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八、漫步师部大院(一)

作者: 黄爱民 点击:1985 发表:2020-04-03 15:11:41 闪星:9

       师部大院坐落在周浦镇老周南路、老沪南公路以西,自南向北部队营区绵延数公里,依次是师部机关大院、师医院、汽车连、防化连、通信营、炮团等部队营区。

       在沪南公路和军民路斜对面的一条不起眼的小路上,两旁的绿树成荫,柏油马路静悄悄地蜿蜒向西,顺着这条路向西两公里,眼前出现一座威严的军营大门,面前笔直矗立着两名哨兵,分立于两侧,头上闪亮的钢盔和铮亮的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让人不寒而栗,这就是我们的师部大院,当年驻沪陆军部队的三足鼎立之一,守备第一师师部,曾经万马奔腾的军营之首。

       站在这里,思绪回到六十年代末的那个青涩的时光,我跟随着刚刚调任到这里的父亲,睁大好奇的目光四处张望,那满眼的绿色军装和鲜艳的领章帽徽格外显眼,这是我内心深处最浓重的色彩,如同生命一样重要。

       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从脚下穿过,环绕整个大院,放眼望去,一条清澈的河流由东向西潺潺流淌着,一条东西向的路沿着河边而过,岸边的柳树婆娑起舞着,那倒影在流动的河水里煞是好看。

       父亲指着右侧一栋坐北朝南的五层大楼说:“这就是爸爸办公的地方。走,去我的办公室。”

       我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只见前方一座朱红色屋顶、白色墙壁的五层建筑大楼迎着明媚的阳光矗立着那里,整个楼房的位置位于师部大院正中央,坐北朝南,显得格外气派,这就是一师的师政后机关办公大楼。

       底楼中间有一个带顶的石磨水泥平台,玻璃大门分成四扇,中间的两扇大门较为宽,两旁的玻璃门平时不开,更多的是装饰性的,用朱红色油漆涂有些斑驳了,迈入大厅正面是宽阔的石磨台阶,到了中间平台后分成左右两边上二楼的楼梯,我好奇地打量着这栋在我看来有些威严的楼房,不时有往来的军人向父亲敬礼,而父亲也很自然地回礼,一切都是如此紧张有序。

       在四楼的最西头的几间办公室门口,挂着白底红字的门牌,上面分别写着军务科1、军务科2、机要室、打字室和副科长、科长等字,父亲在科长牌子下停住了脚步,掏出钥匙打开房门走进去打开电灯。我探头探脑地向里张望,屋里传来父亲的声音:“进来吧,这里没其他人。”我这才放心地进了屋,赶紧把门关上,父亲哈哈大笑道:“你干嘛想做贼似的,怕啥呀。”

       我小心翼翼地说:“爸,这里是师部,不是你原来的营部,那会你是营长,你官最大。可是在这里,你才是科长,上面还有好多比你官大的呢,要是那些大官进来不会骂你吧?”

       父亲笑眯眯地说:“不会,我又没干什么坏事,就带自己儿子来看看。这里是爸爸的科,我最大。”

       我这才放心大胆地坐在了父亲的办公椅上,脸上露出兴奋地笑容,父亲意味深长地望着我,忽然门外传来有节奏地敲门声,并伴随着大声的:“报告”声,我的脸一下子僵住了,赶紧一哧溜窜下椅子,躲到父亲的身后,父亲忍不住再次哈哈大笑。

       站在父亲办公室的窗前向外眺望,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到屋里,显得暖意洋洋.我眯着眼睛望着窗外的美景。

       办公楼下是开阔的大草坪,绿化布置非常合理而优美,上面种植了各种高低不等的树木和花卉。路的两旁是一颗颗高大的梧桐树,大楼前面是,在中央的进口平台前,是几棵挺直松柏,仿佛哨兵一般守护着这里的主人。

       远端大片开阔的场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踮起脚尖使劲看,父亲顺着我的目光望了望说:“哦,那里是警卫连的训练场,怎么?想去看看?”

我使劲点点头,父亲一挥手说:“走,上午爸爸正好有点空,陪你去兜兜。”我欣喜地点点头,颠着小碎步紧紧跟在大步流星走着的父亲后面说:“爸,你慢点,我跟不上。”

       眼前映入眼帘的军营特有的训练场,那些高低杠、沙坑、铁丝网、攀岩的墙壁还有远端的射击靶标构成了一幅铁血男子汉的动感画面,让七八岁的我羡慕不已,心里那份绿色涌动在升腾。

       父亲告诉我,这里是师部警卫连的营区,他们的任务就是保卫好师部的安全,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在一排排朝南的平房前的衣架上,那些绿色的军衣和白色衬衣随风飘荡,我伸长脖子向营房里张望,依然是整齐划一的方块加直线,那些休息的叔叔们或写信,或交谈,一切都是如此宁静和祥和,对于从小生长军营的我来说,这是我最熟悉的一幕。

       父亲望着眼前的年轻战士感慨地说:“当年你爸也是警卫战士,和他们执行一样的任务。”

       我仰望高大的父亲问:“你原来也是师部的警卫员吗?”父亲自豪地说:“爸爸当年是新四军军部特务团的警卫战士,是陈老总身边的警卫战士。”

        我疑惑地追问:“陈老总是谁?电影上的那些老总都是坏人汉奸呀……”我的话没完父亲爆发出大笑,笑的我一头雾水,云里雾里的望着笑的前俯后仰的父亲。

        跟着父亲沿着师部大院西面的水泥道边走边聊,相对东面主干道的热闹,西面较为寂静,除了这条略显破旧的水泥路和两侧笔挺的白杨树外,就是一排排标准的兵营式的平房,面朝南方向。父亲告诉我,这里师部营以下干部的宿舍,我没听懂,扭头望着南面刚才经过的那几排营房不解地问:“爸,那里的叔叔和这里的叔叔有什么区别啊?我不懂。”

       面对我的提问,父亲也不知道咋样回答,他呵呵笑笑说:“这么说吧,这边是部队干部住的地方,那面是战士住的地方。”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继续和父亲向北走。后来这里成了从家属大院搬出来的师部文艺演出队的驻地,流传着一段美好的记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这一节,作者着重写当年驻沪陆军部队的三足鼎立之一、曾经严谨有序的守备第一师师部。通过走进父亲的办公室,了解父亲;通过父亲的引导,了解大院,父亲的优良传承、大院的规范化管理跃然纸上,植入一个七八岁孩子的心灵,为日后的健康成长埋下伏笔。情节轻松,语言优美。推荐阅读。编辑:溪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