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第111章、纱厂学工

作者: 黄爱民 点击:410 发表:2023-01-12 16:14:47 闪星:9

       学工学农是我们小时候的必修课,按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话来说:是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因此一般到小学六年级以上都要组织学生去工厂、农村和部队开展学工、学农及学军活动。开始我们都乐坏了,好比是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一般,总算是有了展翅飞翔的机会,比憋在教室里读那些破书强太多来了,因此一听班主任说下周开始去工厂学工时,全班顿时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更有一些男同学甚至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惹得其他男同学兴奋的直跺脚。星期一一早,我和一帮半大小子和丫头就在老师带领下,一路热热闹闹的去了一家叫第二十四棉纺织厂的工厂学工。

       我和大院炮团子女新华、青沪他们在老师带领下,步行来镇北端的工厂,一进厂门,立刻被那些巨大的轰鸣声所吸引,抬头一看,声音就是从那些一排排倾斜的屋面窗户上传出的。

       我们被集中到会议室,听几位老工人给我们忆苦思甜,虽然老工人讲的是声情并茂,可是我们这些男孩脸上一点痛苦的表情都没有,老师很是不爽,狠狠地瞪了我们几眼。

       总算熬到了忆苦思甜课结束,经过分配,我们竟然被分到纺纱车间,顿时男同学都炸开了,尤其是高大的青沪更是牛哄哄地嚷嚷道:“这些不都是女人干的活,为什么不让我们干点爷们的活呢?”很快我们就知道了,在纺织厂那些男的,基本上都是干的机修工、运输工、装卸工之类的的重体力活,像这种装纱锭的活都是女工干的,但是也没有办法,我们都还只有十五六岁,也只能干这活。

       别小看这装纱锭,还真是个体力活,那一排纺织机长足有五十多米,一排接着一排,前后间距不过两三米,我们跟在师傅两人一组要负责大约五六排机器的装纱锭,每人拖着一个装纱锭的车,里面装的满满的纱锭,沿着一排排轰轰烈烈的纺织机快速地将纱锭装到类似海军舰艇上高射机枪的弹夹一样的匣子里,线头与上面正在运转的机器线接上,新的纱锭又接着继续纺织,那些织完的空纱锭落到地上的一个塑料筐里,满了运输工用平板车拖走,再给我们输送织布需要的线纱锭。

       像机器人似的循环往复这些既单调又累人的活,一个小时下来,我们一个个累的是腰酸腿疼,耳朵也嗡嗡直响。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吃饭,当大家在食堂门口和其他同学相遇,相互一瞧都不禁哑然失笑,我们每个人满头满身都是白棉花絮,看上去就跟杨白老差不多,更可笑的是,连鼻子里、耳朵里也都是棉花絮,相互间说话,只见对方嘴张着,可就是听不到说什么,只能贴着耳朵大声嚷嚷,哦,还得把耳朵里的棉花絮先淘一淘再听,否则那玩意会顺着耳朵往里钻,那就麻烦了。

       晚上十二点我们中班下班,吃完夜点心后女同学们悄悄跟在男同学们后面回家。到了镇上,男同学商量后主动送女同学回家,再沿路各自回家。

       住在炮团大院的新华和青沪见我一个人回师部家属大院,执意要一起送我和另一位男同学回家了。到了师部家属大院门口,我们相互告别后刚要进去,忽然想起我这一走,新华他们俩也走了,可真就剩下那位同学一个人了,这小子会不会害怕呀?

       处于男子汉的尊严,男同学断然拒绝我们送他回家的好意,迈着大步一头钻进了弄堂。我和新华他俩告别后还是放心不下,好歹自己也是副班长、红卫兵排长,总要有点样子,就跑到马路对面的弄堂口向里张望。只听里面传来男同学给自个壮胆嘚嘚瑟瑟的歌声,我禁不止哈哈大笑着走回大院门。那年正好快过春节了,师部派来的哨兵为大院站岗,哨兵经常见面也熟了,他奇怪地问我:“你跑过去看什么?有什么好笑的?”

       我笑着摆摆手没有回答哨兵的发问,刚走不远的新华他俩闻讯又跑回来问我笑什么,发生什么事情,当我笑着把刚才看到的告诉他俩,惹得他们也哈哈大笑,连哨兵也忍不住笑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初高中学生学工、学农、学军的高发期。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去第二十四棉纺织厂的工厂学工装纱锭。“每人拖着一个装纱锭的车,里面装的满满的纱锭,沿着一排排轰轰烈烈的纺织机快速地将纱锭装到类似海军舰艇上高射机枪的弹夹一样的匣子里,线头与上面正在运转的机器线接上,新的纱锭又接着继续纺织。”一个小时下来,个个累的是腰酸腿疼,耳朵也嗡嗡直响。于是,说话得贴着耳朵大声嚷嚷,下班得互相关照,互接对子,将同学送到安全的地方,特别对女同学更是主动协商,送到家里,处处充满了团结友爱。而在文字叙述上作者着重于细节描写,通过“每个人满头满身都是白棉花絮”“相互间说话,只见对方嘴张着,可就是听不到说什么”“只听里面传来男同学给自个壮胆嘚嘚瑟瑟的歌声”“你跑过去看什么?有什么好笑的?”等画面的呈现,使作品增添了趣味性和张力。特推荐阅读。 编辑: 溪涧

评论