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如一(里之后记)

表里如一(里之后记)
为什么要再加一个里之后记,两重目的:一是本书以表里作为旋转门,两者无缝结合,是一个完整圆满的结构,后记也该如此,结构会更完满稳固,算是一种个人的偏执;二是在表之后记里我写了一些故事方面的内容,还有我构建故事的一些手法,但是我自己写作时的里之面并没有完全表达出来,为了更好地把这部小说完结,在此篇里说说更真实的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层面。
一、构思和动笔
当我决定把飞龙神探发展成一个系列时,其实是准备先去把《龙城三部曲》写完。人是很容易犯懒的,总在设计设想和构思而不去开始,是不对的。在第一届周泰杯还没宣布的时候,也已经开始准备第二部小说,实际上把构思大半的龙城篇的第二部摆上了日程。可是因各种事务繁忙耽搁,就一直未动笔。
最后是阴错阳差,因为去年接近年底的时候,《雨夜迷踪》的编辑书评出来后,觉得它有机会入围,或许能拿个奖项,那么心里就冀望第二部投稿能够有所突破。而龙城篇的第二部《高层迷雾》的定调是延续传统本格,水平就很难突飞猛进,遂起了另起炉灶的念头,年底到去年的一月,就一直构思新的系列。
决定把新系列的时序放到龙城篇之后,暗下决心不写纯本格,加入社会派因素,开始写是在去年的二月新春,原想着先一半一半混合,但正式写起来,发现社会派的部分,要讲故事,所占篇幅不可能少。已经尽力减量和浓缩,但是写到半途,是本格三成社会七成的比例,再去缩减社会部分已然做不到,故事设计成千头万绪,自然发展下来,又要描述清楚配合本格部分,一针一线都无法省略。
双线结构上原先就决定尝试的,后来的变数在于视角的变化。动笔后原本还是想采取上帝视角的,后来想着如果还是上帝视角,有个缺点是很难走入人物的内心,客观叙述之外,总是用“他心里想”、“他觉得是”,很像国产谍战片里的画外音,着实有点儿Low,就好像一幅完整的画面之外再添加一个说明书,就失去了文字画面的神韵。
所以最终在人物叙事时使用了第一视角,也间接决定了整体文字的暗黑色调,因为没有办法,第一视角是不能说假话的,只能写内心真实的念头,而人类的真实念头,确实不是很光明的。
二、风格色调
我本人在生活中,是个乐观爱笑的人,我写的小说里,时不时会加点儿笑料,不管是对话还是场景,能加笑料的地方基本都加上。写这一部,却越写越沉重,这才发现你试图去写人心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可以发笑的事情,我回想一下,就算一个平时看起来很积极很阳光的人,外人眼里很搞笑的人,一旦进入内心,想法莫须多半是负面的,所谓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就是用主观视角才会触碰到的心理阴暗面。
所以越往后写,风格越是暗黑,这确实偏离了初衷。后来想过,可能是写复仇杀戮,写狡猾算计,写悲苦人生的必然。加上配角多,每个人的大致命运也要交代,他们也自然而然陪着主角的悲苦而沉沦,当我写完第一稿时,不禁长叹一声自己唏嘘了三天,甚至不想去修改润色,因为不忍再看
虽然叙事不算太宏大,但是整体风格,类似《天龙八部》,人物凄苦,命运多舛。大致盘算一下,竟然找不到一个没有人格缺陷,或没有不幸遭遇的人,这也很希奇,我之前的小说里,不乏好运道的角色。这部小说色调竟然这样阴暗,确实始料不及。
三、全员不完美的人物
事先声明,这绝非我的本意。
我写故事时,把人物基本个性定调之后,会让他自由滑翔,按照很自由落体的轨迹去发展落地,我之前的悬疑武侠《迷宫重宝》也是如此,前三章主要人物都登场后,我会在故事发展的同时,让它尽力去符合人物特点的逻辑,否则会显得突兀和不合理,当我写主角时更是这样,甚至会考虑得更细致,包括他会说什么话,怎么说,什么个语气,做什么表情和动作,都会去揣度。
所以我想,应该是开头就不完美,所以结局也就不完美,这很辩证。
人物连主角带配角有几十个,每个故事里的人都处在命运旋涡里,各自的性格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进而采取的行动也不同,我力求让一切符合人物逻辑,这方面下了前所未有的工夫。
最终呈现的就是:全员不完美。
高家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围绕在高士奇和高奈渠周围,去维护家族权力,做出了残忍的决定,其中出力的是几个原本就凶恶和蛮横的个体。高解放死于凶残和好色;高本生死于不肯放过雷天明;高云龙算死于赌博。
雷家,雷爱军和郎志红最终都死于性格爽直不肯屈服;雷天光着墨不多,死于越南战场,我设计成荒谬和离奇;雷天明身负报仇重任却能力不逮;雷宏达能力强,这一点多少遗传自果决的母亲,虽然除了复仇之外有良知,却投身黑道最终被黑道力量吞噬,而他苦心孤诣多年,借助黑道力量,却因为所做的两件事,一是收账二是毒酒求利,伤害了柳家,最终造成自己哥哥的丧命;雷宏福,命运的牺牲品,因母亲遗传整天浑浑噩噩。
胡家,胡丰岚懦弱也不敢抗争,连累了夫人李雪琴和女儿胡喜安,事业家庭一无是处;胡晓亭虽然远走高飞并闯出一片小天地,但孝道有亏,有情有义但大节不保;胡喜安命运悲苦,因恶人的侵害和雷天明的间接伤害不得善终;胡坚强有义气肯学习但不够聪明,没有发现柳如柏的危险。
柳家,柳师言正义有心计但被黑社会害死;白蕾含辛茹苦最终死于尊严的被伤害;柳如松不了解弟弟的心思只会话痨;柳如柏因为对表象的误解而被仇恨禁锢,最终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于国峰,在情与法之间挣扎无法摆脱。
武清风刘伟亭在龙城案十年之后,探案能力上的进步也很有限。
金玉成,想全力保护战友,但一生都在抱憾雷天光的死;他的战友们也死伤大半。
赵清风及招标时园林局林局长和王副市长,甚至还有助倪非凡飞黄腾达的一众官员包括接替柳师言的官员,官商勾结道德沦丧,早就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郭轻烟,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
曲小颖,卖唱救父,感情方面有些轻率。
杜小梅,典型的贪图享受,心机婊。
侦察班成员里,金玉成和于红雷设法让陈老二回了家;杨守义最终守了义,他是没有书中没有缺点的少数人物之一。
雷宏达的一众发小里,在助雷宏达报仇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出了力,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黑道人物中,倪非凡和生死未卜四大金刚属恶贯满盈,众位大佬或狠辣或狡诈。
四、困局
绝大多数角色都处在困局之中。
原本我没有设计困局,只是想写一个故事,主角为复仇,涉黑后的一个完整复仇过程,然后因为涉黑的缘故,结果最终也害了自己和亲人,这是我的初始设计。
顺势而下的故事走向了另一个我没料到的方向,雷宏达复仇害了亲人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让故事走向了造化弄人,命运循环的闭环。尤其是雷宏福的命运,始于寻龙坡上,终于寻龙坡之下,以一种雕像的形式,宿命的象征。
故事的前半部分,正常的拉仇恨的套路,后半部分,多种困局更为明显,变得处处隐现,主线是雷宏达本人的逐渐黑化和善恶挣扎的困局,还有表之章里破案的困局,以及在案情大白之后的处置困局。
我回想一下,着力写困局是从第七章怒火开始的,之前没有意识。其实这些困局好像草蛇灰线般伏脉千里,前面在地表下潜藏着,一旦出土就难以遏制。
五、隐喻和联系的象征
隐喻方面不多说了,前文已经说了七七八八。
还用了很多有象征意义的对照呼应,比如鸡毛信,是发小友谊的象征,用在孩童打架时通风报信和雷宏达告知凌渡雨他要回归;比如雷宏达念念不忘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这句话,和《Time To Say Goodbye》及《See You Again》之间的联系;白蕾的门梁磕血和雷宏福的头颅重锤;胡喜安的泯然逝去和郭轻烟的袅袅远去;罗瞎子义勇救难的精神力量和双目俱损的身体残疾;杨守义的守护正义和尸骨无存;金玉成和于红雷的名字里,玉成暗含着帮助他人,红雷象征着纪律;寻龙坡象征着生死两茫茫;外屋和里屋的声音一样,而画面大相径庭;诸如此类还有一些。
六、二稿的变化
第一稿是去年3月底写完的,这个系列的续集也还未启动,初步想法是雷宏达和几个发小还会出场,甚至到第三部还会和桑书远有一场斗智大戏。
写完就放下了,不忍触碰。但是到了要投稿的时节,自己翻看了两三遍,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于是决定写二稿。
二稿有几点变化:
1.原本金玉成于红雷的计谋,埋得太深,怕读者看不出来就抹去了文字上的伪装和隐晦。
2.加了人物表,原先没有的。
3.加上了桑书远离婚的情节,过去只是为了表现女人难测和刑警在家庭中的缺位,现在做个了断。
4.离婚的目的,也是为了衬托情与法的困局,比婚姻的困局更难面对。
5.原先写到《晨风》这一节时,我当时的想法里,放过柳如柏的念头,和书中桑书远的念头高度一致,二稿中做了修改,是那种不算太坚定的程度。
6.《破晓》这一节中,雷宏达原先只是告知桑墨清自己要走,二稿中加了是为了对大家都好的理由,使其和桑书远于国峰这一方对应。
7.《密会》这一节,整节都是新加的,为了合理描述桑书远和于国峰两人的应对。
这部小说太耗费心力了,所以《寒风破晓》的后续两部,应该还是会双线叙事,也尽量能分表里,但是不会再采用第一视角了。只有写过犯罪小说里的第一视角,才会感受到人心有多么险恶,这种可怕的体验,我再也不想经历一次了。
龙门七少
2025年7月10日
【编者按】《表里如一(里之后记)》剖白了作者创作心路:从叙事视角的取舍到风格的暗化,从人物自然生长的不完美到困局的宿命感,皆显创作的较真与意外。二稿的打磨与对第一视角的抗拒,更见深入人性暗面的沉重,让作品的阴郁底色有了注解。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