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三十、小岛的琴声

作者: 黄爱民 点击:890 发表:2021-05-06 09:49:46 闪星:4

       清晨起床后推开窗户,一阵海岛特有的咸咸的海风拂面而来,早已习惯了这种味道的我,依然觉得清新怡人。

       忽然,一曲悠扬的小提琴声破窗而入,我惊愕了,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听错,照理军港的广播歌曲要在部队早操后洗漱的时间才会播放,而且大多是那些听了不知多少遍的军歌,根本不可能有如此优美抒情的小提琴,何况这琴声是从不远处的海边那里传来的,分明是有人在拉琴,是谁呀,这远离大陆的边防海岛,还有如此高雅的文化人? 

       带着这种疑问列队参加早操,指导员指着身边一位俊朗的年轻军官介绍说:“同志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新来的刘副指导员,大家欢迎!”,在我们的掌声中,这位副指导员跨前一步,向我们全体战士敬礼道:“大家好!我是副指导员刘浩波,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个锅里吃饭的战友,是一辈子的兄弟,请大家支持我的工作,谢谢!”,说完一个标准的军礼,瞧那动作还挺利落,加上他一脸铁青的络腮胡子印迹,更让我有了三分好感。

       傍晚,我沿着营区后面的海边漫步,又听到了那熟悉的小提琴声,我怦然心动,是谁?我一定要前往看个究竟。顺着琴声轻声走去,声音是从一片礁石后面传来的,我慢慢靠拢礁石,爬上去伸长脖子往下看。只见一个短袖海魂衫的人站在一块平整的礁石上,背对着我正忘情地拉着琴,礁石上放着的白色干部军服告诉我,是位军官。

       从拉琴的水平来看,他绝对够得上专业级别,我听得入了迷,趴在礁石上一动不动,忘却了时间,忘记了一切。忽的脚下一块碎石滚落下去,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

    “谁?”拉琴人停止了拉琴,扭头问道。

       借着月光我仔细一瞧,啊?原来正是新来的刘副指导员,真没想到他那粗犷的外形,竟然还会有如此细腻而浓厚的艺术细胞,令我大感意外。我探出头说:“不好意思,副指导员,是我,连部文书。”

       刘副指导员笑着招手:“干嘛躲在上面,下来吧。”

       来到刘副指导员身边,他正用毛巾擦汗,一把小提琴放在军装上,我盯着琴看,心想:拉的这么好,他一定有来头。

      “怎么,你也喜欢拉琴?”刘副指导员的话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当前。我忙摆手:“不会,不会,我哪会这玩意,只是觉得好听,特别是在咱这小岛上,还能听到这琴声,我很意外。”

       哦,刘副指导员陷入了沉思。

       为了不打扰他,我刚想走,刘副指导员开腔了:“哎,文书,我问你,你们平时空暇下来都干什么?”  

      “打牌、找老乡吹牛、写信,看书……”我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刘副指导员笑着问我:“你呢?”

     “我喜欢看书、画画、吹口琴。”我如实说。

      “哦……”,刘副指导员又一次陷入沉思,我悄然离开。

       一个雨天,连里通知集中学习。当我们列队进入饭堂后发现,今天主讲的是这位新来的副指导员刘浩波,而上课的内容竟然是《革命歌曲与军队的激励作用》,这让所有战士都倍感亲切。

       那天,刘副指导员从我军军歌的历史开始讲,列举了许多我军各个时期著名的军歌,还讲解了这些军歌创作的背景和产生的效果,擅长音乐的刘副指导员手持小提琴,边讲解边拉琴。一堂从未有过的音乐鉴赏课让战士们听的一个个张大了嘴,乐开了花,气氛十分活跃,许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军歌大家跟着琴声一起唱,一曲曲雄壮有力的军歌唱得战士们血脉喷张,群情激昂。 

       从那以后,刘副指导员的课就成了最受欢迎的,站岗执勤的战士宁可换岗也要去听课。于是,刘副指导员趁热打铁开办了音乐培训班,将那些有音乐细胞和爱好的战士组织起来学习,战士们各自携带自己心爱的乐器参加培训班,集中那天,食堂又一次炸开了锅。

       战士们有的提着和刘副指导员一样的小提琴,有的提着二胡、吉他,还有的拿着笛子、口琴,甚至还有人拿着葫芦丝、排箫、手风琴。呵呵,几乎什么都有,而更多的战士虽然什么乐器也没有,但也希望学习,有的干脆就像看演出似的坐在后面观看。如此热闹的氛围还吸引了包括连长、指导员在内的其他连里干部。

       当刘副指导员让每一位会乐器战士一一上去展示自己的才能时,气氛达到了高潮。有的还真不错,吹拉弹都有模有样,赢得了阵阵掌声,有的显然还很稚嫩,原本就不太会,再加上第一次有这么多人观看,紧张的跑调的、忘谱的样样都有。然而,没有人嘲笑,更多的是喝彩和鼓掌,就如一位吹笛子的山东战友跑调后照样咧着嘴乐呵呵地说:“俺们就是图个痛快,要不你也来试试?”

       我也在战友的欢呼声中掏出口琴来了一首《再见吧,妈妈》,引来许多战友跟着一起唱。

      听完了战士们水平高低参差不齐的演奏后,刘副指导员笑眯眯地说:      “我请示了连长和指导员同意,我们连正式组建战士演出队,今天参加演出的都是队员,以后还要不断壮大发展,大家说好不好?”

      那一刻欢呼声、喊声,甚至跺脚声,在简陋的油毛毡屋里爆炸,就差掀掉屋顶。

       后来才知道,咱这位副指导员的确来历不一般,参军前就是县文工团的演奏员,原本在上级机关任职,是自己主动要求下连队锻炼的。

       从那时起,连队专门安排时间固定进行演出队排练,空余时间,许多战士不再胡侃海聊了,而是静心钻研乐谱和演奏技能,就连少数刺毛的兵也一改臭毛病,安静地学起乐器。有一个城市新兵入伍后对艰苦的海岛环境缺乏准备,一直闹铺,看到战友们学吉他也来了兴趣,当写信告诉家里说要学习吉他,需要家里给寄钱购买吉他时,家里二话没说,立刻邮寄汇款。可海岛非但没有邮局,更不可能买到到吉他,趁出差机会,我和刘副指导员出岛替他取了钱,还买回了盼望的吉他。当我和刘副指导员一脸风尘的把崭新的吉他交到他手里时,这名出名的稀拉兵热泪盈眶,发誓要改变自己,当一个好兵,那一幕我记忆犹新。 

       每当夜幕降临时,在营区后面的海滩边,我们的演出队又开始训练了,尽管是晚上,然而一轮高高悬挂在头顶的明月,依然把这里照亮,加上岗亭上的两盏大灯一开,如同白昼。 

       从开始稀里哗啦的一片嘈杂之音,到慢慢磨合,战士们的演奏水平日益提高,那渐渐优美的琴声在海岛上萦绕、飘荡,不仅吸引了我们连的战士,就连附近其他部队的官兵和当地渔民也自发前来观看,还觉得不过瘾,纷纷向上级反映希望组织演出。于是,上级一个电话下达要求国庆节正式组织演出,到时候,上级首长也要来观看。

       这下全连实行了总动员,全力以赴确保演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那些没有演出任务的战友主动替担任演出的战士站岗执勤,没有人有怨言。连里还每周六晚饭后在海滩上进行集中排练,邀请战士当观众,提意见,出主意,目的只有一个,确保以崭新的精神展现我们的风采。

       那阵日子,刘副指导员是最辛苦的人,就像带着一群姗姗学步的孩子,又当爹又当妈的,硬是带领着一帮没有音乐基础的大兵,整出了一个半小时的节目,而且有模有样。

       演出那天,在军港码头的广场上,几乎全岛官兵和驻地老百姓都来了,以往寂静的小岛变得格外喧嚣和热闹。

       经过几个月近乎痴迷和投入,我们的战士演出队正式开始了。各种器乐合奏、独奏,加上什么山东快板、男生小组唱等,显得丰富多彩,还真像那么回事。我也和另外三名战友组成的口琴四重奏《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也赢得了热烈的欢呼声,那种被无数羡慕的目光包围的感觉真享受。

       刘副指导员更是整台晚会的绝对主角,他常常是手持一把小提琴,既是主持,又是音乐普及员,简单介绍即将演出的曲目的音乐背景和特点,随后他还站在中央,一边拉着琴一边当指挥,这独一无二的风格特别新颖别致。最后的高潮是在他的小提琴独奏中,他以一曲《金色的炉台》开演,那流畅、抒情的旋律,舒展优雅的动作,半眯着眼睛的陶醉样,让全场分外安静,那琴声越过高山,飘过海洋,流淌在战士的心田,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四十年过去了,依然清晰可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会拉小提琴的刘副指导员有一日来到我们的连队,从此,以往寂静的小岛变得格外的热闹,蓝色的海洋也多了几许生机。艰苦环境、枯燥的生活、繁重的训练和紧张的工作,所有的辛苦让常人无法找到丝毫的快乐,但作者通过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由内而外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军人的可爱而又生动的形象。好文。编辑 佩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