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韵汤香里的广东情
广东人对葛的偏爱,藏在一碗碗老火汤里。比起直接食用块根或提炼葛粉,煲汤时的高频用量,让这份感情比别处更显浓烈。
汤在岭南文化中分量极重,旧时评价女子厨艺,煲汤手艺是核心标尺,不会煲汤的女人常被视作 “不合格”。三十年前我初到广东,邻居大姐总爱端来一碗热汤,起初诧异,久而久之便懂了,这碗汤里盛的是岭南人的热忱与烟火气。
北方人曾不解广东人 “饭前喝汤” 的习惯,直到养生专家点破:老火汤先润肠胃,既能冲淡胃酸减少进食,又能滋养脾胃,恰是岭南人顺应气候的生活智慧。而葛,正是老火汤里的 “养生佳材”。这种多年生豆科藤本植物,先民曾视之为重要经济作物,茎皮织布、块根饱腹;如今虽退居主粮之外,却以汤料之姿,成为提升生活质感的味觉寄托。
葛的文脉,早在《诗经・葛生》中便已流淌。“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这篇千古第一的悼亡诗,以荒野中攀援的葛藤起兴,藤蔓缠绕牡荆、乌蔹梅蔓延旷野,恰如逝者孤坟的寂寥,读来令人潸然。而诗末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的告白,没有 “明月夜,短松冈” 的酸楚,多了份生死相依的坚韧,让思念化作穿越岁月的力量。
如今在岭南,葛的野性与温情仍在延续。荒郊野外,葛藤依旧疯长,枝叶覆盖荆丛,续写着《诗经》里的自然意象;寻常巷陌,主妇们将葛块洗净入锅,与排骨、瘦肉同炖,慢火熬煮间,葛的清甜融入汤中,氤氲出最本真的生活气息。
端起一碗温热的葛汤,雾气袅袅上升,模糊了窗棂外的喧嚣。汤入口绵密回甘,既有葛的质朴本味,又有老火慢炖的醇厚。此刻便懂,《葛生》的终极意义,早已从古人的生死之思,化作今人碗中的恬淡满足。这碗汤里,有岭南的饮食智慧,有草木的自然馈赠,更有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哲学 —— 于平凡食材中品味美好,于烟火人间里安放深情。
【编者按】广东人爱煲汤,葛汤尤其受欢迎,作者从《诗经》里找寻,终于懂得了“葛韵汤香里的广东情”,这篇文读着像广东人刚刚熬好的葛汤般熨帖,因为葛汤里“有岭南的饮食智慧,有草木的自然馈赠,更有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哲学”。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