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明月( 供宛之上大学)
宛之学习更是努力,加上天性聪明,小学跳了一级,中学跳了一级,1946年的暑假,这孩子竟接到北平附近一所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十七岁的宛之要上大学了!
接到通知,小庙里的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宛之也是又唱又跳,可是没过半天儿,宛之却突然沉默了,坐在树下看着天上的星星,一言不发。明月叫了一声:“宛儿,一个人数星星吗?不让妈妈陪你坐在院子里凉快凉快说说话儿?”
宛儿把明月从屋里搀出来,娘俩坐在树下石凳上。明月问:“想什么呢?”宛之摇摇头。明月说:“你晚饭没吃多少,我就看出来了,看你这不高兴样,不知道的人以为你没考上呢!我闺女考上了,愁什么!”
宛之不语,把明月拉进了屋。坐在炕桌旁。宛之在纸上写了几个大字推到明月跟前:“您太苦。我想找工作,挣钱养家!”明月说:“临到真要上大学了,你一算,发愁钱了,是吗?”宛儿点点头。明月说:“钱的事,妈想辙,你父亲生前说过要让你受最好的教育,就冲给你爹争气,你也得上这个大学!我自己心里也一直在想:我的孩子,宛之你,包括承之,只要考得上,我就能想办法供!哪有孩子考上了大人不供的道理!”
宛之又写了一行字:“学医,时间长,很费钱!”明月说:“治病救人,医生是最崇高的职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你爹说过,致远师傅也说过!这些话不是在考前就跟你说了吗?学医不也是你自己的志愿吗?钱的事,不用你考虑!”
赵婶进来了,背着手看了看,说:“宛儿,你跟你妈打什么哑迷呢?我猜猜!”见娘俩不言语,赵婶从背后拿出了一个蓝布小包,放到了炕桌上。
明月和宛之看着赵婶。赵婶打开了小包儿,里边竟是白花花的二十块大洋。赵婶说:“玉国走之前留下的。说是急需时候用。”明月赶紧推辞:“这可不行,这是让您留着养老的,不能动!”赵婶趴在明月耳边大声说:“玉国说过这钱不是给我一个人的,他想到了宛儿将来要上大学,今天这不就用上了!他知道给你你不会要,这是让我老婆子给你存着的!”
致远师傅也进来了,先笑着问赵婶:“您这是嚷嚷什么呢?”赵婶和明月赶紧让座,上茶。致远师傅放高了些声音说:“你们都知道玉国走之前给庙里捐了二十块大洋,在我这儿。其实到村里请几个木工泥瓦匠,买些料,算计着点儿,用不了这么多钱。余下的给宛之用,庙里帮助烈士子女上学,做善事不算框外。我自己也有一点儿积蓄,也添上。”说着把钱放到了炕桌上。
明月从赵婶和致远师傅的钱里各拿了几块,包在了自己的蓝布手帕里,然后说:“大恩不言谢,这钱我先愧领了,剩余的,您们一定收回。您们年事已高,以后用得着的,若再往出拿,我必不能受。贤齐给我留的,我这几年攒的一共也还有七八块,当是够用了。”赵婶和致远师傅都知道明月的好强脾气,不再说什么。
明月拉着宛之给赵婶和致远师傅深深鞠躬,宛之说:“叔公,奶奶,妈,等我毕业了,一定孝敬您们!”说完,转身把头深深埋在明月怀里。
赵婶和致远师傅出去后,明月抚摸着那些大洋,然后上炕,翻腾那唯一的像样点儿的家具——木头箱子,手心里托出一枚精致的金戒指,抚摸了半天,又举到眼前看了半天,然后把那金闪闪的戒指放到了蓝手帕里的那一小堆大洋上。
宛之征住了,然后大叫:“妈,您干什么!我看见过,您也跟我说过,那是爸爸给您的结婚戒指,绝对不能卖!就这么一件念想儿!”
宛之说:“是念想儿!可更重要的念想,是永远刻在心里的!磨不掉的!如果你父亲地下有知,知道是为了你上大学用,也不会怪我的!”宛之揪着胸前衣服,哭了。明月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宛之从来没见到母亲跟她说话这么严肃坚定过。
承之还没有到唐贤齐坟上祭拜过。宛之上大学走之前也该到父亲墓前报个信拜别。秦明月决定带两个孩子到唐贤齐墓前郑重地祭奠。
赵婶也执意要去看看。说是“唐营长当初认我为干娘,怎么我也得去看看。再说玉国回来了,可以用大车拉着我。”
致远师傅说:“我也早想向革命烈士致敬的。”
正准备着喂马套车,门口出现了一个人。
大家愣了一下。明月先叫了出来:“铁塔——大哥!”
魁梧依然。只是添了几许皱纹。穿着灰军装。
明月忙着沏茶倒水,致远师傅把铁塔拉到槐树下石桌旁,问:“这好几年不见,你怎么样?”
铁塔说:“您看我这不是挺好吗?”致远又问“你这是……”铁塔说:“打了几年游击,胜利了,从山里出来了。打跑了日本鬼子,我们得把煤矿收回来。今天有点时间,回来看看。”
几年不见,感慨万分,有哭有笑……
铁塔看见马车,说:“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去?”听说是给唐营长扫墓。说:“我算一个矿工代表吧!”
唐贤齐的墓,周围已长满青草。墓旁的树也长高了许多。
明月满含热泪,带着宛之,承之给贤齐坟上培土。
玉国事先找人刻了一块很大的青石墓碑。众人一起,把墓碑立在了坟前。“抗日烈士唐贤齐之墓”几个大字,分外醒目,看着宛平县城和卢沟桥。
明月拉过宛之、承之到墓碑前说:“贤齐,看看闺女、儿子!”宛之、承之叩头。松树的枝叶被风吹动,像是在点头赞许。
明月手抚摸着唐贤齐三个字,脸贴在墓碑上,是在用泪水擦洗墓碑。
众人默立。玉国和铁塔行军礼,致远师傅合十默祈。
明月向众人躬身致谢。说:“请稍歇息吧,承之你陪着姐姐去採点野花来,放在你们爹墓前。我想一个人在这陪你们爹呆一会儿。
赵婶坐在车上。玉国和铁塔站在车旁。致远师傅望着远山。天空深蓝,天边已露出一弯明月。松涛阵阵,传来明月弹琴吟唱声:
月如钩,星如斗,斗转星移月光流。
月光流,岁悠悠,悠悠岁月难回首。
悲欢离合,几多愁绪上心头。
人生苦,天知否?心如止水度春秋。
宛之和承之,捧着大束野花走过来……
【编者按】一纸大学录取通知,牵出乱世里的温情与坚韧。宛之的犹豫藏着对母亲的疼惜,明月的坚定承着对亡夫的承诺,赵婶的大洋、致远师傅的积蓄、母亲变卖的婚戒,皆是患难与共的温度。墓前立碑,松涛伴歌,烈士的风骨与医者的仁心在此衔接——既有对逝者的告慰,更有生者对“守护”与“传承”的接力。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