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二、点燃青春记忆的地方

作者: 黄爱民 点击:1179 发表:2020-01-30 16:56:09 闪星:9

       对于我们这些部队子女来说,部队大院永远都是一个难以抹去的记忆,那是我们生命里承载着无数欢乐与痛苦时光的地方,是我们青春梦想开始燃烧的地方,更是我们时常牵挂的符号。

       从一九六九年跟随履新的父亲搬迁到周浦的部队大院,到一九七九年父亲转业离开,我在这里度过了从懵懂少年到蓬勃青年的人生旅途。
  六七十年代的周浦,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小上海”,是当时上海地区的名镇之一。不说别的,就地理位置,这里地处浦东中心区域,腹地广大,交通四通八达,是原南汇县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当然也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处,这在上海解放战争中就得到确凿印证,这里的烈士陵园和高桥的烈士陵园是浦东的两大烈士陵园。小时候,每当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前往祭扫革命先烈。
  小小的周浦镇,那时是父亲所在部队的师部机关所在地,也因此这里的驻军特别多,当年的一师师部分为师部机关大院和师部家属大院,家属大院除了我们师部家属大院外,还包括下属炮团家属大院。
  师部家属大院往西穿过老的沪南公路,有一条小小的柏油马路,路口有一家周西公社医院,向西行走约两公里,就到了师部所在地。
  在绿军装盛行的年代,周浦镇因为有师部及其直属部队等大量部队驻扎,这里几乎就是一个绿色的海洋,到处都随处可见一身绿军装、头戴红五星、佩戴红领章的军人,成为周浦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那时候我们部队家属大院前的马路就叫军民路,这里离父亲部队的师机关很近,旁边还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制药厂,是部队为了解决大量的干部家属的就业而兴办的,几乎我们这些孩子的母亲,包括我的母亲在内都在这家企业工作。
  家属大院面向马路有两栋五层楼的住宅楼,虽然在今天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然而在七十年代初,别说是在周浦,乃至整个浦东地区,像这样的五层楼都属于新鲜玩意儿,那时经常有人以楼房为背景照相留念,也着实让我们这些部队孩子牛了很久。
   那个年代我们这些常常穿着父亲的军装的孩子都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逛街,总能感受到身后不时有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仿佛自己是皇子臣民一般。呵呵,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幼稚。
  除了部队多,周浦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市属企业特别多,起码有几十家,至今我还能记得上棉三十七厂、二十四织布厂、绣品五厂、制笔化工厂、前卫机械厂等等众多的市属企业,如此集中的市属企业落户在周浦这样的一个镇上,也实属罕见,难怪这里人的口音相比老浦东人正宗的浦东话更接近上海话。
  一条老沪南路贯穿老镇,在我们大院外的那条军民路与之交接的地方,有一座加油站,几乎就是周浦的标准,只要见到这座加油站,就可以断定周浦到了。
  沿着老沪南路向南不久可以看见长途汽车站了,那时对于乘公交车向南是往县城,向北是被我们称之为“上海”的市区。
  汽车站对面一座又老式庙宇改建的派出所,看上去一点都不气派,还有些滑稽。
  再向前就到了周浦的中心大街了。说大街,其实也就犹如今天江南常见的古镇老街一般。
  虽说这条老街并不繁华气派,但也却独具一格。街西头紧挨着沪南路,街口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好像年代有些久远了。
  亭子旁就是镇政府。不起眼的大门,里面是小小的院子和普通的办公小楼,根本不起眼,也不庄重。
  镇政府对面是一个室内菜场,在那个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只有逢年过节或老家来人,母亲才舍得去这里购买些鸡蛋和猪肉,给我们改善伙食。
  老街纵贯东西,弯弯曲曲,自然延伸,四周不时有一条条小巷连接这里,那窄窄的小巷,两旁的屋檐向下倾斜,中间的间距也就一米左右,那一缕阳光从天照耀下来,落到一家家用窗闸把顶起的窗户里,为家家户户送去温暖,因此,当云南丽江老街成为电影《一米阳光》取景地时,我心里颇有不服,其实周浦的老街小巷一点也不输给丽江,只是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不够罢了。
  想起小时候下雨天放学后,就沿着老街小巷的屋檐下穿梭而行,听着头顶上雨点打在瓦片上的“滴答”声,抬头仰望那一根根仿佛银丝一般的雨线,滴在地上的石板路上,是那样有情趣。
  老街上有一家新华书店,一直是我的最爱,放学后经常光顾这里,趴在玻璃柜上,望着里面的连环画,目不转睛,总想有钱就买上几本。
  老街的东头还有几家说书的书场,这是老浦东的特色,几乎每个老镇都有,路经这里,从里面时续时断传来悠扬的苏州评弹和上海说书,还有一帮老头围着四方桌品茶听戏,海阔天空。
  周浦的故事很多,小时候的印象深刻,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怀伴随着父亲转业、我参军离开而永远停留在我的心灵深处。
  离开时只是留恋这里一起长大的同学和朋友,而当时光飞逝,那儿时的点点滴滴,却越来越清晰地不断闪现在我的脑海里。而今的周浦,更多的现代化的气派和繁华,却少了儿时的那份宁静和古朴,倒使我更加怀念起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这一节“点燃青春记忆的地方”。描写师部大院和家属大院所在的地方——素有“小上海”之称的周浦名镇。那阡陌交通,那“五层楼高就属于新鲜玩意儿”的老街、古亭,那雨点打在瓦片上的“滴答”声,那毫不逊色丽江的一米阳光,更少不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企业、菜市场、新华书店、苏州评弹的衬托相伴,勾勒出一幅别具一格的风情画。跟随作者的笔端浏览周浦,似乎是在周庄、在乌镇徜徉,领略那古香古色,感受那一滴雨水、一米斜阳,但所不同的是这里有军绿,军绿将带给读者不同的遐想。 推荐阅读。 编辑:溪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