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十一章【抗战】忆《光荣的成长》的英雄故事之打入敌后去

作者: 老马 点击:107 发表:2025-08-01 10:23:11 闪星:1

                                               打入敌后去

                                                       孙芸生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年代,日寇经常集结大批人马,向我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到处建立据点。我们山东蒙山地区的根据地,也只剩下了小小一块。真是“一枪就能打穿。〞在这新的形势下,我们的斗争方法是:下山去,打入敌后去,瓦解敌人,壮大自己的队伍。从1942年起的三四年中,在敌后进行活动。那时我们敌后斗争的许多生动的故事,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1、“拉〞和“打〞

  1942年8月,我们一伙六七个人,便衣短枪,来到了费县上沿地区的德家村。上沿有日本鬼子的据点,还有伪军孙贤希的一个大队。别看孙贤希是个伪军,却是受国民党控制的。他除了为“皇军”效劳外,还专门跟我们八路军作对。下山后,我们首先依靠群众,搞好了群众关系,争取了伪政权,这样,就有了立脚点。然后,便全面开展工作,争取伪军,瓦解敌人。

  我们仔细地利用了敌伪之间的矛盾,采取“拉〞和“打〞两种方法争取伪军。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有先“打〞后“拉〞的,也有先“拉〞后“打〞的,也有光“拉〞而不“打”的。

  孙贤希部下有个中队长,叫刘金奎。这个人作恶不大,也没有发什么财,所以我们就决定争取他。开始时,我们通过伪村长送信给他,但他不愿意和我们拉关系,拒绝见面。这时我们便用了一点“点子〞,给他扣了顶“红帽子”。这是伪军最害怕的。他们最怕“皇军〞说自己不忠诚。这不但会敲掉自己的饭碗,而且还得考虑考虑自己的脑袋。起先,我们把老百姓给他们送粮的路给封锁住,这样据点里的伪军就没有粮吃了,他们便派人下来催粮。我们逮住了别的中队的伪军就押起来,但抓住了刘金奎部下的伪军,教育教育后便放他回去。往后,我们抓到刘金奎部下故意装得很凶地问:“是哪一部的?〞对方说是刘中队长的,我们马上装出亲热的样子说:“噢!刘中队长的。好,回去吧!我们是自己人〞人为军放回去了,他们高兴的对刘金奎说:“中队长,你真行!八路抓到别的中队的人不放,可一说是你,马上就放了我们。〞刘金奎一听,吓得可了不得,赶快叫伪军保守秘密,后来刘金奎看到自己的“红帽子〞越戴越高了,没有办法,在一次伪村长儿子结婚的晚上,他被迫和我们见了面。刘金奎终于被我们争取过来了。我们便对他经常进行教育,启发他的爱国思想,并向他提出要求:首先是不打骂老百姓,不作恶,这时我们表面上对他很疏远,并且有意地在人前人后说他一些瞎话,减少他的危险。

  

       2、拜把子弟兄

  在上沿以南不远的地方,有一条从费东通到费西的大道,这是我们经常活动的道路。日本鬼子在这里安了个据点。为了配合反“扫荡〞,我们就决定争取这个据点里的几个伪军班长。经过联系,伪军班长说:“如不拜把子弟兄,什么也不干。〞经过上级批准后,我们同意了。但简谱得由我们写,他们也同意了。一天,我们几个人聚在一起,像真事似的点了香;炉了纸,也磕了头,最后我们把简谱写好,每人分一份。当他们回去请人一读,可把他们吓得不轻。后上面写的净是些拥护八路军,拥护共产党和坚决抗日到底等等的话。他们赶快叫自己的老婆收藏起来,放在最保险的地方。但是这东西拿到我们手里可就有了,他们谁想调皮,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来整他们。此后,我们和老百姓经过据点。伪军再也不吱声了。他们还给我们做了很多事。

  

       3、一辈两得

  为了配合反“扫荡〞,我们不但需要弹药,还要切断敌人据点之间的通信联系。于是我们便找到“把子弟兄〞。谈判当然很顺利,只是在割电线问题上有些争执。我们决定连据点里边的电线杆也要搞掉,但伪军们苦苦要求留下据点里边的一根电线杆,否则自己没法交账,为了长远的利益着想,我们也就同意了。

  在一个月色苍茫的晚上,我们把所有的电线杆都砍光了。在完成任务以后我们放了一枪,可是岗楼上的伪军,却乒乒乓乓的干了一通。不过从枪膛里出来的子弹都飞向天空去了,而从伪军里扔出来的大批子弹,却全都落到我们手里。第二天,伪军到处宣传,说昨晚有多少多少八路,来破坏电线、攻岗楼,幸亏他们英勇“抗击”,才把八路全都打“回去〞了。上沿的鬼子队长一听,起先大吃一惊,后来又很高兴,因为他们的皇协军彻底把“八路统统的打回去了。〞鬼子队长大大的表扬守岗楼的伪军班长们。然后给他们补充了“消耗〞的弹药。

  

       4、蒙山大队的成立

  蒙佛等据点被我们攻破后,汉奸副大队长孙贤希也被打死了,残余的伪军猫到了上沿。我们便出钱支持刘金奎活动当副大队长。这样,可以把其中的顽固分子排斥掉,然后争取全部伪军反正。但原来孙贤希部下有一个军需官,他是国民党分子,也在积极的活动。因为背景的不同,我们没有争取上,被他搞去了。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因为新的副大队长对刘金奎的行为有些了解,这样我们决定提早组织全部伪军反正。

  经过严密的计划后,我们便开始行动。据点的南门由我负责,北门由江汉邦同志负责,分别带着公安局的便衣和一个连,还有四挺轻机枪。

  晚上,我从南门进,由刘金奎接应,所以很顺利。不一会,把刘金奎的一个中队全部带出了据点,岗楼上立即换上了我们的人。机枪也架起来了,东西各一挺,枪口对着北面鬼子住的大楼。在我们调动时,住在大楼上的鬼子,觉得乱哄哄的,便问:“干什么的?毛毛猴的有!”我们说:“自己人的,毛毛猴的没有。〞

  在北门,有伪军三个中队。这三个中队长都很顽固。但在赵风刚中队里,有一个副中队长张金声是争取过来的,还有个司务长,是我们释放过的,所以对我们有好的印象。当北门部队往上运动时,被伪军发现了,张金声说:“是自己人。”接着他命令全中队集合。当部队集合完毕,他便说:“今天来的是八路军……〞还没等他讲完,我们便一拥而入,把这部分伪军都集中到一个房子里。接着我们的枪也架起来了,枪口对着南面的鬼子大楼,道路要口都换上了我们的岗。这时,另外两个伪军中队长,发现了在他们的对面楼上很乱,便问张金声这是干什么?他就把事先计划好的话对他们说:“伙计,我前天不是和你们说过了吗!我有一部分人过来,还带机枪来。如带三挺机枪,我答应给你们一挺。可是现在只带来了两挺,所以我不想给你们!〞当时伪军是没有机枪的。两个伪军中队长一听机枪来了,很想过来看看。

  他俩过来一看,不对头,自己人怎么把机枪对着鬼子的大楼呢?当他俩正要摸枪时,我们便衣的手枪,早就对准俩个人的脑袋了。我们命令他俩给各小队长下了全体集合的命令。为了防止他们起斗,我们把他们的枪卸下了。北门的问题解决了,就剩下伪军副大队长和日本鬼子还没有解决。

  伪副大队长不解决是个害,我们决定捉活的。如不行,我们准备了杀猪刀,干掉他。新上任的伪军副大队长架子很大,这几天害着眼病,所以拒绝接见任何人。张金声想出了点子,他跑到伪副大队长那里说:“大队副,听说您害了眼病,我朋友从北平买来了上等眼药,不知您……〞伪副大队长一听是下级来巴结自己,就毫不客气地命令去拿来。张金声拿了一个装上等眼药的空瓶子,到药铺去买了些普通眼药,但告诉药铺的伙计,得多放些薄荷。

  当伪副大队长点上眼药时,觉得凉嗖嗖的很舒服,刚倒下想睡觉,我们的四个便衣分头窜进了两个房间。伪副大队长听见有人进来,使劲睁开眼一看是便衣,知道大事不好,刚想起来蹓,我们便衣的手已伸进他的枕头,摸出了他的手枪。他想叫唤,我们的两名便衣捂住了嘴。但他还是拼命“唔唔”地挣扎,日本鬼子听到了,在楼上问:“下边的干什么?〞便衣一看不好,正在危急中,发现墙上挂着马刀,他们就拿下马刀捅进了伪副大队长的肚子,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当日本鬼子发现我们时,我们的机枪已对着鬼子的大楼炸开了。接着一声巨响,炸药揭去了半个大楼,剩下的四五个鬼子,躲在破楼上等待救兵。当日本鬼子救兵还未赶到时,我们已经带着胜利品外加一个活鬼子,胜利地转移了。

  反正的这支伪军后来被命令为八路军蒙山大队,刘金奎当大队长,我当教导员。在党的教育下,这支部队就转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由《打入敌后去》想起父亲刘乃晏,抗战时他原在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1941年日军对沂蒙山区大“扫荡”,根据地面积大幅缩水,我军部队减员较大,有的连队仅剩十人左右,根据对敌斗争形势需要,山东部队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父亲于1942年至1944年,在武工队开展敌后斗争,他说:在武工队,争取伪军打击日军是当时斗争策略,帮助群众抗粮抗款抗伕,为八路军主力部队筹备物资是主要任务,消除奸细,割敌电线,破坏敌水源是武工队斗争内容。刘乃晏和孙芸生都是26军前辈,都曾在敌后开展武装斗争,他们所讲的故事,如同一个人讲的故事一样,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的精神让人钦佩,他们和日伪军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让人敬佩。


  老马

  2025.6.8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十一章作者的回忆,如一把钥匙打开蒙山敌后的烽火记忆。孙芸生与父亲刘乃晏的故事相互映照,让武工队的斗争智慧有了更鲜活的注脚——那些“拉打结合”的策略、“拜把子”的巧计,不仅是历史的细节,更是绝境中不灭的抗争火种。从瓦解伪军到斩断敌援,字里行间皆是军民同心的勇毅与智慧,让艰苦岁月里的斗争传奇愈发清晰。烽火中的智谋与勇气,在两代人的故事里重叠生辉。那些潜伏与博弈的细节,既是敌后斗争的缩影,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注脚,读来令人肃然起敬。除了 “扣红帽子”“拜把子”,武工队在争取伪军时,还有哪些未被提及的巧妙手段?刘乃晏在武工队筹备物资、破坏敌水源的过程中,曾遭遇过怎样的生死考验?当主力部队地方化后,这些敌后武装如何与大部队配合,在反“扫荡”中撕开敌人的包围圈?那些被争取的伪军,在反正后面对昔日同袍时,内心经历过怎样的挣扎与抉择?蒙山大队成立后,在抗战与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又书写了哪些延续这份智勇的战史篇章?倾情推荐阅读赏析!欢迎广大文友积极踊跃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