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龙书金主政新疆四年的黯然结局(二)
二、文革背景下的新疆“新老班长”不和之音
1968 年8月,龙书金取代已经在新疆主政16年、进疆20个年头的王恩茂,成为自治区和军区的一号人物。同年9月5日,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龙书金又出任革委会主任,实现了党政军领导权集于一身。在新疆军区党委向党中央上报的《关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中,列举了自治区革委会常委名单,龙书金任主任,排名第一,王恩茂虽然和赛福鼎、裴周玉、李全春、杨立业、胡良才等9人为副主任,但排名却在第11位。
龙书金作为一个“外来户”,尽管带有毛主席和林彪的“尚方宝剑”和“护身符”,尽管在战争年代他作战勇敢、屡立奇功,但在新疆这片幅员广袤的土地上不可能一帆风顺,真正打开工作局面既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
除去新疆社会问题、民族关系、边防管理、苏军蚕食之外,摆在龙书金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面对和越过王恩茂及其在新疆无以伦比的影响力。即使王恩茂的姿态很高,全力支持龙书金,但上任伊始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顺利。外部有来自苏联不断增大的压力,内部有来自旧格局的阻力无处不在,甚至在来疆初期出现了部队调不动、说话不算数、工作难开展等情况。
作为新疆的“老班长”王恩茂,他的二军对解放新疆、建设新疆的卓越贡献,仅次于王震,后期在新疆的影响力更是功勋卓著、无人能比。
王恩茂:江西省永新县禾川镇北门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永新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部长、县委秘书长,1933年,担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同志的秘书。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中共湘鄂川黔、川滇黔省委秘书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旅政治部副主任、旅副政治委员,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一支队副政治委员,湘鄂赣军区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三五九旅政治委员,吕梁军区政治部主任,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二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疆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王恩茂受到林彪、“四人帮”集团迫害。1975年,经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他被调到南京军区任副政治委员,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1981年,党中央决定王恩茂重返新疆工作,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兼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4年,王恩茂又兼任兵团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第6届、7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届、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1届、12届中央委员,第1届、5届、6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3月,王恩茂离开全国政协领导岗位。2001年4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49 年2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部队编制的命令》,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所属各纵队改为军,旅改师。这样二纵改称二军,下辖的四旅改为四师,三五九旅改为五师,六旅改为六师。据《王恩茂日记》记述,二军在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28 次战役,229 次战斗,解放县城96座,歼敌121877人,其中俘敌92071人,毙伤26016 人,敌人起义数万人,还徼获大量军械、物资,行程达25000多里。
1949 年6月,第一野战军成立四个兵团,王震任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二军由郭鹏任军长,王恩茂任政委。这也是进军新疆、解放新疆的绝对主力。
1949 年10 月,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声令下,王震率领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二军、六军向新疆挺进。六军由罗元发指挥,担负进军北疆任务,主要以空运、车运和骡马开进为主,而二军的进疆征途则艰苦卓绝了很多。二军辖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和直属炮兵团、教导团、工兵团等共约4.2万人,从两个方向进疆: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率主力自酒泉、玉门出发,经哈密、吐鲁番先后进至焉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阗(今和田)等重镇;有两个团自敦煌沿简易公路直插若羌、且末,另有工兵团和第五师一个独立团进驻和控制北疆的精河、博乐和承化(今阿勒泰)、福海、布尔津、黑油山、和什托洛盖等地。在车运能力不足,油料、器材短缺,无法按方案行进的情况下,他们果断决定徒步进军,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顺利到达阿克苏、和阗、且末、喀什等战略点位,创造了多项史无前例的行军纪录,为解放新疆立下了汗马功劳。随即又抽调部队进军西藏阿里,进藏先遣连和先遣支队付出了巨大牺牲。解放新疆算得上这支部队的第三次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完成解放新疆的伟大使命后,1949 年12 月,以第一兵团机关为基础组建了新疆军区。1953 年4月,二军、六军相继被撤销番号,二军军部改编为南疆军区。1953 年,王震因身体原因上调中央,时任新疆军区第一副政委兼南疆军区政委的王恩茂开始了第一次主政新疆的辉煌生涯,直到1968 年8月,他一直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长达16 年。
对新疆来说,王恩茂不仅仅是一个姓名符号,而是一种时代标志。伴随着王恩茂的长期治疆,原二军的一大批将领也先后走上了军区、军、师级重要领导岗位。
龙书金主政新疆后与王恩茂的关系并不融洽,或者说“新班长”与“老班长”之间并不融洽。龙书金主持新疆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十分吃力。
对于自己刚来新疆时的处境,龙书金在1972年离开新疆前所作《我所犯严重的方向路线错误的检查》中,曾经谈到:
我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出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拒不执行毛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学风不正,党性不纯。这集中地说明自己对毛主席和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缺乏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第二个方面就是从个人主义的私心杂念出发,找靠山,主动靠贼船、上贼船,寻求支持,跟人不跟党,跟人不跟正确路线,不能坚持光明正大的党性原则。第三个方面,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我之所以长期扭住王恩茂同志的错误不放,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对王恩茂同志对我初到新疆时的态度总是放不下。我是农民出身,思想上有浓厚的小生产者的狭隘性,缺乏无产阶级的胸怀,缺乏无产阶级的政治风格和远见,缺乏大公无私的精神……
在对待干部问题上,犯了宗派主义错误。我常错误地说:我没有干部,人手不够。实际上有大量的干部放在那里,有些同志很有工作能力,德才都不错,就是因为文化大革命中有些错误,就不正确地使用。过去有的同志对我抓住“两个主义、一个王国”不放的错误做法,提出过很多的意见和批评,有的同志进行了抵制,当时,我曾经认为这是对我的不尊重,不支持,是要赶我走。
……
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当时新疆的情况原本就比较复杂,再加上铁列克提战斗失利这根导火索,班子内部的矛盾变得更加公开化、尖锐化、复杂化。
【编者按】持有尚方宝剑的龙书金,是自治区和军区一号人物,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取代了在新疆主政16年、进疆20个年头的王恩茂。原本应该顺风顺水地开展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上任的“新班长”只能在“老班长”的阴影下开始工作。与其他章节一样,本章采用由点带面写法,将主角与配角的各种资料呈现文中,这使有限的文字内包含了无线的内容。推荐阅读。编辑:青梅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