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二十四章

作者: 远志花 点击:883 发表:2018-09-03 11:50:50 闪星:7


  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从五台山踏上了返京的路程。康熙骑在马上,回望五台山。五台山依然是云在山中,山在云中。此时,他们已经是归心似箭,再也没有来时那赏景的心情了。

  第二天上午在路上,还跟往常一样,得福带人在前面开路。后面是太皇太后的车辇。康熙骑马紧随皇祖母的辇后。走着走着,前面突然停了下来。得福急忙来向康熙禀报:“前面有个村姑拦住了去路,苦苦喊冤求救。”

  太皇太后在辇里听得清清楚楚,就说:“月亮,你快去听个究竟。”月亮跳下辇来,康熙向她点点头,也示意她去处理。

  得福把女孩叫到月亮跟前,女孩急忙跪下求救。月亮见她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细端详,倒也眉清目秀,不过也就十三四岁。月亮就问:“你有什么冤屈,如此大胆,竟敢拦轿喊冤。你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吗?”

  “民女不知你们是什么人。民女只知道,这样的排场,一定是大人物,所以恳请救命。”

  “你知道我们能救你吗?”

  女孩抬头看了看月亮,感到月亮很和善,就说:“昨晚,我住在庙里,来了一位化缘的僧人,见我可怜,问了我的情况。他对我说,今天会有好心人从这路过。叫我拦轿喊冤。还说,你们一定能救我。”

  月亮听后,心里一怔,便想:难道那化缘的僧人是顺治爷不成?

  辇里的太皇太后也听得清清楚楚,便想,难道那化缘的是我儿顺治不成?看来他是知道我们来五台山。难道他不想见我们才……太皇太后简直不敢再想下去。

  马上的康熙也听得清清楚楚。他不禁想起,早晨他搀扶着皇祖母上辇的时候,发现店家的墙角处有位僧人。等他把皇祖母安排好,再去看时,人却不见了。难道他就是……康熙皇帝也不敢再想下去。不过,他坚信皇阿玛其实一直在想念着他们。关注着他们,就是不想见他们。心里倒海翻江的难过起来。

  月亮又问了那女孩:“那化缘的僧人现在还在庙里吗?”女孩摇摇头回答:“今天,大清早就走了。肯定又去化缘了。”

  月亮想了想问:“你有什么冤屈,如实说说吧。”

  “我是巴图老爷家的奴才。我的姐姐被他家的少爷霸占了。得了病,他们不给治,就死去了。现在,他们到处找我,抓我。”女孩说到这里就哭了起来。

  “那你父母呢?”月亮问。

  “我额娘早就不在了。我阿玛被征走去南方,听说是去那里养马。都去三年了,没有一点儿音信。”

  月亮就问:“你怎么不去找官府哪?”

  “巴图和官府是一伙的。找官府的,更没好。”女孩说着“噗通”跪下,恳求说,“求求好心人,你们把我带走吧,做饭,洗衣,下田。叫我干啥都行。在这,他们不把我们奴隶当人待。”

  此时,辇里的太皇太后轻轻地点了点头,又轻轻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应该废除奴隶制了。”然后隔窗对月亮说,“月亮,咱们就把她带上吧。”

  那女孩一听,急忙向车辇里叩头谢恩说:“我真遇上活菩萨了!”月亮拉起女孩说:“你说的对。你真的遇上活菩萨了。快跟我上车吧。”

  那女孩又惊又喜。月亮把女孩带到辇里,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太皇太后仔细看了看那女孩,感觉她倒也端庄秀气。就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不知道。他们都叫我二丫头。”

  太皇太后听了,微微一笑。想了想说:“以后,你就叫念奴吧。”太后心想:一定要废除奴隶制,就从你开始。

  那女孩听后,睁大眼睛看着太皇太后。

  “还不快快谢恩叩头。”月亮捅了一下那女孩说。

  女孩急忙给老太君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我真遇上活菩萨了。我真遇上活菩萨了。”由于地方太窄,那头都磕到太皇太后的怀里去了。月亮忍不住笑了起来。

  太皇太后看了看月亮,又看了看女孩,也笑了。然后对月亮说:“月亮,你陪我这么多年,如今,也老了,身边也没个亲人。”

  “老佛爷您就是我的亲人。”月亮没等太皇太后说完,就急忙说。

  “那可不一样。你也年事已高,身边应该有个人陪你,也好有个照应。我看这孩子也无依无靠。就让她做你的干女儿吧。我细端详这女孩还不错。你会把她调教得更好。”

  “多谢太皇太后的恩赐!”月亮急忙跪下谢恩。

  那女孩一听月亮叫太皇太后,大吃一惊,盯着太皇太后看。心想;原来她是太皇太后。她长得那么慈祥美丽,真像观世音菩萨。我不是在做梦吧?怎么会遇上当今太皇太后这样的大大的好人。

  月亮见那女孩发呆发愣,推了那女孩一把。

  那女孩一头倒在月亮的怀里说:“我又有阿玛啦!”

  月亮紧紧地搂住那女孩说;“我们都是托了太皇太后的福哇。不过,你得记住,这是在车里,到了外头不能叫太皇太后。要叫老太君。等咱们回到皇宫,就好了。你听明白了吗?”

  女孩点点头。

  “我这个老太君就要当到头了。”太皇太后说完,她们都笑了。


  回到京城,康熙皇帝接连下了两道旨令:一是提倡妇女放足。女人不以脚小为最美。这道诏令很快就得到实施和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二是让奴隶主变成地主,把土地租给奴隶种,这样,奴隶就变成了佃农。此外,国家还把一些闲置的土地分给奴隶耕种。这样耕种土地的奴隶就变成了农民。他们按规定向国家交付税银。这两道旨令,特别是第二道法令,深得众多百姓的欢迎。为大清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回到北京,太皇太后又住进了慈宁宫。太皇太后把自己从五台山带回来的,顺治皇帝的旧袈裟挂在了自己寝室的墙上。从此,她的寝室里有了两件宝物。一是多尔衮的雕翎箭,这是她初恋的信物,更是他的忠贞爱情的见证。另一件就是这件旧袈裟。这两件宝物,一个代表她心爱的人。一个代表她的爱子。可是,他们都是因为她而离她而去。多年来,她自己也想不通,她做的是对还是错。不过,能睹物思人,这是她唯一的安慰。有时,她也面对这两件宝物忏悔,请求他们的理解和原谅。快乐的时候,瞅着他们一起快乐,痛苦的时候,瞅着他们痛苦。困难的时候,也曾瞅着他们在心里呐喊。她总觉得,有了他们,她就不孤独,不寂寞。那雕翎箭和袈裟就像有魔力一样,把她带回青春年少的美好回忆中。哪怕带回到血雨腥风的年代,也能让她再次充满生命的顽强和抗争的活力。甚至于他们还会把她引领到未来的世界。有一天,她就面对袈裟自言自语的说:顺治呀,你看康熙多可爱,正如你说的,他会成为一代明君的。是的,你就瞧好吧。他一定会让大清国走向振兴和繁荣。

  那件破旧的袈裟,还在宫中兴起了节俭之风。太皇太后对大家说;“节俭是顺治皇帝留下来的好传统。他在位时就提倡节俭之风,后妃们的生活不可以太奢华。宫中用的马鞍韂等物,一律不可用金子做装饰物。”太皇太后自己还以身作则,几年不添新衣服。一直到六十岁大寿之前,康熙皇帝亲自给她送去一件丹凤寿袍。她才不得不穿上。有一天,太皇太后又站在那件袈裟前沉思。见月亮走过来,便说;“你差人把皇后找来,我有话对她说。”

  皇后闻讯急忙过来。

  太皇太后对皇后说:“今天叫你来,是想让你做件事。”

  皇后急忙回说:“皇祖母尽管吩咐,我一定会认真去做。”

  “是这样,你把在宫里节省下来的开销,拿出一万两银子,捐给五台山,用来修缮灵隐寺和其它寺庙。”

  “请皇祖母放心,我这就去办。”皇后说完,起身告辞。

  皇后走后,孝庄太皇太后又在那件袈裟前站了许久。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