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一章 后长的犄角

作者: 丁振阳 点击:902 发表:2019-09-03 09:17:56 闪星:9

  


        染着草香、恰似奶浆的汤头河,从远远的青山翠谷中流来,一路弹着琴弦、唱着歌,日夜流向远方。汤头河两岸,土质肥沃,林木茂密,草原辽阔,一直伸向蓝蓝的天边。

  风光秀丽的塔子沟村大庙屯,就座落在东靠起伏的山梁,西临汤头河的山河之间。大约在17世纪初,巴林部族人,一个白姓人家携儿带女来到了汤头河畔。那时的汤头河两岸,空旷辽阔,水肥草香,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白家人见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便开荒种地,养牛养羊,扎根定居下来,小日子过得比火炭还红火。

  骆驼在沙漠中走动,是为了寻找地上的清泉;大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寻找太阳的温暖。人们看老白家日子过得火爆,就像一群群骆驼,就像一队队大雁,先后来到汤头河畔种地、放牧,也都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

  一眨眼,二百多年过去,村子里人丁兴旺,发展到一百多户人家,光老白家就有20多户。村子里基本都是蒙古人,信仰喇嘛教,还修了两座庙,一座后庙,一座前庙。前庙是座大庙,殿堂恢宏,晨钟暮鼓,飘向远方,十里八村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磕头的络绎不绝。大庙屯的村名就因庙而得名。

  道额舍冷,是在大庙屯第一户定居下来的老白家的子孙。他领着两个勤劳能干的弟弟,在大庙屯日子过得最好,牛羊成群,土地连片,全家人恰似生活在蜜罐里一样。

  人们常说:八月暖,九月温,十冬腊月里还有个小阳春,1919年的十冬腊月就应验了这句话。那年都到了12月份,日头还像火一样热,照在人们的身上暖乎乎的。

  这天早晨,道额舍冷家门前树上的喜鹊,一个劲地“喳喳叫”,果然,道额舍冷有件大喜事,妻子给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儿子。

  道额舍冷看着儿子圆圆的小脸蛋,黑黑的头发,水灵灵的大眼睛,稀罕极了。他干活、吃饭,甚至睡觉都在琢磨,给儿子起个啥名好呢?他足足想了好几天好几夜,才给儿子起了一个自己满意的乳名——能乃扎布①。

  小能乃扎布是在甜窝窝里长大的,有一个无忧无虑、幸福浪漫的童年。春天,他和小朋友们一块儿到一望无际的大草滩上去采那红的、蓝的、白的、黄的,各种各样开不败的花朵,编织成绚丽的花环;夏天,他和小伙伴们到清凌凌的汤头河里去洗澡、打水仗,还在河里抓鱼,什么花拉棒子、白灵漂子、泥钻子……各种各样的鱼;秋天,大地五谷飘香,满目黄肥绿瘦,是金色的收获的季节。大人说,三春不如一秋忙。他和小伙伴们就挎着小筐,跟着父母一块儿下地去捡起那一粒粒珍珠般的黄豆粒,一穗穗金灿灿的谷穗,饱尝颗粒归仓的喜悦;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千里皆白,他和小伙伴们到洁白的汤头河冰面上去滑冰车。纷飞的大雪过后,他们在院子里堆雪人,在雪地里打雪仗,尽情的玩耍、嬉戏,童心在冰雪里燃烧……一年四季,小能乃扎布和小伙伴们都是其乐无穷的。

  小能乃扎布每次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他都特别合群,不但不欺负比他年龄小的孩子,还常常打抱不平。

  一次大雪过后,他和小伙伴们在河岸边雪地上打雪仗玩。

  八九个孩子中,小斯琴高娃最小,只有6岁。年龄最大的是英格少卜,12岁。打雪仗一开始,英格少卜就盯着小斯琴高娃,在后面穷追不舍,嘴里还吵儿巴火地喊叫:“我炸死你!炸死你!”英格少卜把手中的大雪球向小斯琴高娃掷去,那一枚枚“手榴弹”在小斯琴高娃的身前身后炸开了花。

  小斯琴高娃吓得双手抱着头,哭声赖韵地一边喊:“救命呀!救命呀!”一边在前面拼命地飞奔,英格少卜在后面紧追不舍。

  英格少卜就是爱欺负没有他胳膊粗力气大的小斯琴高娃,小能乃扎布打心眼里看不惯。他猫腰在雪地上攥了两个大雪球,一杆箭似的追赶着英格少卜,一面大喊:“斯琴高娃,别害怕,我来救你。”

  可是还没等小能乃扎布追上英格少卜,跑在最前面的小斯琴高娃脚下一滑,四脚朝天地摔倒在雪地里。她可能是吓的,也许是真的摔疼了,便“哇——哇——”地哭了起来。

  英格少卜跑到小斯琴高娃跟前,把手里最后一个大雪球打在斯琴高娃的身上,把长长的大清鼻涕用大棉袄袖子抹了一下,得意忘形地说:“跑啊,咋不跑啦?”

  小能乃扎布赶到了,他冲着英格少卜的前胸就是一拳:“她都摔哭了,你怎么还欺负她?”

  英格少卜梗梗着脖子说:“她就是一个哭不精② ,关我屁事。”

  “你不猛追她,她能摔倒吗?”小能乃扎布指着英格少卜的鼻子问。

  这工夫,小伙伴们都赶了过来,把英格少卜围在中间,像群小燕子一样七嘴八舌地数叨开了:“就是,就是,小斯琴高娃都摔倒了,你还不放过她。”

  英格少卜自知理亏,耷拉着脑袋喃喃地说:“往后我再也不欺负小斯琴高娃了,这还不行吗!”

  小能乃扎布把斯琴高娃从雪地上扶起来,拍打着她身上的雪,哄她说:“斯琴高娃,别哭了,打雪仗不好玩,我们玩老鹰抓小鸡,好不好?”

  小斯琴高娃用衣袖擦着脸上的泪花,破涕为笑:“好,我最爱玩老鹰抓小鸡了。”

  “不带你,哭不精。”英格少卜说。

  小斯琴高娃又“哇——”的一声哭了,“能乃扎布哥,他说不带我。”

  “带你!带你!”能乃扎布忙着哄斯琴高娃说:“他说了不算。”

  “那我就先把她抓住吃了,到时候你可不准哭。”英格少卜恶狠狠地说。

  小斯琴高娃又“哇——”地哭了:“能乃扎布哥,英格少卜说先吃我。”

  “英格少卜,你没脸,小斯琴高娃小,你还越欺负她。”能乃扎布还得哄小斯琴高娃:“别怕,我站在你的后面保护你,他抓不住。”

  老鹰抓小鸡游戏,农村孩子也叫它“扯拉拉狗”。有一个孩子当老鹰,一个孩子当老母鸡,后面的孩子扯着前面孩子的后衣襟,站成一排,都是“小鸡”。老鹰只能抓住一排最后面那个孩子,才算是抓住了“小鸡”。游戏开始了,装老鹰的英格少卜在装母鸡的孩子面前,一会儿向左扑一下,一会儿向右扑一下,随着装母鸡孩子忽左忽右的拦挡,扯着衣襟的孩子们,伴着“嗷嗷”的叫喊声,像龙摆尾一样左右闪动起来。

  英格少卜左右扑了几次,连根“鸡毛”也没有抓到,便开始埋怨小能乃扎布,若不是他护着小斯琴高娃,站在排尾最后的话,那排在最后的“小鸡”肯定是小斯琴高娃,他也早就抓住“小鸡”了。他心里话:小能乃扎布,不用你臭美,今天我非得抓住你这个机灵鬼儿,美餐一顿。英格少卜的眼睛盯着排尾的能乃扎布,将身子向右晃了两晃,突然一头向左,两个箭步扑到能乃扎布眼前。小能乃扎布一看不好,急中生智,身子一侧,把那长长的大棉袄袖子在英格少卜的眼前一晃,英格少卜的脚下一滑,被晃得闹了个大屁股蹲。

  英格少卜坐在雪地上,手捂着屁股,咧着嘴说:“忒疼了!忒疼了!”

  老鹰没有抓住“小鸡”,还摔疼了屁股,逗得小伙伴们叽叽嘎嘎、叽叽嘎嘎大笑起来……

  俗话说:“树大分杈,户大分支”。在小能乃扎布8岁那年,道额舍冷和两个弟弟分家了,每户分得20垧地,5间住房,还有一些牛羊之类的牲畜。

  大户有大户的好处,小家有小家的难处。分家后,道额舍冷家一帮孩子,最大的难处就是家里没有干活人,那么多地都得靠雇长、短工来莳弄。全家最累的是小能乃扎布的妈妈。妈妈叫宁思日玛,是卧凤沟才里营子人,娘家姓宝,她勤劳朴实,是大庙屯数一数二能干的女人。小能乃扎布兄妹5人,妈妈不但要带孩子,还要做繁重的家务,烧火做饭,喂猪养鸡,从清晨睁开眼睛就没有闲着的时候。晚上,还要在黄豆粒似的油灯下,给孩子们一针一线做衣裳、做鞋,经常忙到小鸡叫。在小能乃扎布眼里,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小能乃扎布10岁那年的一天早晨,妈妈给他做了一件新衣裳,爸爸看着穿上新衣的小能乃扎布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蒙古人常说,金银装满柜箱,不如有豆大的学问。今天爸爸送你上学去,将来好有大出息。”爸爸把他送入大庙屯一个私塾念书,还给他起了一个汉族人名字——白永春。

  那时候,在私塾念书都从三本小书开始,《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白永春在大庙屯念了不到一年的私塾,就转学到高家瓦房学校,不到半年又转学到艾友营子学校。

  小白永春在艾友营子学校念书时,老师姓张,这位张老师对学生贼拉严格,动不动就打学生手板。小白永春在艾友营子学校念了《大学》、《中庸》和上下《论语》等。因艾友营子离大庙屯十多里,白永春就在叔叔家食宿。他从小就有心劲儿,再加上学习用功,学习成绩在班级始终前三名。

  就在这时候,一件让小白永春心灰意冷的事件发生了。

  一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小白永春正巧碰上张老师的弟弟和另一个学生发生口角,另一个同学体格单薄,被张老师的弟弟给打了。因为都是同班同学,小白永春看着很气不公,责备张老师的弟弟说:“你别仗着你哥是我们的老师就欺负人,谁怕你咋的?”

  张老师的弟弟瞪着眼睛说:“唉,白永春,你帮什么横?”

  “你敢再欺负他,我就帮助,咋的?”

  “那我就告诉我哥哥,不怕你等着!”

  小白永春毫不示弱:“我等着,告诉去吧!”

  小白永春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几句话惹来一场大祸。

  同学之间说点气话,小白永春也没往心里去,第二天照样上学。上课时,张老师突然点名说:“白永春,背昨天学的课文。”

  昨天,张老师也没有布置背课文呀?这会儿搞突然袭击,小白永春怎能背得下来呢?他背到一半就卡住了。

  张老师面沉似水:“把手伸出来。”随后他拿起板子,便开始打白永春的手板。

  在那个年代,教书先生打手板是对学生最严厉的惩罚,五六板子打下去,手就会肿得像小馒头似的。张老师就像着了心魔一样,一连气打了小白永春一百板子。刚开始,小白永春觉得手心火烧火燎的,后来心里都像有钢针在不断地扎,直打得他两条腿上扎的腿带子都掉在地上了。一个13岁的孩子,怎能受得了呢?可他没有哭,也没有叫,冒火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张老师,咬着牙根挺着!

  看见了狼,聪明的羔羊会躲开的。小白永春被打得寒心了,自尊心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决心再也不登艾友营子学校的门槛了。

  小白永春跑回老家,爸爸知道后,还逼他返回艾友营子学校念书,可他把小脑袋晃得像个拨浪鼓,坐在那儿就是不动窝。

  爸爸来气了,一顿拳脚相加,吼道:“明天你去不去艾友营子上学?”

  小白永春被打得鼻青脸肿,可就是任折不弯:“不去!”

  爸爸又是一顿拳脚:“你去不去?”

  “就不去!”

  爸爸更来气了,又打。

  妈妈赶忙过来拉开了爸爸:“你没个轻重,看把孩子打成啥样了?”

  爸爸喘着粗气:“哼,我就不信小胳膊能拧过大腿?!”

  第二天一早,小白永春从家出来没有去艾友营子学校上学,而是跑到瑞应寺喇嘛舅舅那儿躲着去了。

  爸爸找到瑞应寺喇嘛舅舅那儿,小白永春又跑回了家。他回家后也不敢上屋,不声不响地猫在了豆垛里,躲着爸爸。

  妈妈发现了他:“好孩子,跑一天了,快到屋去吃饭。”

  “我不饿。”

  “那在这儿待着干啥,上屋去。”

  “我不去。”小白永春在豆垛里过了一夜。

  妈妈看爷俩较上了劲,只好劝说他爸爸:“你们爷俩也真是的,老牤牛和小牤牛顶啥架呀?”

  爸爸瞪着眼睛说:“这小兔崽子比我还倔,十条牤牛也拉不回来。”

  妈妈笑着说:“那还不随你,怪谁?”

  爸爸无可奈何地说:“蒙古贞谚语说得好,真是后长出来的犄角比先长出来的耳朵硬啊!”



  ①能乃扎布:藏语名,“能乃”是佛名。“扎布”是保佑的意思。

  ②哭不精:方言,爱哭的意思。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山清水秀、风景秀美的大草原铸就了天地间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地灵造就人类的杰出也是必然。地灵人杰运用在此时诞生的白遇阳身上再恰当不过了。白遇阳,乳名能乃扎布的降生给道额舍冷家的未来增添了无穷的希望。伴随着小能乃扎布在无忧无虑、幸福浪漫童年的成长,培养造就他正直善良、坚韧不拔、坚强不屈、追求公平、伸张正义的高尚品格。接受的私塾教育虽然给他幼小的心灵烙下了阴影,但因祸得福同时也坚定他的优秀品质。更印证了父亲的“蒙古贞谚语说得好,真是后长出来的犄角比先长出来的耳朵硬啊!”这句话。小能乃扎布今后的发展能应验这句话吗?未来的岁月他能成为草原上展翅高飞的的雄鹰吗?我们共同期待。倾情推荐阅读,恳请继续跟读丁老师的大作!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