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老战士李和旺回忆录(6)
第二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
(1939——1945年)
六、艰苦卓绝 新兵生涯
过了几天,部队就出发了,走得很急,是什么原因?我们都不清楚,以后才知道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排除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下,达成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鼓励了日本并吞中国的野心。当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世界大战爆发。
自从武汉失守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一批人公然投降了日本,其他人也一片惊慌。此时日本乘机改变政策,称不以国民党为对手,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目标集中在反共上。英美等国也支持蒋介石与日本议和。1月21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蒋介石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巩固党基》的报告。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整党务使国民党与共产党作斗争成为全会的中心议题。1939年冬~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1]掀起了全国性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一些人为了投降敌人与共产党到处搞磨擦。
6月12日,国民党的二十七集团军,根据蒋介石的密令,派兵包围新四军设在湖南平江的通讯处,惨杀新四军参谋涂正坤、八路军少校罗梓铭等6人。11月初,国民党调整了他们在晋、冀、鲁、豫地区的力量,安排了三路反共大军:一路是以其在太行山南部和中条山地区的军队,配合阎锡山从南面西面压迫我军,企图消灭太南与晋南的新军和决死队(抗战期间我地下党组建的军队)。一路是以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所部推进到太行山北部,配合鹿钟麟,企图控制冀西,割断我太行和冀南的联系,尔后进攻冀南。一路是以石友三部的两个军和冀察游击总指挥孙良诚等部,从东面向冀南冀、鲁、豫我军进攻。国民党还颁布了限制共产党活动的办法,规定严密限制共产党和一切进步分子的思想言论和行动,设法破坏抗日人民组织。他们在共产党的地区实行联保连坐法,在保甲组织中普遍建立通讯网(反革命特务组织),以便随时监视和限制人民的活动。
这年12月,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反共高潮。首先断绝八路军、新四军一切供给。继而阎锡山在晋西与晋南同时开始了旧军进攻新军(决死队),摧毁抗日政权,破坏抗日团体,屠杀抗日干部的行动。12月3日,在省府第三行署主任孙楚的指挥下,十九军六十一军围攻决死二纵队,将一九六旅包围解决。阎锡山在山西全省到处屠杀抗日群众,晋东南摧毁了沁县、阳城等7个县的抗日政权,屠杀逮捕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两千多人。决死三会队被反动军官拉走4000多人。蒋介石也逼我方退出太岳地区太行山南部,仅阳城一县就杀死区村干部300余人,他们杀人的手段极其毒辣。与此同时,全国性的投降分裂倒退形成逆流,国民党反动派到处逮捕、监禁、屠杀活埋抗日干部,仅山西一个省几天内就杀死干部500余人,逮捕1000余人。当时局势正处在严重的转折关头,若不彻底消灭太行山周围的反共顽固派,张荫梧、朱怀冰、侯如塘、鹿钟麟以及山西的投降派,政变还要继续发展,结果将引发全国性的妥协投降。因此,党中央决定坚决消灭发动山西十二月政变的反动派,克服投降妥协危机,把时局引向好转。
12月上旬,我部队日夜兼程往西南方向运动,山西是黄土高原,山很多,一般都在海拔1000至1500公尺,有的山在2000公尺以上。我们整顿秩序,连夜行军,辨不清方向,经常忍饥受渴,不停地爬山涉水,连续行走二十多天,到达太岳区管辖地域,抓住了阎锡山的爪牙,对孙楚的独立第八旅及新编第二师暂编第二旅给予重创。这天夜晚,我们偷偷地摸到孙楚的独立第八旅及阎锡山的新编第二师暂编第二旅驻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重武器一齐射击。我们连的老兵都爬到房顶上投手榴弹、打机枪。我是个新兵,没有武器,只是跟着助威,机枪声不光是我们这个庄打出,附近村庄也在激烈射击。打了一个多小时,看见敌人缴枪了,我们连抓了100多个俘虏,都补到我们的部队。我记得当时是过元旦,到处都是馒头,战斗结束后,一统计消灭敌人两个旅,其余的都被吓跑了。这是我第一次身临其境参加打仗,并且是打了胜仗。
战斗结束后,我从六连调到营部当勤务员。部队没有进行休整就开往太行山南部,到了阳城、晋城、壶关一带,听说国民党的四十一军、七十一军就在我们的对面,只隔一条河,但没有看见人,上级下令构筑工事,准备打大仗。我们营的干部战士热火朝天一齐动手挖堑壕。
正在这时,党中央来了指示说,要尽可能争取蒋介石集团继续抗战,要我们适可而止,结束反击作战,与国民党第一战区进行谈判。我们一方面坚决死战,揭露其反共阴谋,但又作了必要的让步,最后议定以临屯公路及长治平顺、磁县之线为界,该线以南为国民党军队防区,以北为我军防区。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后,我们从太行山南部返回黎城休整。
1940年上半年,我们虽然打击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但形势仍然严峻,既要前门打虎,又要后门距狼。华北的日本派迁军总司令多田骏及其继任者冈村宁次提出治安强化运动,实施囚笼政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分割和封锁各抗日根据地。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决定组织白圭至晋城的白晋铁路破击战。
白晋铁路是在八路军根据地中心从北到南修的一条300多公里的铁路,把太行太岳根据地分割开。领导决定要破坏敌人的修路计划。5月初,我们组织了这次战役。参战部队有师部特务团和部分地方武装,再就是五旅六旅决死一纵队,晋冀豫边区游击队纵队等约4万余人,民工2万,在一百多公里的地段破击,总共破毁铁路50公里,炸毁桥樑50座,炸毁火车一列,歼敌700余人,缴获物资甚多。其中打得最好的是南关战斗。南关是白晋路的咽喉,是沁县至祁县之间的重镇,存有大量的军用物资,驻有日军一个加强中队200多人,伪军200多人,并关押民工1000余人,地形险要,四面环山,中间一条河流,铁路沿河而走,高地筑有碉堡,沿镇布有铁丝网,封锁沟,易守难攻。
上级决定把任务交给七六九团执行,旅长陈锡联为了打好这一仗,亲自带七六九团长营长到大官寨顶峰观察南关地形,营长马忠全、李德生又带领连长化装成老百姓到南关镇(由地下党维持会长孙汉英带路)查看敌情地形,团长郑国仲采用打虎掏心的战术,命部队急行军20公里,三营趁天黑秘密摸入镇内,由内向镇外打,二营从正南由外向内打。我当时在营部随着部队一起进到南关。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子弹炮弹在头顶脚下乱飞,枪弹声震耳欲聋。我是新兵,没有见过战斗大场面,心里很紧张。当我看到三营九连已攻下半截街的时候,敌人组织了二三十人反击,端着刺刀向部队冲来,我九连的勇士们也端起刺刀与敌人搏斗,用白刃格斗的方法把敌人压下去。占领南关,跟在我团后面的民工这时也跟随进来搬运炸药及军用物资,但镇东侧大碉堡敌人还拼命射击。这时,陈锡联命令郑国仲团长,限半小时拿下碉堡,团长身边只有特务连的一个侦察排,他立即组织把二营重机枪和特务连的轻机枪放到前面瞄准射击,让特务连的侦察排出击,一股作气摧垮了敌人的碉堡,全镇解放,敌人200多人除少数逃跑外,全部被歼,敌中队长上峰正荣被击毙。伪军全部被歼,还解放了1000多民工,缴获炸药两千箱,军用物资一部,劈开了套在太行太岳的枷锁。从此,老九团成了太行山上的铁拳头。
南关战斗结束后,我调到重机枪排。重机枪排有30多人,但只有两挺马克沁重机枪。这种枪非常重,要6个人轮流扛,打起仗来枪筒内要灌水,因此还要一个人扛水,剩余的人就要扛子弹,所以两挺机枪分两个班,名曰一班、二班。我个小体弱,就分到第三班(步枪班)。我们的任务是保护重机枪不被敌人夺走。重机枪就是我们的命根子。是营长手中的王牌,重机枪排排长直接受营长指挥。我平时除军政训练,驻防行军外,还是负责营首长的门卫。当时,我们营长是李德生,教导员是张添枢。我虽然是新兵,但经常为首长站岗,所以营首长对我很熟悉。1940年6月,我们旅又进行了一次武沙战役(武安沙河)。我们团进攻刘石岗、樊下曹高德林部的日伪军。当时,我在二营重机枪排,还算是新兵。我看见我们六连利用夜间急行军向刘石岗村摸去,当摸到离刘石岗村三百米时候,被敌人发觉了,敌人用火力封锁我们的进攻道路。各种炸弹在部队身旁坠落,尘土弥漫到我们周围,我看见和我一起补到六连的新兵趴到地上不敢动,指导员唐兴盛左手提着手枪、右手拿着旗杆不停地在趴到地上的新兵屁股上驱赶。“快起来!”连赶带打地摧着战士前进。我们重机枪跟在六连长后面,在距离三四十公尺处有一个地坎,排长耿长锁把重机枪架在高地上射击。我心里很慌,听到枪响的炸耳就懵了。战斗一直打到拂晓,敌人缴了枪,据旅部统计,歼敌500余人,俘虏敌人180人,缴获枪枝400支。战后,我们部队返回太行山,行了几十天军,到达榆社县圪垯潍村驻防。俘虏补到连队进行整训,部队在此驻了20多天。
7月中旬,我们又开始行动。这次行动十分秘密,到哪里去,干什么,我们一概不知。领导为了迷惑敌人,避开敌人耳目,每天翻山越岭。山西的山多坡陡,并且没有水,每天在山地的青纱帐中行军,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经常腹胀腹泻,肚子痛,吃不下饭。同时由于身背东西重,行李、炒面、洋锹、子弹、步枪等30多斤,两腿发软,两眼发黑,行军走不动路,爬不动山。下山时,经常是坐着往下溜。这里山特别多,可以说是大山套着小山,小山连着大山,一山又一山,山山不断,山高五百公尺的算是小山,一般都在海拔1000至3000公尺左右,道路很难走。我们经常行进在牧羊人走的山路上。正值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战士们忍饥忍渴,个个都咬牙坚持。每到宿营地,我由于疾病和行军劳累,一坐下来就睡着了。除了洗脚、吃饭、喝水,干杂活总是老兵做的多。刚脱了衣服就睡着了,代岗班长就呼唤换岗啦,经常是被人拉起来,站岗回来,刚睡下腿肚子又抽筋,好不容易才睡熟,天明啦,赶紧起来准备行军。我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得不到医生的诊疗,卫生员陈桂和每天给我苏打配大黄末三包,吃了药,也不起作用。班长耿成河态度非常恶劣,常常在行军中发脾气推着我走,有时拳脚并用。我那时受的苦真是有口难言。副班长姓阎,比较慈善,他见我确实有病,两腿肿得历害,就帮我扛枪。教导员让我用手拉着他的马尾巴爬坡,还给我讲百团大战[2]在历史上的意义等……这样死去活来总算熬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到达了作战地域。
注释:
[1]1939年冬~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中一部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势力,虽然同意国共合作,但又摧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人们称这种势力为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太行山区是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磨擦的重点地区。1941年8月~12月,769团先后参加了邢沙永战役和太行区秋、冬季反“扫荡”作战及平汉铁路破击战。1942年,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挫败了日伪军夏季、秋季“扫荡”和多次“治安强化运动”,进行了反击国民党顽军的浮(山)翼(城)战役。
[2]百团大战是在中国抗战面临严峻困难的关键时刻,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性战役,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故称“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两万余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百团大战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破击战(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使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第二阶段 运动战(1940年9月22日至10月上旬),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
第三阶段反扫荡(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
【编者按】 这一章主要讲解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战初期不抗日,反而杀害无数共产党员的历史事件。接着讲述了作为新兵的作者,参加两次战斗的经过,强调了部队为了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而进行的坚决斗争,并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文章还强调了“我”个小体弱,在行军过程和战斗中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对“我”态度恶劣的班长,更多是关心“我”的领导,让“我”心存感激。推荐阅读。编辑:宋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