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记忆中的妈妈

作者: 香磨山人 点击:918 发表:2020-11-21 17:05:07 闪星:2


第十六章  教我学会纺石棉

 

1961年,我的五弟也上学了。家里同时供一个中学生和三个小学生,负担不算轻啊。在昏暗的油灯下,在爷爷有趣瞎话的伴随下,我们和妈妈摇着嗡嗡的纺车,在编织幸福的梦。

 

这年秋天,我上了中学,五弟铭学上了小学。家里同时供四个学生可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妈妈在这时到街道石棉厂纺石棉了。

纺石棉和纺棉纱差不多。只不过纺的线要粗一些。这活干起来就是埋汰,灰尘大不说,还呛人。不过,能找到这么个增加收入的途径还是挺不容易的。所以妈妈就顾不了那么多,每天起早贪黑的忙起来。白天妈妈到车间纺。车间就在我们的院子后边,没事时候我还到那里去过。

一架架纺车嗡嗡的响着,车间里弥漫着呛人的粉尘。妈妈和我那些阿姨们一个个带着口罩聚精会神忙碌着。白白的细细的粉尘挂在她们的身上,脸上和眉毛上。妈妈开玩笑的说,她和那些阿姨都是白毛仙姑。

妈妈白天还要做三顿饭,所以每天干活的时间不多。一个月下来只能得到30多元的工资。为了多挣一些钱,妈妈晚上就在家里加班,一纺就纺到深夜。

那时,我们家除了厨房只有两间屋子。爹爹和妈妈在里屋住,爷爷和我们哥五个在外屋住。为了不让纺石棉的粉尘呛着我们,妈妈用白纱布做了个布罩挂了起来。这个布罩就像蚊帐似的,不过比蚊帐大不少,这样妈妈纺起石棉来粉尘就不会满屋里飞。

开始是妈妈 一个人纺,后来三弟铭志和四弟铭华也学会了。不但放学写完作业白天跟着妈妈纺,晚上他俩还能纺一阵子。看到弟弟都能帮妈妈干活挣钱,我这当哥哥的当然也不能落后啊。我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学纺石棉。

不纺不知道,一纺才知道这活儿实际做起来感觉很不舒服。坐在纱布罩里发闷不说,带着厚口罩也不能挡住所有的灰尘。一些特别细小的粉尘能透过几层口罩布钻进人的鼻孔里,纺个把小时你就得摘下口罩用手清清鼻孔里的灰尘,不清理你就非咳嗽不可。等干完了活,口罩外面挨着鼻子呼吸的地方是一大块黑黑的灰,眉毛上挂着一层白白的粉尘。爷爷看到孙子这般模样,笑着说我的孙子成了白毛男了。

通过纺石棉,我们哥仨才知道妈妈劳动的艰辛。所以那时我们哥几个从不乱花一分钱。等我和铭志铭华都学会纺石棉以后,妈妈又做了一个纱布罩。这样吃完晚饭后,两架纺车就嗡嗡的摇了起来,铭志纺的比我的质量好,他有时就换妈妈的班,我和铭华纺的质量差一点就只能纺自己的。

每当我和铭志纺起石棉的时候,就央求爷爷给讲瞎话儿。所谓瞎话就是过去说书人讲今比古的那些故事。爷爷的故事可真多,记性也真好。爷爷讲的有声有色,就像说书一样。头一天没讲完的,第二天还能接茬讲。这对一个没有文化的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那一年多,我们从爷爷那里听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像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八仙过海、天仙配、孟姜女哭长城、姜子牙直钩钓鱼保周家王朝八百年、朱买臣马前泼水等等。

其实,那时爷爷不光给我们讲这些,还给我们讲了好多好多积德行善的故事,爷爷讲的心术不正老天报应的故事我至今记忆在心。

爷爷说,过去有那么一个贪心的人,做买卖用秤杆子胡弄别人,大称进,小称出,欺骗了不少人,也攒下了不少不义之财。老天爷都气不公,给了他一个报应。一天,这个贪心人的独生子在炕上玩,挂在墙上的秤杆子一下子掉了下来,变成一条毒蛇钻进那个孩子的嗓子眼儿里,把孩子毒死了,让那个贪心人断了后。

爷爷还给我们讲了“攒下金钱追命鬼,交下朋友护身皮”、“老实长在”、“吃亏是福”、“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百十两行庄稼为强”、“要想日子过得好,得起三千六百个早”等人生哲理。

爷爷讲故事、说哲理的时候,我静静的听着,沉浸在故事的情节里,把那让人不舒服的纺石棉的活儿都忘了。爷爷的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和寓意深远的哲理犹如润物无声的细雨一嘀一滴的滋润着我的心田,教我作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个心要善、身要勤、行要端的人。

挂钟敲打9下,爷爷就不讲了,妈妈也张罗收摊。妈妈怕我们睡的太晚影响第二天学习。我和妈妈从纱布罩里钻了出来,开始打扫和洗脸,等忙活完了上炕睡觉就快十点钟了。

下月发工资时,妈妈象征性的给我和铭志几角钱。爷爷讲故事也有功劳,所以也有爷爷的份儿。

尽管那时我和铭志并没帮妈妈挣来多少钱,但是我们表达了儿子的心意。那时,妈妈实在是太累了,能帮妈妈干点活儿我们心里就非常高兴。

妈妈前些年参加一面坡镇人大代表的那次"豆选",就是这幅照片这样的场面。如果不是为孩子健康成长而离开一面坡镇,妈妈会到沈阳挨这些累吗?

历史没有如果,妈妈就是妈妈!1605949439216105.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纺石棉的活儿又累又脏,妈妈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孩子们读书,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先后教会了几个孩子纺石棉。妈妈教授的不仅仅一门劳动技术,更是一种勤俭持家的精神。爷爷的故事很丰富很生动。孙子们不仅享受了故事的精彩,更从中悟到了人生的哲理。推荐阅读。编辑:邵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