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二十七、炮兵科长和他的摄影师儿子(下)

作者: 黄爱民 点击:1152 发表:2021-02-02 14:17:02 闪星:9

                                            二、关于儿子康康

       儿子康康如今是浦东乃至上海颇为有名的摄影家,他那标志性的大胡子非常有艺术家气息,站在你面前,恍然间仿佛齐白石转世一般,让人印象深刻。

       我非常好奇的是,康康作为部队大院长大的军二代,有着那个年代共同成长的经历,去过农场当过知青,去过部队当过兵,又进入工厂当过工人,可谓集工农兵于一身,可是他最终却走上了一条执着的艺术之路,不仅取得了不凡的艺术成就,而且把摄影作为终身的职业。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着魔,在摄影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底,这是我急于想要知道和了解的。

       康康的成长道路充满艰辛,小时候跟随父亲去了江苏建设兵团,在艰苦的苏北农场度过了青少年时代。高中那年兵团撤销了,他又一次随父亲回到了周浦的部队家属大院,然而一年多后他高中毕业,又回到了江苏大丰的海风农场,成为一名上海知青。

       凭借着对农场熟悉的优势和能吃苦的表现,康康在农场干得非常出色,被推上了事务长的岗位,那年征兵开始后,他一路体检政审过关,以为可以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军人时,却没有接到入伍通知书,他,被人掉包了。当他找到父亲,希望父亲出面找找老战友,要回本属于他的光荣梦想时,父亲却淡淡地告诉他,一切都要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于是,他默默回到农场继续当他的知青,直到又一个寒冬腊月的季节,他才终于又一次有惊无险地如愿穿上了向往已久的军装,只不过这一次是,农场领导喜欢他,舍不得他走,扣押了他的入伍通知书。

       说起如何走上摄影之路的,康康深情地回忆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难忘记忆。

       康康说,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照相机,那是他家住在上海南汇县周浦镇圈门街22号,楼上邻居舅舅带来一台135型号的照相机。那个年代照相机可是个稀罕物,康康为了触摸一下照相机,不惜穿上父亲过膝盖的中山装,拿腔拿调地拍摄了一张中山装照片。几天后当他得到了两张一寸照片的时候,欣喜了好一阵子,从此一颗摄影的种子在他的心头生根发芽。

       1977年初康康应征入伍,来到吉林省沈阳军区空军某部服役。当他凌晨四点从哨位上下来时,恰好此时营房前的山腰上,挂着一条白色的晨雾,像一条洁白的哈达环萦绕在山间。见情美景,康康看得如痴如醉,他非常渴望能够把如此美妙的景象定格,于是他大着胆子向部队宣传科干事借用海鸥4B照相机,又向战友借了一台虎丘牌135照相机,兴冲冲地拍摄了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人生第一张艺术照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1980年康康服役期满回上海后,在家人的支持下,花了202元钱购买了他人生第一架照相机——海鸥4A方镜照相机,从而开始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摄影之路。1983年他发表了反映所在的工作单位上海前卫机械厂生产的第一台灌装机的新闻照片,这是他的名字第一次见报,欣喜万分,更加欲罢不能。

       为了提高自己的摄影创作能力,康康先后报名参加了复旦大学新闻摄影培训班、著名摄影家薛宝琪老师开办的摄影夜校和北京清华大学高级摄影进修班。尔后他选择北上,到中央电视台所属的华业公司担任专业摄影师。经过两年的磨炼,更确信他对摄影的热爱和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信念,在专业摄影的道路上迈出坚实地步伐。

       回到周浦后他又挑起了振兴周浦摄影的重任,出任周浦摄影协会会长。九十年代加入上海摄影家协会,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金桥画报》首席摄影师,同时还兼任多家中小学校和老年大学的摄影老师。

       如今的康康,不仅用镜头记录人生,用镜头承载快乐,更用镜头捕捉时光的瞬间。他那标志性的大胡子,加上高大的身影,几乎成了周浦摄影界的代名词,他在周浦这块父辈们留下光辉军旅岁月的热土上追逐梦想,享受光影的无穷乐趣。

       回想起自己走过的摄影之路,康康感慨万千。他说,从事摄影四十年了,家中最值钱的就是照相机,对摄影的那份热爱从未减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感到自己已经离不开摄影了。年少时有过许多美好的梦想,唯独摄影的梦想离自己最近,彷佛就在我身边,也因此当他在企业面临转岗时,第一个想到的职业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照相馆,圆自己的一个摄影梦。

       随着年纪的增长,康康慢慢将自己的拍摄重点放在拍摄身边人物,拍摄古镇周浦上,经常骑着摩托车,围着周浦用镜头记录着这个伴随自己成长浦东“小上海”的风貌与变迁,让那些流淌在岁月里的难忘记忆,在他的生命里积淀,成为一种永恒,一种有生命力的延续。因此,他或是一位摄影家,也或是一位历史保护专家,更或是一名摄影普及教育家。然而,他更愿意听到的赞美,或许依然是军人子弟或退役老兵的称谓。这,才是他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冬至前夜,康康给我发来微信,告诉我,昨晚他做了一个梦……

       他深情地说:“昨日是冬至,天亮前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在家门口遇见了父亲,他老人家永远是那副乐呵呵的样子……

       2020年的清明节,周浦烈士墓改造,故未能去祭拜父亲,打电话联系,冬至周浦烈士墓正式开放。我开车去吉祥里接上母亲一起祭拜父亲。虽然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却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中,父亲大人我们梦中再会……

       父亲生前唯一的遗憾是未能出一本自传,意外的病魔夺走了父亲的生命。如今,当年我们大院子弟、军旅作家黄爱民弥补了我和父亲的缺憾,在此深表谢意,相信父亲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康叔,您的一生有过无数辉煌与荣耀,您与世无争的品行留给了您的儿子康康。

       康康,你没有辜负你的开国老兵父亲康述尧的期望,你手持长长的照相机,把自己的足迹融入了生命,放射光芒。

       致敬,这一对父子兵;致敬,曾经的大院父老乡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读这一章,不能不重提上期作者所写的那个炮兵科长对儿子总是要求,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为自己谋私利,一切都要靠自己。孩子成长怎么样呢?这一章集中叙述炮兵科长的儿子康康的成长经历。在人生的路上,康康作为军二代,其经历集工农兵于一身,却选择了自己从小就热爱的照相机,成长为“浦东乃至上海颇为有名的摄影家,九十年代加入上海摄影家协会,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金桥画报》首席摄影师,同时还兼任多家中小学校和老年大学的摄影老师。而面对这一个个标签,康康更愿意听到的却是军人子弟或退役老兵的称谓。父辈与世无争的品行在其儿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彰显出周浦大院形成的军人作风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推荐阅读。 编辑: 溪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