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3

作者: 路石 点击:220 发表:2024-06-17 14:01:12 闪星:2

                                                      三

  食堂大厅与学生宿舍隔了一片小树林。姚向东穿过泥泞的林间小路,来到学生宿舍门口的走廊里。他停住步子,转过身,目光投向不远处满目翠绿色的连绵起伏的青山。山风带着林木和绿草的清香味儿一阵一阵地吹过来,姚向东浑身感到阵阵的凉意。他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噤,臂膀不自然地抖动了几下。几只燕子喃喃地鸣叫着在宿舍门前的小树林的上空飞来掠去。姚向东的目光随着飞翔的燕子那轻盈的身影极快地移动,心里一阵一阵的酸楚。当初,拎着人造革提包走进学校大门时,看到宽阔的操场,看到一排排砖瓦玻璃窗教室,尤其是操场东头那土石垒起的讲台,一根笔直的杂木竖在那里,木头的顶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阵阵山风欢快地飘扬着,当时一阵说不出的激动充满了整个心房。姚向东觉得自己跨进学校门,仿佛跨进神圣的大殿,浑身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天空是那么开阔,路仿佛无尽头似的伸向远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信心。现在一晃五年过去了。

  眼看就要离开这热闹的同学们,可是,眼前的路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姚向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转身走到宿舍门口,轻轻地推开宿舍门,径直走到自己的床边。一只大帆布书包,一只人造革包早已整理好。他拎起人造革包,把大帆布书包往肩上一撂,头也不回地走出宿舍,穿过一片小树林,出了学校大门,沿着松江边的土石公路,往林业站附近的家里走去。

  高中毕业回到林业站附近的家里,不读书了,干什么呢?这个念头已经在姚向东的脑海里盘算了快半年了。记得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圆饭,弟弟姚向方,妹妹姚向红,一个上初中一年级,一个读小学四年级,正是花样的年华。饭桌上欢声笑语,但姚向东始终沉默着,不时搭讪几句话。父亲姚建华知道大儿子的心思,过了大年,再读一学期,就要高中毕业了。毕业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找工作。

  “文化大革命”兴起了这些年,大学的门基本关上了,只留下一道缝。这道缝不是一般人能钻得进去的。姚向东虽然调皮活泼,但很聪明,在学校的成绩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同学们都怕写作文,他就爱读书,就爱写作文。他写的作文常常被语文老师贴到黑板的右上角。爸爸知道,只要儿子向东回来说今天又发表了一篇作文,那就是他的作文又贴到全班的黑板上了。但是再聪明,没有路走,大学的大门只有一道缝。向东与父亲不止一次谈过今后的路怎么走。上大学去,当一名工农兵学员,这条路几乎是绝路。当然,当父亲的姚建华总是不把话说绝,总是鼓励大儿子向东往这条路上努力,甚至还答应等将来高中毕业后,他会去县城找自己在县林业局工作的表妹。不管怎么说,姚向东听到这句话,心里总是有些热乎。虽然姚向东不敢奢望。

  自从春节过后,每当父子俩在一起,当父亲的姚建华总会在姚向东面前兴致勃勃扳起指头,说起今后路的问题。开头总是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当父亲的说归说,但并不知道这句著名格言出自何处。姚向东读的课外书多,他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更知道当父亲的说这句话给自己听的用意。

  姚向东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

  公元前三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据说这句话最早出自罗马皇帝尤里安。姚向东知道父亲说这句话其实是开导自己,意思是路会越走越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临近高中毕业的日子,正是春夏之交。天气特别凉爽。天黑得晚了。吃过晚饭,父亲总会陪向东沿着山脚边的土石公路毫无目的地往前走,边走边聊毕业后工作的事儿。父亲的意思很清楚,人这一辈子不管顺利还是挫折,生活的路总要往前走,但不能一条道儿走到底。

  将来能被公社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那是祖坟冒烟的事儿,当然求之不得。但不能就盯着这条道儿。父亲一边散步,一边给向东说起了一条一条的路。

  姚向东一边走一边思忖着,听父亲说着山里人就业的门类。到林业站当个临时巡林员,虽然苦一些,累一些,有时甚至还会有危险,但今后干上几年,说不定还能顶替父亲当个吃公家饭的巡林员;到码头上去当临时搬运工,活儿是苦一点,但挣的钱多;学一门手艺也不失为一个长久的生计,当篾匠,学瓦木工,到山里打猎采药草,只要硬着头皮做下去,将来日子总能混得下去,日子总会越过越好。姚向东听着父亲娓娓叙说,始终不答声。他心里明白,这些活儿都是山里人能做的活儿,可自己是个高中毕业生,文章写得不错,总不能一辈在这大山深处转圈圈。松江的水都能日日夜夜地流淌,流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自己是个活蹦乱跳的大活人,难道就不能走出大山?怎么走出大山?姚向东的心里一点底气也没有,看来毕业回到林业站的家里,只能听父母的建议,先干起活来,走一步看一步了。每当父亲陪自己在山脚下的土石公路上散步,总是父亲讲,向东耐着性子听,从来没有表态过。那时毕竟还没有从学校毕业回家。

  现在,该是决策的时候了。姚向东拎着人造革提包,扛着沉甸甸的书包,沿着松江边的土石公路,踏着积水,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土石公路在松江镇的西北有座大桥,跨过松江大桥,姚向东来到松江北岸的土石公路。姚向东知道这条土石公路通往陵阳县城。公路沿着大山脚下弯弯曲曲地往东延伸。跨过松江大桥,沿着松江大桥走不到三百米远,有一三岔口,一个岔口通往山里,这是父亲巡林上山 的必经之路。路口有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土石亭子。松树皮盖的亭棚,平时既能遮阳又能避雨,县城通往松江镇的长途客车在亭子处设了一个站。亭子里有一部手摇的老式电话机,这是巡林员应急用的。

  另一个岔口通往县城。土石公路绕过霞光寺,抱着千溪湖岸朝县城陵阳延伸。

姚向东快到三岔口时,踏上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道,爬不到三十米的山坡,就看到一块山坪,林业站的宿舍区就在这山坪上。宿舍是一排红砖灰瓦的平房。平房后面是密密的竹林,依山面朝松江镇,松江抱着松江镇流淌的景致尽收眼底。

  太阳西斜。满山的青翠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姚向东满头大汗地爬到山坪,来到自家宿舍的院门前。院子里种满了瓜、茄等蔬菜。中午的一场雷暴大雨,小院显出一片生气盎然。围着院子的是青竹编成的栅栏,青竹栅栏上爬满了紫色

的扁豆藤蔓和翠绿色的丝瓜藤,鲜艳的丝瓜花,黄艳艳地盛开着,在绿色的叶蔓中特别醒目。几只蜜蜂在黄艳艳的丝瓜花蕊里吮吸着甜甜的花粉,不时会飞起来,在绿叶和黄花中飞舞着发出微微的嗡嗡声。

  姚向东推开竹门,走进院子里。他把肩上的书包和手里的提包顺手往院门边的石凳上一搁,没有进门,而是像一个没有到过乡下的城里人欣赏起院子里的瓜果蔬菜。

  山风阵阵吹过,屋后的竹林发出飒飒的响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向东的高中生涯结束了,想起几年前走进学校时的意气风发,他感慨万千。按理像他这样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应该一路绿灯地走进大学校园,但他生不逢时,高中毕业即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大学关闭了开向普通学生的大门。虽然父亲时常用“条条大路通罗马”安慰儿子,给他列出诸如当巡林员、做搬运工、学技术、打猎、挖草药等工作,可向东知道这是父亲安慰儿子,也是安慰他自己。父亲根本不了解儿子的心思,聪明的向东一心想出去看看。推荐阅读。编辑:青梅煮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