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52-53

作者: 呼鸣 点击:214 发表:2024-07-31 14:37:27 闪星:10


***(呼鸣《油画背后的故事》~连载中)***


52. 老师不喜欢我的画

 

(左图:每年的10月18日是我的生日,妈妈总是到幼儿园悄悄地把我接出来,去东四照像馆照张小像做纪念。八岁之前年年如此。)

 

在幼儿园时我的爱好很多,什么唱歌跳舞、画画,还有编谜语和朗诵。不过,最让我着迷的还是画画。在幼儿园时有一次过三八妇女节,老师让我们每人都为自己的妈妈画一张贺卡,我可着纸边画了一个巨大的苍蝇拍,中间画了个大苍蝇,画㡳下写着送给妈妈除四害。老师把她认为画得好的画都贴在墙上了,里面没有我的。还有一次画跳舞的小人儿,老师在旁边看着我的画问:“这是裙子吗?”我说:“是,裙子一转起来就是一横线呀。”老师又问:“那这些是什么呢?”我说:“是短裤,有红色的,有花格的。”老师笑着摇了摇头走了。老师的这个表情,我一直都记得。我知道她不喜欢我的画儿,可是我就是爱画呀。

 

(右图:到了幼儿园的中班,我就开始很爱跳舞唱歌。每次生日时照相,就爱摆个舞蹈姿式。) 

 

升了幼儿园大班,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用冬天下雪编谜语。我就爱第一个回答问题,我站起来说:“冬天来了,天上飞着许多白蝴蝶,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扫蝴蝶……”说到这我也有点含糊,慢慢地坐下了。老师笑着问小朋友说:“呼鸣小朋友说扫蝴蝶!大家说蝴蝶会不会飞呀?”大家齐声说:“会!”我站起来大声说:“不会!蝴蝶落在地上就冻死啦……”

 

和我一起长大的儿时朋友郭运娟还记得我最爱在幼儿园的院子里疯跑,常常一大群小朋友跟在后面跑,在天上的白云里找各种各样的动物。真庆幸我们那时还能赶上北京有那瓦蓝瓦蓝的天,和那些会动的白云……

 

小朋友中有一个女生特霸道,每天早上她都要抢那把最好看的梳子(粉红有机玻璃)梳头。有一次她又和小朋友抢,我一把夺过那把粉红色梳子使尽全力把它摔碎了……她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从早上一直哭到午饭,我因为不肯向她道歉,老师让我在她身边站了一上午,我就一上午看着她哭。从此,那个女孩很怕我。

 

(左图:这是我六岁时的照片。照像的那天是1961年的10月18日,妈妈在雨中把我接走去了照相馆,我的布鞋都湿透了。)

 

因为我个子高,幼儿园时我演过《骄傲的小黄莺》中的仙鹤。记得穿着一条灰色的秋裤,一条白色连衣短裙,头上戴着硬纸片剪的仙鹤,剧情好像是说,谁都不要骄傲,各有所长。我还演过一个表演剧《乘客之家》,是表现清晨大家上班的情景,有工人,有农民,有解放军,群众中还有个老大爷。

 

不知为什么老师让我演妈妈,把我的长发盘起来,让我抱着个布娃娃,穿着布拉吉。我只记得情节是这样的——我们在公共汽车站等车,大家合唱:“清早起,大太阳,你好我好他也好,大家都为工作忙!”屈力演男工人唱:“我去工厂去炼钢”;丁芳演女工人唱:“我去车间把纱纺”;孔辛演科学家唱:“我是科学研究员”;谭健演解放军唱:“我去边疆保国防”;王卫平演老大爷唱:“老汉不到别处去”; 巴嗒巴嗒抽了两口烟袋又唱:“参观人民大会堂”……这时公共汽车来了。李晴航是演司机,郭运娟演售票员,她打着小竹板说:“车轮转,喇叭响,汽车走得真稳当,各位乘客上了车,就像到了家一样!”之后她走到我的身边说了句什么,假装帮我关上了车窗,唱道:“车窗窗口风太大,当心你的小娃娃。”我这时拍着孩子唱道:“孩子孩子快长大,学习榜样就是她,孩子孩子快长大,保家卫国戴红花。”大家齐唱:“保家卫国戴红花!保家卫国——戴——红——花……” 

(这些都是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孔辛、郭运娟、丁芳、屈力、谭健、张靖。也是那个表演唱中的部分演员。)


53. 三年自然灾害

 

(右图:从那时候起,开始了全国的自然灾害,我们幼儿园是为数不多的基本没有挨饿的孩子们。)

 

1960年时,我五岁了,幼儿园的午觉后下午的点心变了。从前起床后每人都有一块蛋糕或牛舌饼什么的,可是后来变成了每人一小碟花椒煮黄豆了。我一点不爱吃,心想也许一会儿还有好吃的,齐阿姨来收小碟子时发现我一粒黄豆也没吃就问我:“你为什么不吃呢?黄豆很有营养的,你知道吗?七颗黄豆等于一个鸡蛋。”我马上说:“齐阿姨那我就换成鸡蛋吧。我不想吃黄豆!还有,齐阿姨,好几天我都没有吃点心了。”齐阿姨笑着说:“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国家困难了,苏联专家叔叔也回国了,小朋友们要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渡难关!”我当时不知道也想不通,苏联专家叔叔和鸡蛋和点心的关系,心想一定是苏联专家叔叔也爱吃鸡蛋和点心,把黄豆留给了小朋友。

 

(左图:左起关白洋、丁芳、尹建。这是在总院十字楼附近拍摄的,小表情像是准备挨饿了。)

 

后来我们的饭菜就越来越难吃了。早晨的一杯牛奶变成了代乳粉了,后来又变成了玉米面粥了,并且每次喝完要用舌头舔干净碗。还有就是,馒头变成了什么金银卷。金就是玉米面,银就是白面,白米饭变成了二米饭,有一半是小米。丝糕里的红枣变成了伊拉克枣。听大人们说,古巴红糖和伊拉克枣都是他们向中国还的账,我当时都不太明白。不过,外国国家的名字除了苏联,最早知道的国家要算是古巴了。那支古巴歌我们也会唱:“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大地,门前开红花……”最难吃的是一种炒玉米面饸饸,还就着用柿子熬的粥。直到现在,我都不爱吃柿子。晚饭后的每人两块饼干也变成了一把炒黄豆了。 


(右图: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大弟弟呼吁的合影,呼吁手中拿着一个黑面包。)

每个周末回家就更没有吃的了,我家吃过槐树花、榆树花(榆钱儿)。记得有一次看见我妈泡了一大盆子柳树叶,我妈说:“就是春天的嫩树叶也要用水泡上一天一夜,把苦味泡掉,然后用开水焯一下再用蒜泥、香油和醋、酱油一拌很好吃。”听得我直吞口水。那时候的报纸也常常有妙招儿告诉大家还有什么可以吃,什么人造肉之类的。有一次我爸爸拿着报纸,和我妈妈讨论用西瓜皮包饺子的事,我在一旁听着也很馋,可是当我吃起来,差点没吐出来,西瓜皮馅也太酸了!

 

(左图:1960年我的二弟呼波出生了,这是营养先天不足,后天缺损的一代。)

 

当时我们演了一个表演唱,中间有一个大窝头(小朋友扮演的),周围一圈小朋友围着转圈唱着:“窝窝头,窝窝头,从前我一见你就发愁,如今我们是好朋友……”就是这样,我也不爱吃窝头。那时候我们中间有个儿歌“剃头师傅技术高,不用剪子不用刀,一根儿一根儿往下薅,薅得脑袋起大包,到了医院就开刀,回家发成大面包。”我爱大声喊着这个儿歌,因为每次我都能嗅到大面包的香味……一直到现在都有个问题弄不明白:为什么玉米那么好吃,一变成玉米面就不好吃了呢?后来等我出国了,接触到更多的从不同地方长大的同龄人,我才知道我的童年是多么的幸运。三年自然灾害对于像我们总院幼儿园的孩子们,就是那些为数不多的没有浮肿、基本上没有挨饿的孩子们。 

(2017年我们254医院八一建前的700人大聚会,这是我们政治处部分同志的合影。)


**《油画背后的故事》之锐评** 

1:呼鸣儿时的画作却不为老师喜爱,这似乎与流行意义上的天才儿童不合拍。在小呼鸣眼中,旋转的裙子是一条直线,而她送给母亲的画中,是一只满铺纸面的苍蝇拍,中间赫然横陈一只硕大的苍蝇,她的率真,有时,仿佛又是天注定的,不合,才鹤立鸡群。

 其实,相当多的毕加索类大师正是站在孩童的视角上,高度抽象出简洁而丰富的作品的。那些作品即使线条极简,却可以令人血脉贲张,真正优秀的抽象主义作品带给人以不同情感的震撼。呼鸣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在她的潜意识中,时宜是识时务者的餐饭,……

 字如其画,人如其人。呼鸣人的独特和鲜明,造就了她作品的独特和鲜明。她的笔触饱含着家国情仇,它们饱满、痛苦、明亮而充满暖色……

 呼鸣的描画从不欲擒故纵、欲拒还迎。她的画面血肉丰沛、直指心怀——女子的面庞滑过鱼儿柔软的尾部,仿佛历经千年的性感能在瞬间吹弹得破、一触即发;大地干涸、天空晴烈、女兵的肌肉却那么的园润,她们的军装,轻软而透明,似乎大声在说,即使是平凡的泥土,也会有花开如雷……

答:亲爱的,当我从世界的尽头回来时,我没有苍老,反而更年轻了,因为,那些命运的钟声,又在这个时刻准时响了起来,我,该出发了。

 

2:每一个人不是一段历史呢?呼鸣提笔的心境,有时凝重有时轻哂,有时自嘲有时反思,而更多的,只能是,就这样简单地提起笔来,不必考虑描红或者抹黑自己。这其中啊,有忏悔有喜悦,但都那么淳朴地呼应着几十年后她本人的真情实感。

 走过那个时代的她,竭力让自己走向背光的过去,让那个时代,得以重见光日。她的画和文字都不过分地渲染某种情绪,而这世间,还有什么比客观而理智的还原更充满力量呢?敢于平铺直叙是自信和勇气,也是一种对逝去岁月祭奠的大美。济慈说,“真即是美,美即真”,呼鸣的文字,缓慢而平静地记录着自己的童年,文字中,有她时不时在点题的“备忘录”,更有你需要反思的清醒。

答:因为我爱他,所以我才会如此的痛苦。不为了弯弯的过去,只为啊,今天的旷野,还在演绎过去的“摇滚”。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史书上曾经有云,名人三岁就会写诗,五岁就懂八股,殊不知,这样的神打扮,其实非常的好笑和愚蠢,儿童天才般的想象,不是这般的“俗操作”,可以简单处理的。咱们的小呼鸣,就不是这样玩的,也正好因为她有这样率真和任性,她,才能成为后面的自己。当然,时代卡在“三年自然灾害”的苦境中,咱们的女主,没有夸大其词,更没有无中生有,她以一种非常客观的笔调,在写那一段历史的侧面,既是过来人,又是抒写者,只是,她有她的“小算计”,也留下了一大片的空白,等聪明的你,去再发现,再解读,再深入呢!推荐阅读。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