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六十二章 “摇”妻

作者: 纪萍 点击:1504 发表:2020-11-04 18:42:32 闪星:4

  微信这玩意儿确实好玩,可得留个心眼,否则会带来祸害,26岁的被害人小芳就是玩微信玩到了素不相识的帅哥李良那儿,结果玩掉了小命。

  甩掉发妻  微信摇婚

  80后李良看上去五官挺像孙红雷,不仅单眼皮小眼睛像,说话及神态也有那个范儿,死到临头了,还一脸的无所谓,属于独来独往的那种。

  李良与妻子付晓惠(化名)是高中同学,座位前后挨着,这小子第一次玩惊心是高二当班长时。当班长,不是因为成绩好守纪律,而是因为男生都听他的,有号召力,所以刺儿头当了班长。倩丽的付晓惠是公认的校花,李良高一时就追她,他说我想干的事就没有干不成的。高二时李良想外面去闯闯,自己辍学不算,还捎带了校花一起出走,他俩突然人间蒸发,两张课桌空位,女生们惊呼:要嫁就嫁这样的!李良为自己的“创举”沾沾自喜。第二年他俩结婚成家,婚后第5年,李良携妻子及一双儿女离开苏北家乡来到江南城市开了一家网吧,小日子还过得去。

  李良向表哥借了20万元,到赌场里放水(高利贷),结果血本无归。按借款协议今年6月得连本带息还给表哥40万元,李良说我这个人很讲信用,说到做到,否则很没面子,6月份还钱,就不可能7月1日还的。那阵子他网吧生意清淡,只能勉强维持一家日常生活,父亲病重正需要救命钱,朋友那里借不到,急火攻心。

  他想到了一亲戚曾因遭车祸获取保险赔偿金,电视剧里也看到过杀害亲属骗取保险赔偿的情节,何不利用投保来一夜暴富呢。开始他想将自己致残,结果下不了手,这就想到了杀妻骗保这一招。当然,要杀的妻子绝非当年的校花、他两个孩子的母亲付晓惠,得另找对象才是。那阵他心事重重,一项步步惊心的阴谋在他脑海里初见雏形。

  刚过元旦,李良以自己的名义购买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保额为100万元的意外伤害险,受益人为付晓惠。之后他三天两头找茬跟付晓惠吵架,决绝地提出离婚,春节前一周付晓惠无奈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离婚第二天李良即编造微信征婚:我前妻为大三阳,我三十啦,有房有车有店铺,身体健康,想闪婚生个健康的孩子!他摇了摇,摇到几个妙龄女子,聊了几句都不愿意跟他闪婚,再摇,摇到了28岁的沈佩莉,沈佩莉对相貌堂堂开着越野车的李良一见倾心,可她有丈夫有孩子,虽然承诺尽快离婚,但李良等不及,果断分手,沈佩莉死心塌地要跟他,多少次主动接近李良,都被李良断然拒绝。阿弥陀佛,沈佩莉逃过一劫。 

  这日刚离开沈佩莉,李良又举起手机摇了摇……这下摇到了26岁的本案被害人小芳。小芳看过面相,说是能傍上男人过好日子,正寻思这事呢,突然天边飞来一帅哥征婚微信,心想事成,不就是生个娃嘛,多大点事啊,当即答应闪婚。

  当晚李良提溜一大袋进口水果去见小芳。小芳对手持苹果手机、脚蹬耐克鞋、有两家店铺的李良很是满意,之后李良给她买了金项链钻戒,旧手机换成苹果5,出资给她考驾照,小芳之前交过几个男朋友可没这么大方的,嘿,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李良请小芳及同住的小姐妹一起吃晚饭,三天后小姐妹搬走,小芳让家人把户口本寄来,与李良相识第12天,李良开着他的现代商务车携小芳到老家县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李良的发小及同学沈晓伟同往,让沈与小芳有接触是李良的伏笔。

  李良一段婚姻刚了断,双方没深入了解就拍拖,如此闪婚你也敢,忒草率了。办理结婚登记当天回来,李良搬到小芳160多平米三室一厅的住处,小芳的弟弟宅男小峰也在此同住。李良认为小芳没有正式工作,租这么大房子,吃穿不愁,应该是靠花男人的钱过日子的那种女人,而且这么爽快地答应闪婚,男女问题上不会太检点,这就好办,要找的就是这样爱虚荣,贪财,情感上随意还听话的,他决定,骗保对象锁定小芳。

  利用贪欲  请妻入瓮 

  李良大把大把地在小芳身上扔钱,买钻戒金项链,旧手机换成苹果5,出资给她考驾照,小芳感觉李良出手大方,有底气;同时沈晓伟按照李良的吩咐不失时机地在小芳面前吹嘘李良有几家店铺,有巨额放债等等,小芳对李良的信任度不断蹿升。

  李良把离婚前购买的100万元意外伤害险的保单故意放在商务车头显眼处,小芳自然看到了,受益人是付晓惠,她吃醋了。第二天,李良即联系保险公司业务员上门服务,以新领的结婚证为依据,将受益人改为小芳。见机行事,乘小芳满心欢喜的时候李良以小芳的名义购买了保额为100万元的意外险,受益人为李良,小芳签名以表对新婚丈夫的爱。

  晚上,李良故意在家上网查看保险信息,勾引小芳对保险赔偿的贪念,他若无其事地跟妻子闲聊:我开车毛,怕出意外,多买点保险以防万一,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小芳对保险的欲望进一步萌发,第二天在她同意下李良在网上以小芳名义购买了保额为50万的综合意外险,受益人为法定受益人。

  李良承诺为小芳买辆车,这是小芳梦寐以求,既然要买车,那就也应该买份意外险,还是在小芳的同意下,李良联系保险公司业务员上门服务,支付2000余元保险费,以小芳的名义购买一份上海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意外险,保额为300万元,有效期一年,即在一年内发生被保险人意外死亡的话可以得到300万元的赔偿,受益人为法定受益人。几天后,李良联系保险公司将50万及300万保额的法定受益人改为“李良”。

  4份保险保额一共550万元的保险手续在新婚后一周内全部干净利索地完成了。

  据保险公司女业务员徐某回忆:他们购买保险的第二天我送保险单去,小芳一人在家,就随便聊聊女人的话题,她明显表露出新婚的小幸福,说到丈夫要为她买车时,很是兴奋开心……

  自戴绿帽子 合伙下毒手

  保险办理完毕后,李良将计划如此这般向沈晓伟和盘托出,指示他勾引小芳,与她发生性关系,做到随时约她都能到,这样才能下手;他言明杀死小芳后可得100万保险赔偿金,许诺给沈20万。虽然他这步棋将祸害发小一生,但他却对沈晓伟隐瞒了还有350万保险赔偿金的事实。

  沈晓伟自幼与“孩儿王”李良为伴,直到高中一直是同学,之后跟他出来混世界。沈晓伟说:我一辈子只听三个人的话,除了父母,就是李良。他能把校花搞到手,开网吧买了车,是成功人士,所以对他言听计从,是我崇拜的大哥,彼此是那种能为对方挡子弹的哥们。他认真听完了步步惊心的阴谋后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他认为,依照李良的周密策划是不会露馅的,他急于还债,应该出手帮他一把。

  李良与小芳新婚不久,应李良“邀请”,沈晓伟搬来与他们同住,李良对妻子说:晓伟烧一手好菜,让他来烧饭打扫卫生,免得你太累了!也不想想啊,谁听说过丈夫让自己的哥们当住家保姆伺候新婚妻子的?!开什么玩笑啊,可就这,小芳也傻不拉几的权当丈夫对她的好欣然接受了。

  同一个屋檐下,沈晓伟将李良编的缠绵暧昧短信转发给小芳,同时李良设计种种机会让他俩单独在家,沈晓伟约小芳看电影逛公园,帮小芳加粗金项链以接近讨好她,还不时给她零花钱,而这些费用都是李良“吃小亏占大便宜”的支付筹码。沈晓伟说:直觉上小芳并不真心喜欢我,很假,只是对我有所图,想我的好处,那我就顺水推舟,跟她演戏吧。李良、沈晓伟利用了小芳的虚荣贪财正把她往绝路上送呢。

  沉浸在新婚蜜月中的小芳在小姐妹面前显摆丈夫给买的钻戒、手机,她说不知为什么李良很少跟他亲热,也很少有性行为,即使有也是她主动。当初李良微信征婚不是着急要生个健康的宝宝吗,不干那事能造人吗?显而易见的疑问小芳没当回事,脑子灌水啦。她哪里知道,让新婚妻子处于性饥饿状态,为沈晓伟勾引她创造有利条件是丈夫的圈套。 

  不久小芳短信里称沈晓伟为“伟哥”,终于有一天,乘李良不在家小芳与沈晓伟滚到了一起,之后在宾馆又发生一次性行为。沈晓伟还按照李良的指示经常约小芳去西郊公园放风筝,散步,钓鱼,以便日后约她到这里顺当,每次约会聊天内容都由李良口述传达给沈晓伟,“每一步都按照我的预测进行得很顺利,如果哪一步不顺,也就不可能发展下去,正因为太顺利了,都没有让我犹豫的时间。”李良如是说。

  西郊区公园有一座水泥桥,桥面与大路衔接处大约两米左右没有护栏杆,事前李良查看了这个地方的治安摄像头方位,确定此处不在摄像头视线内,即决定选择此处推小芳下河,造成自己不慎溺水身亡的假象。他还下河查看了水深,应该能达目的。期间,李良将小芳的旧手机给了沈晓伟:用这个手机与她联系,不要用你自己的手机,等弄死她之后把手机拿回给我,就没人知道你跟她联系过了。这招让本来有些犹豫的沈晓伟下了决心。

  案发前一天的上午,李良带着小芳去狗市场准备给她挑只泰迪宠物狗,结果没挑到中意的,回来路上李良给小芳买了辆红色电动车,小芳哪里知道,这辆电动车将把她带到黄泉路上去。

  下午3时许,李良与沈晓伟碰头,旨意沈晓伟在小芳面前宣称“我喜欢到外面打野战(在野地里发生性行为)”勾引小芳晚上到公园后按约定下手。

  当晚,小芳开着新买的电动摩托车去赴沈晓伟的约会,临走之前她给在网吧上班的丈夫请假:我晚上与小姐妹一起聚聚的。李良心知肚明沈晓伟已经按计划约了小芳,他一阵紧张,旋即克制住情绪,平静温柔地回答妻子:好吧,别太晚了,早点回家啊!

  当晚9时许,沈晓伟带小芳到西郊公园散步,11时许,沈晓伟骑上那辆红色电动摩托车,小芳坐后座,到达小桥边时,沈晓伟猛打方向,连车带人冲下河去。

  河水不深,有所准备的沈晓伟立刻站立起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水,他看见小芳也出乎意料地钻出水面站了起来,一不做二不休,他死死揪住她的后背及头部往水里按,直到她不再挣扎身体疲软为止。沈晓伟按李良事前旨意在公园躲到凌晨天亮才打的回到自己住处。 

  第二天上午10时许,李良来到沈晓伟住处,给完成任务的哥们压压惊,陪他打了场篮球,去酒店美美地啜了一顿,临了李良扔给沈晓伟500元:去泡个澡!沈晓伟泡完澡找了个小姐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弄巧成拙  终落法网

  第二天上午派出所发现了浮出河面的小芳尸体,下午李良即到派出所报案:老婆失踪了!经对尸体辨认是其妻子。警方坦言:我们的初步判断,这不是一起谋杀案,因为死者财物没有损失,身体无明显致命外伤,现场周边也未发现可疑情况。

  新婚妻子头七没过,李良即分别向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上海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死亡赔偿金申请。

  李良得知公安民警没有打捞到小芳的手机,而小芳的手机记录能反映案发时他不在现场,于是他买了套潜水镜自己下河寻找,无着,即出资2000元悬赏打捞手机,几个壮年男性下河打捞,找到手机后李良又加付了1000元,并让捞到手机的人去派出所做笔录说明情况。同时李良在派出所接受询问时不断强调小芳的电动车车速很快,能达到75码左右,是他不好,不应该给老婆买这种车。办案民警说:李良这些举动是想告诉我们,他老婆真的是死于意外,但他表现得过了,让我们感觉有问题。

  江苏省公安厅专案组5人前往案发现场协助侦查,复勘现场后确定:现场环境不可能造成意外溺水死亡。

  警方对死者生前联系过的人进行排查,从小芳手机通话记录发现,出事那晚她离开住处后连续给一个尾号为“716”的手机号打电话,其实这个号码就是小芳的那只旧手机号码,事发前几日,这个号码曾发短信邀请小芳去案发现场。接受民警询问时,李良称这个号码是自己在用,但小芳的弟弟小峰却说,那晚小芳与“716”通话时间,姐夫李良就在家里,没看见他接手机。也就是说,“716”号码的手机,曾出现在另一人手里。警方很快查证,“716”号码最初的使用者为小芳,后来给李良用,事发前跑到另一个人手中,事发后又回到了李良这里。

  这个神秘之人是谁?小峰说:姐姐死亡前几日,同住的沈晓伟突然搬走了。警方调查发现,沈晓伟于案发当晚乘坐黑车到达小芳死亡现场附近,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29分离开。李良和沈晓伟有重大作案嫌疑,相继被刑事拘留。

  与此同时,上海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向警方报案:死亡赔偿受益人李良新婚一周内办理巨额保险,新婚两个月妻子即意外身亡,妻子死亡前一周数次电话咨询死亡赔偿的程序规定等,妻子死后不到一周就电话申请巨额死亡赔偿金。该保险公司同时提供了李良在案发前后的电话记录。

  归案后,李良与沈晓伟很强硬地保持沉默拒不交代犯罪事实。刑事拘留第36天后,在公安机关强大的政策攻心下,沈晓伟知道难逃法网,一番嚎啕大哭后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交代了犯罪事实。

  沈晓伟说:我这辈子,除了父母就是他(李良)对我最好了,每年我生日都是他给我过,亲兄弟也不过如此吧。我不在家,父母病了,他会去安排住院付费,你想想,这种哥们的感情该有多深。所以他有难处(还债),我肯定要出手相帮的,倒不是为了给我20万,就是帮他一把。我从来没干过违法犯罪的事,从来没进过派出所,这次为了哥们干了缺德的事,什么叫“人性”啊?人性这两字不配放在我身上。如果那晚小芳不来赴约,就不会发生这一切。案发后我第一反应是:她要能活过来,多好!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

  我妈是帮人家端屎盆子供我上学的,我不喜欢父亲,他脾气大,但毕竟是我爸,可能的话,我只想当面给父母磕个头吧,尽孝就甭谈了!

  可我一直不明白,李良为什么选择我干这事,明摆着把我往绝路上推,我们十几年的感情算什么?我还不如他家的一条狗呢!(他摇摇头,嘴角掠过一丝冷笑)……

  沈晓伟供述犯罪事实17天后,被刑事拘留53天后李良也迫于政策攻心在号房里书写了杀妻骗保的全过程。

  该案审查起诉环节,在市看守所见到了这场步步惊心的阴谋策划者、80后杀人主犯李良,有了以下对话:

  问:为什么不亲自实施计划,要拉上沈晓伟?

  答:一来他是我最铁的哥们,信任他,不会出卖我,二是可以造成我不在现场的假象,三是我信佛教,不想亲手干这事,如果我去下手,杀人的场面会一辈子刻在我的记忆里,让我恐惧……

  问:为何偏偏选择小芳闪婚下手?

  答:接触中感觉她挺虚荣,贪财,两个月在她身上花了4万多元,发现她跟前男友还有性关系,男女交往上不是很认真,所以选择了她。

  问:你计划缜密,为什么却这么急于下手杀人,急于申请死亡赔偿金?

  答:因为发现购买意外伤害险出了新条款,需要年薪30万,才能享受300万的保额,不足30万年薪的很难得到这么高的赔偿。

  问:你欠债也只有40万,为何要办500多万保险,如果拿到赔偿金除了还债之外还想干什么?

  答:40万也是干,500万也是干,要干就冒次险多拿点,想给父亲看病,在市区买套房子……我这个人太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独断独行,离婚时没考虑前妻的感受,她从高中辍学跟我开始直到现在对我都不图钱,是为了感情,真心对我,所以离婚后还照顾我和我父母,我想见她,但是无颜面对她……检察官,我这事会怎么判?

  看得出来,他抱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两名被告人当庭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李良掏出厚厚一迭忏悔书宣读起来:

  我深知我的罪孽有多么深重,为了自己还钱的承诺,走向了魔鬼一边……杀人偿命,我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我不愿我的罪孽连累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孩子,一切报应都由我来承担。

  我害了沈晓伟,他是一个正直稳重的青年,而我因为私欲利用了他对我的信任和同情,让他为我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这些却只因为我的一个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承诺。他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只有那越来越年老体衰的父母。他将在监狱度过漫长的人生,出狱后还能有老婆有孩子有个完整的家吗?还能有机会亲自照料父母吗?每每想到这一切,我寝食难安,我做好了上路的准备,只想对他说:兄弟,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伯父伯母,愿来世与你做一次亲兄弟,一起去偿还咱爸咱妈的恩与情!

  读到这里李良无法自制,痛哭流涕,审判长示意法警给李良端上杯水,缓解一下他的情绪。

  情绪稳定一些后李良继续宣读他的忏悔书:我对不起小芳和她的父母,为了自己的承诺把别人的生命当儿戏,只恨时光不能倒流,如果有活的可能,我愿好好照顾她的家人,等活着把该赎的罪全赎完了,才有脸去见小芳,去见佛主。

  我无法面对我那可爱的两个孩子,我答应他们的好多事,好多为他们将来的计划,都无法去做了,就连最简单的去参加家长会都做不到了,这一切来的是那么突然……曾答应女儿去参加6月20日学校举行的毕业典礼,女儿私下告诉我,舞蹈表演她是主角,在中间位置,但是她告诉妈妈是配角,想给妈妈一个惊喜,让我为她保守这个秘密。我答应了,可这是我第一次没有做到对孩子的承诺,因为6月15日我被刑事拘留了。

  孩子是我的骄傲,身为父亲,我却成为了孩子的耻辱。铁窗下我彻夜不眠,仿佛孩子站在我的面前,睁大眼睛困惑地问我:爸爸,你总是教育我们说话要算数,为什么你自己说话不算数啦?为什么你不是我们的好爸爸啦?!每个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我的孩子的童年却失去了爸爸,失去了原本的快乐幸福,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我亲手断送了他们美好的童年。那日收到姐姐的来信,说我女儿练了一手好字,儿子参加了数学金钥匙比赛,他们学习成绩优秀,经常得到褒奖,给了我一丝安慰,孩子没有因为我的事受到影响,他们比我强,孩子,爸爸真的对不起你们!

  我对不起我的善良父母,二老信佛,他们肯定每天早上敬上的第一炷香是祈求为我赎罪的,他们甚至愿意替儿子去承受任何惩罚,我了解他们,我不配做他们的儿子。如今父亲病重卧床,他身体好的时候喜欢喝点小酒,但酒量不好,喝高了点就把我叫到身边,反复唠叨:儿子啊,闯荡社会不容易啊,出门在外要懂得做事做人。做事呢以实为本,做人呢以本为主,许下的承诺千万要做到,千万别干违法的事!而我,不仅违背了父亲的话,还犯下了滔天大罪,何以有脸见他……

  我的母亲,一辈子勤劳善良,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母亲每时每刻都有干不完的活,从不歇手,看到母亲不带一丝瑕疵的勤劳,我总会说:妈,你就不能歇一小会儿啊?真是劳碌命哦!我真的很心疼我妈,她一辈子本分善良,认识她熟悉她的人都敬佩她的善良,而我,却让母亲近乎完美的善良蒙上耻辱。眼前总是有母亲忙碌的身影,心在滴血,试问苍天:如果真有神话,我愿意把我这个不孝之子从母亲的记忆里彻底删除!

  左边旁听席上一片唏嘘抽泣,那是李良家20多名亲属,李良的母亲听着儿子熟悉的声音,悲伤欲绝,恸哭不止,几近晕厥,……

  《史记·季布列传》有这么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说的是秦朝末年,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颂扬,“一诺千金”出于此。古人曰:大丈夫言出必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荀子说: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李良的人生信条是做一个说话算数的男子汉,而这种极端自私的本我主义全盘毁了他自己。

  哥们是天,哥们是地,有了哥们可以顶天立地;哥们是风,哥们是雨,有了哥们可以呼风唤雨。梁山伯一百零八将汇集“聚义厅”,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这里的“义”是大义,是正义。沈晓伟讲得是小义,是朋友哥们之情,他的信条是:为哥们可以两肋插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可否认,李良与沈晓伟之间有真感情,没有一个真正的哥们的人是一个悲哀的人,为了所谓的哥们去拼命的人是一个愚蠢的人。

  无论你持有什么样的人生信条,底线都应该是法律,守法是每个公民最起码的人生信条。

  李良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沈晓伟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能够利用保险的赔偿条款为一己之利给他人挖坑,并且步步为营,伙同可以为自己两肋插刀的发小共犯,竟然几乎成功地完成了整个策划......作为始作俑者即原计划的意外保险受益人,李良无疑是比较高智商也比较有魅力的。可惜啊,聪明反被聪明误,多行不义必自毙,李良机关算尽到头来害人害己纵然忏悔书长篇累牍也难辞其滔天之罪!可笑的是,李良生前还是有一套人生信条的,比如坚守欠债还钱的承诺、比如信佛绝不(亲自)杀生害命,但他唯独蔑视了法律这条底线,最后以极端自私走向了暴败终途。这是一篇布局缜密的谋杀案例,警醒世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编辑:晴翠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