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106-107

作者: 呼鸣 点击:120 发表:2024-09-16 09:34:34 闪星:10

***(呼鸣《油画背后的故事》~连载中)***


106:拍摄电影《血战台儿庄》的日日夜夜(三)

 

(左图:我在开机前,发现这个群众演员的脸和炸点环境不相符,服装又太新,只好再次做旧)。

 

摄制组进驻了新的拍摄现场。一个叫鸡鸣驿的古城。鸡鸣驿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是一处建于明代(1368年-1644年)的驿站遗存。驿城占地22000平方米。鸡鸣驿城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

我们摄制组的驻地就在离鸡鸣驿不远的一个部队里。这里的环境比枣庄的条件好一些,每天我们都乘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奔向鸡鸣驿,中午制片部门送来午饭,拍摄一整天。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我就窜到老乡家,画一点速写。似乎同事孙立新的时间总比我多,他居然还有时间画些水粉写生什么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吴朝华在一个破庙里刚刚吃完中午饭,他问我:"怎么不见你写生呢?"我心不在焉地说:"咱们哪有时间啊?"他一脸严肃地说:"想画就有时间!"我看了他一眼说:"那你怎么不画呢?"他居然笑了说:"我是美工呀,你以为电影美工有时间画画吗?"我当时其实并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后来多少年后,我才悟出:如果你要是在电影厂做美工,就必然要放弃做自由画家这个职业,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影片中常需要大量的群众演员,有时为了节省开支,摄制组往往就在我们中间解决了。因此组里的许多人都上过镜头,当过各种各样的群众演员。我也有幸在《血战台儿庄》中扮演过国军的劳军团的护士,镜头横移中,我和化妆组的苗红、小梅等在一起洗晒着战地医院的绷带。雷晓兰的出演是最精采的,那是张自忠在街头捐款的一场戏,当老百姓认出了张自忠的签名,群情激愤,雷晓兰扮演一个农妇。只见她一个箭步冲到张自忠的面前,又撕又打,大骂张自忠是卖国贼!晓兰真是好演员,特有镜头感。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叫好的,可惜这个镜头最后沒有用。

 

当影片拍到日本人打到山西,韩复渠举家逃跑时,导演让我出演韩复渠的七姨太。当时我一点不想演,觉得特没意思,颜碧君老师给我做工作,还亲自为我化妆做头饰。其中资深化妆师颜碧君扮演大姨太,八一厂技术处的处长林亮扮演三姨太。这场戏虽然是拍了很多的镜头,浪费了许多胶片,最后也没有用,说是片子的长度有限,真是瞎耽误工夫。

 

等一拍到国军会议桌上的戏时,除了主要演员外(有台词的),全部都是摄制组的人来担任。我记得孙立新演过汪精卫,田均力(编剧之一)演过谁的副官。日军也是一样,有许多群众演员由我们自己人来解决的。

 

特别有印象的是烟火组的老刘演过一个张自忠部下的老兵。剧中情节是:在驻地的村子里晚上老兵摸黑到老乡家,把人家未出嫁的黄花大姑娘给糟蹋了,挣扎中姑娘在老兵胸前留下了抓痕。张自忠知道后大怒,要在大战前严明纪律,在场院上列队训话,让所有战士把上衣扣子解开,露出胸膛验伤。张自忠手执马鞭一个个地过目,走到老兵前看他一手捂着胸口低着头,张自忠愤怒地抽了一马鞭,老兵松开了手时,便是真相大白了。于是在张自忠的怒吼中把他拉出去枪毙了……

 

(左起:呼鸣、颜碧君、韩复渠(演员)、林亮。开机前,杨导又让服装组给我加上一件皮草夹克,手里拿上一个小包⋯⋯)

 

我突然想起了什么,又翻看着剧本,看到了剧本中描写到,这个老兵是从西北老家从军抗日的。屡次大战中都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张自忠的枪下……我在大学搞毕业创作时就是在西北体验的生活。早年听说当地有个习俗是,在丈夫出征之前,妻子要把一个自己做姑娘时做的红肚兜亲自给丈夫穿上以避邪保平安。我找到杨导说:"如果要能在张自忠撕开老兵的衣服的那一瞬间,露出的是老兵穿着一个红肚兜,那就给这个人物,又加了一笔重彩呀!杨导,可惜我说晚了"杨导马上说:"不,不晚,明天同一个时间补个镜头就行了。你快去布置服装做个红肚兜!"⋯⋯

(这个小演员的皮肤太稚嫩了,实在不忍心画下去,最后,导演只好让他爬在地上把脸藏起来。)


107:军教片《破袭战》的特技拍摄

 

(右图:三大战是《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


在电影《血战台儿庄》拍摄的后期,特技的李副主任到鸡鸣驿的拍摄现场,给我布置了新任务,调我去拍摄军教片《破袭战》。


《破袭战》影片以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为背景,讲述了太行军民在铁路上破坏袭击日本侵略者交通运输战线、拦截毁灭军用物资的惊险故事。影片继承了八一厂军教片的一贯特点,将毛泽东游击战思想做一次形象生动的再现:太行山下,抗日军民联手杀鬼子、炸桥梁、毁铁路、夺军火⋯⋯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地雷战》、《地道战》之后,拍摄了军教片三部曲的完结篇《破袭战》。

 

(左图:特技车间的同事,前排左起是赵新昌、孙立新,后排左起:谢祀宗,李炳坤、陶坤明。)

 

说心里话这部彩色的片子,远远不如前两部黑白片子在我心里的份量。摄制组驻在石家庄的衡水地区的一个部队招待所中。


夏天的华北平原,夜里燥热,蟋蟀整夜可以叫到天际发白,浑身上下都是粘粘的。长久以来的一个想法终于在那个凌晨开始行动了……我翻身下地,用凉水桶从头浇下,浑身浸透。顿时精神极了,我铺开纸企图写一个儿童电影剧本《白日梦》。好多年了,这个故事的情节常常使我兴奋不已,几次冲动却没有时间落笔。我一鼓作气把本子的人物,和他们的主要表现全都写了一下。又把故事梗概设计好,摄制组有人敲门喊:"嘿,小呼吃早饭了!"我停下笔一看我已经写了十几篇纸了。


从那个早上起,我就开始心不在拍摄现场了。在这个片子中,我又做回了特技,由柴主任主要设计,别看影片只有90多分钟,特技镜头却是挺多的。记得我们一行人去石家庄的悬空寺拍吊线飞机小模型,去水边架小比例的桥,在水中布置炸点。

 

(右图:在《破袭战》拍摄的外景地。)


柴主任在现场要求很严,几次发现我走神儿,还曾关心地问:"你从《血战台儿庄》一下子又到了《破袭战》,也没有让你回家休整一下,是不是想家了?"


我马上说:"不,主任,不是,我没想家。这里挺好的,我一个人一间宿舍,可以安静地写点什么"……柴主任问:"你写什么呢?"我支支吾吾地说:"过几天等我写得差不多了,再告诉您"。说实话我在这个片子的表现远远不如在《血战台儿庄》时那种玩命的工作状态。人每天都在现场,可是神儿却在半空中游荡着。有时怎么拉也拉不回脚下的拍摄现场。天天就盼望着赶上个下雨天,可以在宿舍写上一整天。有一次周末,我跟着摄制组的车去了石家庄市,下了车我就直奔到新华书店买了两本杂志。一本是《大众电影》还有一本好像是《电影文学》或《电影剧本》忘了,我回到宿舍就开始翻看杂志上登的电影文学剧本,学习琢磨电影剧本的固定格式,什么:灯光色温、淡出淡入、乐起、慢镜头,把我的《白日梦》立争改得更加像电影剧本。

 

(左图:在《破袭战》外景地写的儿童电影文学剧本《白日梦》的第一稿。)

 

等我写完了第二稿时,《破袭战》的拍摄也结束了。我回到了北京,开始了短时间的在家休整。大约是我结婚第四个年头吧,我一回家就兴奋地给他讲了我的《白日梦》的电影故事,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说:"说到底你的兴趣点还是在电影上啊,别忘了你的初衷是画画!你在电影厂有时间写生,搞创作吗?"那段时间在社会上开始流行起画连环画挣稿费的风气了,他也从文联出版社找来一个《青龙剑客》的文学脚本说:"你先画画这个连环画,找回线描的感觉,收收心!"我大概翻了翻这个脚本完全是功夫打斗片儿。得,我又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堆杂志,什么《太极》,《新体育》,《武术》等,回到家就开始了胡编乱造……

(那段时间业余时间开始画起武打连环画,同时开画两本。一本是《双剑屠龙》;一本是《慈禧前传》。)


【呼鸣油画作品欣赏】


**《油画背后的故事》锐评**

1:宋代画师考画院,总会出一些脑壳清奇的题目,而脑路大开的画师,也总会给出一幅幅令人耳目一新的画作,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切入点和格局。比如说,出一题《深山藏古寺》,一画师画的是,一沙弥在一溪边,挑一担水,远处苍翠中,隐隐有一寺的檐角,着墨不笔,意趣生焉。又出一题,《误入黑森林》,一师竟全篇着墨色,中间留两白点,亦诙谐自生矣。闲谈之意,其实是言,读画,不妨如读文,不求甚解,方是正途也。

答:得无出处有出处,一笔烟云长精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这三个战,其中《地道战》、《地雷战》,我小时侯看过,给我的感觉是,在人民战争的汪洋中,人民才是真正的领航者,是发动历史真正的波澜。当然,大如文革,小如思潮,水一旦失控,就会成为三月的桃花水,成祸害了。所以,在一个国门初开的时间点,如何找准自己的起飞点,这,似乎是一件揪心的事。鸣呼是有编剧潜质的,这不,在早期,她就和“女王”曾经票友过一回啊。美工这条路,小战士的一席话,又令她有些不甘心。画连环画,似乎与大道又有些背道而驰了。行到水穷处,何时才能坐看云起时呢?推荐阅读。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