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十章 儿女双全

作者: 修蝉 点击:292 发表:2023-07-12 00:02:09 闪星:3

  1972年春天,母亲又随着同村一位兄长去部队,他是探望弟弟,母亲探望父亲,部队给了家属十五天居住假。那时连队已经转移到了大同阳高县,雁北地区比吕梁汾阳要冷很多。父亲每天出完操就乐呵呵地往宿舍跑,生怕母亲受冻,还去营房外买了辣羊肉汤给母亲增加热量,甜蜜的十五天很快就到了,这次父亲把母亲送上火车不舍的眼神里含着热泪,火车慢慢启动了,父亲才跳下车,使劲挥臂喊着:“别太逞强,工分少点没关系,我会每月寄钱的”。母亲扒在窗口说:“知道了,快回去吧”。母亲是个不会表达感情的人,只会默默承受所有苦累而朴实无华的农村妇女。

  母亲不知道的是这次带回来的不仅有父亲的惦念,还有一个小生命已经悄悄地在孕育着,那就是我,他们的爱情结晶,一个淘气的丫头。

  夏初时母亲给父亲去了一封信告知喜讯,父亲拿着信后喜极而泣,想想自己一个孤儿,经历了那么多坎坷,不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还娶妻要生子了,生在新中国就是幸福啊!父亲在营房的一颗檀树下许愿,今生一定要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好,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父亲没有食言,真正做到了家就是他的一切。

  麦子成熟时,身怀有孕的母亲每天在生产队割过麦子的地里拾麦穗。早晨天不亮出发,到了中午时钻进废弃的土窑里用手把麦穗搓成麦粒,大概能搓十来斤呢!麦子成熟期也就十来天,母亲攒了有百十来斤麦子,心想着差不多够自己坐月子吃了,剩下的日子每天捡柴禾,不然预产期是冬天,不管到时候住那里得保证家里的温度啊!

  姥姥给做了好多偏襟婴儿服,大姨把表哥表姐用过的尿布都拿过来了,大姨父还托关系买了几罐儿炼乳给备着。父亲寄回来的钱母亲买了点棉花把旧衣服改成大棉袄,厚棉被褥,还有我的小被褥等,剩下的都存了起来,以便不时之用。

  1972年冬月二十九日那天,母亲开始感觉阵阵疼痛袭来,当时母亲还在姥姥家,着急的母亲与姥姥团团转,大冬天的去哪租房子,(因为有舅舅,按当地乡俗母亲是不能在姥姥家生孩子的)这时后院冯家大院的冯大娘正好来姥姥家窜门儿,一看这情况立马说:“她三婶儿(姥爷排行老三),快快快,我后院还有一间杂物间,不过得收拾,我先去生火,来来来,爱萍(我小姨)跟着我赶快打扫去,长利(我舅舅),你腿快,赶快叫接生婆赵四婶儿,记住,是去我家后院哈” ! 就这样母亲随着冯大娘拖着隐隐作痛又笨重的身体匆忙地走了,大姨闻信儿也赶来了,大家忙活了一中午总算把杂物间收拾的干干净净能待人了,家里也开始暖和起来了。       

  下午,母亲在经过几个小时的疼痛后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母亲看着这个瘦的皮包骨的孩子很是担心。接生婆大着嗓门儿说:“李家二丫头,别着急,有苗儿不愁穗儿,三个月后就是个肉嘟嘟水灵灵的孩子了,别担心啊二丫头,你看看这丫头的手脚这么长,是个大高个儿呢 ! 且长呢哈 ! 这样吧,我给孩子把脐带剪的长一些,孩子就饭量大,很快就吃的白白胖胖的了”。(至于脐带剪的长与短,对婴儿饭量大小我没考证过,不过,我确实贼啦能吃)母亲有气无力地笑了,母亲愧疚自己在孕期没有吃什么有营养的东西,才会导致生下的孩子几乎是皮包骨。

  那个年代,母亲因长期营养不良所以没有奶水,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牛奶是不随便卖的,除了大姨父给的那几罐儿炼乳,还有就是姥姥对门刘家大垸里有一只母羊产点奶,时不时会给母亲送过来给我喝。有时母亲也会抱我去前院刚生了孩子的杨家媳妇那儿,吃几口人家孩子吃饱后余下的奶水。再这样窘困的情况下,母亲让大姨父给父亲拍了电报,大概内容如下:孩子奶奶(汾阳方言,奶水称为奶奶)不够吃,半夜饿的哭,望想办法(因为电报是按字收费,所以能表达清楚意思即可)。

  父亲在看到电报时正急得团团转,宣传队领导见状拿过电报看了半天说:“武福生同志,你档案里写的是孤儿,怎么孩子的奶奶半夜还饿的哭,究竟怎么一回事,说实话”。父亲正思谋咋搞炼乳,领导来了这么一句,父亲哭笑不得地说:“参谋长啊!是孩子奶水不够吃,我们那说的奶水就是奶奶”。这下子大家伙儿都哄堂大笑起来,都开始给父亲想办法解决孩子的“奶奶”问题。

  凭票年代,战友们齐心协力到处找关系买炼乳买奶粉,快春节时父亲背着一大题包炼乳、奶粉回来了,这下子我这个小吃货终于饿不着了。

  父亲看见我的第一眼就说:“这孩子咋满脸皱纹,比动物园猴子还瘦,就骨头上糊的一张皮皮?可怜的孩子,这下不缺吃的了,好好吃,爸爸把你喂成小胖猪” 

  如接生婆所讲,我真的很能吃,不到一个月时一餐就能喝180mL奶,母亲愁的和父亲说:“这可咋整?你带回来的炼乳和奶粉还不够这丫头三个月吃啊” ! 父亲看着越来越粉嘟嘟的我说:“别怕,车到山前必有路,再怎么说也饿不着咱闺女的,我来想办法,还有,明年开春时你带着孩子去部队住一段时间,我再想想办法,总能熬到孩子能吃饭时”。父亲转头看着我笑道:“是吧?宝贝儿,爸爸怎么可能饿着宝贝儿呢”?

  父亲又和母亲说:“不对啊!玉萍,我们还没有给孩子取名字呢” ! “是啊!你来取吧!孩子阳历是元月三号生的,要不叫元春”?母亲说。父亲立马摇头说:“不好,不好,《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姐姐就叫元春,红颜命薄,咱不叫这个名儿,元月三号,也算春天快来了,报春的燕子,春燕,如何”?父母就这么愉快的给我取了(春燕)这个土里土气还重名极多的名儿。(上学时我们班三个春燕)

  年后,父亲要返回部队了,和母亲商量好回部队就申请家属探亲假,然后母亲就能带着我去部队小住了。 

  1973年农历二月,母亲一个人抱着三个多月的我背着很多行李,坐着公共汽车去了太原,随即买了票坐上了开往大同的火车。

  信里父亲约好去大同火车站接母亲与我的,结果那天连队开重要会议走不开又请不了假,那个年代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母亲也不知道父亲会来不了,背着行李抱着襁褓中的我在早春的寒风中等啊等,生孩子没有出百天的母亲,又怕风吹的落下病,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直接买了去阳高的火车票,心急如焚地背着行李抱着我上了车。

  在阳高火车站母亲没有再等父亲,一路打听着部队驻地,步行好几里才找到了部队营房。站岗的战士通知了宣传队后,父亲跑步去了营房门外,一眼便看见了疲惫不堪的母亲抱着我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父亲一边解释当天紧急开会走不开,一边把所有东西拿上还逗了逗包被里的我,母亲没有吭声,抱着我随父亲去了家属宿舍。

  进了宿舍,母亲把我喂饱哄睡着后,开始气呼呼的整理尿布,奶瓶这些。父亲开始哄母亲了,母亲白了父亲一眼说:“我不生气,你去忙吧”!父亲疼爱地说:“玉萍……二宝……老婆……首长……在下不是故意的,真的是有事耽搁了,我也没想到嘛 ! 理解一下你男人好不好嘛”! 父亲的语言能力到现在也是很强的,经常逗的母亲笑,想必当初还有更多哄母亲开心的话,只是不方便告诉我罢了,我也就没有追着问,毕竟是人家老两口的私密嘛!

  家属宿舍住着十几家探亲的,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十几天后母亲和这些家属都熟络了,大家相处很亲热。母亲去的时候连队正在种菠菜,母亲对于农活那是再不能精通的了,其他家属抱着我时母亲就帮着连队种菜,整理菜园子。经母亲整理过的菜园,整齐而干净,横平竖直,没种菜的地浇透水后过几天再翻一次便可以种些其他品种了,大家都夸父亲娶了一个能干的媳妇。

  那时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都非常亲热,我成了大家的孩子。父亲每天出操前总要依依不舍的抱着我亲的我流口水了才会跑步离开。母亲说有一天早晨出操前我恰好把父亲胸前尿湿了一大片,来不及换了,父亲带着我画的 “地图” 兴高采烈地出操了。每当说起这个,父亲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好像又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父亲对我那是万般疼爱。

  某天,母亲问父亲说:“福生,你们打靶时可否带上我,让我看看你们部队上的枪是啥样儿,离开民兵连很久了,好想摸摸枪啊”!父亲连考虑都没考虑就答应了,那个时候管理不像现在这么严苛。

  连里打靶训练时父亲带母亲去了靶场,母亲看着那空旷又整洁的打靶场心里的敬畏不由而生,激动的心怦怦跳。原来部队的打靶场与在民兵营训练时的打靶场纯粹不是一回事,这么庄重,战士们有序训练,动作娴熟简直太迷人了。

  当母亲走近靶场那一排新式半自动步枪时,兴奋的都要跳起来了,看着战士们有序地训练,母亲早就蠢蠢欲动了。父亲知道母亲原来也是一名飒爽英姿的女民兵,征得领导同意,父亲认真地教母亲怎样使用半自动步枪。还没等父亲讲解完注意事项,母亲就接过枪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扣动扳机不撒手了,那知半自动步枪的后坐力是非常大的,还没把子弹打完母亲就在后坐力冲击下坐在了地上,这一“神操作”吓得父亲赶紧把母亲扶起来说:“姑奶奶!不是这样打的,要稳住气息,瞄准靶心,一下一下扣动扳机”。母亲慌慌地点了点头,看了一下四周,战士们都在抿嘴笑,有的窃窃私语说:“二班长家老婆真虎啊”!从那以后母亲再也不撺掇父亲带她打靶了。

  营房菜地的菠菜绿油油的滋长着,各种蔬菜在母亲与其他家属和战士们的精心打理下都冒出了嫩芽,那勃勃生机是对辛苦劳作者的最好回答。

  母亲在我能坐住也能吃饭时离开了部队,因为父亲又开始到处演出,所以就顾不上我们母女俩了。母亲带着战士们和其他家属送的各种奶粉、炼乳、白糖还有精肉罐头等抱着咿咿呀呀开始闹腾的我,还有父亲退下来的几套军衣坐上了回乡的火车,比去时东西多了一倍,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把那么多东西连同我带回老家的。其实,我觉得再多一倍行李母亲也有办法带回去的,为母则刚,只要是饿不着我,母亲什么办法都会想到,这个我深有体会。

  那年秋天,已经开始学走路的我淘气到让母亲不知怎样看管,母亲带着我又重新租了离姥姥家不远的一处房子。上房住着房东大名叫天佑,东房住的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老光棍儿,因为眼睛高度近视,所以人们给起了绰号:“瞎树方”。听母亲说,瞎树方原来是本村一个地主家的独子,父母双亡后,家道中落又因眼睛不好使就没娶妻生子。

  我们租住的那处院子原本属于瞎树方,后来瞎树方实在没法生活下去了就全卖给天佑家了,天佑一家觉得瞎树方也没个去处,就让他在东房一直住下去,将来他不在了再收回房子。瞎树方本性良善,是个非常热情的老头儿,谁家红白喜事他都去帮忙,顺便讨要一些吃食,就那样自由自在打发时光,我和母亲就住在瞎树方对面的西房。

  那年冬天时我已会摇摇晃晃走路了,但让母亲担心的是我太淘气,经常气的母亲用巴掌招呼我的小屁股蛋子。

  一天早晨,上房房东天佑家老婆倒完尿盆就放上热水准备洗尿盆,我看见人家的尿盆儿冒着热气以为是好喝的热汤汤,拿了一个小勺就摇摇晃晃爬上台阶,坐尿盆旁舀着里面的洗尿盆水吸溜。母亲一转眼发现我不在身边,出了院子一踅摸,我正在上房门口坐那儿喝人家尿盆儿里的热水,那个吸溜的香。气的母亲三步并两步提溜起我就照着屁股打,不知所以的我哇哇的哭,那声音响彻了冬日的清晨。后来,天佑家老婆再也不敢把尿盆儿放门口了,每次倒完尿,盆儿就扣窗台了。

  快过年时,有一天天气不错,阳光淡淡的懒洋洋的出来了,老光棍儿瞎树方眯着眼睛把棉被搭在了绑好的铁丝绳上,捎的抽了两根高粱杆儿拍打捎的念叨:年根儿了,晒晒被子吧 ! 只见那被子被高粱杆儿抽的灰尘噗噗的荡开来,半个院子都是灰麻麻的。瞎树方又道:哎呀呀!接着就是咔咔咔的咳嗽声不断。母亲见状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别去被子那儿玩儿,我可能是好奇吧!再说瞎树方经常拿回来好吃的给我吃,我嘴里总是喊着:爷爷,爷爷,要吃。三眼二瞄看母亲忙别的了,就偷偷溜过去钻被子里玩儿,从这头钻到那头,再从那头钻过来,就那样不停的钻来钻去,等母亲发现时我已经玩了一会儿了。母亲迅速提溜着我想骂又碍于瞎树方不好意思,回去一看我头发里已经爬了几个大虱子,然后……母亲捎的捉虱子捎的打我,我不明所以的又是哇哇大哭。诸如此类事情举不胜举,母亲经常绝望地喊:我究竟生了个丫头还是小子啊!

  1974年冬,我已经会说很多话了,姥姥对面刘家大院里有两口子在洗啤酒瓶子准备卖,一共七个啤酒瓶子,老婆在前面洗瓶子他老汉儿在后面接干净瓶子放柳条框里控水。我趁他老汉儿不注意就接走一个瓶子,深一脚浅一脚小跑回了姥姥家。还气喘吁吁的对小姨说:“小姨,小姨,我妈让把这个瓶子卖了给我买糖吃”。

  我那实诚的小姨拉着我就去了庙前街,找到收瓶子的地方卖了一毛钱,转而给我买了五分钱的糖块儿,五分钱的吹米球(就和现在米老头家的大米球一样),还看了半天耍猴儿的。 

  庙前街是罗城村最热闹的方,因为原来的戏园子后面是一座全木质的关公庙,传说是鲁班所盖,在上梁时怎么也上不去,鲁班就一斧头凿在梁上,然后大梁就平平安安安好了,当然了,传说嘛 ! 据村民说,有缘的会在庙宇的梁上看到那把鲁班斧。关公庙前面就是村里大戏台了,戏场里经常有各种杂耍,什么耍猴儿的,变戏法儿的,卖拨浪鼓的,卖玻璃咯嘣的……

  关于玻咯嘣也叫琉璃咯蹦,是明清时期产生的音乐玩具,玻璃咯嘣又称琉璃咯嘣,也有唤作玻璃圪嘣等的,叫法不一,但都是指同一样东西,琉璃咯嘣是明清以来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特殊音乐玩具,与晋商活动有密切关系,曾在民间广为流行。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名玻璃咯嘣别名琉璃咯嘣性质民族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山西交城,《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上布政使丁陈管见》“即以晋论,各处之绒毛,阳城之丝茧,交城之玻璃,潞城之草帽辫,我之售于他,获利甚微……”。

  经历代传承生产的交城琉璃咯嘣,其产品流传于全国,而以黄河流域较为突出。一些临近河流的百姓还用它来作为“河灯”,祭祀河神,是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的音乐性节日玩具和供器,是典型的民俗文物。物美价廉的琉璃咯嘣,它只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出现,流行时间短却普及面广,制作技术独特,工艺造型独特,玩法独特,得到社会的欣赏,对青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具有粗犷憨厚、稚拙朴素而又艳丽悦耳的民族特色。“玻璃咯嘣”是一种薄玻璃制造的响器,是春节前后应时的一种儿童玩具,头大,呈扁圆形,中接细长管,用嘴吹,极薄的玻璃在气流鼓动下发出“咯嘣、咯嘣”的声音,清脆悦耳,深受儿童欢迎。每到春节,行销一时。 每逢春节,孩童们手持这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大街小巷都传出清脆悦耳的“咯嘣”声,成为人们甜蜜温馨的童年记忆。琉璃咯嘣以其独特的制造工艺、稚拙朴素的造型和珍贵的传统民俗文化价值,2007年1月被列入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话扯远了,我和小姨刚刚迈进姥姥家院门就发现对门院里两口子、母亲、姥姥正都等着我和小姨呢!原来,对门院里两口子洗完瓶子数来数去差一个,两口子互相埋怨为啥少了一个,盯对了半天,突然想起他们洗瓶子时我在周边玩耍来,都知道我淘气,笃定是我拿的就寻来了。小姨这才恍然大悟被不到三岁的我忽悠了,全家哭笑不得,母亲挺着大肚子(那时母亲正怀着弟弟)起身赶快赔了人家一毛钱,那时一毛钱也很值钱。母亲那次没有打我,一来有姥姥在,二来小姨会护着我。这件事情到现在母亲与小姨聊起来还笑的不行,我的淘气在姥姥那条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年年底当了六年兵的父亲复原回了罗城村,没事儿就给生产队送饭,帮忙记工分等。

  一个月后,父亲被罗城村学校聘为教导主任,所以后来很多村民叫父亲为武老师。

  听母亲说,父亲在学校时,后爷爷张厨师还在世,经常给我送白面小馒头,那是当初最好吃又紧缺的东西了,叔叔家女儿丽丽比我年长两岁,我们从小玩到大。母亲说我小时候经常和堂姐粘着张爷爷要好吃的,张爷爷总是竭尽所能给我们做各种细粮,粗粮甜食,奈何我那时太小还没有记忆。

  大姨家三姑娘与我同岁,小姨农闲时总是带着我俩玩儿,母亲还是那样在队里挣工分,日子就那样平淡地过着。

  1975年二月,弟弟出生了,弟弟的降临给父亲带来了无限欢乐,父亲激动的是爷爷这一辈终于有后了。但是,爷爷的坟茔被城市改建找不到了,因为爷爷去世时父亲还小,爷爷的坟冢在后来的汾阳量具厂附近,改建时父亲正在部队服役,无人通知,这也是父亲一生的遗憾。记得小时候每到清明节,母亲总是把冥币装一个信封写上爷爷的名字,然后在黄昏时找个十字路口画个圈烧了,算是对爷爷的缅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为解决我的“口粮”问题,父亲要返回部队前和母亲商量好让母亲带着我去部队小住。母亲不辞劳苦的坐汽车、火车来到部队。当时连队正在种菠菜,母亲便帮着连队种菜,整理菜园子,还跟父亲去打靶。儿时的我,淘气得很,经常惹的母亲哭笑不得。当了六年兵的父亲复原回了罗城村,后来被罗城村学校聘为教导主任,1975年二月,弟弟出生了,弟弟的降临给父亲带来了无限欢乐。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