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二十五篇 亲切的慰问 巨大的鼓舞

作者:香磨山人 点击:644 发表:2021-06-05 08:31:18 闪星:5

1998年9月2日

【今日汛情】松花江干流木兰段水位8时110.35m。 

【抗洪纪实】  

06:30 金兰宾馆。陪同外地客人一起用早餐。在宾馆院里见到几位领导同志亲切谈话抓拍照片。

09:00 木兰镇东线防汛指挥部。阅办近日收到的文件。从8月31日至9月2日,县防汛指挥部简报第35期、37期、38期,40期简报分別编发了木兰镇东线防汛指挥部提供的《加强督察确保安全》《激战的夜晚,安谧的早晨》《木兰镇东线战地拆除两公里子堤》、《木兰镇东线指挥部战地巡回摄影展》和《强化软件建设,留存珍贵资料》等稿件。

15:00 沿松花江深人乡镇视察灾情。与县委副书记刘玲华(左一)陪同省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处长郑吉烈(右二)、市委组织部党建一处处长夏秀成(右一)、民政局袁绍明(左二)三位同志到木兰镇勘察灾情。

1622851783711874.jpg

在木兰镇党委书记孙柏仁、镇长谭海军和党委副书记王福林陪同下,乘船在松花江面勘察灾情。通过场勘察,省巿委组织部的领导同志,对木兰县遭受的百年一遇特大洪灾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省民政局的袁绍明(左),在船上向被洪水围困的木兰城眺望。右为木兰县委组织员办主任刘荣波。

1622851910273725.jpg

16:00 松花江柳河段。乘船前后察看泰康屯、临江村汤家屯和柳河粮库等地灾情。在柳河堤段防汛指挥部听取汇报。被洪水浸泡多日的草房纷纷坍塌了。乘船所过之处此景比比皆是。洪水给灾区的群众造成灾害之重,令目击者心头十分沉重。

1622851989486388.jpg

这是柳河镇临江村民抢筑的一道民堤。这道民堤真的把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挡在西山湾屯民居之外。笔者在船上兴奋地拍下这幅照片。临江屯的农民兄弟是了不起的抗洪英雄群体。临江屯党支部不愧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17:00 柳河镇堤段县委组织部护堤处。抽出十几分钟时间去看望今天在这里值班的部内同志。看到宋志文同志用树枝编成的标语很激动也很髙兴。给值班同志拍照留念。组织部电教办主任宋志文在柳河镇江堤值班时用塑料袋和杨树枝成的“人在坝在”口号。这个用特殊材料制作的98抗洪标语后来在木兰县98抗洪展览中作为特殊展品展出。

1622852579338660.jpg

从右至左为组织部副部长赵臣、组织部办公室主任韩可勤、笔者、组织部微机员任朝晖。

【抗洪诗篇】

“人在坝在颂”

这不是普通普通的标语,

这是共产党员对人民的忠诚。

在生死考验的紧要关头,

我们没有退却,

我们果敢冲锋。

编织袋感到自豪,

杨树条也觉得荣幸。

它们从此体会到豪气,

它们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

然而最应该受到尊敬的还是你们呀,

我的那些日夜拼搏不惧生死的弟兄。

这条标语光荣地步入了博物馆,

它曾像蜡烛照亮了观众的眼晴。

多少人在你的面前,

沉思良久,热血沸腾。

如今九八抗洪

已成记忆中的往事,

然而人在坝在的革命精神,

将伴随我们

迎接人生每个灿烂的黎明。

 

【抗洪随笔】

1998年8月30日,我用传真机以中共木兰县委组织部的名义,向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和中共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分别发去《关于请求下拨党费帮助遭受洪涝灾害的党员渡过难关、重建家园的申请》。

省委组织部和巿委组织部对木兰反映的情况十分重视。三天后 特派郑吉烈和夏秀成两位处长和省民政厅的袁绍明同志莅临木勘察灾情、慰问受灾党员。

通过乘船沿江察看受灾现场,省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同志对木兰县遭受的严重洪'涝灾害均表示同情和关注,一致表态,在以后下拨党费救助受灾党员时,会向木兰县倾斜。

几天后,省市委组织部就给木兰下拨救助遭受洪涝灾害生活出现困难党员党费25万元。在调査研究的基础上,这笔党费以最快的速度,一分不少的下拨到受灾的农民党员手里。这笔救灾款是1998年木兰县收到的第一笔救灾款。1999年初,笔者和县委组织员办主任刘荣波专程到省市委组织部门汇报此项工作。我们保证省市委组织部下拨木兰的25万元党费救灾款一分不少地发到受灾党员的手里。同时,我们还呈报了下拨党费的明细表供省市委组织部核查。

这次用党费救助受灾党员,在洪泛区受灾农民党员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农民党员说:“在我遇到闲难的吋候,党组织还想着我,帮着我,今后一定要把共产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好。”

有的党员接过2000元救助金时落汨了,激动地说:“我一辈子才能交多少觉费呀。党组织这样帮助我,今后我可要多为党组织增光,多为党组织作贡献。不然怎能对得起觉组织呢?”

这些质朴的农民党员发自肺腑的话语,至今还在我的耳边鸣响。


【编者按】省市委高度重视木兰县的98洪灾,迅速拨发专款慰问灾区的广大党员群众。这亲切的慰问是对灾区的巨大的鼓舞。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