儿田江的陪伴下,专程从合肥赶到黄山与大家见面。一见到胡妈妈,大家都兴奋地叫起来,纷纷与她拥抱在一起。胡妈妈被誉为银河悦读网的“灵魂人物”,每每看到她,大家都觉得自己变年轻了,有活力了。


胡妈妈参加银河悦读网的文旅活动有6次之多,每一次都给大家做出榜样。走在于都的红军小道,她是走在最前面的人;在丹东和延安整队出发,她又是排头兵;旅行途中,有文友生病,她又是最称职的医生,悉心照顾,专业护理......独上月楼说,这次皖南之行,最大的心愿之一就是见到胡妈妈,胡妈妈总能给她最强的动力!

按月楼的要求,胡妈妈穿上了志愿军服装,戴上了金光灿灿的奖章和纪念章。她笑容可掬,神采奕奕,腰板笔挺,毫无倦容。她端坐在椅子上,轮流与大家合影留念。月楼说,胡妈妈是今晚的大明星!大家一声声热情地呼唤着“胡妈妈”,祝福她老人家健康长寿!


胡妈妈也十分激动,她说,她的名字就是“顺”,这次的皖南采风之行也一定“顺”!她的精彩话语,激起一片欢笑声和由衷的掌声!


担心胡妈妈身体吃不消,我们请她先回房休息。离开餐厅前,胡妈妈主动提出要为文友们献歌一首。在大家的掌声中,胡妈妈唱了一首俄罗斯歌曲《共青团员之歌》。她的声音高亢,歌词娴熟,音调精准,让文友们羡慕不已,赞不绝口,再一次引爆了雷鸣般的掌声!胡妈妈的到来,成为本次文旅活动中最难忘的一个记忆!


几天来,大家一起为看到的美景欢呼,一起为听到的故事感动,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真切感受到银河悦读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


银河悦读网创始人皖南采风团团长独上月楼深情地说:“银河悦读组织的这次'庆贺银河悦读建站八周年暨大美中华行皖南采风'之旅圆满结束,得益于闫宁老师和旅行社的精心安排,得益于大家的鼎力支持和宽宏大度,也得益于老天作美让我们观赏到黄山的最美风韵……一路上,大家相互关爱,相互体贴,相互扶持,相互照顾,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银河悦读网合伙人、副站长兼长篇编辑部部长青梅煮酒教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说出了文友们的心里话:“我们有缘,跨越千里相聚皖南,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游览时间。站长搭台,文友唱戏。在银河悦读这个舞台上,我们展示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银河悦读网合伙人、副站长兼总编辑天海蓝蓝在微信中留言:“银河悦读团队走到哪里,就会把平安和快乐带到哪里,所以每一次相聚都顺风顺水,快快乐乐!”


第一次参加采风活动的石家庄朋友影然深有体会的说:“短短几天,由陌生变亲切,看着大家的照片,那熟悉的场景历历在目。感谢银河网给我们机会参加皖南6日游,这次旅行非常开心!


新四军后代黄晓霞发自肺腑的道谢:“永远难忘银河悦读网大家庭为我过的这个生日!


第三,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灵感


皖南新四军红色基因与山水人文历史,为大家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皖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创作的新大门:瞻仰新四军军部旧址,心潮澎湃,热血涌流;站在黄山之巅,云雾在脚下翻腾,奇峰怪石林立;走进古老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劳作的村民、嬉闹的孩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许多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和历史轶事,都是珍贵的创作素材,丰富了大家创作内容。


总之,此次银河悦读网皖南采风,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创作的蓄能。团长独上月楼总结得好:“皖南采风是一次红色传承之旅,历史人文之旅,大美徽秀之旅。”期待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归,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用文字记录皖南的红色历史与人文风情,用文学的力量传承红色精神,期待文友们创作出高水准、高质量的好作品,以飨读者。


【注:银河悦读庆贺建站8周年暨皖南采风摄影展将在近期展出,精彩瞬间引人入胜,敬请大家跟随关注】



执笔:南庄隐士(文旅部部长)

修订:独上月楼


2025年5月7日


1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25-05-08 23:29:31

银河悦读网建站8年来,我们每年都要组织文友开展主题文旅活动。从最初的“扶贫小分队”,到中华魂分站组织的临汾寻根之旅;从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丹东之行,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南湖红船之旅;从延安、井冈山的红色摇篮之行,到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的瑞金、于都之旅;从天涯海角的海南之旅,到纪念抗战胜利的“9.3”东北之行;从大美中华行的“淮水站”一直到本次皖南采风之旅......每一次都得到文友们的认可。


大家说,每一次行走,都能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 每一次研学,都会对当地人文历史有新的了解;每一次旅行,都会沉醉于祖国的大美山河,流连忘返......此次皖南之行的总结,应该是历年来最完美的一次。此次皖南之行的总结,应该是历年来最完美的一次。


首次出任银河悦读网文旅部长的南庄隐士,不愧是金牌作家,总结下了大功夫,精彩之处几乎一网打尽,全景式再现了本次文旅活动的全貌。


重温之余,感动非常!


再次向南庄隐士致敬,向所有参与本次文旅活动的文友们致敬,感谢你们对网站的热爱、信赖与支持!期待下一次文旅活动有更多的文友踊跃报名参加,一定会收获满满!

回复

2楼 文友:张红 2025-05-09 09:26:52

首次出任银河阅读网站文旅部长的南庄隐士老师功不可没,圆滿完成了银河阅读网站建站8周年的大美中华行的文旅主题活动。可喜可贺!向南庄隐士老师致敬!

回复

3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25-05-09 15:29:40

行走皖南抗日地,传承新四军军魂。有感于庆贺银河悦读建站8周年暨皖南采风文旅活动圆满成功。 

回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