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与反动势力斗争(1)
1927年前后,在徐州、上海、北京等地读书的沛籍学生孟昭佩、徐兰谷、李清涵、李蔚亭、孙洪奎、石允文、赵荣鼎、李高嵩、阎希烈等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些进步书刊如《新青年》《创造月刊》《语丝》《拓荒者》也传入丰、沛县。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了革命,在外地入党的湖西青年学生,带着党组织交给的任务,陆续返回原籍,在家乡的土地上撒播革命的火种。
共产党员朱秀章也回到砀山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朱秀章,砀山县周寨区孙大楼人,清光绪三十一年生于破落的地主家庭。小时爱捉雀养鸟,人称“孩子王”,他关心穷伙伴,不断地领着他们去偷自家地里的庄稼。民国11年考入砀山第二高等小学,好写诗歌短文批判旧思想,被师生誉为“才子”。民国13年考入省立杨州第五师范,民国15年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秀章要到丰县工作,经中共丰县党组织介绍,在丰县教育局任职的李贞乾向王公屿提议,让朱秀章来丰任教。
1928年1月,砀山县共产党员朱秀章、唐素梅(唐子鹤)夫妇应国民党丰县县长王公玛之邀,到丰县师范学校任教,朱秀璋在国文教学中,经常联系中国社会问题及丰县的现状,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在白色恐怖下,朱秀璋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发展孙异涛等人入党,建立了丰县最早的党小组,朱秀璋担任组长,成员有唐素梅、孙异涛。
李贞乾与执教的朱秀章加深了了解。朱秀章在国文教学中,经常联系中国社会问题和丰县的现状,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并在学生中推荐了一些郭沫若、蒋光慈等进步作家的译著,宣传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朱秀章秘密发展孙异涛等人入党,到当年5月,丰县师范已有共产党员6名,并成立了党小组,朱秀章任党小组长,成员有唐素梅、孙异涛。他们在校内利用布告栏、黑板报书写张贴宣传材料,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揭露反动政权的罪行。
李贞乾为王公屿在丰县的政绩做出了贡献,王公屿越发对李贞乾器重。1928年,李贞乾加入国民党。6月,丰县在同盟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民党丰县县党部,并组合了国民党丰县政府,隶属江苏省徐州专署管辖,丰县师范校长黄体润当上了国民党丰县县党部书记长,李贞乾当选为县党部委员,任指导委员。
暑假后,25岁的李贞乾去丰县城南关外的渠楼担任丰县县立师范(简称丰县师范)校长。
李贞乾担任丰县师范校长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同情并支持进步学生的革命活动。
一次,国民党县政府建设局长冯守信为了铺设县城里的石头路面,要取消师范学生的食膳津贴,激起了学生的义愤。
学生们派代表去找冯守信辩理,冯守信吓得多了起来,学生们就把建设局的门窗、玻璃、家具等砸坏。
事件发生后,县政府令校方处理闹事的学生,建设局要学校交出闹事的学生名单,
李贞乾借故推诿,始终不予处理。
王公屿气势汹汹地对李贞乾说:“你不开除学生那你就走!”
李贞乾义正词严地道:“让我走可以,让学生走不行!”
李贞乾置之不理,坚决顶住,使学生免遭镇压。
学生们感慨地说:“校长是同情我们的啊!他是学生的保护神。”
1928年冬,为了揭露国民党丰县反动当局丑恶内幕,朱秀章编排进步剧目。
1929年元旦,在丰师党组织领导下,丰师进步学生汪亚民等人在县城隍庙戏楼上演出话剧《五卅惨案》,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上海杀害工人领袖顾正红的滔天罪行,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触怒了王公玙。引起了国民党县党部的不满。次日清晨,国民党车县反动当局派数十名军警包围丰县师范学校,逮捕汪亚民等10余人。王公玙下令学校辞退朱秀章并勒令师范学校,查处带头闹事的学生。
校长李贞乾深感政府悖情逆理,故意拖延不办,维护了学生的正义行动。他对爱国师生深表同情,积极掩护,迟迟不开除学生。
李贞乾对朱秀章说:“只要朱先生今后不再触犯当局,我定设法留用。”
朱秀章回答说:“谢谢校长的好意。不过,我朱某不是奴才,决不为斗米折腰!”
朱秀璋夫妇被辞退返回故里砀山,后在砀山师范当教员,他经常进行社会调查,先后介绍孟宪琛、关协武、李庆瑞、孟宪恭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孙异涛也被辞离开丰县师范学校。
李贞乾同情和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国民党当局对此不满,于1929年春,免去了他的丰县师范学校校长职务,回国民党县党部任执行委员。
此时,李贞乾的思想正被丰沛县的中共地下活动深深感染者。
沛县中学学生、共产党员赵万友(赵万有、又名赵淘)、邱守梅(邱淑鹤),1929年夏受中共沛县党组织派遣来丰县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秋冬间,赵万友以走亲戚为名,在华山镇尹小楼秘密宣传共产主义,先后发展了陈殿祥(陈旭)、王厚隆(王亚民)、尹学渊(尹夷僧)、赵万庆(赵寿崖)、尹振宇(尹学舆)、侯致志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党小组,组长王厚隆。
与此同时,江苏省第七师范学校学生、共产党员陈学礼(陈剑锋)到丰县欢口镇陈大庄小学任教,向学生介绍进步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了学生吴秀民、陈志峰、张敬一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组建了党小组,组长吴秀民。1929年冬,邱守梅在丰县师范学校发展了皇甫瑞森(皇甫俭)入党,与丰县师范学校的共产党员黄广汉(在沛县三河尖小学,经该校教师李高松介绍入党)、马敦方(马有庆)(在丰县陈大庄小学,经该校教师陈端体介绍入党)组成一个党小组,组长黄广汉。
1930年初,中共丰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尹小楼支部建立。到1931年春,全县已有100余名共产党员,建立了尹小楼、丰县师范学校、陈大庄、水坑涯、状元集、徐老家、城关、赵庄集等10个支部。
1931年春,丰县师范学生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惩罚了横行霸道的教务主任黄尊贯(外号黄胖子)。黄尊贯是丰师校长董雪山的仁兄弟,他依仗董雪山的权势,对学生态度极为蛮横,经常谩骂和体罚学生,激起民愤。二年级学生趁他检查晚自习之机,将他痛殴一顿。事后,警察包围了学校,学生共产党员黄广汉被抓捕。丰师党组织召集二年级全体同学会议,群情激愤,大家刺血为盟,决定统一开展罢课斗争。他们印制了大量传单,在校内外张贴、散发,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
1931年春末,正当农村大忙季节,国民党丰县当局不顾农民死活,计划征用3000辆牛车去徐州拉石头铺丰城街道,严重耗费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适逢春耕,又遇春荒,引起全县人民的不满。国民党丰县当局还借口经费不足,要停发丰县师范学生的生活费。学生们意识到:国民党丰县当局根本不可能为人民着想,而是借铺路之机搜刮民财,中饱私囊。丰师党支部领导全校罢课,开展了反铺路斗争。党支部通过学生自治会组织学生下乡宣传,召开群众大会,讲演、散发传单,揭露国民党丰县当局以铺路为名,行贪污之实.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迫使国民党丰县当局不得不停止征用农民牛车拉石头铺路的计划。
国民党丰县当局随即派军警包围了丰县师范,非法搜查了学生宿舍,全校同学怒不可遏,再次宣布罢课,斗争持续了15天。学校当局不得不将黄尊贯辞退,以“共产党嫌疑”为名将黄广汉、杨超林、周金鉴、刘执法、孙裕淮等开除了学籍。
黄广汉离开丰县师范后,皇甫瑞森接任党小组长,丰县实小学校共产党员陈端体负责指导丰师工作,丰县师范党小组先后发展了学生康文斌、孙兆立、、刘尊修、于为贵、孙裕淮、王昌恩、刘重雍、李勤、阎作祥等人入党。沛县三河尖小学入党的学生王尊先、张凯元等人也先后考取丰师,转来了组织关系。此时,丰县师范共产党员人数已达20余人。
1931年春,丰县师范建立了党支部,皇甫瑞森任党支部书记,和丰县其他党组织一样统属沛县县委领导。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徐州特委决定成立中共丰县县委。1931年夏,在丰城凤鸣公园,秘密召开了中共丰县县委成立会议。经选举,赵万友任书记,皇甫瑞森任组织委员,尹学渊任宣传委员,尹道容任农运委员,王厚隆任交通委员。会议决定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扩大党的影响,明确提出发动群众、发展组织、掌握武装三大任务。县委成立之后,华山、赵庄、欢口等地相继成立了区委,丰县师范学校和城关建立了特别支部。
中共丰县县委十分重视掌握革命武装。1931年至1932年间,利用国民党丰县当局举办“自卫团干部训练班”的机会,布置各地党组织派党员打人“自卫团”发展党的组织。当时尹小楼支部派党员陈殿祥参加了训练班,在训练班中与丰师学生一起搞宣传活动,后又在华山区自卫团训练班内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秘密组织“打狗队”,清除党内奸细,镇压反动地主。
为了广泛开展农民运动,中共丰县县委根据当时形势的变化,决定把党的活动重点由学校转入农村,由知识分子转向贫苦农民,注重发挥农民中党员的骨干作用,要求他们组织和领导贫苦农民打击封建地主。尹小楼、宋楼、赵庄集、于双楼、水坑涯、陈大庄等地纷纷建立了“穷人会”(又叫二八会)、“鞭杆会”(又叫长工会)、“镰把会”(又叫短工会)等组织,向封建地主展开斗争。
1931年夏,丰县反动当局出动军警,逮捕了领导学生运动的徐州特委特派员武广春和丰县师范学生党员赵万庆等多人,丰县党组织遭到了一次大破坏。
【编者按】第四章(1)节暗夜寻路者,以热血为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革命火种悄然播撒在丰沛大地。外地返乡的共产党员如朱秀章夫妇,以讲台为阵地,在丰县师范播撒马克思主义真理,秘密培育党的嫩芽;李贞乾校长以铁骨护佑进步师生,成为白色恐怖中的温暖力量。从校园党小组到农村支部,从学生运动到农民抗争,丰县党组织在风雨中扎根生长,却终在 1931 年的镇压中遭遇重创——这段历程,既是革命星火微光聚焰的见证,亦是早期共产党人在荆棘中前行的缩影。武广春、赵万庆等同志身陷囹圄后,将面临怎样的考验?狱中是否仍有不屈的抗争?遭此重创,丰县党组织的幸存者将如何隐秘集结,重拾破碎的组织脉络?白色恐怖加剧之际,革命活动将转向何种更隐蔽的形式?农村的“穷人会”等组织能否成为新的力量支点?那些被开除的学生党员与被迫离开的同志,是否会在别处续写斗争篇章?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