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团长律师》读后感选编

作者: 张志鹏 点击:3208 发表:2021-01-12 23:10:46 闪星:18


老兵杜金: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年轻志壮时,志鹏在司令部,我在政治部,天天一起早操,一锅吃饭,常常一会议室开会。他是我们同年兵的骄傲,能干,学得快,上手快,提拔是最早的。

  志鹏从司令部参谋任命为边防6团副团长,当时是我们这批兵的骄傲!记得那时我调到北疆军区宣传处,听到了以后高兴了一阵子。

  读了第六章《团长律师》,又一次感动,读来仍然是亲切又惊心。

  司令部的同志在经常工作斗争在边防一线,与苏边防军直接军事斗争,经历许多生死考验。尤其是任边防团军事主官,常常面对敌人,更是复杂惊险,志鹏是经历各种考验的。我们政治部的干部相对平稳许多,有时候下边防只是和战友打交道,不会直接面对敌人。

  记起我下边防站到禾角克,一次乘解放卡车到博乐买菜,到边界线后两条路,一条是巡逻路,可以直到阿拉山口站,一条是靠里边的路,但要绕道,远几十公里。带队的司务长请示我走哪条路,因为我是机关来的“首长”,我当时头脑简单,就决定走外边的巡逻线,可是没考虑到,铁列克提事件之后,我军从未走过这条巡逻路了,是很敏感的地区。

  当时行进还不到一半的路程,苏军从后面追来两辆戛斯69巡逻车,在松土带那边巡逻线上步步紧随。我们只有四个人,都带着武器,子弹上了膛,情况很紧张。越是急越出事,卡车散热器开锅了,100度指针,又是顺风,只好转头停车,打开车盖子散热,然后再走。司机照顾车,我们三人下来卧倒,爬在车下,手扣在板机上,身上冒汗,心呯呯跳。苏方十几名军人也都下车卧倒在对面,互相对恃着,虎视眈眈,很紧张。等车子温度下来些,调头再开。就这样,开开停停,汗就出了干,下车卧倒再出汗,记不清多少次,开了半天才到阿拉山口站,苏军的车也走了。阿拉山口的官兵出来接我们说:三年多没走这条线了,你们真胆大。

  这件事回到边防站沒有讲。

  转眼几十年了,还能体会志鹏他们在边境线遇到苏军的心境。

  书中的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是我熟悉的战友和首长,读来异常亲切。从步校勤务连到向阳营,从英雄塔斯提到铁列克提,从禾角克到北四站,那些地方那些战友,那些艰难那些快乐,就在眼前。共和国的守边历史,就是这样写成的。

  中华农家的传统,耕读传世,艰忍不拔,自幼倍受磨砺,志鹏和我们这代人的少年真是从穷苦中渡过的。难能的是,志鹏客观的看待,把穷苦放在国家大背景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基础和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封卡。当今的“方方”们却截然相反。

  志鹏战友的自传回忆,从流畅的文字中,读出泥香莽草,玉兰芝芳,电光火石,戍边战场,生死战友,绵绵情长。人生跌宕,人间烟火,香甜苦涩,尽尝尽赏。一部战士的典型记忆,一部军人的奋斗戍边历程,一部平民的酸甜苦辣菜单,一部人生的百科记录,一部民间的立功立德立言全书。

  ……

 

 

老兵贾喜祥:

  张志鹏同志的回忆录《团长律师》这篇纪实文学写的太好了,他在文字处理、语言风格以及内容表述和写作手法上,都表露出不凡的才智和深厚的文学功力,作为一名业余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如此份量的作品实属不易;特别是在律师十八年中,作者在行业规则、专业理论及工作实践中所表现出的高智商和取得的出色业绩,更是让他人望尘莫及,文内每一篇章编辑都一一加了按语、作了精彩的评说,言简意赅精准到位。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我和作者同在一个年代、又同在新疆塔城当过兵,整篇读过之后,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涌动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感受。

  张志鹏同志的作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通篇充满着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他用过人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和永不退缩、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及做事风格书写了精彩的人生篇章 。文內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奋斗轨迹与成功之路更是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內容情节虽然波澜不惊,大多都是作者的亲历和生活的真实记录,确切的说应是催人奋进的励志篇!如果说作者的初心是为了记录回放自己的人生轨迹,充实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在无意之中给读者指出了一条书写人生的成功之路!读到最后终于明白了张志鹏同志入伍两年提干、27岁飙升副团、50多岁考上律师的奇迹缘由。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纵观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必定要走过一条充满艰难曲折的登峰之路。不得不承认,张志鹏同志确有先天的过人之处,无论从那个方面都比常人优秀的多,他聪明、好学、上进,青少年时就崭露头角,成为那个时代同龄人的姣姣者,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拼搏、没有永不言败和孜孜不倦的精神,他就不可能创造出特别是退休后的人生奇迹。

在年过半百知天命的岁月里,通过艰辛的奋战,竟然通过了让人望而却步的法学大考,取得受人仰慕的律师资格证书,在法律工作岗位上发挥了热能,取得了优异的业绩!

  此文让人称赞的亮点还在于张志鹏同志对战友对烈士那颗赤诚的心。在繁忙的工作中,在花甲之年,他扔下工作不辞辛劳,自筹资金自寻门路,为当年的战友、烈士及亲属四处奔波、呐喊和捐助,千方百计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成功的组织了悼念铁列克提事件50周年活动,完成了边防军人、退役老兵和英烈亲属们多年的心愿,对昔日的战友和烈士们也是一个最好的交待。

  感谢银河悦读网编辑转载如此优秀作品,让读者体验浩瀚银河、享受悦读无限。

  ……

 

 

老兵曹学成:

  2019年8月13日,我参加了志鹏战友组织的纪念中苏铁列克提战斗50周年祭奠烈士活动,又一次来到牺牲战友丁西年的墓前祭奠他。我与铁列克提战斗中牺牲的丁西年烈士是同乡,我俩1968年2月从甘肃省永昌县一起入伍。丁西年是永昌县胜利公社河西堡人,入伍前是孤儿,1953年在他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其母带着他和8岁的姐姐改嫁到大寨子大队张姓人家,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1年,丁西年的母亲和继父因生活极度贫困病亡,不久姐姐也病逝。丁西年就成了吃百家饭的孤儿,每天给村里人家干一天活才能吃上一顿饭,因他无住房,冬天也无棉衣御寒,只好在生产队食堂的炉子后边取暖睡觉。1968年征兵时,大队支书黄万祥把他推荐给部队接新兵傅良金同志,入伍到新疆昭苏骑兵独立营2连5班战士。1968年11月换防到塔城骑兵营。我当时是营部食堂给养员。

  战前的1969年8月11日晚上,我已经休息,丁西年来到宿舍说:“学成,我是夜里12点流动哨,等一会就该上岗了,现在很饿,有剩饭给我盛一点。”当时给他盛了米饭炒韭菜。丁西年边吃边说:“学成,明天我们就要去边防打老修了,我怕到时候子弹不够用,你有子弹给我些。我是孤儿,家中什么人都没有了,如果我牺牲了,请你一定要常来墓前看看我。” 

  我劝他说:“你就放心吧,也许打不起来,如果真打起来有的是子弹,战斗时你注意安全,不要乱冲锋,一定要听从范进忠连长指挥,他军事素质高、人也好,你不会有事的。”饭后丁西年看一下手表说换岗时间到了。他当时戴着一块上海牌彩色手表,走时我拿给他20发半自动步枪子弹,这也成了和丁西年的永别。

  1969年8月13日战斗中丁西年系右路掩护组机枪手,牺牲时23岁,追认中共党员,追记二等功,安葬于新疆托里烈士陵园。 

  战后,部队派人到烈士家乡将遗物送交给烈士的亲人,丁西年是孤儿,国家补偿每名牺牲烈士亲属的154元抚恤金和遗物无处可送,其实,丁西年除了几件旧衣服,唯一有价值的就是那块上海牌手表,那是丁西年当兵一年多时间,从每月几块津贴钱中积攒下的,买表时钱不够,又从战友处借了30元才如愿购得,平时丁西年非常爱护,买了彩色保护膜贴在表面上。最后丁西年那块上海牌手表被塔城步兵第四营营部书记保管着,不知道被移交了多少任……

  丁西年牺牲后,我在部队时每年都去他墓前祭奠。2019年8月13日,丁西年牺牲50周年之际,我又一次从从甘肃省老家,前往当年丁西年牺牲的战场忠勇山和安葬地新疆托里烈士陵园祭奠他,信守着半个世纪的承诺和对战友深深的怀念之情。

  我也感谢志鹏等战友组织的这次活动,了却了战友们五十年的等待,五十年的心愿,足以告慰逝去的战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张志鹏自传体回忆录《团长律师》--我的四个十八年,在银河悦读网连载受到了读者极大的关注,特别是曾经守卫过北疆边防的军人,被书中真实的回忆深深地震撼,现选编部分老兵的读后感受,他们感慨:文中的情节都如军中岁月的再现,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军营,作者真情实感的记录,把曾经的军人又带回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特别是古稀之龄老兵曹学成,参加纪念中苏铁列克提战斗50周年祭奠烈士活动时的心境,读来让人泪目、震撼心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