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二部:青涩念(5、6)

作者: 巫沙 点击:850 发表:2020-05-03 19:08:22 闪星:2


  5


  这个春天,直到槐树花满城盛开的时候,整个新闻车间的情绪都不是很高——郭忠诚被勒令停岗十天了,人们不免为他的处境隐隐担忧。

  那天上午,车间里静悄悄的。突然有一个拣字女工惊呼起来——大家快来看,咱们车间有人名登报啦!

  要知道,那个年代绝不似后来互联时代发一篇文字像咳嗽一下那么简单!这些师傅有的甚至干了大半生的拣字和排版,自己的名字都从未上过报!!

  蓝川手脚发凉,被这突如其来的光环罩的心里直突突。尽管嘴上努力谦虚,心里却早就乐开了花,脸上崩不住地笑个不停——这些天不断地研究报纸写作,看来辛苦没有白费啊!

  其实他不知道,汤编辑之所以给他发了一篇小诗,除了因为让他前后反复改过好多次,再不发稿有点碍于情面,还因为那一天版面恰好有一小块空缺。为了让这诗过得去,汤编辑将这二十几行的小稿,改了多一半。

  这件事,这可把父亲蓝四维乐坏了!他戴上花镜反复念读,只是暗自觉如果能发表个“七律”之类的古体诗就更好了。第二天,他大呼小叫地到学校各个办公室疯狂索要前一日的《东海日报》,那上面有他二儿子名字,那名字看上去近乎伟大,勇冠三军!诗的署名完全盖住了诗歌本身的“光辉”,即便将整首诗都删掉,只要留下蓝川二个字也就足够了!

  按照爸爸的安排,蓝川趁人不注意,将一个装着罐头、水果和香肠的纸箱塞到了汤编辑办公桌下面。汤编辑追出来的时候,蓝川露着一脸幸福的模样,快速跑走了。


  6


  劳动节有两天假。钱洪波拉着蓝川一起去离城很远的仙人洞去玩。

  两人没什么出门经验。早上八点多才上了长途,到万河镇倒车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半了。到卖票口一看,发现唯一的车已经12点发车走了。二人无比沮丧,出门到旁边一个小摊贩那里买油炸糕,并向摊贩打听是否有其他往仙人洞去的长途。这时,坐在马扎上吸老旱烟的一个大爷搭话上来说,每天那辆车12点就该开走了,但今天它拉新娘家亲戚去了,到现在还没来呢——估计一会儿能到吧,反正它来的话,就会停在这街对面的那根电线杆和十字路口中间的地方。

  二人大喜过望。草草吃完东西,跑到对面买了两瓶饮料各自直着脖往里灌。正这时,忽然发现左边呼啦啦大呼小叫着向他俩跑过来一伙人,有人手上抓着鸡鸭,有人背着装猪崽的笼子,有人挎着柳条筐……蓝川正在吃惊,钱洪波向他一拍,指向正向这里跑的那个抽旱烟老爷子和正开过来的一辆锈迹斑斑的铁皮汽车说——快,可能是它!

  经洪波一指,那车仿佛受到启示,居然在二人面前停下来,他俩向司机吼着一问,果然是跑仙人洞的,立即飞身上车,妥帖地占据了两个好座位——塞得满满当当的老长客车在坑坑洼洼的乡间路上摇摇摆摆东倒西歪。一干众人在旱烟味缭绕的烟雾里,忽儿前扑后倒,忽儿左拥右抱。多数人看来很适应这车,在家禽合鸣声中,有的朗声说笑,有的呼呼大睡……

  钱洪波一路不断呲牙笑。预计快到地方的时候,他询问后排几个当地老人。听说他俩是到当地看光景的,几个老人相互讨论了一番,最后建议他俩不要在仙人洞下车,要提前在一个叫里洞的地方下。车子吱吱呀呀在里洞车站停下来的时候,蓝川看到了与老家极其相识的乡下场景,他正感到一丝失望,但很快的,令他震惊的景色就出现了。

  有个同时下车的当地人带他俩穿过一排农房来到村庄的正面。一下子,视线豁然开朗开去,沿着村外侧的柳树林向远望去,前方一马平川,一条纵贯的小河流蜿蜒于大片农田间。河床两侧几个不高的小丘,各自独立一体,或似倒扣的陀螺,或似大卧的笔架……上下密密匝匝长满了植物,中间有紫色的花在盛开。那当地人介绍说,那种开花的植物叫“野杜鹃”。

  带他们穿过长长的水田,并过了两次河之后,当地人与他俩分手——他不无担忧地说,前面几乎就没什么人家了——记着,不要离开河道,遇分叉向右,走牛道别走车道,有的车道会错误地将你引到外县。待到了山里面,只要是生火做饭的人家,你们敲门求宿就行。

  二人一番感谢,继续向前。

  其实这两人并没出行的经验。认为出门要穿戴好看一些,此时都穿着西装和一件衬衣,皮鞋在山路和河床上没走多远,就把脚磨出了泡。有一回,眼看跟着河流进入到一个8字形环绕的小丘中间,四周除了水就是小山丘,而附近却没有任何前进指引和道路痕迹。渐渐暮色四合,正焦急间,恍惚间仿佛看到对岸小坡下正有个村妇在水边洗东西,两人确定后,赶紧大喊着向她问路,水声很大,距离又远。那人站起来听了好一会儿,终于是搞明白了,指点他俩稍退后四十米,河面上有隐藏的石头可以踩到对岸。两人又冷又饿,慌张地踩过河流,走到村妇前张嘴谢人家的时候,意外发现那仅是个十四五岁裹着头巾的小女孩。蓝川连笑洪波刚才喊人家“大嫂”。

  二人连走了近四小时,最后精疲力竭投宿到一户人家的时候,天色已完全黑下去了。看到钱洪波豪气地拿出二十元钱拍在桌上,那家人十分高兴,急忙把半口袋面粉拿出来张罗包饺子。洪波对蓝川说,你看看人家,多朴实!这山里哪儿能种出白面?应该是从山外往这里扛的!说完,他将鞋子脱去,盘腿上了火炕。要一起参与包饺子,再也不肯移动半步。

  夜间11点左右,二人正打算熄灯。院外突然狗吠连连。主人披衣出去查看,过了一会儿。影绰绰地有人影子冲进了院,呼声急切地大喊,“快!快帮帮我们,我们其他四个伙伴全走丢了!”

  这六个人是从仙人洞车站下车后,从山正门走进来的,前后走了接近六小时。几个人在一处叫“朝天厥”的地方产生了严重分歧,各自沿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走。

  “他们向另一边走了,是吧?”主人摁灭了手电筒说,“那就不用找了,他们下半夜四点多能走到灯塔县,按你们分手地点看,他们回不到这里,咱们去找,也追不上他们了……”那两个绝望地看看了后面的蓝川,问——你,也是旅游来的?

  ……

  次日清晨,蓝川起床的时候,那两个游客早已匆匆离去了。晨曦中的小山涧,宛如一幅画境——除了潺潺水声,还有四周传来的布谷鸟清脆嘹亮的回音。纱带状轻薄的雾气悬在河面和沙岸上方一米高的位置缓缓游动。河水泛着奇异的深蓝,与两侧黛青色的小丘互衬,好似一组巨大的盆景。

  沿着那两个人昨晚来的方向,蓝川他们一路上坡下坎地走了五个多小时,最后终于到了景区大门。那里有一处歪斜的铁栅栏,后面居然有人在卖门票,每张票价居然25元!这可让两个意外成功逃票的年轻人乐坏了——立即决定中午大吃一顿奖励一下自己。

  按照路人指点,下午一点半才会有路过的长客。眼下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到镇上的大集看看——这时间,镇子大集上人喊马嘶,好不热闹!各种农产品和牲口交易热火朝天,有个驾车老汉拐弯时与一个卖鸭的农户发生了争执,用当地方言,你一句我一句地辩理……这种远离城市的乡村烟火气,让二人看着极感有趣。

  两个在集镇尽头一处相对人少的饭店点了满满一桌菜和两瓶啤酒,结账却仅用了13块。一边偷着乐这里的物价,一边剔牙从小店出来,迈出来一看,两人顿时傻眼了!半天也没缓过神!——半小时前还热闹非凡的集市,这时候竟然蒸发了一样——连半个人影都没有了!前期发生的一幕幕场景,仿佛有导演有意布置出来的一个假相!!沿着午时烈日下的土道走了一个来回,竟没发现哪里有长客站的站牌。  钱洪波有主意,见旁边一排红砖平房的外院铁门上方挂一个红十字,地上斜靠一块写着“XX镇卫生站”的木牌,决定进去打听一番。两人绕了小半圈,到院门近处一看,房子居然锁着——不知此时是午休还是人家也节日休息。感到后面有路,二人从侧墙翻了出去,眼前出现一个胡同。二人正迟疑间,随着一声牛哞,从一处院墙后露出一个妇人的脑袋,她虎着嗓子喊:“上厕所往前走第二个洞拐进去,长客站在镇头拐角那里。”然后,这人看也不看他俩,倏地,烟一般地消失了。

  “——真是一个魔法镇!”钱洪波追过去发现那人完全消失,回来皱眉笑着说。

  他们乘车返回万河镇时,已经接近下午四点了,回东海市的最后一班长客早就离开了。一群与他们一样焦急的人,见到有车靠站,就立即粘上去询问,似乎是只要方向对就行——这可启发了两个车轻人……他俩一路向南,先后换了两次长客和一次火车,才半夜从火车站出来,好歹是两天时间内赶回了东海。

  这次看似普通的旅游经历,对于蓝川后面的人生影响十分巨大,不仅驱动着他后来又去了无数新鲜有趣的地方,也因为第二年劳动节的出游,让他改变命运轨迹,最终离开报社,奔向了下一个宿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一天,身边一位女同事惊呼:快看!咱车间有人登报啦!那是蓝川一首被编辑改了一多半的小诗。蓝川嘴上谦虚着,心里却早就乐开了花。比蓝川更高兴的是他爸爸,蓝四维四处嚷嚷着买《东海日报》,指着报上那首小诗告诉别人作者是他的二儿子……一次坎坷的旅游经历又将让蓝川的人生路程发生怎样的变迁呢?推荐阅读。编辑:大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