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马良集告捷
湖西人民抗日义勇总队的各个队伍,几乎全是白手起家。络绎不绝源源而来的农民、学生,大都扛着土枪、长矛、大刀等原始武器。为了装备自己的子弟兵,人民大力捐献经费和枪支。有的妇女拿出金银首饰和多年积攒的体己钱,交给游击队,购买抗日武器。许多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卖掉自家的土地、房屋、船只、牲畜购买枪支。
湖西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初创时期,部队生活异常艰苦。王文彬、李贞乾处处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
李贞乾任总队长后,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不论行军作战还是平素生活,都能和战士打成一片。有一次同日军作战,缴获了一匹大洋马,组织上决定分给他骑,但在行军中,他总是让给伤病员骑,自己和大家一起步行。
王文彬在生活上从来不要任何照顾,同战士们一样,6个月领5角零用钱,年终一双粗布鞋,一身粗布衣。他患有严重的痔疮,本来配有马匹,他却很少骑坐。有段时间,他持续发烧、浮肿,行走艰难,饮食减退。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照常率部行军作战。同志们看到他一天天地消瘦,考虑到他工作繁重,有一次特意为他做了碗成汤和两个烙饼。他怎么也不吃,立即转送给了病员。他还一再吩咐身边的人,以后决不可再为他搞半点特殊。在他的带动下,各级指挥员都以身作则,拒绝照顾,干部、战士之间亲如兄弟,相互关心,互相爱护。
战士们都很敬爱自己的首长,当因公离队或归来时,总要去见见王文彬、李贞乾等领导人。整个部队上上下下呈现出一派团结友爱的气氛。
在王文彬、李贞乾等人的带领下,义勇队以老红军、八路军为榜样,强调义勇队是抗日的队伍,人民的子弟兵,实行军民一家、军政一致、官兵一致,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部队每到一处,坚持搞宣传做好事,为群众推磨、担水、铡草……由于当时供给困难,直到寒冬,指战员都还穿着破旧的单衣,住在群众家里,谁也不去拿群众一把柴禾取暖。夜间行军,为了不影响群众,部队时常露宿村头,群众得知后自动开门接回家。许多妇女拿出金银首饰和多年积攒的体己钱,许多爱国人士和农民群众卖掉自己的土地、房屋船只、牲畜,为游击队购买武器、弹药,这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队伍,从诞生那天起就同敌人英勇斗争,机动灵活地打伏击,扒铁路,袭车站,拔据点,用实际行动扩大了共产党我军的影响,教育了群众。群众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到部队。
在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总队成立的同时,国民党丰县县政府也组建了“丰县抗日义勇壮丁常备队”(即丰县常备队)。由战前丰县国民党军、宪、警部队没有撤光的散兵游勇和土匪武装、地方地主武装等三种成分构成,如韩野农、王德举等都是丰县军警的军官,土匪武装如丰县著名的杆子会头子卜昭贵的队伍被编为第八大队,后来吸收农民和青年学生,逐步扩大,到1938年5月也发展到近2000人。这些抗日武装在抗战初期,在抗击日伪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与日顽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在马良集、黄庙、华山、河口、旧城、解集等地重创日军,其中以马良集之役、黄庙战斗最为出色。马良集之役是“义勇队打鬼子的第一炮”。
湖西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成立后第二个月,王文彬出任中共苏鲁豫特委书记,郭影秋原在五战区工作,王文彬和李贞乾让郭影秋留在湖西工作,并让郭影秋写封信给省委,由交通员送去。
李贞乾和王文彬一起找到郭影秋,王文彬说:“你在总队担任政治部主任吧。”
李贞乾说:“你是党员,对沛铜大队熟悉,同时兼任沛铜大队的指导员。”
不久,省委来指示,要郭影秋不要再去五战区了。
湖西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成立之后,李贞乾率领义勇队活动在丰鲁边境的十字河地区,这里是敌伪顽和我激烈争夺的地区。
为适应斗争的需要,他与其它领导人一起,及时在十字河两岸建立了丰县二区和三区两个抗日区政府,由李坤若、渠伯奎分别担任二区和三区区长。他们坚持对敌伪的斗争,努力扩大抗日根据地,从此李贞乾率领的湖西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开始在更广阔的区域中与日伪展开游击战。
1938年6月下旬,徐州日军为了扩大占领区,沿着公路向湖西腹地侵犯,长驱直入。
湖西群众面对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日军,十分惊慌,四处躲避。
湖西人民抗日义勇总队队长李贞乾向其他领导提议,要给日军一点颜色看看。他双拳紧握了一会后,一个决定在脑海里形成了:就在马良集向日寇打响第一枪!
“怎么个打法?”
“马——良——集!”李贞乾嘴里蹦出了三个字。
位于安徽砀山、山东单县边境附近的马良集,是一个比较大的集市。
7月2日,日军吉谷师团国琦部长野部队500余人,沿单砀公路向单县进犯。
当日军一部百余人沿公路进至,总队长李贞乾率五、六、七、八、九、十三大队,在砀山游击队(杆子会)队长刘瞎子、庞瑶壁部配合下,在单砀边境的马良集附近,突然从公路两侧高粱地青纱帐中袭击一股西进的日寇。
枪声、手榴弹声响成一片,敌人纷纷倒地。
日军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搞得晕头转向,摸不清底细,以为遇到了八路军的主力。
日军指挥官命令队伍边打边退,结果,日军毫无目标地开枪还击,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这一仗,击毙日军六七十人,击毁汽车两辆,取得了该总队首战日军的胜利。
很快,消息传到了国民党地方军那里,深感湖西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是一支了不起的抗日队伍。
时任国民党丰县代理县长、丰县常备队副队长的黄体润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个战斗:“有敌百余人,溃退至砀山之马良集,被砀山游击队长刘瞎子、庞瑶壁及贞乾之部队围攻,已击毙敌兵六七十人,获汽车两辆。”他还在7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贞乾抗日情绪较高,其部下纪律又佳,将来成功必多也。”
马良战斗是李贞乾带领湖西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打击日本侵略军的第一场战斗,马良集之战的胜利,鼓舞了士气,消除了人民群众中存在的“恐日症”。
马良集战斗后,日军继续北犯,行至单城东南龙王庙时又遭当地群众袭击,将一名掉队日本兵砸死,缴获一支步枪。日军即将侵抵单城,国民党“七路军”刘耀庭部等仓惶逃出单城。
正在琴台参加集训的单南抗日义勇队,在段景尼、吴云汉带领下,迅速赶到南旧关、张知楼一带,利用青纱帐掩护严阵以待。
日军进入射击范围,再次参战的义勇队员立即向敌人射击并吹起冲锋号鼓舞我军士气震慑敌人。日军人多装备精良发现我军火力并不猛烈即组织火力向义勇队射击。
由于初次作战,很多战士还不会隐蔽自己,且日军火力又猛,义勇队员张多龙牺牲,周灿足等3人受伤。吴云汉、段景尼见敌众我寡,遂主动撤退。
日军搜索前进胆战心惊地进入单县城。这时县城实际已成了一座空城日军惊恐万状关闭城门三天不敢外出。
抗日武装不断袭扰,县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28天后撤走。当走到城东大沙河时,又遭国民党单县保安大队时锡九部的伏击。日军不敢恋战,仓皇逃窜,丢下18辆大车和物资一部。
【编者按】第十二章青纱帐里的枪声,是民族不屈的心跳;草屋油灯下的坚守,是军民共铸的长城。土枪长矛挑开青纱帐的黎明,湖西义勇队在白手起家的艰苦里,把百姓的金银首饰、破屋旧船熔铸成抗日的火种。李贞乾让马予伤员,王文彬拒饼送病员,官兵一致的铁纪里,藏着军民共赴国难的赤诚。马良集的枪声撕碎“恐日症”的阴霾,不仅是首战告捷的荣光,更是一支队伍用热血写下的宣言——在这里,每一颗子弹都连着民心,每一次冲锋都向着黎明。马良集的胜利是否让日伪加紧了反扑?十字河两岸的抗日区政府将如何应对更严酷的围剿?当国民党武装与义勇队在敌后相遇,又会生出怎样的周旋与碰撞?那些带着枪伤撤退的战士,是否会在下次冲锋时更显勇猛?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