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午间,听广播小说

作者: 郭凤祥 点击:208 发表:2025-11-11 11:01:37 闪星:2

摘要:那正是我青春萌动的年纪,心里像揣着颗刚冒芽的种子,对世界的好奇与对情感的懵懂交织在一起。当广播里传来志愿军战士在硝烟中坚守的故事,当郭祥与杨雪的情愫在炮火间隙悄然生长——或许是一句藏在书信里的牵挂,或​ 日子久了,这种憧憬竟悄悄在校园里落了脚。上课时偶然抬眼,望见前排女生小芳低头记笔记时认真的侧脸,阳光落在她发梢的绒毛上;或是课间在操场旁,看见她和同学笑着追逐,裙摆随奔跑扬起轻快的弧度——不知怎的,脑海里就会突然闪过杨雪的身影,那个在战火中依旧眼神明亮的姑娘。而我,也会不自觉地代入那个淳朴热忱的郭祥,仿佛自己也正站在某个“战场”般的青春路口,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一份朦胧的憧憬。​ 如今再想起那些听广播小说的日子,虽然声音早已模糊,可《东方》里的故事、少年时的心动,却依旧清晰如昨。原来那些藏在电波里的感动,早已悄悄为我的青春刻下了温暖的底色。

  刚上初中那阵,学校在十里外的镇上,中午没法回家,便天天带饭。午饭后,剩余的个把小时是自由的,我便拎着饭盒一个人到校门外的铁路线上溜达,想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吃饭。这是一条林业局运输木材的小火车铁路线,平时很少有车辆通过,安静得很。

  没走多远,就听见前方传来林业局广播站的前奏——先是一段《歌唱祖国》的旋律,像从云端飘下来似的,裹着林间的风,轻轻撞在耳边。我立刻攥紧饭盒,循着声音往前走。铁路两旁长满了枯黄色的干草,正午的阳光穿过杨树叶的缝隙,在铁路上洒下碎金似的光斑。风儿打着旋儿飞,把草叶和绒毛吹起,有的粘在我的蓝布褂子上,有的追着林间的麻雀跑,麻雀扑棱着翅膀,叽叽喳喳地向前飞,仿佛去追寻远处传来的播音。

  “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十二点整。”报时声刚落,广播里传来播音员醇厚的声音:“现在是长篇小说连播时间,继续播送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我心里一阵惊喜,脚步猛地停住——魏巍!上午语文课刚学过他的《我的老师》,我还在课本上把“魏巍”两个字描了又描,没想到中午就能在广播里听见他写的小说,像遇见了刚认识的朋友,真是喜不自胜。

  那时候哪有现在这么方便的读书条件?书店在镇上,来回要走两小时,就算去了,《东方》刚出版,货架上也见不着影子。我靠在一棵杨树上,饭盒抱在怀里,耳朵紧紧贴着风的方向,生怕漏了一个字。广播里正讲郭祥和杨雪去部队报到,坐火车的时候,郭祥好几次想跟杨雪说心里话,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播音员的声音软下来,带着点替郭祥着急的语气,“他看着杨雪垂在肩上的辫子,手在口袋里攥得发紧,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跳得慌:说不说?说了她会不会生气?不说,这一路过去,又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面……”

  我听得心也跟着揪起来,手不自觉地攥住了杨树干的粗糙树皮。脑子里全是画面: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地跑,窗外的树往后退,杨雪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本书,郭祥坐在她对面,眼神直往她身上飘,嘴张了又张。我恨不得钻进广播里,推郭祥一把:“你说呀!有什么好怕的!”可广播里的郭祥终究没说,火车到站的时候,他只帮杨雪拎了行李,说了句“路上小心”。

  那天中午,我坐在铁轨上一边吃饭,一边听广播小说,简直幸福极了。半小时过去,我依然意犹未尽,沿着小路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心里像有无数只小蚂蚁在咬,又痒又急。下午上课,老师讲代数题,我盯着黑板上的公式,脑子里全是郭祥和杨雪的背影——郭祥是不是还在后悔?杨雪有没有看出来他的心思?直到老师点我的名字:“郭凤祥,这道题怎么解?” 我才猛地回神,站起来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全班同学都笑,我脸烧得慌,坐下后却还在想:明天中午,郭祥会不会跟杨雪表白?

  从那以后,我每天中午都去听林业局的广播。有一回,林业局的铁路巡路员王大爷手里拎着个铁水壶,看见我坐在木头堆上,冲我笑了笑:“又来听小说啦?” 我点点头,他也不多问,只说:“注意,听着动静,别让火车来了碰着!”说完就提着水壶走了,脚步轻轻的,好像怕吵着我听广播。

  后来听广播里讲朝鲜战场的故事,心就更揪了。郭祥炸坦克的时候,播音员的声音突然激昂起来:“他趴在雪地里,手指扣着炸药包的引信,看着坦克越来越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算拼了命,也不能让它过去!”我听得手心直冒汗,仿佛能看见雪地里的郭祥,棉军装冻得硬邦邦的,脸上沾着雪沫,眼睛却亮得吓人。风从林间吹过来,带着点凉意,我裹了裹身上的褂子,忽然觉得郭祥他们在朝鲜那么冷的地方打仗,比我这冷多了,心里又敬佩又心疼。

  听杨雪照顾受伤的郭祥时,我又忍不住羡慕——杨雪端着汤药,一勺一勺喂郭祥,声音软得像棉花:“你呀,总是这么拼命。” 广播里的郭祥不说话,只看着杨雪笑。我坐在木头堆上,咬着玉米饼,忽然想起班里的小芳——她也扎着杨雪那样的辫子,说话轻声细语的,上次我摔倒,还是她扶我起来的。第二天上学,我看见小芳在擦黑板,想跟她说句话,走到跟前又不敢了,只好假装捡橡皮,偷偷看她的辫子,心里想,这就是杨雪那样的姑娘吧?

  后来考上大学,我第一件事就是去图书馆找《东方》。在书架上看见那本蓝色封面的书时,我心跳加快,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照在书页上,墨香混着旧书的味道,特别亲切。读到郭祥在火车上没表白的那段,比广播里写得更细:“他看着杨雪的侧脸,阳光落在她的睫毛上,像撒了层碎银,他心里想:这么好的姑娘,我怎么配得上?还是算了,别耽误她。”我鼻子一酸,想起初中中午在杨树下听广播的日子,干草的香味好像又飘过来,播音员的声音在耳边回响,眼泪差点掉在书页上。

  书里对民俗风情的描写也让我着迷——写北方的冬天,“雪下得没膝盖深,踩上去‘咯吱咯吱’响,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白烟,飘着贴饼子的香味”;写朝鲜的山野,“金达莱开得满山红,风一吹,花瓣落在战士的军装上,像撒了把胭脂”。这些文字比广播里的声音更具体,让我好像真的站在了那个年代的土地上。

  我一直读到结尾,郭祥转业返乡,和战友们相聚,徐芳拉提琴那段,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琴声激越高昂,把大家带回到那严峻的战争年代。大家好像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交织着朝鲜战场上的火光。”我闭上眼睛,仿佛能听见那琴声,能看见郭祥站起来,眼神里还是当年的劲儿,恨不得立刻就去承担最艰巨的任务。

  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家里有了电子书,手机上也能听有声书,但我还是买了本纸质版的《东方》,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偶尔翻开来读,指尖抚过带着油墨香的纸页,那些藏在文字里的细腻情愫总先一步漫上心头——会想起杨雪望着郭祥时眼底藏不住的光亮,想起他们在战火间隙里递过一块干粮时的默契,想起那份没说透却比硝烟更炽热的初恋悸动。那不是轰轰烈烈的告白,是烽火中相惜的眼神,是危难时并肩的信任,是青春里最纯粹的情感碰撞,像暗夜里的星子,微弱却执着地亮着,让人心底忍不住软下来。

  恍惚间,耳边总会响起当年广播里的报时声:“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十二点整”,眼前会浮现出那根锈迹斑斑的广播杆,那堆渗着松脂的木头,还有干草尖上跳动的白色绒毛。阳光还是当年的阳光,风里好像还飘着玉米饼的香味,连带着书中那份青涩又真挚的爱恋,也跟着变得鲜活。原来不管过去多少年,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共情从不会褪色——我们会为杨雪与郭祥的错过怅然,也会为他们藏在家国大义里的温柔心动,这份对纯粹爱恋的向往,早已经悄悄融进了我们对人生的期待里。

  心里的那点激情,也跟着燃起来:郭祥他们当年为了家国拼尽全力,那份藏在热血里的温柔与坚守,不正是我们好好过日子的底气吗?带着对他们爱情的共情,带着对这份美好情愫的珍视,把日子过踏实、过温暖,或许就是对当年他们守护的岁月,最好的回应。

  在林区铁路线上听广播小说的日子,是我青春里最鲜活的印记。彼时蝉鸣聒噪穿堂,阳光透过窗棂在课本上投下斑驳光影,而我的心,早已随着广播里那声清亮的“现在开始播送魏巍小说《东方》”,飘向了千里之外的烽火战场。

  那正是我青春萌动的年纪,心里像揣着颗刚冒芽的种子,对世界的好奇与对情感的懵懂交织在一起。当广播里传来志愿军战士在硝烟中坚守的故事,当郭祥与杨雪的情愫在炮火间隙悄然生长——或许是一句藏在书信里的牵挂,或许是一次生死关头的相护,那些朴素却滚烫的情感,总能轻易叩开少年的心门。我会屏住呼吸,连蝉鸣都觉得成了多余的背景,只愿沉浸在那烽火淬炼的爱情里,为他们的相遇心动,为他们的坚守慨叹。原来爱情可以不只是风花雪月,还能在枪林弹雨中生出坚韧的根,在苦难岁月里开出温暖的花,这样的遇见,让尚不识爱情滋味的我格外憧憬。

  日子久了,这种憧憬竟悄悄在校园里落了脚。上课时偶然抬眼,望见前排女生小芳低头记笔记时认真的侧脸,阳光落在她发梢的绒毛上;或是课间在操场旁,看见她和同学笑着追逐,裙摆随奔跑扬起轻快的弧度——不知怎的,脑海里就会突然闪过杨雪的身影,那个在战火中依旧眼神明亮的姑娘。而我,也会不自觉地代入那个淳朴热忱的郭祥,仿佛自己也正站在某个“战场”般的青春路口,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一份朦胧的憧憬。

  如今再想起那些听广播小说的日子,虽然声音早已模糊,可《东方》里的故事、少年时的心动,却依旧清晰如昨。原来那些藏在电波里的感动,早已悄悄为我的青春刻下了温暖的底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电波传情,文字记心,一段听书时光串联起青春与家国。在林区铁轨的碎金光影里,一段广播串联起少年心事与烽火岁月。魏巍的《东方》借电波穿越林海,让郭祥与杨雪的情愫在炮火中萌芽,也在懵懂少年心中种下对纯粹爱恋与家国大义的向往。从课堂走神惦念剧情,到校园里将同窗身影映进书中故事,再到多年后捧读纸质书时的热泪盈眶,文字与电波的力量跨越四十载时光。那些藏在干草香与墨香里的感动,是青春最鲜活的印记,更是烽火淬炼的情感对平凡日子的温柔滋养,让家国情怀与纯粹心动,成为岁月里永不褪色的温暖底色。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


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browser

Filename: core/CodeIgniter.php

Line Number: 604

Backtrace:

File: /data/wwwroot/m.yinheyuedu.com/index.php
Line: 315
Function: require_once

因频繁获取本网内容,你已被限制访问,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