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节 穷人的女儿
有些生命的劫数是我们自身不能左右的,比如生在穷人家。
刚满16岁的小鹃把自己定位在穷人之列,因为她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穷的无奈、穷的压抑、穷的屈辱。
记忆中,她从来没向爸妈要过什么,即便是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粉红发夹,因为爸妈没钱。
初二时,为一点小事,小鹃与同桌发生争执。同桌是一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千金。老师批评了小鹃。小鹃认准了自己没错,是同桌的错,老师批评我袒护她是因为我家穷,她家富,势利眼!小鹃从此不去学校,老师找小鹃父母做工作,派了小鹃最要好的同学劝说,都无济于事。
穷,这种切肤没齿的感受让小鹃迫切地想改变命运,她吵着要跟在城里当保安的哥哥去城里赚钱,她相信凭着吃苦耐劳一准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小鹃兴高采烈地走在繁华大街上,溜达在城中公园绿荫下,还逛了购物中心和大超市……,只是走马看花,什么也没买,因为没钱。兜了一天的收获是坚定了要改变命运的信念,她发誓要在城里呆下去,就是死,也死在城里。
小鹃到一家布厂跟师傅学修布。头几个月不拿工钱,两个月下来,手脚麻利的小鹃能独立操作了。老板娘给了工钱,每月380元。小鹃从不乱花钱,厂里管吃管住,她把钱都存着。春节回家她很得意地把存的1580元全交给了爸妈,好给哥娶媳妇用。
春节小鹃在家多待了几天,回来时老板娘说不用她干了,另外招学徒。小鹃与厂方没有签定劳务合同,所以没理好讲。她出了厂门,无处可去。前几天,哥的女朋友嫌哥工资太少,炒了哥的鱿鱼,所以不能再给哥添乱了。
天黑了,小鹃在郊外路边一辆废弃的汽车驾驶室里躺下了。仰望漆黑的夜空,她更觉着心里堵得慌,她很纳闷:“我能独立修布了,干得又快又好,咋就不如新招的学徒呢?噢,学徒不要付工钱,我是要拿工钱的,嘿!这世道真不公平!”
小鹃到处找工作,终于一家布厂收下她,与老板娘讲好,以修布的时间以及修出的坏布处数为依据支付工钱。小鹃买了本粉红封面的笔记本,每天认真记录。小鹃干得很卖力,一个月下来,翻着小本子,掐指算着快到手的工钱。老板娘说就给500元吧。小鹃哭了,拿出小本子说按记录要给我650元,你扣我150元,天哪!够我一个月的伙食费了。老板娘拿出车间主任记录的本子,与小鹃记录的不相符,各有各的理。脾气不小的小鹃骂老板娘心黑,一怒之下老板娘把小鹃的小本子撕了,立即下令:“把工钱给她结了,让她走人!”这下子小鹃认定这个世道对穷人是不公平的。因小鹃与厂方还是没有签定劳务合同,所以还是没理好讲,让你走人就得走。
偶尔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小册子《进城务工人员法律常识》,列举了有关签定劳务合同等法律知识,应该能帮助到小娟的。
小鹃离开厂子,漫无目的在大街上游荡,一些同龄人骑着单车,背着书包与她擦肩而过,甩给她一串笑声。小鹃瞪了她们一眼:“哼!凭什么她们生下来就是白雪公主,而我注定就是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世道真不公平!”
傍晚,小鹃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游荡。她饿了,花1.5元买了包方便面,边走边啃。满眼是熙熙攘攘的人流,鳞次栉比的店铺。她累了,靠在电线杆上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栖身的那辆破汽车。
不远处的服装店门口,一个年青女子在打手机。小鹃懒懒地弹开眼,噫!她那身桔黄色的休闲套装好眼熟,对了,是老板娘穿过的。小鹃觉得她说话的声音特别刺耳,还有那打手机的姿势,歪着头,叉着腰,屁股还不时扭动。不就是打个手机嘛,有啥好神气的!一股无名火直窜脑门,年青女子还在没完没了地传出刺耳的声音。小鹃一个箭步“噌”窜了上去,抢过手机夺路而逃,一瞬间一阵快感流遍她全身。
年青女子紧追不舍:“快抓人,有人抢手机啦!” 青天白日,当街这般抢夺岂能不被生擒!小鹃跑出几十米就被逮住小辫子,气愤之下年青女子挥手就打,小鹃拾起块砖头砸了过去……。小鹃的一场由农村到城市的“革命”刚刚开始就被她自己扼杀在了摇篮里。
小鹃她(他)们,新生代的打工者,不象他们的父辈那样能长期忍受贫困,经受艰辛;他们对因城乡差别、贫富悬殊所带来的不公平的感受远比父辈更敏感,更抵触。他们急切地想要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的焦虑与逐渐积累的心理不平衡感交织碰撞,由此产生的极端仇富心理日趋强烈,极易酿成恶性事件。
小鹃披挂着宽大的黄马甲戴着手拷走进审讯室,没等坐下,就很委屈地咬着嘴唇哭开了,哭得身子直抖,耳旁的两根扫把辫也跟着一起一伏:
“这世界真不公平!有钱人总是看不起我们穷人,那人打手机的样子象老板娘,我就恨上了,哪知道这就得吃官司,呜……呜!”小鹃一五一十地供述了犯罪事实。很想让这苦孩子心情舒展一些,于是换个话题:“看过《三毛流浪记》吗?”
“看过,在那同桌家看的。”是的,穷人家哪有闲钱买书。
“喜欢三毛吗?”
“喜欢。”
“喜欢他什么呢?”
“他挺滑稽的,也很可怜。”她咬着嘴唇眨眨泪眼。
“我小时侯看电影《三毛流浪记》,一会哭得很伤心,一会又捧腹大笑,小三毛真是很滑稽很可爱!他和你一样挣扎在社会最低层,尝尽人间悲凉辛酸,抹身墨汁当衣裳,盖张报纸挡冬寒。可他把受苦受难权当成玩和闹啦,乐观顽强。以后,遇到不开心不公平的事,就想想小三毛吧!” 小鹃抿嘴一笑,露出孩子的调皮。跟她说这些,是因为小鹃的人生注定还要忍受贫困,承载艰辛,希望她在不如人意的境遇中能“三毛”一些。
开庭这天,法院指定律师为小鹃辩护(法律规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辩护)。小鹃很感动,没花一分钱就有人为我说话;女管教对我也特殊关照,因为我是女监房年龄最小的。她感觉这些简直就是有生以来最受礼遇、最被尊重的体验啦。还有检察官阿姨、法官大人,律师叔叔都没因我是穷人而另眼看待,看来这世道还是公平的。
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被通知到庭.带着悲切和地道种田人的愚钝表情坐在辩护席上。40来岁的母亲黑瘦得像70岁的老妇,默默流泪;老实巴交的父亲语无伦次地回答着审判长的提问。此前,他们救女心切,被他人蒙骗,说交1.5万元保准你女儿立马回家,结果当然是人财两空。
因小鹃未满18周岁被当庭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小鹃一把搂住妈妈的颈脖:“妈!我不呆城里了,想回家!”
城里不是小鹃的天堂!
16岁,多么灿烂的年龄,却要失去自由。看着带着手铐被押上囚车的小鹃,有种莫名的心疼:“到了劳改场所,多看书,书里会告诉你怎样生存得好些。”小鹃重重地点了点头,活象个听话的小媳妇。
2006狗年,为正在服刑的小鹃挑了张贺年卡寄去,上面有只戴着粉红发夹的汪汪小狗,还有一本《《进城务工人员法律常识》。
2006年1月29日大年初一
【编者按】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小鹃,还没在城里站稳脚跟,一起愤愤然殴打路人致伤案使其戴上了镣铐,把不久前信誓旦旦要“在城里呆下去”的愿望瞬间泡汤。是啊,因为贫穷想要改变命运是多少人的期盼,但为了改变命运而去选择的道路却林林种种。作者办案过程中仁心引导,为小鹃提供法律书籍,并以“多看书,书里会告诉你怎样生存得好些”真诚感化后者提高素养以改变命数。此授人以渔之举,为众生关注贫困与教育、文化与致富等现象展示了宝贵的风范。推荐阅读。编辑:晴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