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归队的十几天(1)
一 、为掩护部队突围和部队失散了
父亲回忆:1941年冬敌人“扫荡”已经两个多月了,我们一直坚持在蒙山。
我们连经过多次战斗,已经伤亡过半。在寒冬的日子里,连里一部分人仍然着单裤,我是其中之一。连续行军作战,经常饿着肚子,天寒地冻有时还在山上露营,十分艰苦,同志们的体力都很差,许多同志带病坚持战斗。尽管如此,部队情绪很好,坚信敌人的“扫荡”一定会被粉碎,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
这里,离我家只有十几里路,已经听说我父亲被日伪军捉进了上店(村庄)据点。但不知具体情况,我非常担心。连首长为此安慰过我多次。
1941年11月下旬某日,我们连经过几十里路行军,约在半夜时分进驻了黑山庵村,它坐落在东蒙山的腹地,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
这天晚上,我带二班岗,上岗后很静,换我们岗的人来时已接近天亮,交完岗后我去了伙房看看饭好了没有。
刘乃晏
炊事员老胡正在灶房吸烟,我问:“饭怎么样了?”他说“差不离了,你尝尝吧。”我揭开锅盖挖了大半茶缸煮高粱,舔了缸子边沾的几粒,嚼了几下说:“可以吃了”,我从绑腿抽出筷子扒拉着吃。吃完后出去,遇见游动哨的同志说,东边村的狗叫得很厉害,约我去东门看看,到哨位后听见东边村的狗叫得有些异常,有生人活动才这样声嘶力竭地叫。“你没睡?”带班的同志问我,我说“天快亮了,不睡了。”东边的狗叫得越来越凶,看样子好像有情况,带班的同志说“咱去东边看看。”我说:“好,我们去东边看看。”
我们向东走出去约半里路,就听见前边有响声,好像是什么东西碰在路上石头响。仔细听之似是皮鞋钉子,当时只有日军穿这样的鞋子,还有马蹄踏在路石上的声音。带班的同志说:“鬼子来了。”我们迅速跑回村里报告连长。连长命令我们班去东门阻击敌人,掩护连队撤退。之后尾随连队向东南方向撤退,同时命令通讯员传各班向村南集合。
作者参观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
我命令我班一名战士负责保护“抗大”的两名女同志,先随连队撤走,我带其余5名战士赶到东门,和2班长集合。霎时间敌人就到了东门,我们9个人首先打了一排枪,接着投出了手榴弹,敌军遭我突然打击后立刻卧倒,伪军乱喊乱叫,日军叽里呱啦。稍停后敌人机枪、小炮开始向我们射击,随后敌人向我们发起冲击,我们边射击边分组掩护,交替撤退。2班长对我说“我掩护你,你先撤。”我说“快撤,别让了。”我立刻让他们快走,推让间已发生一伤一亡。我和一个战士掩护班里同志撤退后,向西南走到村南面,正遇上我们班带“抗大”女同志的那位战士和坐在地上的女同志。“你们怎么还在这里?”我责备地问。“你看她……”战士支支吾吾,指着坐在地上的女同志说她不走,我明白了,这位女同志是吓瘫了。我命令这位战士说“你俩快拖这‘孬种’走,我掩护。”这名战士担心地说“副班长你……”“快走,敌人过来了!”我边向敌人射击边催他们快走。我仗着枪好,子弹多,想多顶一会。
他们刚离开,敌人就从我右前方冲过来,切断了我尾追连队撤退的路线,我只好向西北方向撤退。我估计敌人有既定目标,没有进村,我沿村南面向西跑了几步进村,然后向北拼命跑了约两三里路,在山北头上停下。
这是和部队失散的第一天。
第二天,此时天已经亮了,我只好择地隐蔽,观察周围情况,没有发现附近有敌人,也没有我们的部队。
刘卫平根据父亲刘乃晏手稿和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