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三十三章 心生仰慕(1)

作者: 毕化霄 点击:118 发表:2025-05-20 15:45:20 闪星:2

  有一天中午,华阳吃过午饭从学校食堂出来,他放慢了脚步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边走边回想前几天在学校大礼堂观看新年晚会时,自己被担当晚会报幕员的洪云雪的美丽而端庄的气质所深深地吸引并心生仰慕的情景。晚会结束后,他回到寝室睡觉时还满脑子都是洪云雪的影子,他竟然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几乎是整夜未眠,待到天明以致第二天一上午,他的头一直是昏昏沉沉的。她的形象一直在他的眼前晃动……他边走边想,说来也巧,他偶然一抬头,在不远处,看见洪云雪正同另两位女同学迎面走来,她们也是来食堂吃午饭的。看见洪云雪走来,他的心中不免激动起来,他们的距离越走越近,就在他与她们即将擦肩而过的瞬间,她抬眼看见了华阳,此时的华阳正巧也看着她,他发现她的双眼不觉间在闪闪发光,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好看而迷人的笑容,似乎有欲打招呼之意,可是,一时间他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她身边还有别人,便不好意思起来,于是他怯生生地将头一低,未敢稍作停留,便从她们的眼皮子底下逃也似的走开了。当他走出几步后再回过头来看时,只见她也正回过头来张望。当他们的目光相碰之际,他发觉她正目不转睛地注视他。他便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呆呆地站立在路边,可是这时的她已经无法停止脚步,只能随着那两位同学走进了食堂。这时他才后悔起来,他十分懊悔由于自己的怯懦由于自己的一念之差,竟然错过了这样一次可以与她面对面并近距离接触和交谈的绝好机会,竟然就这么与她擦肩而过了。他站在原处一动不动,心中痛悔不已……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垂头丧气地孑然而行,并一步两回头走向文史楼,他来到了教室,见教室里没几个人,有些沉闷,也没有阳光,到处是黑黢黢的,让人心情更加抑郁。

  走进教室,华阳趴在课桌上,回想起刚刚发生的一幕,心中更加痛悔,真是“痛定思痛痛更痛”啊!那种痛悔之情犹如潮水般,在他的心中掀起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波,让他欲罢不能……他想,自己为什么见到她竟然那么惊慌失措?为什么就那么傻傻地错过了一个大好的机会?难道自己这么大的人了,竟然还不懂得好朋友的形成,都必须经历相认、相识、相知和相爱的过程吗?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每次相遇都有缘。”

  华阳坐在那里发呆,这种神态引起了旁边同学的注意。华阳发现,有几位同学正迷惑不解地看着自己,每个人都流露出了惊异的表情,他不觉心中一惊,立即觉出自己失态了,于是急忙从课桌里抓出一本书,装作若无其事地阅读起来。可是,他一个字也看不下去,只是做做样子,用书掩饰自己的窘态罢了。

  又过了几天,也是中午,在大礼堂前,华阳又与洪云雪巧遇了,这次他没有像几天前在食堂前面小路上邂逅却擦肩而过那样错失良机,他主动走上前去,首先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就问她叫什么名字,其实他早就知道她的名字。她说自己叫“洪云雪”,他听后故作惊异状,又一语双关地说:“哎呀,这真是个好名字呀!我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么响亮又富有诗意的名字呢!其实,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云彩和雪花了,因为我觉得它们总是那么自由自在,飘飘洒洒,变幻莫测,多姿多彩,而且她们都象征着纯洁和美丽,每逢看着她们,就会产生许许多多奇思妙想。今天能够认识你,我特别高兴,我希望能够经常听到这个名字,希望咱们能够成为最好的学友和朋友。你觉得呢?”听此言,洪云雪微笑着立即回应道:“好啊,我愿意和你做最好的学友和朋友。刚才你说你叫华阳,这个名字也挺好的,是否就是‘华丽的太阳’的意思呢?”华阳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如果说我是太阳,你是云雪的话,那么,咱们不就基本上都是在天上存留的吗,虽然阳光和雪花有时也会撒向大地,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在天上。这有多么好啊!你觉得呢?”洪云雪笑着回答:“对,对!你说的没错,说得真好!我完全赞同。”他俩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就这么谈笑风生边走边谈,华阳一直将洪云雪送到艺术系教学楼门前,并且目送着她上了楼,自己才反身欲回文史楼,这时,他觉得四周的一切豁然开朗,一丛丛丁香花以及一棵棵青松和柳树也都苍翠欲滴,他的心情顿时欢欣不已……在返回文史楼这一路上,他竟欣喜若狂,蹦蹦跳跳,还唱起了歌曲,引得路边行人驻足观看,不知他为何如此欢欣?从此,他们就成了比较熟识的学友和朋友。每当再相遇时,他俩都会热情地相互打招呼并攀谈一阵子。

  随着他们接触的频次不断增加,华阳的心中就萌生了极想全面了解洪云雪的想法,于是他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对她在艺术系的各种表现,包括她周围的人们对她的评价以及她的家庭出身和家庭状况等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探,居然真的被他了解得清清楚楚。原来她出身于一个伪官吏的家庭,父亲于1950年被镇压,属于单亲家庭。她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文化水平较高,对她启蒙较早,而她又天生十分聪慧。1951年当她7岁时,母亲就带她去报名上小学,经过口头测试,招生老师说她肯定上过私学,因为老师测问的所有问题,她都能对答如流,还会读写自己的名字以及一些汉字,并且能流利地从1数到200个数,所以,老师认定她肯定上过私学,而当时建国不久,能上得起私学的孩子,其家庭都不是一般人家,很可能成分不好,决定未予录取。她的母亲十分焦急,就四处找人说情,说这孩子聪明,好学,活泼又懂事,从不惹祸,她才被录取上了小学。

  上学的第一天,班主任老师问全班新生:“谁能给大家唱个歌啊?”由于洪云雪自幼酷爱音乐,她马上举手,然后在老师示意之下,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她毫不怯场,放开喉咙高声唱了一首《南泥湾》。于是,老师就任命她做文艺委员。从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区里,只要一有文艺活动,必定让她表演独唱。在一次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校文艺汇演上,她演唱了当时很火的一首红歌《歌唱我们的新西藏》,她的演唱不仅绘声绘色并姿态优美,而且韵味十足,博得了“满堂彩”,并被评为一等奖。在小学期间,由于她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又是文艺骨干,毕业时光荣地被评为“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1956年,洪云雪上了初中,入学不久在全校国庆联欢会上,她表演了独唱《採茶扑蝶》,而且是她自编自演的歌舞配,这个歌舞配节目大受欢迎。此后,音乐老师主动免费教她钢琴,她在学校名声大噪,成了此校的小名人和小明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初中一年下学期,黑龙江省组织“少年儿童代表团”,准备去海参崴和苏联小朋友联欢,全校只有一个名额,学校决定派她去,许多同学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学校通知她说,第二天省长要接见少年儿童代表团成员,让她回家做做准备。她放学回家后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立即给她买了一双新皮鞋,还连夜给她做了一件新棉袄。全院的邻居都为她高兴。那天夜里,她兴奋得连觉都没睡好。第二天,她早早地来到学校,等着团总支老师带领她去省里报到。可是,当她走进办公室时就觉得气氛不大对劲,老师见了她也不像往常那么热情,她的心突然往下一沉,不知为何。这时,团总支书记严肃地对她说:“昨天有人检举说,你的父亲是被镇压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当时她就低下了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书记又说:“如果到了苏联,人家问你父亲是做什么的,你怎么回答啊?别人的父亲都是工人和农民或干部等等。那么你……”这时,她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是她长到12岁第一次遭受这么大的挫折。书记下面的话,她一句也没听清就泪流满面地跑出了办公室,一个人跑到走廊尽头的楼梯间旁边,她的眼泪像决堤之水般狂泄不止……她真想就在这里大哭一场,可是,她想自己不能那样做,要挺得住,不能让人瞧不起,要坚强!于是,她擦干眼泪,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回到教室上课。从此,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日沉默不语,“父亲是个历史反革命分子”这个大包袱压在了她幼小心灵上。从此,她不主动参加学校以及班级的任何活动,就是一门心思地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是,每次做鉴定时,老师却在操行栏都给她打个“乙”。

  虽然这次出国受挫,但是,学校对她的卓越才华还是认可的,对她也很重视,当“哈尔滨少年之家”成立后,学校保送她参加了“哈市少年儿童合唱团”。另外,“哈尔滨儿童公园小火车通车典礼”那天,学校只有一张票,派她去参加。后来又保送她到黑龙江广播电台少儿部参加活动,培养她朗诵和演广播剧。从此,她除了会唱,会演,还会朗诵,而且她特别喜欢朗诵,她也经常找些诗歌或散文等朗诵。

  1960年,黑龙江广播电台成立了“红孩子广播电视文工团”,把洪云雪调到黑龙江广播电台,并保送她到第19中学高中二年级插班学习。1962年在她高中即将毕业的时候,广播电视文工团本来打算将她留下,可是,又因政审不合格而发生了改变,一天,文工团领导找她谈话,说:“电台是党的喉舌,你的家庭出身不好,是不能留在电台的,你还是去考学校吧……”这对她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此后,大连军政歌舞团来哈尔滨市招两名演员,当时她已灰心,不想报名,但是,同学们都劝她再试试,她就抱着侥幸心理报了名,经过考试,她又考上了,然而再次因政审不合格被取消了资格。当时,来招考的队长和导演还到她家来安慰她,也很为她惋惜。此时,她已经彻底心灰意冷,不再应招去参加任何文艺团体的招考。

  1962年6月,她高中毕业了,她决定放弃升学考试,准备就业参加工作。可是,那时找工作相当难。恰巧此时,萝北生产建设兵团来哈尔滨招工,而且女士优先,她没告诉家人,自作主张就到区政府去报名。接待她的是一位中年女干部,见她长得既瘦又小,显得很单薄体弱,就十分和蔼地问她为什么不考大学,非要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她说:“家里生活困难,不想再让姐姐供我念大学了。”女干部说:“萝北那里特别艰苦,到了那里你要参加开荒,种地,当农工,你这么弱小能受得了吗?”她说:“我不怕,我什么苦都能吃!”女干部见她态度这么坚决,便记下了她的名字和学校,并让她回家等通知。她刚从区里出来,女干部就给她们学校团总支打了电话。团总支书记和班主任说什么也不让她去萝北,一再动员她考大学。但她还是坚持要找工作,就这么僵持了好几天。想不到7月2日清晨6点多钟,班主任派一个同学到她家里,通知她赶快去报考哈尔滨大学艺术系,因为7月2日这天是报名的最后一天,报名就要终止了。7月5日考术科,7月7日考文化课。她说时间太紧了,说什么也不想考,老师们就苦口婆心地劝说她,碍于情面,她只好去报了名。没想到,她竟轻而易举就以高分被录取了。

  这些年来,由于承受着“家庭出身不好”大包袱的重压,她的性格还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她渐渐地由原来的天真烂漫而且活泼好动的外向性格,变得郁郁寡欢且沉默少语,很内向。有人说,不论在何时何地,当别人都在那儿扎堆聊天或打打闹闹之时,她却一个人默默地躲在一边闷声不响。但是,她原本那种乐善好施的心地以及为人处世的人生格局,比如她一向豁达,宽容,大方的待人态度依然如故,凡是和她接触过的人都对她印象良好,评价颇佳。

  似乎是时来运转了,洪云雪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当上了艺术系学生会的文艺部长,系里的一切文艺活动都由她来组织,而且全院的文艺晚会或其它演出也都由她来报幕。由于她具有聪慧的资质,在学习方面,她仿佛轻车熟路而且游刃有余,相当轻松自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后的1963年5月,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及他们的夫人陪同朝鲜劳动党副主席崔庸健夫妇来哈尔滨访问时,学校派艺术系师生们到机场去迎接,参加欢迎仪式的同学要严格政审,洪云雪自然又是不合格,被取消了去机场的资格,就连那天晚上给首长们的演出也不让她参加了。回想从1961年在歌唱家张权向省委领导提议获得批准而开始创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省市一些重大演出都请她去报幕,可是,这次竟不让她参加。这事在系里影响很大,同班同学也都知道了她的家庭问题。多年来,她一直要求进步,申请入团,却迟迟不被批准。

  在了知了洪云雪从小以至进入大学前后,曾经因家庭出身问题所遭遇的种种不平和不公以及坎坎坷坷之后,华阳不仅心痛而且心生怜悯,心想,她年纪轻轻的竟然忍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又失去了那么多关乎她前程和发展的大好机会,这种事情又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她总也摆脱不掉家庭出身不好的影响,这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到底什么时候她才能有出头之日啊?但是,她所承受的这些挫折以及折磨及这些问题,并没有吓住华阳,恰恰相反,不仅没吓退他,反而触发了他的怜香惜玉之心,让他顿发疼爱之情,他想,不是都说“人的出身自己没法选择,但是走什么道路却可以自己选择”吗?从她近20年的一贯表现,可以看出她的立场是坚定的,贡献是很多的,难道这些还不能证明她是拥护国家、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吗?为什么每逢重大活动或关键时刻就将她排除在外呢?这岂不是太不公平了吗?据说,洪云雪在为人处世方面是无可挑剔的,她不止在家人之间,包括与兄弟姐妹及亲朋好友的相处都很和谐,就连在街坊邻居的大人小孩中也从来没有对她不满或怨恨的说法。再说了,人们不是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又说:“人的秉性从小见大”吗,众所周知,她从小就非同一般,小小年纪乍一看好像十分柔弱,但其骨子里却透着坚韧和顽强。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是,相信从根本面上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和变化。华阳心里很为她抱不平,心想:“如果她有难处需要帮助,我一定会‘当仁不让’并‘奋勇当先!’”他对她的爱怜之情溢于言表。

  过了一阵子,在那股“大复兴”浪潮的推动之下,哈尔滨大学组建了文工团话剧队又筹备排演一台话剧——《年青的一代》。这是根据陈耘创作的同名剧本改编的,由中文系的马有水教授执导的,而剧中的角色都是从全校各个系的学生中选拔优秀人选来担当的。在这部剧中有一个特别出彩的核心角色是女一号林岚,这个角色的戏份很重,扮演此角色的人演得如何是本剧演出成败的关键,因此,对这个角色的要求十分苛刻。经过在全校多轮的选拔,最后,还是被洪云雪拔了头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第三十三章(1)节故事以洪云雪的"出身之重"与"艺术之轻"构成张力:她在舞台上光芒万丈,却在政审表格前黯然失色;她用歌声穿透苦难,却被家庭成分的阴影反复笼罩。华阳的出现如同一面棱镜,既折射出洪云雪被遮蔽的光彩,也映现了时代对个体命运的微妙拨弄。当"犊子笛奏"的笑谈褪去,真正留在校园记忆里的,是这个女孩在偏见中始终挺拔的身影,以及华阳眼中那束超越时代局限的理解之光。1963年的哈尔滨校园小径,华阳与洪云雪的相遇如同一首时代与命运交织的十四行诗。当洪云雪从舞台上的"仙女"跌入口误的凡尘,当她因家庭出身在时代门缝中辗转徘徊,命运的褶皱里始终藏着倔强的光——从小学文艺委员到大学话剧女主,她用艺术天赋凿穿偏见的石壁,而华阳的凝视则像一道柔光,照亮了那个特殊年代里,理想主义与现实桎梏碰撞出的诗意火花。洪云雪饰演《年青的一代》林岚,会否因家庭出身再生波折?华阳对洪云雪的理解与支持,能否转化为突破时代壁垒的力量?话剧排演过程中,两人因艺术共鸣产生的情愫将如何发展?洪云雪过往被取消的演出资格,会否在此次话剧公演时重演?华阳作为中文系学生,将以何种方式介入洪云雪的艺术与命运?倾情推荐阅读赏析!热烈欢迎文友积极跟评!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