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四十一章 喜结连理(1)

作者: 毕化霄 点击:108 发表:2025-06-17 15:15:05 闪星:2

  1968年的6月中旬,在征得华阳的父母以及金瑛的亲友们的意见之后,他们开始筹备婚礼。由于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到处充斥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严禁婚事大操大办”的氛围,母亲也曾多次表示:“婚姻对于一般的女人来说,一生中只有一次,也是她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马虎不得,按理说,咱们应当好好地置办一下才对,可是在现在这种境况之下又非常难办,这不是咱们力争就能够争得来的。因此,也就只好委屈你俩了。不过,你俩放心,花点儿钱我还是舍得的,你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个既让它表面上看不出是大操大办,又把它办成文明高雅而且隆重得体的婚礼才好,你俩就开动脑筋好好地设计一下吧!”

  母亲还语重心长地对金瑛说:“孩子,你放心好了,我一辈子没生过女儿,我还真的十分希望能有个女儿,今后我会像疼亲闺女一样地疼爱你的,现在虽然你的养父母已经双双去世,你已经孤苦伶仃了,但是结了婚以后,你就不是一个人了,我们老夫妻俩和阳阳就是你的亲人,我们都会对你好的,不会让你受半点儿委屈。你虽然不是我的亲生女儿,但是,我会把你当作我的亲生女儿一样对待。今后咱们就是亲热一家人啦!”

  金瑛激动地说:“妈妈,你就是我的好妈妈、亲妈妈呀!我也会像您的亲生女儿一样,好好地孝顺您和父亲二位老人的。”

  母亲从一个收藏得十分严密的首饰盒里拿出一只金戒指放到金瑛的手上,金瑛说:“妈妈,你怎么花钱买这么贵重的物品啊,其实不必太破费的。”

  母亲说:“结婚是女人一辈的大事,马虎不得,如果不是赶上文化大革命不允许大操大办,本应该再给你买些更像样点儿的首饰,可是现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有钱也没处买啊!这是我的母亲在我结婚前送给我的,我只在结婚的当天戴过,之后就收藏了起来,一直收藏至今。现在我把它送给你,聊表我心吧,虽然现在‘文革’中不能戴,那你就先好好地收藏着吧。”

  华阳也觉得婚礼无法大办有点儿对不住金瑛,第二天,当他再见到金瑛的时候,也不无歉疚地对她说:“瑛子,说来真是不好意思,结婚本来是大事,特别是对女人来说,能够热热闹闹并火火爆爆地举办婚礼是女人梦寐以求的事,可是,赶上这种时候,想办得大些和热闹些都做不到,真是太亏了你啦!唉……”

  金瑛见华阳一脸歉疚,便笑盈盈地反倒宽慰起他来:“阳,你千万不要为此觉得对我有什么亏歉,有什么愧疚,其实,婚礼说到底就是个仪式而已,也就是个形式,我也并不追求形式上的那一套,只要我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尽快地到一起,能够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生死与共就够了,这比什么都重要。别的任何形式上的东西我都不在乎,我在乎的只有你,我只在乎咱们的未来。你放心好了,不论举办什么样的婚礼,我都不挑剔,只要是咱俩都喜欢的就行,咱俩都高兴就比什么都强!”

  在筹划究竟举办一个什么样的婚礼的问题上,华阳和金瑛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华阳认为母亲说得很对,一定要举办一个能够配得上金瑛的,既高雅又新颖的婚礼,因为结婚毕竟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是一辈子的事,特别是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好多女人一辈子结婚也就这么一次,一定得让她体体面面地结一次婚。因此,他首先要求父母帮助他们找到在当时搞房屋装修很有名望的几个高级工匠,让他们来装修新房。新房的装修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在当时那个年代,下这么大的功夫装修房子,那可是不多见的事情,因为那时的人们,要布置新房,如果不是新建的房屋,而是旧房做装修的话,顶多就是粉刷一下墙体,再刷刷地板,再添几件家具就算是不错的了。而他们的这次装修可是做到了从上到下并从里到外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装修和装饰,而且用的都是当时最高档的材料,还新做了几样比较时新的家具,让整套房屋焕然一新。

  当一个月后房子装修完成之时,周围的人们相继前来观看。人们看后,个个赞不绝口,有人说:“你看人家这小两口,多有品位,这房子装得真是太漂亮了。”

  华阳知道,金瑛平日里就是喜欢钩编台布或窗帘之类的漂亮饰品,于是,就在装修完成之后,立即到商店买回两幅大型又洁白的花式镂空钩编窗帘。新装修好的房屋再配上这么漂亮的两幅大窗帘,整个新房顿时蓬荜生辉,金瑛十分喜悦。

  新房已经装修好了,下一步就是该设计婚礼的形式了。华阳知道金瑛最喜欢花花草草了,因此,他主张举办一个用鲜花装点的婚礼,就是在典礼现场和新房内外,到处用鲜花装扮起来,他不想用玫瑰来装扮,他向金瑛提议要以高贵而典雅的牡丹和樱花这两种花装点。为什么要在婚礼上及新房内外摆设牡丹和樱花,而不是玫瑰呢?华阳说出了他如此创意的用意,他说:“牡丹号称‘百花之王’,中国的牡丹株形端庄,花姿典雅,鲜艳富丽,清香宜人,是中国传统名花中最负盛名者,被誉为‘花中之王’和‘国色天香’,也被授予“国花”的美誉。唐朝诗人刘禹锡曾经描绘过当年京城牡丹花开时节的盛况:‘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的花姿千变万化且层出不穷——它花朵如莲如葵又似绣球,观之令人眼花缭乱,可以说是一花兼有多种花的姿色和形态;它花瓣似朱唇,似秀眉,似金鳞,赏之顿感妙趣横生;它俏立于枝头,有的低垂,有的搔首,有的醉卧,有的挺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牡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国花,象征着富贵和娇艳,牡丹还代表爱情,用牡丹装扮喜庆的场合则更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接着,他又讲了一个传说:“中国自古以来第一个女皇武则天在隆冬时节,乘着酒兴醉笔写下一道诏书,她命令百花连夜一齐开放。百花慑于女皇的淫威,一夜之间尽皆开放,惟有牡丹不屈淫威独守花期。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故事片《秋翁遇仙记》中就记述了这段传说。这个电影你不是也看过吗?牡丹的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正是恋人之间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象征。而且牡丹的适应性很强,栽培地区较广,它的成活期至少在百岁以上,越老则花开得越旺,这正可象征着有情人的‘地久天长’。”另外,他知道金瑛也十分喜爱牡丹,她在看过故事片《秋翁遇仙记》之后,也十分仰慕牡丹仙子那种不趋炎附势的品格,因此,她十分喜欢画牡丹。华阳知道在百花之中牡丹是她的最爱,顺便回顾一下,前面曾经提到过,华阳在几年前出差,他在杭州还为她买了两床丝绣牡丹被面呢!既然结婚是他们爱情的里程碑和见证,那么,用牡丹来装点自己的婚庆是最恰当不过啦!而且他还认为牡丹豪放尊贵,气质高雅,还有很长的花期,不像玫瑰那么多刺儿,那么锋芒毕露,那么花期短暂,牡丹比玫瑰温柔敦厚又富丽堂皇而且生命力旺盛,在万花之中它是最具天长地久象征意义的花品。至于同时还用樱花的理由,华阳也说得头头是道,他说:“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婚礼上和新房里用樱花与牡丹相伴,正象征着咱们的结合是一个纯正的中国人和一个纯正的日本人的结合,而且樱花的‘樱’字又与‘金瑛’的‘瑛’字是同音字,这岂不是更加美妙又喜庆一些吗?!我要让牡丹和樱花做见证,让它们来见证咱们美好的爱情。”陈述完这一大套理由后,他又征求金瑛的意见:“除了上述理由外,还有一个更加美妙的理由,那就是:咱俩的名字里面都包含着花的意思,我的姓氏——华,在古时与‘花’通用;你的名字中的‘瑛’字也不光是美玉和玉的光彩之意,而且‘瑛’与‘英’同音,‘英’就是花,咱们的婚礼用双花装扮,正象征着你和我嘛,你看如何?”

  金瑛含笑频频点着头,她‘脑后的马尾辫也跟着不住地抖动做表态状,那马尾辫就像花枝在震颤,在招展,而马尾辮上系着的那个粉红色的蝴蝶结也如彩蝶正飞舞蹁跹呢!她立即说道:“对对,对!你说的一点儿都没错,你喜欢的我当然也喜欢啦!就这么定好啦!其实,我也觉得大操大办的婚礼并不可取,太俗气,不仅弄得人人疲惫又劳民伤财,而且并不一定给人留下多少美好的记忆,而只有奇特而新颖的婚礼才更能深入人心呢!”

  新房装修完成后,当华阳和金瑛整理物品时,金瑛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本装帧精美的影集,从中她看见一幅她与华阳脸对脸,头挨头,肩并肩的合照,而且那形态非常协调而自然,其和谐一体、亲密无间、爱意逼真的程度,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一般的男女合照。她左思右想也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与华阳照的这张合影照片了。她拿着这张照片去问华阳:“阳,这张照片是哪儿来的?我怎么不记得咱俩什么时候照过这么一张照片了?”

  华阳见她已经发现了自己这个深藏不露多年的小秘密,不觉一惊,但他转念一想;“其实现在这已经不能算是什么‘秘密’了,因为我们马上就要结婚了,而且就在前几天,我们已经在照相馆照好了正式的结婚纪念照,这张自己背着她‘作假’的合照当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公开露面’‘不怕曝光’而‘登堂入室’啦!”于是,他一脸坦然相,对她说:“哎哟,你还挺会‘发现新大陆’的嘛!这就是在咱们初中毕业前我‘作假’的成果啊,你还记得当年我向你要你的照片底片给你洗照片的事情吗?当时我除了给你洗了一些照片之外,我还悄悄地将你和我的底片叠加在一起,经过艺术处理做成了这个合影。当时我印了好几幅,本想冒着惹你生气的危险给你看看或是干脆就送给你两幅的,可是后来一想,又怕万一不慎,若被你的养父母发现了怎么办?我不想因为此事惹得你的养父母生气,以至于连带着让你在养父母面前被动和尴尬。现在好了,咱俩马上就要结婚了,真品的结婚照都已经照过了,这个赝品的‘结婚照’也就可以‘转正’成为名正言顺的正品啦!”

  面对此情此景,金瑛不禁低头沉思:“想不到他还真是挺执著的,他早已在暗恋着自己,并且早已在设想着与自己结为夫妻了,连‘结婚照’他都‘作假’做得足可乱真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现在我俩已如愿以偿了,看来,他是真心实意地爱自己的。”她的心中充满了幸福感,欢喜若狂。见金瑛绽开了幸福的笑脸,华阳也笑逐颜开,说:“你瞧瞧这新房和这照片,我觉得正应了那句老话——‘房子是新的好,人还是故人亲’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四十一章(1)节用含蓄的仪式对抗时代的粗粝,以细腻的心意填补形式的简约。这场婚礼里,爱情是不褪色的底色,而理解与坚守,让特殊年代的承诺更显珍贵。在文革的简朴风里,一场婚礼藏着别样的郑重:母亲传下的金戒承托温情,牡丹与樱花的意象暗合跨越国界的爱恋,还有那张"作假"的合影,藏着少年心事的执着。没有喧嚣排场,却以细节的雅致与情感的赤诚,将特殊年代的婚姻酿成一坛醇厚的酒。当牡丹与樱花在新房绽放,这场融合了两国文化的婚姻,会如何面对时代的风浪?那张 "转正" 的合影背后,是否还有未说尽的青春往事?母亲的承诺与新人的憧憬,又将在往后的岁月里经受怎样的考验?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