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十一、炮团的故事

作者: 黄爱民 点击:6566 发表:2020-05-07 14:46:52 闪星:9

       对于炮团,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被称之为“战争之神”,这在战争年代是战场上的胜利法则。每当战争打响时,率先发起攻击的必定是炮兵的第一波打击,随后才是步兵出击,正如电影《南征北战》中步兵战士与炮兵战士的对话说的那样:“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战斗还得靠步兵。”这段话清晰地说明了炮兵和步兵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当年守备一师作为一支齐装满员的甲级师,不仅有三个步兵团、一个独立营,还有炮团和高炮团,相对而言,炮团就在周浦,我们大院有很多发小的父亲都是炮团的军官。

       炮团位于周浦营区北部,俗称北营房。沿老沪南公路、军民路向北数公里,上海第二十四纺织厂老厂房对面,就是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北营房的炮团及其师部直属部队营区,占地面积非常大,而其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当属炮团营区。

      大门一进门一栋两层的小白楼建筑就是炮团团部,所属部队有炮团一营、二营、直属指挥连、卫生队和修理所等编制。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般陆军部队师级所属的炮兵团基本上是按照两个营的编制配备的,配有54式122榴弹炮,其中一个营由160迫击炮改编为主,配备 56式85加农炮,另一个营配置63式107或130火箭炮。火炮牵引车大多是苏制嘎斯63、吉斯151、国产解放30、东风240等型号的牵引卡车组成。

       守备一师原本在浦东川沙还单独设有高炮团,八十年代初与炮团合并,搬迁至周浦炮团营地。

      小时候每年暑期学生连军训或打靶等活动,都安排在北营房营区,对这里的炮团营区印象较为清晰。九十年代我在某国营企业担任书记时,我的一位副总经理就曾经是守备一师炮团某营营长,还是上海预备役高炮团军官,他曾经邀请我一起重返周浦炮团营区,看望当年的老部队战友,一起共进午餐。席间几位时任营首长得知我是师军务科长的儿子时,都觉得特别亲切,餐后特意带领我参观了整个部队营区。已经转业的老营长熟门熟路地向我介绍各种火炮的性能和用途,给我上了一堂炮兵基础知识课,印象深刻。

       对于炮团,我最熟悉的是鼎盛时期出任团长的张肇源,他于1971年至1977其间担任炮团团长长达六年时间,后任一师副参谋长。张团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炮兵,他的成长经历几乎与共和国炮兵一起前进,绝对是新中国第一代炮兵。1945年他从山东荣城参军在山东文城独立营三连当战士,而后他开始调入炮兵部队,开始了漫长的炮兵生涯。

       胶东军区五师十三团炮连副班长,这是张肇源团长军旅炮兵生涯的起点,从这里开始,他先后担任过华野九纵25师73团炮连班长、副排长、排长,27军79师235团炮连副连长等职。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

       说起九纵25师73团可谓大名鼎鼎,该团在著名的济南战役中攻打内城战斗中担任主攻,奉命在城东南角实施突破。全团官兵奋勇争先、浴血奋战,架设云梯,前仆后继,最终突破高14米,有多层明碉暗堡永备工事的、且正面护城河宽30米的内城,为全歼守军做出重大贡献,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该团于1949年2月改编为27军第79师第235团,1950年入朝作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津湖战役,在天气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于长津湖畔柳潭里地区与美陆战第1师血战数日,打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英雄气概,成为世界战争史上重要的一次战例载入史册。那时候张肇源团长为该团120迫击炮营营长,而巧的是,原守备一师师长单文忠就在那一时期出任该团团长,此后两人又共同驻守守备一师,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死战友。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张团长先后出任上海警备团炮营营长、守备十一师司令部炮兵室副主任、上海市金山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守备一师炮团团长、守备一师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张团长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1960年晋升为少校军衔。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被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勋章荣誉。

      张肇源团长彪悍的战功令人敬佩不已,作为一名铁血军人带着一身征尘完好无损地全身而退,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更是守备一师的光荣和骄傲。这在和张团长儿子张雁大哥的多次聊天采访中,逐步清晰地勾勒出老英雄早已被岁月淹没的辉煌战绩,虽然敬爱的张叔叔早已离开我们,但是这样的光辉伟业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带着崇敬的心情,向张叔叔致以崇高的敬礼,相信祖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李政是张肇源团长后继任炮团团长的,李团长早年曾经与父亲共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第三干部学校担任教官,父亲是战术系教官,李团长是炮兵系教官,后来又先后到守备一师任职。当父亲出任一师军务科长时,我们家和李叔叔家就住一个门洞,那时候李叔叔是炮兵科科长,后来新建的五层家属楼我们俩家又是门对门,更巧的是,李叔叔家的大儿子李少华大哥曾经和哥哥黄建宏先后在一个生产队插队落户,而且哥哥住的房屋就是刚当兵离开的少华大哥留下的,我和李叔叔的大女儿李少红也是中学同学,这样的诸多巧合实在是一种深深的缘分。

      李团长是典型的山东大汉,高大的个子身材魁梧,但却特别和善,那时候我们俩家门对门住,家里从来不上锁。吃晚饭的时候,李团长有事情找父亲,经常端着饭碗拉开纱门进来坐下后,与父亲边吃边商量,全然是自家人的氛围,这种亲密的氛围是我格外怀念的。

      出任过炮团团长的还有周维风团长、宋永山政委,因他们的军旅生涯起步于横沙五团和崇明四团,本章不再叙述。

       当年我们师部家属大院和炮团家属大院相距不远,我们在师部机关大院东侧,而他们则在南侧。相比而言,我们师部家属大院占地面积较大,坐北朝南,门前的那条公路也因此命名为军民路。而炮团家属大院隐秘在民宅群落里,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两栋红砖白墙的两层楼,在那片低矮的民宅里却显得气度非凡。

       由于中学很多同学都是炮团子弟,因此和炮团大院的孩子非常熟悉,除了前面提到的张雁大哥,他和哥哥是同学,更是一生的挚友。

       炮团子弟同学最熟悉的是团参谋长史玉玺的儿子史青沪、团政工股长谢炳孟的儿子谢康生和团卫生队队长丛树仁的儿子丛新华,他们仨都曾经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学,而且史青沪还曾经与我同桌。那时候我们坐在最后一排,经常趴在课桌上偷偷看小人书,没人各自带好几本小人书,遇到化学、英语等头疼的课,就趴在桌子上看书,看完了相互交换接着看,最终我们被老师抓住了,由此班主任想出了个招,把男女同学混编坐,防止男同学开小差,女同学交头接耳。

       青沪是个故事很多的人,性格外向活泼,热情开朗,我和他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整整六年的同班同学,那时候他很调皮,好胜心强,经常为了一丁点小事和同学约架。长大后的我们俩相继加入人民海军,成为保卫祖国海疆的水兵,退役后他进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这倒印证了他好战的军人血脉。

       康生更是一位几乎传奇的人物,老山一等功臣,战斗英雄,他的故事当另写专辑,不再此赘述。

       新华一上初中和我一起当选为班干部,我是副班长,他是体育委员,擅长短跑,是学校田径队短跑组成员,每年的学校运动会他都是100米、200米的前三名有力争夺者。那时我们俩是好朋友,经常到对方家里去玩,我参军后他进了工厂,我们也一直保持通信联系。

      如今炮团早已撤编,翻阅一师炮团的历史可以看到,这支从战火中走来的炮兵部队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由我人民解放军33军炮兵营与国民党起义的59军炮兵团合编而成,炮团所辖二营六连是渡江战役优胜连,英勇善战,受到军委总部表彰和嘉奖,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海防301旅所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炮团撤销了,却撤销不了炮团自成立以来的辉煌历史,撤销不了从这个军营呆过的每个官兵的英雄业绩,撤销不了从这块方阵里成长长大的儿童、少年的清晰记忆。首任团长张肇源出生入死,从胶东军区五师十三团炮连副班长开始,先后担任过华野九纵25师73团炮连班长、副排长、排长,27军79师235团炮连副连长等职。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被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接任的李团长也是情深意长,感人至深。而作为在炮团大院成长的孩子们踩着父亲和叔叔们的脚步,也结下了终身难忘的情谊。文笔隽永,详略得当,故事生动。推荐阅读。编辑:溪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