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洱海,初见大理
初冬时节,我与发小一同乘车前往云南大理与腾冲,开启一段康养之旅。从昆明坐上开往大理的动车,一路凭窗而望,大地渐渐生动起来。山不再是呆笨地蹲踞在原地,而是有了灵秀的起伏,远远地,一重又一重,仿佛大地舒坦地呼出一口气,便化作了这青郁郁的曲线。农家的小屋,白墙黛瓦,三三两两散落在田野之间,像是谁不经意间撒下的一把棋子,疏疏落落,却透着一种妥帖的安闲。天是高远的,蓝得清澈;云呢,一团一团,厚墩墩的,白得耀眼,仿佛伸手就能捞起一朵。单是这车窗外的景致,心便先醉了。
踏上大理的地面,第一口吸入的风,就觉得不一样。这风里没有大都市的尘嚣,而是带着湖水的清冽与润意。我们住的酒店离洱海不过六百米。在酒店用过午饭,小憩片刻,便信步出门闲逛。走在大街上,才发觉这城是矮的,疏朗的。没本文记述了作者初冬与发小同游大理的康养之旅。通过描绘动车沿途的灵秀山水、大理疏朗谦和的城景、洱海的湛蓝宁静与湖上生机,展现了大理作为“泽国”的恬然风貌,表达了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安宁与熟悉的归属感。有那些蛮横争高的楼宇,压得人喘不过气。房子多是矮矮的,谦和地立着。路旁的树也不甚高大,却别具风致。有一种树,满身披挂着紫红色的花,一簇一簇,艳丽得毫无顾忌——后来用手机识别,才知是红花羊蹄甲。在这般明亮的日光下,看这般浓艳的花,眼睛与心,都一同亮了起来。路旁的店铺外,常见高大的仙人掌与仙人球。有些婚纱店门前,种着许多造型别致的多肉植物,更是让人对大理平添几分好感。
走过一座名为“涵海”的古城门楼,一片无边的湛蓝水色蓦地扑到眼前——这便是洱海了。它不像我曾见过的某些大湖,带着苍莽的野性;它蓝得那样纯粹,那样宁静,像一块硕大无朋的软玻璃,凉沁沁的,妥帖地嵌在群山温柔的臂弯里。傍晚时分,风渐渐大了起来,呼呼掠过耳际,吹得衣袂飘飘。这风是洱海的呼吸,有力,却不恼人,只将湖面拂起一层层细绉,映着西斜的日光,碎成万千片金色的鳞,不停地晃着、闪着。
湖上是热闹的,但这热闹属于生灵,属于天地,而非人间。几只白羽的海鸥,翅膀尖儿轻点水面,又倏然腾空,划出优美的弧线,发出清亮的鸣叫。还有些不知名的水鸟,灰扑扑的,随着波浪一高一低地荡着,憨态可掬。远远的,竟还有一叶刷着绿漆的渔船,是那种老式瘦长的木船,船上的人影不慌不忙地撒着网。在这游人如织之地,竟还保留着如此古老的生计,看那船在波光里微微颠簸,心里无端生出一种悠远的时间之感。
路上的行人疏疏落落,脸上都带着被风与日光抚慰过的恬然。四下静静的,唯有风声、水声、鸟声交织。我忽然想,古书上所说的“泽国”,大约便是这般光景了罢。人在这里,也自然而然地慢了下来,仿佛成了这山水画卷里淡淡的一笔,不争不抢,只是安然存在。
这,就是我初见的大理。它不像一个陌生的旅地,倒像一个遗落在时光里的、熟悉的旧梦。
【编者按】文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初冬大理的灵秀风骨 —— 动车窗外的青峦曲线、洱海边的澄蓝波光,还有红花羊蹄甲的艳与渔船的悠。作者以心入景,让大理的安闲浸润字里行间,这方 “泽国” 不仅是旅地,更是安放身心的旧梦,读来便觉尘嚣尽散。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