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效仿八路军 组建歌曲队
第四章 效仿八路军 组建歌曲队
1938年1月中旬,黄樵松在河南洛阳正式就任第27师师长。
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飞抵洛阳,召开第一、第二战区国防军事会议,战区所属部队师长以上将领全部参加。
一时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军训部长白崇禧、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以及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左权、115师师长林彪、120师师长贺龙、129师师长刘伯承等,国共两党高级将领云集九朝古都洛阳,让这座地处黄河南岸的古城车马喧嚣,岗哨林立,气氛异常肃穆。
满身戎装的蒋介石容光焕发,喜欢当众发号施令。尤其在历来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各路将领只有听他训话的份儿,极少让人自由发言讨论问题。蒋介石声音低沉地总结了半年来的抗战经验和教训,以误国罪下令枪毙了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严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部队不得退过黄河南岸,要组织兵力反攻太原。国民政府决心调集部队,在津浦路南段与日军会战,同时准备保卫武汉。蒋介石当面表态,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让与会的国共两党将领们倍受鼓舞。
身穿将军礼服的黄樵松,有幸步入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与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等国军高级将领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左权,以及刘伯承、林彪、贺龙等名将近距离接触,内心特别激动。与会期间,他与八路军将领有了进一步交集,专门听取了号称“红军之父”的朱德讲解了共产党人独创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几年前,他跟随孙连仲将军在江西“剿共”时,耳朵眼里几乎灌满了关于“红毛赤匪”的妖化宣传,传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共产共妻”,冷面无情。如今亲眼目睹朱德总司令,一身粗布军装,慈眉善目,举止随和,就像他老家左邻右舍的三叔二大爷那么亲切和蔼。还有鼻梁上架一副大片眼镜的刘伯承、嘴里叼着烟斗笑眯眯的贺龙、身材跟自己一样削瘦不苟言笑的林彪,他们在华北抗日战场上,个个都是用兵如神的名将。在娘子关战役中,跟他们27师并肩作战的八路军129师,就是在刘伯承师长的率领下,神出鬼没,从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继而到七亘村,连续作战,以少胜多。尤其是在七亘村,不顾兵家大忌,反其道而行之,三天两设伏,消灭小鬼子400多人。贺龙率领的120师前出雁门关,两次设伏,毙伤日军500余人。更有传奇的是眼前这个瘦弱其貌不扬的林彪,率115师平型关一战,歼灭鬼子1000余众,让国人扬眉吐气。回头再审视一下自己,关沟一场围歼战,虽然消灭了日军第77联队,却是杀敌八百,自损两千,手下一个旅的兵力,战后被缩编为一个团。像这样的打法,几场恶仗下来,他西北军的老班底岂不要被拼光了,还有啥资本去抵御日寇的进犯。仔细想来,还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说的对,充分发动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抵御外侮,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将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而不能自拔。基于此想法,黄樵松主动接近八路军将领,以期获得游击战的要领。
每天早晨,黄樵松无论在军营或者家里度假,都有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栖居洛阳开会也不例外。这天清晨,他一大早就起了床,在院子里散步,迎面遇上朱德和彭德怀两位老总,二人一边散步,一边交头接耳说几句话,脸上洋溢出会心的笑容。黄樵松迎上去,恭恭敬敬地立正,向二位年长的将军敬礼。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一边还礼,二人笑呵呵伸出手来,依次与黄樵松握手。朱德总司令和蔼地说:“黄师长,久闻您的大名啊。”
彭德怀随声附和道:“可不是嘛,娘子关一战,就吃掉小日本一个联队,真了不起。”
黄樵松谦虚地说:“哪里、哪里,黄某不才,若非贵军刘师长率部在外围坚守,阻击日军主力增援,恐怕我部腹背受敌,早已溃不成军了。”
“这就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结果嘛。”朱德总司令笑呵呵说。
“倭寇入侵,大敌当前,我们同为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将枪口一致对外。”黄樵松感慨地说。
“说的好啊。”彭德怀兴奋得冲黄樵松竖起了大拇指。
在战将云集将星闪耀的洛阳军事会议上,身着一颗星军服的黄樵松置身其中,是那么的瘦小不起眼,却早已引起共产党人的注意。通过西北军中的内线了解到,这位国军将领家庭世代农桑,出身贫寒,早年投笔从戎,曾随侍冯玉祥将军左右,当过卫队营长。受冯将军的影响,他思想进步,向往和平,带兵有方,军纪严整,特别体恤老百姓的疾苦,是抗战中共产党重点团结争取的对象。这次应邀参加军事会议,朱德总司令就特意带来了一些战利品,对国民党上层军事将领做统战工作。听说参谋总长何应钦喜欢养狗,朱德总司令特意将八路军从前线缴获的一条军犬送给了他,同时还将缴获的一把日军指挥刀送给了军训部长白崇禧。
彭德怀趁机从衣兜内掏出一本油印小册子,笑着送给黄樵松说:“黄师长,这是我们的一点见面礼,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黄樵松双手接过小册子仔细观看,却是八路军自己编印的游击战术,他正求之不得呢。于是,就满脸溢笑说:“彭将军,如果有空,俺想请您介绍一下贵军的游击战术。”
彭德怀闻言,哈哈大笑说:“哎哟,这个问题你找朱老总,他才是游击战专家嘞。”
朱德总司令一挥手说:“正巧,贵军有几位将领也想跟我们沟通一下。还站着干啥,那就走吧,到住处坐下来一块聊聊。”
黄樵松当即跟随八路军两位老总到下榻处,看到已有几位国军将领在门口等候,其中有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他扭头向后边的卫兵递个眼色,小声嘱咐卫兵回下榻处将照相机拿来。
众将领尽管分属于国共两个阵营,甚至在内战中曾经两军对垒,发生过不愉快的摩擦和战斗。如今面对日寇入侵,山河破碎,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相视一笑泯恩仇”。大家聚在一起摒弃前嫌,聆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讲解游击战术,针对华北战场上的严峻形势和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凌厉攻势,向朱德总司令虚心请教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面对国军将领们的提问,朱德总司令操着浓重的四川腔耐心解释说:“根据我方武器处于劣势的情况,不能死守硬拚,应当采用运动战拖住敌人,用游击战袭扰敌人,发挥有利地形,创造条件歼灭敌人。还要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抗战。”
彭德怀在一旁补充道:“根据半年来我们与日军作战的经验教训,那种靠‘添灯油’式的人海战术,以血肉之躯筑起的防御阵地,终究难抵挡鬼子的飞机大炮和装甲战车。与其作无谓的牺牲,倒不如避实击虚,抓住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歼灭战。”
黄樵松从娘子关战役血的教训中感受到,八路军两位老总对抗战形势的分析十分精辟,这些主张也非常符合实际,打心眼里敬佩八路军指挥员的军事素养,如果国军中的高级将领都能够像他们那样指挥作战,善于用兵,何愁打不败小鬼子。他主动接近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八路军高级将领,像小学生那样,就山岳丘陵地区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短促运动战、伏击战和平原地带的游击战术,不厌其详地提出疑问,由朱德和彭德怀两位老总笑呵呵给予解答,他将八路军的典型战例认真记在笔记本上。八路军高级指挥员的平易近人作风,让黄樵松由衷敬佩,获益匪浅。
黄樵松由敬佩进而到崇拜朱德和彭德怀两位老总,亲切地上前说:“朱将军、彭将军,俺想跟你们合影照一张相片,留作纪念,不知意下如何?”
朱德和彭德怀两位老总闻言,立马从座位站起身,彭德怀爽快地说:“好啊。但愿我们之间能够增进友谊,相互协作,共同抗击日寇。”
这时候,正好开饭的时间到了,众将领依次走出下榻处,早晨的太阳由东天际冉冉升起,将七彩金辉洒满院落。黄樵松从卫兵手中接过照相机,调试好镜头,让卫兵特意给他和八路军两位老总拍摄一张合影。随即,他又接过照相机,冲满脸溢笑的彭德怀迅速按动快门,将布衣将军的形象拍摄下来的同时,也将这其乐融融的时刻永远留存在了自己的心灵深处。
开会期间,黄樵松还观看了由洛阳八路军办事处演出的文艺节目,十几名身穿灰布军装的青年男女列队登台,一曲《黄河大合唱》雄浑激越,听得人们热血沸腾。还有那首《大刀进行曲》,演员们唱的声情并茂,让黄樵松心旌荡漾。更让他钦佩的是,一个剪着齐耳短发学生模样的女八路,仰起一张娃娃脸在闹市街头慷慨陈词,一番抗日救国的演讲,招引得市民里三层外三层围观,不少人在现场慷慨解囊,为前线的抗日部队捐款捐物,一个小孩子把家里积攒的零花钱都捧出来了,民众的抗战热情之高涨,让带兵打仗的黄樵松大为感动。身为一名从旧军队脱胎出来的将领,他效法冯玉祥先生的治军之道,崇尚新生活,视老百姓为衣食父母,却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旧军阀遗留下来的阴影。“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黄樵松通过接触朱德、彭德怀等八路军高级将领,这些布衣将军们于谈笑间讲述的军事谋略,以及八路军文艺宣传队鼓动宣传,让他心里豁然开朗,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精神。
军事会议结束后,黄樵松将自己拍摄的照片洗印出来,特意赠送给彭德怀副司令员,双方亲切地握手告别。彭德怀高声说道:“黄师长,后会有期。我期待着您再消灭小日本一个联队的好消息。”
黄樵松深情地说:“彭将军多保重,等赶走了小鬼子,我们再一起喝庆功酒。”
黄樵松回到师部驻地,正赶上济南师管区输送给27师8000名新兵,都是齐鲁大地的青年健儿,让他喜不自禁。这批新征召的兵员,随即被送到郑州南边的新郑训练,为几个月后的台儿庄会战补充了有生力量。
刚回到军营的黄樵松,急于操办一件事情,就是效仿八路军,要在军中成立抗战歌曲队,用歌曲和文艺节目感召基层官兵,唤起他们保家卫国的忧国忧民意识,英勇杀敌,驱除日寇。他将师部少校秘书于挽中叫到办公室,亲手将自己给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拍摄的半身照片签名赠送于挽中,感慨地向于挽中详细介绍了会议期间拜访八路军高级将领的情景。黄樵松说:“看看人家八路军总司令,穿一套粗布棉军服,没一点官架子,发言句句适合抗战需要。再看看我们的军官,身穿羔皮衣、呢子军装,却讲不出带兵打仗的道理。跟八路军相比,实觉抱愧。”
黄樵松直接给于挽中布置任务,让他下连队挑选能歌善舞的人才,像八路军那样组建抗日宣传队。
于挽中,又名于竹山,师范学生,1928年投笔从戎,在西北军孙连仲将军手下当兵,曾毕业于黄埔军校。娘子关战役中,于挽中在第30军军法处担任少校附员,与喜欢诗词歌赋的黄樵松接触甚多,二人交情日深。黄樵松了解到于挽中精通音律,有一副好嗓子会唱歌,也能即兴吟诗填词,就一心想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当贴身秘书。因此,在就任师长不久,直接给于挽中打电话,委以少校待遇。当时于挽中正遇上一件棘手事情,张金照的第30师从华北前线撤下来,渡过黄河驻扎在新安县的铁门镇,军部军法处主任仇孟坚临时告假,暂由于挽中主持日常工作。这时候,30师师长张金照也告假,临走向参谋长王玉泉下达手令,以勾结八路军企图叛变的罪名,要将手下团长陈扶民、副团长刘奠西秘密逮捕正法。王玉泉遂将此事交由驻30师师部的于挽中督办,一下子就要枪毙两名抗日有功的团长,于挽中于心不忍,认为事情重大,就避开师部电台,连夜乘火车赶到新安县电报局,给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军法处长王寿如发紧急电报,陈请孙连仲总司令赦免两位团长。陈扶民曾追随孙连仲将军多年,在其手下当过炮兵营长,感情颇深。孙连仲得知此事,直接电告参谋长王玉泉,将被羁押的陈扶民、刘奠西二人释放。于挽中自觉得罪了师长张金照和参谋长王玉泉,正想离开30师,恰巧接到黄樵松的邀请,立马卷铺盖走人,跟自己最信得过的长官一块共事。
于挽中初到27师,就接受了师长黄樵松交办的任务,公开挂出“陆军第27师抗战歌曲队”的大牌子,直接下部队选拔人才,从每个连队挑选两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并且聪明伶俐的士兵,几天下来,总共挑选了120人,集中到师部,编为3个分队、9个班,由黄埔洛阳分校毕业生牛乃超、张书声、郝长富担任分队长,于挽中兼任队长。
抗战歌曲队成立之初,于挽中跟队员们吃住在一块,特意聘请新郑中学音乐教师梁季仁、赵声先担任教官,临时借来手风琴等乐器,以县政府大礼堂为教室,集中教唱当时比较流行的抗日歌曲。歌曲队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学习两个小时,学会唱两首歌曲。学员们不仅自己会唱,还要下连队教会全连官兵。这批学员有文化,热情高涨,除了正课学习外,每天还在操场上互帮互学,自觉练习发声和指挥打拍子,进步很快,学会了教唱多首抗日歌曲。
黄樵松将新成立的歌曲队视如宝贝,只要有空闲,就抽身到大礼堂,端坐在学员的位置上听课,还经常到学员的宿舍检查内务,询问吃住情况。有时忙得实在脱不开身,就让于挽中单独给他补课,学会了跟大家一起唱,完全没有师长的官架子。黄樵松听说新郑中学的老师孟化风曾经在日本留过学,就让于挽中把他请来,教学员们学习日语:“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等单词,以备战场上应用。
于挽中将27师在华北战场上与日军作战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即:琉璃河的游击战、娘子关的歼灭战、韩侯岭的阵地战。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满怀激情撰写歌词,取名为《北战场抗战三捷曲》:
河北遍地高粱红,
琉璃河的水汹汹。
卢沟桥事变,
二十七师展开了民族的神圣战争。
不怕敌人的飞机来炸,
不怕敌人的大炮来轰。
我们利用游击战,
对付这些鬼子兵!
今天炸他的战车,
明天打落他的飞机。
纸坊村边击溃了敌人骑兵,
重创倭奴夜袭了良乡城。
河北遍地高粱红,
琉璃河的水汹汹。
游击战歼灭敌人,
我们为民族独立生存而斗争!
这首歌词经过反复修改,定稿之后,于挽中找来负责教音乐的梁季仁老师,请他谱曲。开始梁季仁没有完全进入创作佳境,谱曲一时有点找不着调。于挽中就将自己亲眼目睹的战场惨烈画面讲述给梁季仁老师听,让他的思绪跟随自己的叙述沉浸于杀敌的战场。梁老师为国军将士前仆后继效命疆场的大无畏精神所感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音乐潜质,用满腔激情谱写出一曲基调悲壮激越,昂扬奔放的抗日壮歌。这首壮歌一经在军中唱响,即刻引起饱受战火洗礼官兵们的思想共鸣。在闻名于世的台儿庄会战中,这首歌经过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的润色修改,随之成为27师的《师歌》:
河北遍地高粱红,
琉璃河里水汹汹。
卢沟桥事变,
二十七师展开了民族的保卫战争。
不怕敌人的飞机来炸,
不怕敌人的大炮来轰。
我们利用游击战,
消灭这些鬼子兵。
河岳崔嵬山重重,
娘子关前血战功。
卢沟桥事变,
二十七师展开了民族的保卫战争。
不怕敌人的飞机来炸,
不怕敌人的大炮来轰。
我们利用游击战,
消灭这些鬼子兵。
微山湖水浪花涌,
台儿庄内喊杀声。
卢沟桥事变,
二十七师展开了民族的保卫战争。
不怕敌人的飞机来炸,
不怕敌人的大炮来轰。
我们利用游击战,
消灭这些鬼子兵。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这首《师歌》被激情满怀的国军将士唱响华夏大地,经久不衰。直到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当年那些抗战幸存的耄耋老兵回忆起峥嵘岁月,依然能够即兴哼唱起这首歌的词曲,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黄樵松还将洛阳会议期间从八路军那里学来的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抗战的经验,灌输给于挽中,让他带领学员走出去,到人民群众中间进行宣传。于挽中给每位学员印制了白布蓝字袖标,上边印着“陆军第27师抗战歌曲队”,每班分成一个宣传小组,深入到城郊20华里以内的村庄表演抗日节目。他亲自带领3个小组赴城南官亭车站大集镇,向围观的群众演讲日本鬼子要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炎黄子孙绝不能当任人宰割的亡国奴,要全民抗战,誓将小鬼子赶出中国去。老百姓听了歌曲队演唱的抗日歌曲和演讲,群情激奋,纷纷捐款捐物,支援军队抗敌救国。
1938年3月上旬,侵华日军第5师团在板垣征四郎的率领下,气势汹汹向山东大举进攻。
第二集团军奉命由豫西东进,参加台儿庄会战。27师师长黄樵松接到命令,当晚找秘书于挽中询问情况,鉴于抗战歌曲队再有一周就要结业了,临时将于挽中和歌曲队全体队员留下来,继续训练。
27师从驻地开拔那天清晨,于挽中集合歌曲队,在北门外一块空地上欢送出征将士。目睹新补入的几千名齐鲁子弟,一个个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精神抖擞。这些经过两个月训练的士兵,听说自己的家乡被日本鬼子占领了,父老亲人时时刻刻在遭受着鬼子的奴役,他们义愤填膺,高呼口号要打回老家去。于挽中带领歌曲队一齐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一曲唱罢,于挽中带头又唱起了《大刀进行曲》,嘹亮的歌声在豫西大地上经久回荡。将士们迎着东方的曙色,加快了向战区行军的步伐。
这时候,黄樵松率领师部人员走过来,马号班长赵海清在身后牵着师长的坐骑“野鸡红”大骡子,这匹身架骨高大的骡子,在战马嘶鸣的行军队列中格外惹眼。黄樵松出列跟歌曲队的队员们握手告别,提高嗓门大声说道:
“弟兄们,抗战歌曲是战胜敌人的精神武器,你们一定要学好唱好,把它带到前线来,我在前方等着你们。”
目送着师长远去的背影,于挽中由衷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
3月下旬,抗战歌曲队学员顺利结业,于挽中带领队由新郑车站搭乘火车,一路向山东战区开拔。途径运河车站,歌曲队受到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将军的接见。临行前,孙连仲总司令对于挽中说:
“你告诉黄师长,这一仗非常重要,关系着抗战的胜败,国家的命运。我在运河桥头指挥所,没有我的命令,谁如果退下来,就杀谁!”
孙连仲总司令让于挽中将这道命令记在小本子上,当面向他复述一遍,才挥手向歌曲队道别。
【编者按】1938.1国共两党高级将领云集洛阳,研究制定抗日大计。师长黄樵松,有幸参加会议并见到中共高级将领。他钦佩共产党“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跟朱德、彭德怀将军座谈后,决计效仿他们。不久,黄樵松所在师,成立抗战歌曲队,写歌词谱曲子,做宣传搞演讲,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工作。所到之处,市民捐钱捐物,抗战激情倍增。3月,侵华日军大举进攻山东。全师将领在激昂的歌声中,开赴前线。本章多侧面讲述了抗战时期,黄樵松军事决策、抗日宣传的工作。推荐阅读。编辑:青梅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