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八路军老战士李和旺回忆录(12)

作者: 李丽 点击:138 发表:2025-05-26 16:38:01 闪星:4

                                              第三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50年)

 

                                  十二、参加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也达成协议,坚守不干涉中国内政。但蒋介石由于美国的支持和日本投降,手中有八百万军队,自认为腰杆子很硬,断然拒绝中共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一心要独吞八年抗战胜利果实。他命令部队加紧作战,积极推进,稍勿松懈,并向各战区印发了剿匪手本。这是过去围剿红军时就编印的。他的下属心领神会,都积极行动起来。

       最积极的是老奸巨猾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8],他把在山西所有大城市缴械的日军武器都装备了自己部队,并抢先把他的军队运往八路军浴血奋战从敌人手中夺回的沁县、屯留、长治等地。

       太行地域群山连绵,沟壑纵横、进退自如,是华北、华中、西北三大根据地的中心,共产党那能允许丢掉?1945年9月上旬,我们刚把襄垣城打下,部队就接受了新的任务,急行军又是跑步前进,刚到达屯留县城关已是下午4时,部队来不及吃饭,就立即组织攻城。团长李德生亲自带我们一营的营连干部勘察地形,集中全团重机枪和我营的轻机枪封锁敌人枪眼。副团长朱光余到三连指挥搭云梯。敌人是阎锡山的教导团1000多人,全是班长以上骨干,战斗打得十分残酷激烈。我们的梯子靠到城墙,敌人把它推倒,连续竖了三次才把梯子竖起来。我们连伤亡很大,指战员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勇猛顽强的与敌人白刃格斗。我们连登上城墙,指导员张志新走在我的前面,敌人子弹一梭一梭打来,从我的面前飞过,射在了指导员的胸上,他倒在了血泊之中,我检查了他的伤口,又看了瞳孔,耳贴着他的胸部听了一下,完全没有了声音,就跟着后续部队前进。战斗打到夜里零点,敌人顶不住了,除部分投降外,全部被我们歼灭。我团俘敌400余名,缴获各种枪支三百余支,得到纵队首长的表彰。

       9月12日,我们又昼夜兼程跑步前进。那天的雨特别大,道路泥泞。我们连开到了长治外围,就立即准备攻城,刚把梯子、绳索、砍刀准备好,敌情突然起了变化,说是阎锡山的援兵来了,当时并不知道来了多少人,后来才知道是第七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率领的二十三军、八十三军、省防军八个师,附炮兵两个团约二万多人,由临汾出发向长治进犯,现已占据了襄垣县的磨盘垴,屯留县的老爷山、王赞山以及西洼至榆林地区,情况十分严峻。上级命令攻城部队除留太岳和冀南部队围攻外,太行部队迅速往北调动。我们接到命令后,立即跑步抢夺有利地形。部队进至老爷山与磨盘垴之间与敌遭遇,我军猛冲猛打抓到一些俘虏,经审问发现有四个师的番号,陈锡联立即报告刘邓首长,首长立即决定把太岳冀南部队也同时调上来,只留太岳、太行的地方武装围城。太岳冀南部队受命后也在雨中跑步前进。8月中旬,太行、太岳,冀南三大主力把敌人围住,形成一条口袋,敌人利用有利地形构筑工事。虽古兵书有云“高陵勿向”,但刘邓首长认为敌人刚来,离水源又远,因此决定围三阙一虚留生路。当敌人工事还未全部完成时,我们同时在老爷山和磨盘垴发起总攻。战斗空前激烈,争夺高地几上几下。我们团的任务是拿下磨盘垴。

       磨盘垴地势很高,约1200多米,三面是坡和梯田,一面山脊通往老爷山,易守难攻。上级命令我们团正面击退敌人,团长李德生把他过去亲自带出来的主力第一营放在正面,先让二、四连利用黄昏进攻,当二、四连进攻到山顶时,敌人反冲锋,把二、四连赶了下山来。这时,团长李德生亲自到一营把排以上干部集中起来动员,并严令陈营长当夜夺回阵地。我们一营三连是全军有名的模范连,有夜老虎之称,当夜领受任务。孙连长带领我们乘黑摸到山顶与敌人对峙,一直坚持到第二天的上午八九点钟。在双方作战的过程中,敌人又组织了几次冲锋,都被我连击退。我当时除完成急救伤员的任务外,还到前沿投掷手榴弹,战斗一直打到下午三四点钟。敌人又组织大规模反冲锋,手掷弹在我的身旁爆炸,整个战场稳不住了,哗哗一下退下几层梯田,部队退向半山腰。

      正在这时,团长李德生带着司令部作战参谋李长生、特务连连长李全贵以及特务连的全体人员端着刺刀,挥着战刀狂风般地向前扑来。我们连的二排长彭增银原是李德生的通讯员,他见首长上来,首先第一个调头,整个部队由退却返向冲锋,这样一来敌人整个防线失控,全线崩溃,人马一齐争相逃命,兵败如山倒,在七八丈深的悬崖夺路而逃,人马尸体堆积如山。我们大军紧追二三十里,敌人全部被歼。这次战役俘敌将官副总指挥胡三余等27名,歼敌35000余人,缴获武器军用物质不计其数。仅我团就歼敌4000人,缴获山炮,8门,轻重机枪200挺,步枪800支,军马200匹,阎锡山在沁县收缴的日伪武器又全部还给了我们。

      这是我参军后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战役,老爷山、磨盘垴的战斗是非常激烈残酷的。

       正当三大主力与敌军彭毓武打得难解难分时刻,盘据在长治的史泽波部队弃城逃跑了。刘、邓首长说:“陈赓你把他截住,一定要活捉史泽波,全歼南逃之敌。”陈大将军圆满完成了任务,上党一战吃掉了阎锡山38000人,解放了整个晋东南,把太行太岳联成了一片,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嘉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上党战役[8]。

      上党战役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进行整编,我团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第七旅第十九团,团长李德生,政委黄泽湘,副团长张林先,副政委燕登甲,参谋长杜鸣柯。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结束,国共双方签定了会谈纪要“双十协定”。13日,蒋介石下达剿匪密令,督促所属努力追剿“共匪”。16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伍,高树勋率三十军、四十军、新八军沿平汉铁路北犯,他们从河南新乡、汲县出发,在伪军配合下,侵入我邯郸磁县地区,妄图打通平汉铁路沿线。我们部队受命后,顾不得战斗间隙的休整,日夜兼程把部队调往平汉线,由于我军来势迅猛,把沿线推进的敌人分割成三段,分段包围。经过一周的战斗,高树勋将军率先举行起义。高树勋将军长期与我党有联系,他是冯玉祥将军的老部下,一直对蒋介石不满。这次他率10000余人起义,对国民党震动很大,直接威胁鲁崇义、马法伍的三十军、四十军,使其部署出现了缺口,兵力聚减,军心动摇。我军乘机集中兵力将其三面包围,10月28日发起攻击,战斗打得很激烈,这两个军是蒋介石的主力,也是美式装备部队,十分骄横。他们的任务是打通平汉铁路到北平受降,当他们遭到突然打击,昏头转向时,我军“故意示弱,以纵其骄”,诱敌孤军冒进和猫盘老鼠,盘软了再吃的战术,把包围圈逐步缩紧,最后歼灭的办法,把马法伍的四十军、鲁崇义的三十军压缩到磁县的旗杆樟,辛庄马营地域。

       31日,黎明前,敌人开始突围,当敌人离开阵地后,我们三纵的部队向西王曹、冢王、白塔、严上的三十军发起进攻。由于敌人火力很猛,我们只好挖壕沟前进,我们七旅一九团一营在严上周围挖满了堑壕,敌人利用村庄作依托,把树锯倒,沿着村庄四周做鹿砦,挖了壕沟又烧大火照明,他们不管有人无人,不停地放枪打炮。

       那天,我们三连利用夜间接近严上,每个战士都在不停的挖坑道掩体,作冲锋前的准备。连部的人已筑好一个用门板盖上土的掩避部,连部所有人员都挤在里面,指导员陈万华同志喊我进去,我认为地方小,人多,应该多留些空隙给其他同志,认为自己是老兵,又是连部的党支委,在连里当卫生员已有三年多,大小战斗经过很多,加之连续作战,身体非常疲劳,因此放松了警惕,就坐在树旁的掩体。凭我的战斗经验,意识到黎明必有一场恶战,这棵树是个目标,可是太疲劳了,一坐下就打起了瞌睡。正在打瞌睡的时候,突然一发炮弹落在树上,一个弹片嵌入我的头部,瞬时一条腿不能动了。指导员低头一看腿部无伤,抬头望见我头上的鲜血淌下来,因为伤了头部只好下了战场。

       这天佛晓,我们连和其他兄弟部队同时发起攻击,敌人内部动摇,全线溃退。我们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临障与磁县之间,除少数敌人逃掉外,其余全部被歼,活捉敌人副司令马法伍和其他将官5人,俘虏校尉级别士兵23000余人,此次战役共歼敌40000余人,缴获军用物资武器弹药不计其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平汉战役[9],也称邯郸战役[9]。我们团在这次战役中,歼敌三十师大部和一个团,毙敌师长一名,俘敌500余人,缴获山炮及其它武器600余件,骡马200余匹。

 

注释:

    [8]上党战役,1945年8月下旬,阎锡山的部队在上党地区接受日军投降,占领了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及被我部队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6城,企图以此为依托扩占整个晋东南。为了保卫胜利果实,支持毛泽东主席在重庆的谈判,我军集结主力奋起反击,敌三个军被我全歼,歼敌35000余人。上党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国民党军的战例。

    [9]邯郸战役,又称平汉战役,是1945年10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河北省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的反击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为篡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调集大量军队向解放区进攻,其首要目标是抢先进入平(北平)、津(天津),夺取东北。1945年10月,敌30军、40军、新八军,共40000多人,从河南新乡沿平汉路北犯,企图占领我邯郸,打通平汉路。当敌人进入河北省马头镇时被我军包围,敌三十军、四十军被歼,新八军起义,国民党军除少数逃脱外,几乎全部被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每一场战斗也都是激烈残酷的。这一章作者较详细地讲解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的过程,特别是与阎锡山部队的战斗,体现了李德生团长所带队伍的勇猛顽强并取得胜利。文章还解释了作者受伤的经过。推荐阅读。编辑:宋同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