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奇迹
果敢警方的冷处理让营救工作又没了头绪,原本宫倩认为只要能给缅甸警察缴纳高额的罚款,弟弟就能回国了,但是现实远比这残酷的多。
这样反复一个礼拜后,宫倩又一次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为了稳定她的情绪,我一直在想办法安慰她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现在最让宫倩痛苦的是明知弟弟身陷狼窝,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所以安慰她最好的方法是让她行动起来。
我思考了很久以后,拨通了我搭档的电话:“宫倩!你那边还好吗?”
“我该怎么办?”宫倩的嗓音有些沙哑。
“你不是认识很多从缅甸嫁过来的小姐姐吗?村里也又很多在那边有亲戚的人家,你发动一下群众,看看有谁能联系到那边三片区警队,看能不能内部沟通一下。”我给宫倩布置上了工作。
“李哥!你是说求求村里的缅甸人和那边沟通,求情尽快遣返我弟弟?”宫倩在确认我的意思。
我刚想顺口答“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我以前担任企业的知产保卫工作时,和公安民警学习过收集信息的技巧。公安部二局有位漂亮的女警花菲菲曾指导过我们这些企业保卫干部,“针对造假集团收集信息时,要保持广泛性,工作中避免仅为侦破一个案件、打击一个集团而收集信息的局限性,而是要在群众中全面、广泛地收集和分析所有可能有关联的信息,建立相关的知产犯罪的数据库。
她的发言当时让我们在场的每人都心悦诚服,这正是主席的“人民战争理论”在数据化时代的新型实践。
我思考了一下告诉宫倩:“能有人向三片区警察求情放人最好。如果做不到,只要能提供宫自强或和这个案件的相关信息也好!”
“好!明白了!”宫倩又有了行动的方向。
事实再次证明了主席 “群众路线”的伟大,那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就在当天晚上,我接到了宫倩的电话:“李哥!村里有位嫁过来的缅甸女孩很同情我家。她弟弟在正好在三片区警队工作。”
“那他能帮咱们斡旋一下吗?”我并不期待着能有结果,因为现在恐怕三片区的警察队长也左右不了该案了。
果不其然,宫倩在电话里告诉我:“那个女孩的弟弟说,这个案子上面有好几个领导在关注,他人微言轻帮不上忙的。”
“不过呢?”宫倩话锋一转说到:“他弟弟把果敢警察调查宫自强的笔录给拍下来了。一会儿我发给你,你看有用吗?”
刚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基本觉得宫倩这个丫头是被人骗了,于是对她说:“你发过来我看看吧。”
等我打开微信,看了宫倩给我转过来的文件时,惊喜到了怀疑人生的地步。这还真是缅甸果敢警察的笔录啊。记录笔录的用纸是缅甸果敢警察的专用纸张,抬头是“果敢自治区刑侦大队专用笺”,除了纸张的最上方写着一行缅文以外,其他文字均是中文,完全不像是缅甸警察的办案笔录,倒像是中国的某自治区刑警队的文件。唯一能看出这份文件出自外国警察的标志是很中国化的“果敢自治区”这几个字。
因为那是是缅甸的第一特区。
这份笔录很简单,却记明了宫自强入缅的时间、被营救的时间、收治的医院等等信息,尤为重要的记录了办案警察的姓名、电话及监禁了包括宫自强在内多名中国人的金城公寓。
看了这份文件,我半天没能说出话来。大学毕业以后,我先是在国企当保卫干事,然后是当执业律师,为了工作取证无数,但是从没有一个伙伴把一个外国警察机关正在侦办案件笔录弄到手的战绩。可以说,我的搭档宫倩创造了取证的奇迹。
远在耿马乡的宫倩打电话问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毫不迟疑地回复她:“赶快报告给镇康公安局。”
看着这份果敢警方侦办“宫自强绑架案”的重要证据,我脑子里又形成了几个方案,准备先让宫倩汇报给镇康公安局,然后我再联系媒体将八爷的金城公寓里拘禁过中国同胞的事实披露于世。
生命是不屈不挠、顽强跋涉的旅程,每一段都有精彩的花絮,每一段都有难忘的记忆!
【编者按】李律师在安慰又一次陷入了崩溃边缘的宫倩时,突发奇想的李律师让宫倩发动从缅甸嫁过来的小姐姐亲属联系三片区警队进行内部沟通。就在当天晚上,宫倩得到了果敢警察调查宫自强的笔录文件照片,李律师让还不知道自己创造了取证奇迹的宫倩将这份资料迅速转给了中国公安。有了这份果敢警方侦办“宫自强绑架案”的重要证据,营救宫自强前景光明!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