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二十四、吴淞独立营的点滴

作者: 黄爱民 点击:5524 发表:2020-11-27 09:30:28 闪星:9

        吴淞: 明、清以来一直是海防与江防要塞,位于上海市区北部黄浦江与长江汇合处。与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等隔江对峙,扼守长江主航道翼侧,是上海通海的咽喉。早在明洪武十九年就设立吴淞江守御千户所,清朝顺治年改为“吴淞营”, 1840年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守卫吴淞,血染台湾。吴淞历来为上海市门户,有着百年历史,是上海重要的外贸港口和军事要地,曾为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场,尤以“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闻名。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成立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5月28日,根据第三野战军下达的《淞沪警备命令》,成立淞沪警备司令部,领导指挥第20军、第26军、第27军、第30军、第33军及特种兵纵队担任上海市区、吴淞要塞区及各郊县的警备任务。

       1955年9月长江口要塞区成立,由父亲所在的公安第15师改编而成,隶属于上海警备区。

       说起吴淞独立营的历史,当于守备一师的历史密切相关,一直以来,吴淞都是以海军为主,是我国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曾经以吴淞要塞区为主,归属华东军区海军,后改称吴淞水警区,在吴淞口一带驻有海军舰艇和岸炮部队。

       六十年代原公安十五师改为守备一师后,师部由浦东高桥移迁至南汇周浦,根据部队驻防和应对吴淞区的战备需要,将当时在吴淞区所辖范围内的月浦、淞南、殷行、张庙、高桥中兴镇,以及场中路、江杨南路、何家湾、泰和路西等一带浦西和浦东两地的各陆军部队统一整合为吴淞独立营,意在强化统一领导,平衡吴淞地区军事力量的对比,彰显其重要战略要地的作用。

       据部分一师老兵和子弟回忆,当年吴淞独立营营部就是今天同泰北路上的上海警备区预备役高炮师第一团团部。

       对于独立营的建制问题,网上各种说法均有,资料显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解放军步兵营出现甲种、乙种两种编制,甲种营建制为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炮兵连。乙种营一般只有两个步兵连和一个炮连,但在接到动员令会迅速扩充为拥有五连制的甲种营,这一建制到八十年代才被取消,我以为这或许就是独立营建制的缘由和基础。

       通常来说,独立营实际就是不直接隶属于团级单位管理,直接隶属于师部管理和指挥的作战单元。其一般都担负驻地及附近地区的守备任务,所谓独立的编制就是意味着可以跳过原有的上级,直属更高层级的上级。

       对于独立营的级别也各有看法,大多数说,虽然是叫独立营,但是级别仍然是营级单位,也有说可以根据需要扩充到团级。七十年代时,我们师部家属大院的子弟何建军和叶国庆的父亲调任吴淞独立营任营长和政委,他们家也随之搬迁到吴淞。一些一师老兵告诉我,其实吴淞独立营只是习惯叫法,好比崇明四团、横沙五团、川沙六团、一个意思,规范的应该是守备一师直属部队,是直属于师部领导和管理的一支守备部队,因其驻守范围和营部在吴淞而俗称吴淞独立营。

       叶国庆是我中学同学,我们从小就一起长大,当他家搬到吴淞时,我们曾经一起照过合影,至今都保留在彼此的手机里,弥足珍贵。国庆父亲叶绍发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提干,曾担任过连队指导员、营党委委员,守备第一师直属部队政委,也就是吴淞独立营政委,当时还是守备第一师师党委委员,后陆续出任黄浦区人武部副政委、杨浦区人武部政委。

      吴淞独立营营区最有影响和价值的,当属位于吴淞塘后路109号吴淞守备营区内炮台抗日遗址,这里的炮台遗址始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当时安置了12英寸口径,800磅炮弹膛炮。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又增设了8英寸口径后膛炮2门,后又增4.7英寸口径炮2门、6英寸口径炮1门,均后膛式快炮。到了民国二十年(1931),共有11门炮,民国二十一年(1932),“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该炮台被日军炸毁。后由吴淞独立营现任部队在原遗址上新建“吴淞古炮台”,占地约1500平方米,将刻有“平夷靖寇将军”的古铁炮,安置在中心的大理石平台上。1984年3月被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2014年4月升格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同样在该营区拥有一座标志性的制高点,当地百姓俗称“吴淞炮台”,虽然这座假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处于战备需要人工建造的,里面均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安放有大炮,于长江两岸的横沙五团、崇明四团、高桥高炮团形成立体火力网络,完全可以封锁长江口、乃至更纵深的东海区域,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当年乘船从吴淞口经过时,总会看到这座如今已经郁郁葱葱的山峰,耸立在江边,被很多人误以为这就是永乐皇帝命名的“宝山”御地处,实则不然。

       如今,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一座非常漂亮的湿地公园,而公园的土地也是归属部队,为了支援地方建设,租借给宝山,改建为湿地公园,为昔日这块燃烧的土地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

 


【编者按】 《守备一师和他的大院故事》发到第24章,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描写守备一师吴淞独立营,呈现出吴淞的过去和今世,特别是作为战略要地,早在明洪武十九年就设立吴淞江守御千户所,清朝顺治年改为“吴淞营”, 1840年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守卫吴淞,血染台湾;吴淞作为上海市门户,又是上海重要的外贸港口和军事要地,曾为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场,尤以“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闻名。上世纪六十年代原公安十五师改为守备一师后,为便于协防,组建独立营,作者又将独立营的特点、任务及与其他编制的区别进行了详尽的叙述;接着对吴淞炮台的延伸和和当代人物的穿插,使文字显得愈加丰满,通篇充盈着历史性、资料性和可读性,特别是对吴淞与独立营架构的了解提供了详实的资鉴。特推荐阅读。 编辑: 溪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